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應试教育让学生几乎整天在题海中奋斗,同时,学生承载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负担,教育质量的“生命线”还是大多学校最关心的话题。素质教育的实施以来,“减负”已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探讨的主题,通过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通过课外作业的设计与研究,改变家长和学生的作业观念,无形中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是学生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学业减负;提高质量
所谓“优化作业设计”就是从最基础的教学手段入手,改革传统的“题海战术”,认真研究学生作业规律,通过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法来实现既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紧扣教学目标,优化作业设计
首先作业内容要依纲靠本,作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要紧扣教学目标,通过环环相扣的作业训练,使学生自主达标。如《落花生》可从两个着眼点进行教学:一是要懂得“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这个道理,二是掌握借物喻人的方法。教师可设计一个仿写课文“谈花生”的片断,要求学生写托物喻人的内容。这项作业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能紧扣教学目标,助学生更深地理解做人的道理,还避免了生搬硬套,机械做问答作业的弊病。
二、把握作业的“量”和“质”,优化作业设计
就是要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总量。如果一味追求数量,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且易使学生丧失对作业应有的良好情绪,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导致他们采取消极应付办法,造成作业效能低下的后果。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注意作业“量”的适度,一个作业要紧扣所教所学,达到分层要求的目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层次,作业要求是不同的,如对于预习性作业,应把要求放在读通课文上,布置一些查字典理解字词及课文每段讲什么的作业;对于巩固性作业,则应把要求放在读透课文上,布置一些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联系的作业。还有就是要兼顾两头,面向全体学生,一个班的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可能同处在一个起点上,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要考虑这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作业。
另外,一篇课文是要用几个课时来完成的,每一课时都有一个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师要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把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分化到几次作业中,从宏观控制作业的“量”,当然,教师对所设计的作业中的每一项能达到怎样的目的都要心中有数,才能避免出题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确保一题对应一个教学目标,一项对准一个训练重点,从微观上控制作业的“量”。
由上所述,这样设计出的作业针对性强,一是针对了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训练,不机械重复;二是针对了教材特点,坚持了以纲为本,以本(课本)为本,吃透教材;三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瞄准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份量适中,难易程度恰当,从拼音到字词,由字词到句段,形式多样,富有情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强能很快地完成和掌握,这就很好地体现了“质”。
三、把握作业梯度,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要有弹性、有梯度,这样可使全体学生均可“各显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谈读《水浒传》这段课文解释“张冠李戴”这个词时,假若教师只简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个词的含义,即使能倒背如流,但真正使用起来往往还是不得要领,其效果可能是事倍功半。相反,如果教师能设计出梯度合理的作业,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我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训练
形式:①什么是张冠李戴一理解词的本义;②课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一联系上下文理解;③请你举例说明—联系生活实际理解;④你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培养运用能力;⑤作者为什了会“张冠李戴”和读书“囫囵吞枣”—找事物之间的联系;⑥这件事和临走时鲁迅送给作者两本书有什么联系—培养分析能力。这个训练形式步步深入,一环紧扣一环,改变了释词解句全班学生“一刀切”的操作程序,把词语的训练与思维训练、篇章训练结合起来,学生可自由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各显其能,乐趣多多。
除此以外,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作业则可以辅以铺垫式作业,如《挑山工》这篇课文所蕴含的哲理较深,怎样引导学生在练中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而不依赖教师的灌输呢?我设计了三道填空题:①人走的路程短却比挑山工走得慢,是因为();②从这里说明如果工人做工( ),也会( ),农民耕田( ),也会( ),我们学习( ),也会( );③这些道理归结起来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就不应当( ),而应当( )。这三道题呈现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答案显而易见。第一道题是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道题是运用事例作类比的推想;第三道题由①②得出的结论,且总结出了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认识过程呈阶梯状发展。
总之,作业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以作(作业)代讲,化讲为作;可以以作代教,化教为作;变传统单一式作业为多样式作业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全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当堂作业,当堂化,不仅改变了“满堂灌”、“满堂问”的高耗低能问题,还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参考文献:
[1]林玲.提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效性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0(04).
[2]刘杨.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索[J].民风(科学教育)2013年4期.
[3]顾浩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减负增效”[J].小学时代(教师),2010(12).
[4]夏荣敏.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小学时代:教师,2012年6期.
[5]叶爱萍.精心设计练习是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J].江西教育,2009(18).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学业减负;提高质量
所谓“优化作业设计”就是从最基础的教学手段入手,改革传统的“题海战术”,认真研究学生作业规律,通过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法来实现既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紧扣教学目标,优化作业设计
首先作业内容要依纲靠本,作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要紧扣教学目标,通过环环相扣的作业训练,使学生自主达标。如《落花生》可从两个着眼点进行教学:一是要懂得“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这个道理,二是掌握借物喻人的方法。教师可设计一个仿写课文“谈花生”的片断,要求学生写托物喻人的内容。这项作业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能紧扣教学目标,助学生更深地理解做人的道理,还避免了生搬硬套,机械做问答作业的弊病。
二、把握作业的“量”和“质”,优化作业设计
就是要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总量。如果一味追求数量,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且易使学生丧失对作业应有的良好情绪,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导致他们采取消极应付办法,造成作业效能低下的后果。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注意作业“量”的适度,一个作业要紧扣所教所学,达到分层要求的目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层次,作业要求是不同的,如对于预习性作业,应把要求放在读通课文上,布置一些查字典理解字词及课文每段讲什么的作业;对于巩固性作业,则应把要求放在读透课文上,布置一些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联系的作业。还有就是要兼顾两头,面向全体学生,一个班的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可能同处在一个起点上,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要考虑这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作业。
另外,一篇课文是要用几个课时来完成的,每一课时都有一个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师要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把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分化到几次作业中,从宏观控制作业的“量”,当然,教师对所设计的作业中的每一项能达到怎样的目的都要心中有数,才能避免出题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确保一题对应一个教学目标,一项对准一个训练重点,从微观上控制作业的“量”。
由上所述,这样设计出的作业针对性强,一是针对了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训练,不机械重复;二是针对了教材特点,坚持了以纲为本,以本(课本)为本,吃透教材;三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瞄准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份量适中,难易程度恰当,从拼音到字词,由字词到句段,形式多样,富有情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强能很快地完成和掌握,这就很好地体现了“质”。
三、把握作业梯度,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要有弹性、有梯度,这样可使全体学生均可“各显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谈读《水浒传》这段课文解释“张冠李戴”这个词时,假若教师只简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个词的含义,即使能倒背如流,但真正使用起来往往还是不得要领,其效果可能是事倍功半。相反,如果教师能设计出梯度合理的作业,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我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训练
形式:①什么是张冠李戴一理解词的本义;②课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一联系上下文理解;③请你举例说明—联系生活实际理解;④你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培养运用能力;⑤作者为什了会“张冠李戴”和读书“囫囵吞枣”—找事物之间的联系;⑥这件事和临走时鲁迅送给作者两本书有什么联系—培养分析能力。这个训练形式步步深入,一环紧扣一环,改变了释词解句全班学生“一刀切”的操作程序,把词语的训练与思维训练、篇章训练结合起来,学生可自由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各显其能,乐趣多多。
除此以外,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作业则可以辅以铺垫式作业,如《挑山工》这篇课文所蕴含的哲理较深,怎样引导学生在练中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而不依赖教师的灌输呢?我设计了三道填空题:①人走的路程短却比挑山工走得慢,是因为();②从这里说明如果工人做工( ),也会( ),农民耕田( ),也会( ),我们学习( ),也会( );③这些道理归结起来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就不应当( ),而应当( )。这三道题呈现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答案显而易见。第一道题是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道题是运用事例作类比的推想;第三道题由①②得出的结论,且总结出了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认识过程呈阶梯状发展。
总之,作业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以作(作业)代讲,化讲为作;可以以作代教,化教为作;变传统单一式作业为多样式作业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全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当堂作业,当堂化,不仅改变了“满堂灌”、“满堂问”的高耗低能问题,还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参考文献:
[1]林玲.提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效性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0(04).
[2]刘杨.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索[J].民风(科学教育)2013年4期.
[3]顾浩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减负增效”[J].小学时代(教师),2010(12).
[4]夏荣敏.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小学时代:教师,2012年6期.
[5]叶爱萍.精心设计练习是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J].江西教育,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