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河北省邢台县农业局利用山区丰富的玉米芯、牛粪等资源,在周边农村开展双孢菇栽培,建造40米×9米规格的蘑菇大棚投资约10万元,年产双孢菇1.5万公斤以上,产品销往河北、北京、浙江、福建、山东等地,每公斤售价6.0~6.5元,每棚产值近10万元,经济效益良好。下面将邢台县双孢菇栽培关健技术介绍如下:
一、菇棚的建造
种植双孢菇以建设房屋式标准化菇棚为宜,菇棚为东西走向,菇棚间距为10米,四周筑墙。菇棚东西长30~40米、南北宽8~10米,墙面开通风口,通风口的规格为20厘米×30厘米,间距为2米。
棚顶用钢架或竹竿搭建,用草帘覆盖保温,上覆塑料膜。棚内搭16架栽培床,每架6层。栽培床由竹竿搭建而成,栽培床的规格为长8~10米、宽1.1~1.5米、高45~50厘米。两架栽培床中间做宽60厘米的过道,地面铺设水泥,防止渗水和下陷。
二、培养料堆制
1.培养料及配比:按100平方米栽培床计算,玉米芯(新鲜、自然风干、无霉变、无杂质)2500公斤、牛粪(提前晒干打碎)25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石膏粉50公斤、轻质碳酸钙50公斤、生石灰粉50公斤、尿素12.5~15公斤。
2.培养料预湿:首先将玉米芯碾压,不要过碎,劈开为准。然后将玉米芯堆高至80厘米左右,摊平,用水漫浸,使玉米芯湿透,以手握出水为度;用水将牛粪预湿,保证无干区,同样以手握出水为宜,再把牛粪撒在玉米芯上。
3.建堆与翻堆:
建堆要求:选地势平坦、排水畅通、水源充足、环境卫生、远离污染源及畜禽养殖场所的地方,将所有培养料一次性混合建堆,料堆底宽2米、高1.8米,长度不限,南北方向堆制,顶面平整,不要踩压,保持松散,便于发酵。堆放至第7天开始翻堆,采用机械翻堆。
翻堆:(1)一翻。在建堆后的第7天开始翻堆,翻堆前几天需要测料温,料温在65~70℃时进行翻堆。(2)二翻。距第一次翻堆后6天,进行第二次翻堆,料温要低于第一次翻堆时的料温才可进行,翻堆的同时要测量料堆pH值,适宜pH值为7.5~7.8,pH值不宜超过8,如果料干、pH值低,则应加石灰水进行调节。(3)三翻。在第二次翻堆后,再过6天进行第三次翻堆。翻堆后第5天做进棚的准备工作。
4.二次发酵:在堆料全部进棚后立即封闭菇棚,使棚内的温度自然升高,当温度不再上升时,开始利用锅炉送热,升温不要太快。12~24小时料内的温度上升至58~62℃时,进入控温阶段。控温8~12小时后进行通风换气,严防二氧化碳的产生。将料温迅速降至53℃以下,开1/5~1/6的外封口维持料温。当料温降至48~52℃时,停火4~5天,外封口全部打开、通风降温,当料温下降至28℃以下时,开始整理床面,做播种准备工作。
三、栽培管理
1.播种:首先要挑选菌种,对瓶或袋内的菌种进行检查,选出优质菌种,破瓶或破袋取出菌块。在破瓶或破袋之前应对器械、容器进行一次消毒。播种要均匀,要快播、快封棚,菌种播完后应用木板轻压轻按,使菌块与培养料紧密接触。播种3天后对菌丝生长情况进行检查,如菌丝不吃料,应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2.养菌:养菌时间一般为18~22天。当菌丝长到培养料的3/4时做好覆土的准备工作。在此期间应将覆土充分备足,用量为每100平方米栽培床用土3.5立方米。选择地表下1米、无杂质、无害虫的土,将土粉碎后拌入稻壳、化肥,并喷施甲醛、克霉灵,然后用塑料布盖严,72小时后才可进行覆土。
养菌期间应注意的问题:(1)看。经常检查培养料是否有害虫和杂菌,一旦发现应立即处理。(2)闻。对菇棚内的气味要仔细辨闻,如有氨气、臭气等异味产生,要加大通风量并进行药物处理。(3)摸。经常摸一摸培养料,如果培养料的湿度过大要加强通风,棚内湿度以65%~75%为宜,温度控制在20~23℃。
3.覆土:覆土前,要用磷化铝熏棚24小时,然后打开通风口通风。将准备好的土分两次覆盖。第一次覆土厚1.2~1.8厘米,当菌丝抓土8~12天时,进行第二次覆土,覆土厚1.2~1.8厘米,两次覆土厚不超过3.5厘米。
4.喷结菇水:喷结菇水应注意不要大水喷洒,防止漏料、板结影响出菇产量。喷水要掌握三个原则:轻喷水、匀喷水、不重复喷水。床面干时及时喷水,床面湿时及时通风,菇棚温度控制在18~22℃,防止喷高温大水,以免造成小菇蕾死亡。在喷水期间一定要加大通风量,防止菇蕾缺氧枯萎。喷水3~4天后加大通风量,等待出菇,然后进入秋菇管理。
5.秋菇管理:秋菇的管理重点就是喷水的管理。喷出菇水时,棚内湿度保持在85%~95%,湿度过低,小菇失水变黄、菇伞变薄;湿度过高、通风量不足,易产生红根,降低菌菇质量,且容易漏料,导致大面积不出菇。
(河北省邢台县农业局 李中月 邮编:054001)
一、菇棚的建造
种植双孢菇以建设房屋式标准化菇棚为宜,菇棚为东西走向,菇棚间距为10米,四周筑墙。菇棚东西长30~40米、南北宽8~10米,墙面开通风口,通风口的规格为20厘米×30厘米,间距为2米。
棚顶用钢架或竹竿搭建,用草帘覆盖保温,上覆塑料膜。棚内搭16架栽培床,每架6层。栽培床由竹竿搭建而成,栽培床的规格为长8~10米、宽1.1~1.5米、高45~50厘米。两架栽培床中间做宽60厘米的过道,地面铺设水泥,防止渗水和下陷。
二、培养料堆制
1.培养料及配比:按100平方米栽培床计算,玉米芯(新鲜、自然风干、无霉变、无杂质)2500公斤、牛粪(提前晒干打碎)25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石膏粉50公斤、轻质碳酸钙50公斤、生石灰粉50公斤、尿素12.5~15公斤。
2.培养料预湿:首先将玉米芯碾压,不要过碎,劈开为准。然后将玉米芯堆高至80厘米左右,摊平,用水漫浸,使玉米芯湿透,以手握出水为度;用水将牛粪预湿,保证无干区,同样以手握出水为宜,再把牛粪撒在玉米芯上。
3.建堆与翻堆:
建堆要求:选地势平坦、排水畅通、水源充足、环境卫生、远离污染源及畜禽养殖场所的地方,将所有培养料一次性混合建堆,料堆底宽2米、高1.8米,长度不限,南北方向堆制,顶面平整,不要踩压,保持松散,便于发酵。堆放至第7天开始翻堆,采用机械翻堆。
翻堆:(1)一翻。在建堆后的第7天开始翻堆,翻堆前几天需要测料温,料温在65~70℃时进行翻堆。(2)二翻。距第一次翻堆后6天,进行第二次翻堆,料温要低于第一次翻堆时的料温才可进行,翻堆的同时要测量料堆pH值,适宜pH值为7.5~7.8,pH值不宜超过8,如果料干、pH值低,则应加石灰水进行调节。(3)三翻。在第二次翻堆后,再过6天进行第三次翻堆。翻堆后第5天做进棚的准备工作。
4.二次发酵:在堆料全部进棚后立即封闭菇棚,使棚内的温度自然升高,当温度不再上升时,开始利用锅炉送热,升温不要太快。12~24小时料内的温度上升至58~62℃时,进入控温阶段。控温8~12小时后进行通风换气,严防二氧化碳的产生。将料温迅速降至53℃以下,开1/5~1/6的外封口维持料温。当料温降至48~52℃时,停火4~5天,外封口全部打开、通风降温,当料温下降至28℃以下时,开始整理床面,做播种准备工作。
三、栽培管理
1.播种:首先要挑选菌种,对瓶或袋内的菌种进行检查,选出优质菌种,破瓶或破袋取出菌块。在破瓶或破袋之前应对器械、容器进行一次消毒。播种要均匀,要快播、快封棚,菌种播完后应用木板轻压轻按,使菌块与培养料紧密接触。播种3天后对菌丝生长情况进行检查,如菌丝不吃料,应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2.养菌:养菌时间一般为18~22天。当菌丝长到培养料的3/4时做好覆土的准备工作。在此期间应将覆土充分备足,用量为每100平方米栽培床用土3.5立方米。选择地表下1米、无杂质、无害虫的土,将土粉碎后拌入稻壳、化肥,并喷施甲醛、克霉灵,然后用塑料布盖严,72小时后才可进行覆土。
养菌期间应注意的问题:(1)看。经常检查培养料是否有害虫和杂菌,一旦发现应立即处理。(2)闻。对菇棚内的气味要仔细辨闻,如有氨气、臭气等异味产生,要加大通风量并进行药物处理。(3)摸。经常摸一摸培养料,如果培养料的湿度过大要加强通风,棚内湿度以65%~75%为宜,温度控制在20~23℃。
3.覆土:覆土前,要用磷化铝熏棚24小时,然后打开通风口通风。将准备好的土分两次覆盖。第一次覆土厚1.2~1.8厘米,当菌丝抓土8~12天时,进行第二次覆土,覆土厚1.2~1.8厘米,两次覆土厚不超过3.5厘米。
4.喷结菇水:喷结菇水应注意不要大水喷洒,防止漏料、板结影响出菇产量。喷水要掌握三个原则:轻喷水、匀喷水、不重复喷水。床面干时及时喷水,床面湿时及时通风,菇棚温度控制在18~22℃,防止喷高温大水,以免造成小菇蕾死亡。在喷水期间一定要加大通风量,防止菇蕾缺氧枯萎。喷水3~4天后加大通风量,等待出菇,然后进入秋菇管理。
5.秋菇管理:秋菇的管理重点就是喷水的管理。喷出菇水时,棚内湿度保持在85%~95%,湿度过低,小菇失水变黄、菇伞变薄;湿度过高、通风量不足,易产生红根,降低菌菇质量,且容易漏料,导致大面积不出菇。
(河北省邢台县农业局 李中月 邮编:05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