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不高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历史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重点突出,脉络清晰
历史课容量大,教学内容庞杂,这就使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犯面面俱到的错误,结果是重点不突出,整体脉络不够清晰,一节课下来,教师很累,学生更是一头雾水。因此,我们要竭力避免这一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在熟练掌握教材、分析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大胆取舍,将有效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深入浅出地带领学生对一些重点问题特别是统筹全局的重点问题进行理解、拓展和延伸上,做到既重点突出又兼顾系统性,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又有充足的时间来拓展思维空间,为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寓教于情,激发兴趣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使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和心灵得以沟通,进而以激情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体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对学生加强情感引导和培养,而历史学科原本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宝库。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直至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一曲曲英雄的赞歌,一部部壮美的诗篇,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素材。在接触这些史实中,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得到升华,既实现了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这一目标,又激发了其学习兴趣。
三、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人,是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人。对学生而言,社会现实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兴趣。历史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要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其一,要求教师关注“现实热点”问题,将“现实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比如,在讲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调整时,教师很自然地联系到“三农”问题,特别是我国的税制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工利益等方面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接触中,学生对历史、对现实、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提高了认识能力。
其二,从现实社会、生活的细节入手,深入挖掘与中学历史教学相关的素材。比如,在讲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时候,在导入语设置当中,教师可引入近几年热播的电视剧《亮剑》;在讲到“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这一问题的时候,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这些既轻松的又为学生所熟悉或关心的话题的引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历史学科和其他科目的教学相结合
把历史学科和其他科目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综合化,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其中,最常见的是历史科目与语文科目的教学相结合。比如,在讲到“皖南事变”时,我带大家阅读叶挺写在被囚牢房墙壁上的诗歌《囚歌》,来展现这位北伐名将、抗日英雄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操;在讲到“渡江战役”时,我带大家领略毛泽东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再现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占领南京的宏伟气势。引入诗词,既陶冶情操又激发了兴趣。除此之外,历史学科还可以和政治、地理、英语等科目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深挖掘活运用。
五、引入地方史料,激发学习兴趣
热爱家乡,眷恋家乡。谈起家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浓浓的特殊情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入当地的历史名人、英雄事迹、文化古迹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到“洋务运动”一节时我在导入语中提到洋务运动时期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在讲到党的早期代表人物时重点提到李大钊的生平……这些地方史料的引入,激励着学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庞丹丹)
一、重点突出,脉络清晰
历史课容量大,教学内容庞杂,这就使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犯面面俱到的错误,结果是重点不突出,整体脉络不够清晰,一节课下来,教师很累,学生更是一头雾水。因此,我们要竭力避免这一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在熟练掌握教材、分析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大胆取舍,将有效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深入浅出地带领学生对一些重点问题特别是统筹全局的重点问题进行理解、拓展和延伸上,做到既重点突出又兼顾系统性,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又有充足的时间来拓展思维空间,为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寓教于情,激发兴趣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使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和心灵得以沟通,进而以激情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体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对学生加强情感引导和培养,而历史学科原本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宝库。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直至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一曲曲英雄的赞歌,一部部壮美的诗篇,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素材。在接触这些史实中,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得到升华,既实现了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这一目标,又激发了其学习兴趣。
三、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人,是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人。对学生而言,社会现实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兴趣。历史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要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其一,要求教师关注“现实热点”问题,将“现实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比如,在讲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调整时,教师很自然地联系到“三农”问题,特别是我国的税制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工利益等方面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接触中,学生对历史、对现实、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提高了认识能力。
其二,从现实社会、生活的细节入手,深入挖掘与中学历史教学相关的素材。比如,在讲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时候,在导入语设置当中,教师可引入近几年热播的电视剧《亮剑》;在讲到“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这一问题的时候,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这些既轻松的又为学生所熟悉或关心的话题的引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历史学科和其他科目的教学相结合
把历史学科和其他科目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综合化,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其中,最常见的是历史科目与语文科目的教学相结合。比如,在讲到“皖南事变”时,我带大家阅读叶挺写在被囚牢房墙壁上的诗歌《囚歌》,来展现这位北伐名将、抗日英雄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操;在讲到“渡江战役”时,我带大家领略毛泽东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再现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占领南京的宏伟气势。引入诗词,既陶冶情操又激发了兴趣。除此之外,历史学科还可以和政治、地理、英语等科目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深挖掘活运用。
五、引入地方史料,激发学习兴趣
热爱家乡,眷恋家乡。谈起家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浓浓的特殊情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入当地的历史名人、英雄事迹、文化古迹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到“洋务运动”一节时我在导入语中提到洋务运动时期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在讲到党的早期代表人物时重点提到李大钊的生平……这些地方史料的引入,激励着学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