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从哪儿来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ongbin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追求更多的财富,从而显示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以色列,一位行为学家对一些年轻的乞丐进行了一次施舍活动,他施舍的东西有三种:400新谢克尔(约100美元),一套西服,一盆以色列蒲公英。在活动过程中,他发现将近90%的乞丐要了钱,将近10%的乞丐要了衣服,而只有1%的乞丐要了蒲公英。人们都觉得很正常。
  10年后,行为学家对当初那些接受施舍的乞丐做了跟踪调查,结果正如他所认为的那样:要钱的乞丐仍然是乞丐;要衣服的乞丐大部分成了管理人员;要蒲公英的乞丐都成了富翁。对于人们的大惑不解,行为学家解释说:“要钱的乞丐在拿到钱时,心里只想着获得现成的收入。于是,他们总企望着不劳而获地度过每一天。于是,永远只能是乞丐;要衣服的乞丐在拿到新衣服时,面对自己的一个崭新面貌,心里想到的是改变目前的处境和身份。于是,他们希望通过改变自己的形象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经过不断地改变,他们逐步取得成绩;要蒲公英的乞丐在拿到蒲公英时,心里想到的是抓住机遇——因为那些蒲公英不是一般的蒲公英,它原产于地中海东部的沙漠中。如果没有雨,它一生都不会开花。但是,只要有一场雨,哪怕那一场雨多么微小,它都能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迅速开出自己的花朵,并在雨水蒸发完之前完成受粉、结籽、传播等过程。这样的蒲公英具有一种特别的品格:那就是抓住机遇,顽强拼搏,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对此,值得我们深思。
  有一句话说得好:“处在什么位置,就在这个位置上最大限度的体现自我的存在。”而这样的体现通过不断的创造。罗曼·罗兰说过:“我创造,所以我生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过程中,我们虽然不渴求卓越,但应该追求充实。泰戈尔说:“天空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是的,在我们步入老境之时,当我们“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那么,我们的生命就熠熠发光。
  每一个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必然为获得诺贝尔奖而作为最大光荣。但是,诺贝尔设立奖项的原则是不断激励人们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而获奖者自身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又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们用高尚的精神创造出惊天动地的财富,仰望诺贝尔,我们应该进一步思索财富的内涵。
  和那些以色列蒲公英比起来,我们当然要高大许多。可是,和那些推动历史车轮的伟人比起来,我们又是多么渺小啊!面对渺小,我们不能自暴自弃。只要持之以恒的向着自己的目标接近,我们也就会渐渐地减少与高大的差距,我们的存在性也就会得到认可。哪怕做一棵蒲公英,我们也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财富从哪儿来?从高尚的心灵之中来,从持之以恒的奋斗之中来!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我知道那夜一别,也许此生阴阳相隔,是情尽还是缘竭?对于命运的无常,这一切都不重要,而我只希望回到那最美的从前,将我们三个人十七年的情缘重塑,给我一个我想要的结局。  外公有四个子女,母亲是外婆三十四岁时所生,理所当然地母亲是外婆最娇宠的一个,某种层面上就连唯一的舅舅也甚是嫉妒。可能是爱屋及乌,我这个最小的外甥也成了他们二老的心头肉,爱得太深,才会刺得越痛。在我最爱他们的时候,他们相继以无法挽留的方
星云大师12岁出家,一生都在寺院中度过。四大皆空,对于钱不上心。  年轻的星云大师负责佛教杂志《人生》的编辑工作。他一心只想办好杂志,于钱上毫无概念。后来才发现,没钱,杂志就办不好。于是,他广结善缘,用自己的影响力向富人募捐。很快就筹集了一大笔善款,用于办杂志绰绰有余。但是,他只拿出一小部分来用于办杂志。大部分善款,他想留下来慢慢用,以备不时之需。  《人生》杂志的发行人东初法师教导他不要存钱,应
高考成绩公布,比一本线高出2分。表姐很纠结:是选择一个好一点的学校读不喜欢的专业,还是选择一般的学校读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于是她约我一起去找哥哥请教。哥哥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美国18岁的大学生泰勒·威尔森,在10岁时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梦想:在车库里制造一颗星星!面对这么天真的梦想,他的父母不但没有把这种想法扼杀在摇篮里,而是腾出车库,给他做了实验室。11岁,威尔森在追梦的路上开始了不懈的努力。
他个子太高了,即便坐在椅子上,我还是得站着看。  喜子拨开自己浓密的黑发,笑着说:“你看,这都掉没了呢!”  一块块脱落的痕迹,露着白白的头皮,看得心一惊惊的。他原本有着黝黑发亮的头发,那么好。而今,不过才三十几岁啊!  那时,他是意气风发的少年,瘦,高,爱笑;那时,他爱学习,暗地里发誓,再也不要种地了,太苦;那时,他迷恋军人,找一个因由,来不及完成学业,就去了部队。  服役期满后,一个人跑到满洲
2014年1 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凭借“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截止到目前,袁隆平已获得3 项国内科技大奖,17个国际科技大奖。  11日下午,载誉归来的袁隆平刚一抵达长沙火车南站,就被记者和市民团团包围。而84岁的袁隆平院士却举着“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奖牌说:“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这是我们
2015年8月11日,厦门大学哲学系研究生陈翔宇,成功地站在海拔6621米的唐古拉山格拉丹东主峰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与同学准备了大半年,穿过大半个中国,终于征服了长江源头。  与雪山的缘分,始于陈翔宇迈入厦门大学的那一刻。那天,刚巧学校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一组登山视频,画面极为抢眼、震撼。陈翔宇看到片头上“厦门大学登山协会”时,就向老师询问,老师的回答让他兴奋不已。原来,厦门大学
有一天,有一个专门假冒启功书法的人去书画店销售赝品,恰巧被先生堵住。作伪者无地自容,哀求老先生高抬贵手。不料启功只是宽厚地笑道:“你要真是为生计所迫,仿就仿吧,可千万别写反动标语啊!”仿冒者被启功的大度所打动,说:“先生,我本是一个清洁工,可以为你打扫卫生。以后要是你有什么需要,尽管找我。”  启老住在北师大院内一套普通的房子里,10余平方米的书房兼画室,被书柜、沙发、画案挤得只剩下一米宽的狭长过
【猫猫围巾】
她是华北电力大学的学生,是一个佼佼者。她的兴趣爱好广泛,台球案上,她能一杆打掉所有的球。她又是足球迷,大牌球星如数家珍。游泳池中,她又灵活得像条鱼在水中穿梭。加入心理协会后,她担任了心协的励志电影放映员,并用优美温婉的笔调撰写电影介绍。大三时,她连续收到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麦考瑞大学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5所世界名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她还研发了“截瘫患者站立辅助锻炼装置”,其
“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梦。很绚烂很“给力”的梦。  热血质的少年是渴望成为英雄的,没有谁要急急忙忙地成为一个平凡人,成为一个平凡人是不需要梦的吧。  我曾经也是少年,那时总感到血液太饱满太沸腾,足可立地,手可顶天,骨骼的拔节声和心脏的跃动声是最激情澎湃的英雄进行曲;确实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气概,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认为只要痴爱、奋斗、拼搏,就不会有“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心中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