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嵩“心”范畴的二重性及其意义

来源 :浙江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e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初云门宗契嵩的"心"范畴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作为"本体之心","心"具有更多的超越性;另一方面作为"道德之心","心"又具有更多的现实性.前者主要表现为对佛教心性论的继承,后者则主要表现为对儒家心性论的吸纳.这种二重性服务于当时调和儒佛、佛道乃至戒定慧、禅教的需要,客观上表明儒学化(世俗化)是当时佛教发展的总的态势.
其他文献
经济和文化是人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二者之间存在共生同构、彼此影响和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在国际政治学中,“进攻性理想主义”是现实主义的特别忧患。在现实主义看来。进攻性理想主义意味着为了理想的目的可以任意动用武力.而事实上又只不过是自私的国家借着公共的幌子推行自己的利益。最终害人又害己。伤害到自己的国家利益。研究这一批判不仅有助于呈现出重要的现实主义理论立意,而且有助于理解美国的当代外交政策。
汪丁丁先生是国内知名的学者,他的许多跨学科研究成果都引起了不同学科的关注。一位年轻的研究人员对汪丁丁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发表不同看法,进而提出跨学科研究的学术规范问题,这在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中是非常必要的。本刊欢迎包括汪丁丁先生在内的专家学者对此给予回应。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讨论,推动跨学科研究的深化。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界,泰勒被视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主张及实践后果具有代表性的批判者之一。本文从泰勒对黑格尔政治哲学遗产的阐发、原子主义的批判以及现代性隐忧的揭示三个方面入手,正面考察和分析了泰勒自由主义批判的思想渊源、主要论证及其理论旨趣。文章认为,泰勒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不应被夸张地判定为对自由命题的摧毁,而应当说他是在用另一种人们似曾相识的方式推进当代人对自由理念的体认。
本文通过对徐志摩两首诗的分析,清理了他与十九世纪英国浪漫派诗人济慈和雪莱的密切关系,并试图借此个案,以反映中国现代诗人是如何在中西两大传统及其文本的压力下进行写作,以及这两套文本是怎样的相互覆盖,而诗人又怎样在加以选择和调校的。
密尔通过自由原则来界定个人行为的自由领域,将个人的行为分为涉己行为和涉他行为,并以此作为社会是否可以干涉个人自由行为的一个基本的依据。此原则一经提出就曾招致各种批评,也有来自不同立场上的辩护性解释。本文首先分析对密尔自由原则的传统解释及其批评,然后梳理介绍近来西方学者的三种解释和辩护理路,并说明每一种解释所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密尔自由原则的尝试性理解。
早期佛经保留了相当多的口语词,是汉语词汇研究和辞书编纂的重要语料,本文以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为例,从收词、书证、义项、释义四个方面,揭示了早期汉译佛经在汉语辞书编纂方面的重要价值。
任何政治现象总是同一定的经济生产及其决定的社会结构密切关联、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民主恳谈",作为当今时代新生的政治生活样态,本质上是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社会体制变革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是改革发展时代孕育、促生的政治文明新形态.
作为当今改革发展时代乡村基层民主的创新形式,"民主恳谈"顺应了乡村公民社会兴起和乡村治理民主化的需要,是我国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一种适时、顺势、科学、有效的实践创新.
全能主义是20世纪中国政治的一个明显特点.文章以邹谠关于全能主义及全能主义政治的概念为前提,描述了全能主义政治的特征及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的兴起、高潮及其未来,以新的视角诠释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历程.文章认为,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产生直接根源于二十世纪初期所面临的全面危机,是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必将走向终结,而被国家与社会达成协议,趋于分离、遇事谈判的二元政治形态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