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作文。
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荣获了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特朗斯特罗姆一生只写了163首诗,他的诗集也不过200多页。一生平均下来,一年也不过一两首。他一直坚持纯诗写作,始终坚持严谨的态度,每一首诗的风格只用一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联系现实生活,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文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点拨】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一生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坚持纯诗写作,数量虽少,篇幅虽短,但所取得的成就却是很大。由他的获奖,可得到如下启示:
一、从对生活现代性的反思角度看,应注重效率和数量,将“精”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正如一车兵器,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全,却未必是杀人的利器,但是寸铁却可以杀人。这里的“寸铁”,强调的就是一个“精”字。“精”,就是数量少而质量高。这就告诉我们,追求事物的“精”,必须坚持慢功夫。事实上,对事物首先保持沉默的态度,于沉默中慢慢发现事物真谛,正是追求“精”的表现。鲁迅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从冷静地观察社会到《狂人日记》等一篇篇精品的问世,正好说明了此点。
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应反对浮躁心态,培养精品意识。因为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一个作家倘若不能沉下心来搞创作,是不会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的。从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可看出创作之艰辛。著名作家丁玲主张“一本书主义”,是极有见地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曹雪芹以一部《红楼梦》独占古典文学的鳌头,都是很好的例子。
三、从社会生活的角度看,应反对粗制滥造,提高质量意识。联想到社会生活中“多快好省”口号的大张旗鼓、“豆腐渣工程”的屡禁不止和“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屡被刷新等,都给社会造成了一定损害。而真正能够造福社会的,正是那些经过反复论证并认真努力实干的工程,如古代的都江堰、现代的三峡工程和航天工程等。
四、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应提倡沉稳的心态,培养扎实的作风。作为增识、长智、提升才能的受教育者,必须以沉稳的心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努力扎实地练好基本功,坚持不追风,不媚俗,才能真正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这一点,我们从达·芬奇的“画蛋精神”便能得到很好启示。
五、行文易陷入的误区是,所举材料不能切合到原材料上去。即所举例证与原材料缺乏必然的联系,没有契合点。
【写法导引】
一篇议论文,要想写成功,除了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深刻。只有深刻,才能使文章有力度,读后才能令人服气。
那么,如何使议论文深刻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参考。
一、论证结构巧安排
论证结构,就是对议论文全文的层次、段落进行的总体设计。主要有四种:
(一)并列式。即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平等排列的。每个分论点段都由“分论点——事例论据——分析阐述——结论句”构成。事例论据可以是典例,可以是泛例,也可以是典例、泛例结合。也就是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加以论证,使议论深化。
(二)对照式。即在中心论点的统摄下,几个分论点之间是正反对照形式,或者一个段落内部的道理阐述或段内所举事例之间是正反对照形式,从而达到深化议论的目的。
(三)递进式。即在中心论点的统摄下,或者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或者形成“由现象到本质”的形式,或者形成“摆现象——找原因——指危害——给出路”的形式。总之,应该形成一种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形式,以深化议论。
(四)总分式。即全文段落、层次形成如下三种形式:一是先总说,再分说,最后总说;二是先分说,最后总说;三是先总说,再分说。这样,就能起到深化议论的作用。
二、例后分析讲方法
写作议论文,尤其是考场议论文,常常陷入的误区是“观点+例子+结论”。援引事例之后,不会对例证进行有效分析,便匆匆下了结论,导致文章不深刻,缺乏说服力,满篇所见是武断、专横和霸道。其实,例后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科学分析的方法,诸如假设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意义分析、比较分析、辩证分析和归结式分析等。这样自然就会使文章深刻起来,也避免了“观点+例子”的毛病。
三、哲学思想勤渗透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法宝,写作议论文也要体现哲学思想,以增强文章的理论深度。考生应该熟悉如下哲学观点: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质量互变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内外因的观点、“度”的观点和扬弃的观点等。
四、联系现实显时代
文章是为社会生活服务的,议论文写作也应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联系现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当前社会、国家和世界大事,尤其应该联系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如“神州”九号发射成功、中菲黄岩岛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二是联系个人的现实,如学习、生活、抱负等。联系现实,使文章富有时代感,具有现实针对性。
五、材料新颖增魅力
多选取贴近现实生活的典型的新颖的材料做论据,用以增添文章的魅力。这里强调的新颖材料,是指新近出现的国际、国内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等。用之,可以一新耳目,夺人眼球,增强说服力。当然,强调材料新颖,并非说老材料不能用,只要多角度地运用老材料,翻新老材料,老材料自可焕发青春光彩。
六、引证教材见深度
应多引证初、高中教材中的例子。教材中的作家,如屈原、韩愈、龚自珍等;历史人物及事件,如苏武牧羊、岳飞抗金、鲁迅弃医从文等。这些作家、历史人物及事件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引用这些做论据,既可以体现考生的学以致用,又可以把对这些作家、人物及事件的分析议论引向深入,借以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充分体现出议论文的深度。 【佳作呈现】
浅谈“质”与“量”
高三 王凯扬
做任何事情,人们总希望能够“质”与“量”兼得。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以其高质量的163首诗荣获201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其实,做任何事情,有“质”才会使“量”有价值;没有“质”的事情,即使再多的“量”,也毫无意义。
质是量的前提,只有在保证质的前提下,才会实现预期目标。“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以其低沉哀怨,婉丽凄清的词风享誉词坛。其词尽管数目不多,但那优美的词句仍旧使他千古流芳。在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中,有哪句能与“人生若之如初见”比肩?正是因为纳兰注重诗词的质量,不做无痛呻吟之句,不“为赋新词强说愁”,才使得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流光溢彩。质是量的基础,倘若失去质,量又有何用?有“质”,作品才会深刻,才会长久流传。一味注重量,注定会被历史的尘埃淹埋。
量是质的发展,在质的基础上增加数量,会让你的事业锦上添花。一部《红楼梦》,写尽了曹雪芹对世事的感慨,也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财富。百万字的巨著,是曹雪芹血汗的结晶,是他毕生的心血。它字字珠玑,难怪曹氏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了。曹雪芹用“质”与“量”相统一的经典换来了文学史上的不朽丰碑。是“质”与“量”的有机统一,让《红楼梦》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让曹雪芹的名字光耀史册。在质的基础上,增加数量,犹如让优质钢材延展长度,让精彩人生扩展深度。达到“质”与“量”的统一,你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面对“质”与“量”,我们要坚守原则,不为名利失去“本心”。当我们行走在钢筋水泥筑成的森林中,当我们耳畔萦绕汽车的鸣笛声,当霓虹灯闪乱人们的双眼,这时候,我们是否还会坚守自我?当今社会,一些作家为了经济利益,竟然迎合低级趣味,无病呻吟,违心写作。也许他们会走上××排行榜前列,成为作家中的富豪,但他们没有精神,没有内涵,最终会在历史的行走中“蒸发”。面对名利,坚守原则,用心写作,努力打造高质量的作品,成功便向你招手,历史也会铭记你的名字。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创作是伟大而辉煌的,这一事件,的确应该让我们深思:质量是成功的法宝,是你走向成功的阶梯。
点评:
这篇议论文给人突出的印象,就是恰当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质”与“量”的原理,来分析材料,阐明道理,使文章颇有理论深度。另外,全文论点鲜明,条分缕析;例证典型,说服力强;采用因果、假设和意义分析等方法,增强了文章厚度;而联系当前现实,又具针对性;且文句通顺,较有文采。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作文。
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荣获了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特朗斯特罗姆一生只写了163首诗,他的诗集也不过200多页。一生平均下来,一年也不过一两首。他一直坚持纯诗写作,始终坚持严谨的态度,每一首诗的风格只用一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联系现实生活,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文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点拨】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一生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坚持纯诗写作,数量虽少,篇幅虽短,但所取得的成就却是很大。由他的获奖,可得到如下启示:
一、从对生活现代性的反思角度看,应注重效率和数量,将“精”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正如一车兵器,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全,却未必是杀人的利器,但是寸铁却可以杀人。这里的“寸铁”,强调的就是一个“精”字。“精”,就是数量少而质量高。这就告诉我们,追求事物的“精”,必须坚持慢功夫。事实上,对事物首先保持沉默的态度,于沉默中慢慢发现事物真谛,正是追求“精”的表现。鲁迅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从冷静地观察社会到《狂人日记》等一篇篇精品的问世,正好说明了此点。
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应反对浮躁心态,培养精品意识。因为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一个作家倘若不能沉下心来搞创作,是不会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的。从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可看出创作之艰辛。著名作家丁玲主张“一本书主义”,是极有见地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曹雪芹以一部《红楼梦》独占古典文学的鳌头,都是很好的例子。
三、从社会生活的角度看,应反对粗制滥造,提高质量意识。联想到社会生活中“多快好省”口号的大张旗鼓、“豆腐渣工程”的屡禁不止和“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屡被刷新等,都给社会造成了一定损害。而真正能够造福社会的,正是那些经过反复论证并认真努力实干的工程,如古代的都江堰、现代的三峡工程和航天工程等。
四、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应提倡沉稳的心态,培养扎实的作风。作为增识、长智、提升才能的受教育者,必须以沉稳的心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努力扎实地练好基本功,坚持不追风,不媚俗,才能真正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这一点,我们从达·芬奇的“画蛋精神”便能得到很好启示。
五、行文易陷入的误区是,所举材料不能切合到原材料上去。即所举例证与原材料缺乏必然的联系,没有契合点。
【写法导引】
一篇议论文,要想写成功,除了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深刻。只有深刻,才能使文章有力度,读后才能令人服气。
那么,如何使议论文深刻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参考。
一、论证结构巧安排
论证结构,就是对议论文全文的层次、段落进行的总体设计。主要有四种:
(一)并列式。即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平等排列的。每个分论点段都由“分论点——事例论据——分析阐述——结论句”构成。事例论据可以是典例,可以是泛例,也可以是典例、泛例结合。也就是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加以论证,使议论深化。
(二)对照式。即在中心论点的统摄下,几个分论点之间是正反对照形式,或者一个段落内部的道理阐述或段内所举事例之间是正反对照形式,从而达到深化议论的目的。
(三)递进式。即在中心论点的统摄下,或者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或者形成“由现象到本质”的形式,或者形成“摆现象——找原因——指危害——给出路”的形式。总之,应该形成一种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形式,以深化议论。
(四)总分式。即全文段落、层次形成如下三种形式:一是先总说,再分说,最后总说;二是先分说,最后总说;三是先总说,再分说。这样,就能起到深化议论的作用。
二、例后分析讲方法
写作议论文,尤其是考场议论文,常常陷入的误区是“观点+例子+结论”。援引事例之后,不会对例证进行有效分析,便匆匆下了结论,导致文章不深刻,缺乏说服力,满篇所见是武断、专横和霸道。其实,例后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科学分析的方法,诸如假设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意义分析、比较分析、辩证分析和归结式分析等。这样自然就会使文章深刻起来,也避免了“观点+例子”的毛病。
三、哲学思想勤渗透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法宝,写作议论文也要体现哲学思想,以增强文章的理论深度。考生应该熟悉如下哲学观点: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质量互变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内外因的观点、“度”的观点和扬弃的观点等。
四、联系现实显时代
文章是为社会生活服务的,议论文写作也应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联系现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当前社会、国家和世界大事,尤其应该联系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如“神州”九号发射成功、中菲黄岩岛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二是联系个人的现实,如学习、生活、抱负等。联系现实,使文章富有时代感,具有现实针对性。
五、材料新颖增魅力
多选取贴近现实生活的典型的新颖的材料做论据,用以增添文章的魅力。这里强调的新颖材料,是指新近出现的国际、国内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等。用之,可以一新耳目,夺人眼球,增强说服力。当然,强调材料新颖,并非说老材料不能用,只要多角度地运用老材料,翻新老材料,老材料自可焕发青春光彩。
六、引证教材见深度
应多引证初、高中教材中的例子。教材中的作家,如屈原、韩愈、龚自珍等;历史人物及事件,如苏武牧羊、岳飞抗金、鲁迅弃医从文等。这些作家、历史人物及事件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引用这些做论据,既可以体现考生的学以致用,又可以把对这些作家、人物及事件的分析议论引向深入,借以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充分体现出议论文的深度。 【佳作呈现】
浅谈“质”与“量”
高三 王凯扬
做任何事情,人们总希望能够“质”与“量”兼得。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以其高质量的163首诗荣获201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其实,做任何事情,有“质”才会使“量”有价值;没有“质”的事情,即使再多的“量”,也毫无意义。
质是量的前提,只有在保证质的前提下,才会实现预期目标。“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以其低沉哀怨,婉丽凄清的词风享誉词坛。其词尽管数目不多,但那优美的词句仍旧使他千古流芳。在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中,有哪句能与“人生若之如初见”比肩?正是因为纳兰注重诗词的质量,不做无痛呻吟之句,不“为赋新词强说愁”,才使得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流光溢彩。质是量的基础,倘若失去质,量又有何用?有“质”,作品才会深刻,才会长久流传。一味注重量,注定会被历史的尘埃淹埋。
量是质的发展,在质的基础上增加数量,会让你的事业锦上添花。一部《红楼梦》,写尽了曹雪芹对世事的感慨,也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财富。百万字的巨著,是曹雪芹血汗的结晶,是他毕生的心血。它字字珠玑,难怪曹氏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了。曹雪芹用“质”与“量”相统一的经典换来了文学史上的不朽丰碑。是“质”与“量”的有机统一,让《红楼梦》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让曹雪芹的名字光耀史册。在质的基础上,增加数量,犹如让优质钢材延展长度,让精彩人生扩展深度。达到“质”与“量”的统一,你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面对“质”与“量”,我们要坚守原则,不为名利失去“本心”。当我们行走在钢筋水泥筑成的森林中,当我们耳畔萦绕汽车的鸣笛声,当霓虹灯闪乱人们的双眼,这时候,我们是否还会坚守自我?当今社会,一些作家为了经济利益,竟然迎合低级趣味,无病呻吟,违心写作。也许他们会走上××排行榜前列,成为作家中的富豪,但他们没有精神,没有内涵,最终会在历史的行走中“蒸发”。面对名利,坚守原则,用心写作,努力打造高质量的作品,成功便向你招手,历史也会铭记你的名字。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创作是伟大而辉煌的,这一事件,的确应该让我们深思:质量是成功的法宝,是你走向成功的阶梯。
点评:
这篇议论文给人突出的印象,就是恰当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质”与“量”的原理,来分析材料,阐明道理,使文章颇有理论深度。另外,全文论点鲜明,条分缕析;例证典型,说服力强;采用因果、假设和意义分析等方法,增强了文章厚度;而联系当前现实,又具针对性;且文句通顺,较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