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理论研习,寻求依据
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必须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体育教师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之初必须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和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等理论。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制订学期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建立评价标准;依据“中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理论,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动机与需求、认知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依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理论,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有知识技能储备,准确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分工协作,统筹兼备
学期教学计划的制订需经历三个过程,即备课组拟定、教研组整合和教师微调。在开学前,教研组长将教研组成员分成若干个备课组,并指出本学期教学计划制订的方向,各备课组根据要求进行讨论,初步拟定出本学期教学计划方案,并做好相应解释。教研组长集中组员,安排各备课组长阐述方案,整合形成年级学期教学计划,每位体育教师结合所在年级或班级的学生情况,对学期教学计划进行二次微调,从而制订出更加贴近学生的学期教学计划。
三、设置目标,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目标,它是通过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每一级目标的达成是实现上级目标的基础。因此,课程目标必须依靠课时目标的有效积累而实现。学期教学目标既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又统领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相对于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学期教学目标显得更具体、更贴切、更个性化;相对于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学期教学目标涵盖的内容更全、层次更高。如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篮球选修班男生的运动技能目标为:掌握体前左右手变向运球,并能在“一对一”比赛中运用。
四、研析学情,体现主体
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制订出相对合理的学期教学计划。教师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信息收集:学生的身心特点;体能和技能储备;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与习惯。结合以前的计划了解学生已学内容和学习程度,确定本学期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一定要借势加大课时投入。如学校组织集体跳长绳比赛前,各班学生都力争取得好名次,练习兴趣浓厚,教研组可在学期计划中安排适量课时,进行赛前技术学习、辅导和强化。
五、研析教材,系统选择
学期教学计划从形式上主要是反映课次、课时安排和课时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必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即宽度、深度和衔接性。学期教学计划至少包含36个课时,教学内容的选择面要加大,一般包括安全教育、理论知识、运动规则、体能训练和技术学习;教学内容的深度主要是指学生运动技能或体能的提升,一般体现在单元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是指课时内容或单元内容之间的关联程度。
六、有效点评,提升质量
点评是一种值得作为制度推广的教学手段。对教师而言,点评便于警觉思想意识、提高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策略。教研组可以尝试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会诊,对最近一段时间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进行点评;对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一节课或半节课对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点评,点评形式可采用自评、互评和总评相结合,点评要及时、准确、诚恳,尤其要侧重于学习态度。
七、模块单元,厘清关系
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对本学期内各课时的教学内容起到规划和监测作用,以“时间”为主线。模块教学计划是以某个项目为主题,设计出体系相对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体现运动技术教学的系统性,模块教学计划一般是18课时。当学期总课时数与数个模块教学计划的课时数发生冲突时,教师必须删除或调整模块教学计划,模块教学计划又是由若干个单元教学计划组成,而学期教学计划是由数个相关联的单元计划组成,或1个模块教学计划和数个单元计划组成。
八、适度留白,及时调整
体育教师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尽量统筹兼顾学校其他工作。如校运动会举办前数周,各班运动员都急于训练或进行班级入场式彩排,势必会影响教学进度,此时体育教师就要主动让步并积极给予指导。开学初,学生的广播体操质量必定有所下降,可安排课时进行复习和巩固。
在教学中,学期教学计划是教师学期初对整个学期教学的设计和规划,不可能完全与实际教学情况吻合,在课时和教学内容上要适度留白以便及时调整。如原本通过5节课学习,学生的某项技能应达到预设目标,但实际在第4节课时已达成,教师就必须及时调整课时,改进教与学的方法或进行拓展。
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必须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体育教师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之初必须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和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等理论。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制订学期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建立评价标准;依据“中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理论,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动机与需求、认知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依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理论,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有知识技能储备,准确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分工协作,统筹兼备
学期教学计划的制订需经历三个过程,即备课组拟定、教研组整合和教师微调。在开学前,教研组长将教研组成员分成若干个备课组,并指出本学期教学计划制订的方向,各备课组根据要求进行讨论,初步拟定出本学期教学计划方案,并做好相应解释。教研组长集中组员,安排各备课组长阐述方案,整合形成年级学期教学计划,每位体育教师结合所在年级或班级的学生情况,对学期教学计划进行二次微调,从而制订出更加贴近学生的学期教学计划。
三、设置目标,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目标,它是通过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每一级目标的达成是实现上级目标的基础。因此,课程目标必须依靠课时目标的有效积累而实现。学期教学目标既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又统领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相对于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学期教学目标显得更具体、更贴切、更个性化;相对于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学期教学目标涵盖的内容更全、层次更高。如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篮球选修班男生的运动技能目标为:掌握体前左右手变向运球,并能在“一对一”比赛中运用。
四、研析学情,体现主体
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制订出相对合理的学期教学计划。教师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信息收集:学生的身心特点;体能和技能储备;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与习惯。结合以前的计划了解学生已学内容和学习程度,确定本学期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一定要借势加大课时投入。如学校组织集体跳长绳比赛前,各班学生都力争取得好名次,练习兴趣浓厚,教研组可在学期计划中安排适量课时,进行赛前技术学习、辅导和强化。
五、研析教材,系统选择
学期教学计划从形式上主要是反映课次、课时安排和课时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必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即宽度、深度和衔接性。学期教学计划至少包含36个课时,教学内容的选择面要加大,一般包括安全教育、理论知识、运动规则、体能训练和技术学习;教学内容的深度主要是指学生运动技能或体能的提升,一般体现在单元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是指课时内容或单元内容之间的关联程度。
六、有效点评,提升质量
点评是一种值得作为制度推广的教学手段。对教师而言,点评便于警觉思想意识、提高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策略。教研组可以尝试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会诊,对最近一段时间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进行点评;对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一节课或半节课对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点评,点评形式可采用自评、互评和总评相结合,点评要及时、准确、诚恳,尤其要侧重于学习态度。
七、模块单元,厘清关系
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对本学期内各课时的教学内容起到规划和监测作用,以“时间”为主线。模块教学计划是以某个项目为主题,设计出体系相对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体现运动技术教学的系统性,模块教学计划一般是18课时。当学期总课时数与数个模块教学计划的课时数发生冲突时,教师必须删除或调整模块教学计划,模块教学计划又是由若干个单元教学计划组成,而学期教学计划是由数个相关联的单元计划组成,或1个模块教学计划和数个单元计划组成。
八、适度留白,及时调整
体育教师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尽量统筹兼顾学校其他工作。如校运动会举办前数周,各班运动员都急于训练或进行班级入场式彩排,势必会影响教学进度,此时体育教师就要主动让步并积极给予指导。开学初,学生的广播体操质量必定有所下降,可安排课时进行复习和巩固。
在教学中,学期教学计划是教师学期初对整个学期教学的设计和规划,不可能完全与实际教学情况吻合,在课时和教学内容上要适度留白以便及时调整。如原本通过5节课学习,学生的某项技能应达到预设目标,但实际在第4节课时已达成,教师就必须及时调整课时,改进教与学的方法或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