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是目前财务管理及实务界讨论的焦点,它们的出现掀起了企业业绩管理制度的革命,同时代表了企业业绩评价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对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以寻找企业的最佳业绩评价体系。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 平衡计分卡 比较 应用
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是目前财务管理及实务界讨论的焦点,它们的出现掀起了企业业绩管理制度的革命,同时代表了企业业绩评价发展方向。
一、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
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以传统的财务指标为基础进行业绩计量和评价,常用的评价指标如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税后利润、边际贡献等。随着企业外部竞争的加剧和顾客需求的复杂多变,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动荡多变,这些财务指标的缺陷日益凸显,主要包括:财务指标容易受会计政策的影响,增加了实现盈余管理的机会,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指标只能部分反映过去和当前的业绩,而对于能够反映企业实现长期目标进程的指标,如顾客满意度、内部流程创新、组织创新等无法反映;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制约了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因为这些数据无法支持对开发新技术和开展市场的投资;单纯的财务指标无法衡量管理者的全部业绩水平,因为企业的有些目标是难以用财务数据衡量的,如质量和顾客的满意度,尤其是在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管理这需要更加重视创新、服务、职工培训等非财务指标;单纯的财务指标会促使短期行为的产生,不利于企业长期利益,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是企业进行同一绩效管理时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强有力的管理会计工具。它们的出现掀起了企业业绩管理制度的革命,同时代表了企业业绩评价发展方向。
二、经济增加值的基本理论与优缺点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是由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出提出的,它是公司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减去该公司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
计算公式为:EVA=NOPAT-NA×WACC
其中,NOPAT为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NA为企业资产期初的经济价值;WACC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是对会计报表中税后净利润进行必要的调整。这种调整主要集中在折旧、推销、资本化、费用化处理等会计信息内容出现纰漏的地方。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坏账准备的增加+商誉的摊销+资本化研发费用摊销+其他营业收入-现金营业税。企业初期资产的经济价值是在对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价值做必要的调整后的资产的价值。这些调整主要是对流动负债、商誉推销、研发费用资本化等进行调整。
经济增加值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EVA采用经济利润概念,弥补了会计利润中未考虑全部资本成本的缺陷,是股东度量回报的指标,最直接地联系着股东财富的创造,避免了企业利润为正而企业价值却减少的现象的发生。二是EVA第一次真正地把管理者的利益和股东利益一致起来,可以使管理者像股东那样思维和行动。三是EVA可以避免次优化决策,引导企业做正确的决策。采用投资回报率作为部门业绩考核指标时,可能会使经理放弃高于资本成本而低于目前部门投资报酬率的项目,从而来提高本部门的绩效。但这种做法损害了公司的整体利益,导致次优化的决策。EVA能有效解决次优化决策,能引导企业做正确的决策,有利于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四是EVA不仅适用于短期、中期、长期业绩的评价,而且也适用于对事后企业业绩的评价,它不同于净现值法,是更有利的企业业绩评价手段。
尽管如此,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难题:一是EVA作为一个数量指标,是投入与产出的差额,只能说明经济效益有无,无法体现经济效益的高低。但是对于经济效益的反应是有缺陷的,其反映的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尤其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或者部门进行比较的时候,很难判断EVA高是否是因为投入了较大资本的缘故。二是EVA的计算取决于收益与费用的确认方式,但是该确认方式本身就存在着缺陷,经理有可能改变决策过程来增大EVA值。三是EVA强调短期效果,使得经理在投资于产品开发、技术更新时态度比较消极。片面强调财务指标,使创新的风险高于潜在的回报,就会使经理趋向于短期的偏好。
三、平衡计分卡基本理论与优缺点
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d Card,BSC)是卡普兰教授和诺顿教授于1992年提出的。平衡计分卡最突出的特点是:将企业的远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联系起来,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评测指标,以实现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即BSC是一种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业绩驱动因素相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和战略管理系统,它可以将企业绩效评价井然有序地分为财务、顾客、企业业务流程以及企业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纬度。其中财务纬度是BSC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平衡计分卡还包括了非财务指标:企业要想持续地实现财务目标必须要依靠顾客,任何企业与其财务目标相联系,想要获取长远的出色的财务绩效,就必须创造出受顾客青睐的产品或者服务;企业业务流程作为BSC的第三个纬度,是其与传统绩效评价系统最显著的区别,是BSC实现的一个基础;BSC的第四个纬度就是企业的学习与成长,它是BSC的核心,可以为前三个纬度取得突破提供持续推动力量。
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其独特之处表现在:一是它在一个评价系统中通过因果关系链,整合了财务和非财务的战略指标,关注结果指标和驱动指标,使其成为一个向前反馈的管理控制系统。二是平衡计分卡通过非财务指标的三个纬度,准确地反映了近10年来企业技术及竞争优势变化的实质,即无形资产(如客户关系、创新能力、业务流程等)已经成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使得企业业绩绩效管理也更为相关。也正因为如此,平衡计分卡得到了理论界、实务界以及咨询界的广泛认同。
尽管BSC有着其自身的一些优势,但是随着其在企业的日渐推行,它还是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平衡计分卡将重点放在了业绩指标的选择上和平衡上,没有涉及到各个指标目标值的确定方法、解决好如何进行平衡的问题。二是财务业绩可以有效取得并可以进行审计,但是作为非财务指标其采集是很难进行的并且无法进行审计,这在时间和准确性上都会产生差异,从而导致它只能用于年度的业绩评价,更适时的监控与评价,即使可以做到,成本将会很高。三是作为平衡计分卡重要纬度的财务指标很容易被企业进行操纵,从而不利于企业进行有效的企业业绩绩效的评价。
四、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的比较分析
(一)理论基础比较分析
EVA建立在委托代理和资本保全与增值理论基础之上,尤其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理论的出现,巩固了EVA的理论根基,加快了EVA有效地应用于实践的脚步;通过EVA计算的若干调整事项使EVA超越了“财务指标”范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指标”。而BSC则是在战略管理理论逐渐风靡企业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一种超越财务或会计的业绩评价系统,它是一种以“因果關系”为纽带,战略、过程、行为与结果一体化,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融合的业绩评价系统。就两者的理论基础进行比较,EVA偏重于财务理论方向,而BSC则更偏重于战略管理。
(二)评价基点比较分析
EVA来源于剩余收益(RI),但同时又是RI的拓展。EVA将股东投入资金的成本从税后净利润中扣除,所得的结果能反映一个企业创造财富的真实水平,同时,通过多项调整,抵消盈余管理或利润操纵的影响,更能反映企业长期发展潜力。而BSC则是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管理为核心,四个维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前提,以综合、平衡为原则,建立起来的一个网络式的业绩评价系统。BSC还在业绩评价中第一次引入了非财务评价指标,这是业绩评价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三)评价指标比较分析
EVA业绩评价系统的评价指标就是其本身,其突出特点有:EVA度量的是资本利润,而不是企业利润。BSC业绩评价系统是从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和财务四个方面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基本是沿用传统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销售量利润率、市场价值等,同时纳入一些非财务性指标,如顾客忠诚度、市场份额、品牌认同度等。EVA评价系统最主要特点就体现在“增加”两个字上,而BSC指标体系最主要的特点就体现在“平衡”两个字上。
(四)操作方法比较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有效地实施EVA业绩评价系统,企业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如实行资本占用制、理顺内部经济关系、加强财务基础工作,使内部经营信息更真实、准确。通过将EVA指标逐层分解,并通过对需要调整的项目进行修正,使EVA评价结果更加准确。而BSC在应用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量身定做、全员参与、反复沟通、不断修正。同时应该注意,BSC形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环境的改变、企业的发展适时做出调整更新。
五、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探讨
(一)建立EVA和BSC相结合的业绩评价系统
EVA主要适用于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产权明晰,内部资产占用制度合理,原始数据资料比较完整,并拥有一套较为精确的资本成本计算方法的企业;而BSC主要适用于战略定位能力较强,战略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意愿与能力,四维度相关信息数据齐全,内部信息沟通渠道顺畅的企业。两种业绩评价体系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企业应适当引入两种系统为企业管理服务。
(二)博采众长,取长补短
由于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企业虽然可以根据主客观因素的不同选择一种更加符合自身需要的业绩评价系统,但始终不能完全消除评价系统的弊端、满足企业的需求,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理论界开始将目光更多地转向关注两者的有效融合上。EVA是价值量指标,其计算结果由许多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可分为两类:财务驱动因素与非财务驱动因素。这样就可以将EVA的不同影响因素与BSC的不同维度相对应,为实现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如我们可以将BSC的财务维度的各项指标按照价值创造的目标设置,这样原来BSC财务维度的各项指标被EVA系统以价值创造的EVA值统一起来,强调了价值创造的目标,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从而避免了单一应用BSC业绩评价系统重视控制战略实施过程,忽视反映价值创造结果的缺陷。由此,EVA就从BSC财务维度深入到了BSC内部业务流程维度、顾客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并且BSC各个维度的价值驱动指标对EVA基本都适用;同时,EVA也使得BSC各维度的财务性、非财务性指标具有了更为集中、统一的目标,最终实现两者的高度融合。融合后的系统恰恰同时满足价值创造和战略发展这两方面的目标,充分保证企业生产过程与经营结果的统一,从而带来企业长久的、持续的业绩改善和提高。因此,EVA与BSC融合应用模式必将成为业绩评价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
六、结束语
在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业绩评价系统,对高效地评价企业经营业绩,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股票市场监管力度薄弱,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企业管理者队伍的创新意识、知识储备和领导能力参差不齐,加之EVA与BSC的设计过程本身具有复杂性,要想使其与企业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并发挥最大效用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正是宏观与微观这两方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EVA与BSC的应用范围与效果。因此,企业在构造业绩评价系统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充分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有效地组织本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实施,从而引导企业及其行为人的行为,塑造企业核心能力,不断创造企业价值,推動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张兴峰.基于业绩评价的BSC与EVA优劣势及其结合的意义[J].会计与审计,2008(10).
2、翟发田,庄茂荣.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的比较以及对我国应用的启示[J].经济论丛,2009(6).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 平衡计分卡 比较 应用
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是目前财务管理及实务界讨论的焦点,它们的出现掀起了企业业绩管理制度的革命,同时代表了企业业绩评价发展方向。
一、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
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以传统的财务指标为基础进行业绩计量和评价,常用的评价指标如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税后利润、边际贡献等。随着企业外部竞争的加剧和顾客需求的复杂多变,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动荡多变,这些财务指标的缺陷日益凸显,主要包括:财务指标容易受会计政策的影响,增加了实现盈余管理的机会,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指标只能部分反映过去和当前的业绩,而对于能够反映企业实现长期目标进程的指标,如顾客满意度、内部流程创新、组织创新等无法反映;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制约了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因为这些数据无法支持对开发新技术和开展市场的投资;单纯的财务指标无法衡量管理者的全部业绩水平,因为企业的有些目标是难以用财务数据衡量的,如质量和顾客的满意度,尤其是在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管理这需要更加重视创新、服务、职工培训等非财务指标;单纯的财务指标会促使短期行为的产生,不利于企业长期利益,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是企业进行同一绩效管理时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强有力的管理会计工具。它们的出现掀起了企业业绩管理制度的革命,同时代表了企业业绩评价发展方向。
二、经济增加值的基本理论与优缺点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是由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出提出的,它是公司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减去该公司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
计算公式为:EVA=NOPAT-NA×WACC
其中,NOPAT为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NA为企业资产期初的经济价值;WACC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是对会计报表中税后净利润进行必要的调整。这种调整主要集中在折旧、推销、资本化、费用化处理等会计信息内容出现纰漏的地方。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坏账准备的增加+商誉的摊销+资本化研发费用摊销+其他营业收入-现金营业税。企业初期资产的经济价值是在对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价值做必要的调整后的资产的价值。这些调整主要是对流动负债、商誉推销、研发费用资本化等进行调整。
经济增加值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EVA采用经济利润概念,弥补了会计利润中未考虑全部资本成本的缺陷,是股东度量回报的指标,最直接地联系着股东财富的创造,避免了企业利润为正而企业价值却减少的现象的发生。二是EVA第一次真正地把管理者的利益和股东利益一致起来,可以使管理者像股东那样思维和行动。三是EVA可以避免次优化决策,引导企业做正确的决策。采用投资回报率作为部门业绩考核指标时,可能会使经理放弃高于资本成本而低于目前部门投资报酬率的项目,从而来提高本部门的绩效。但这种做法损害了公司的整体利益,导致次优化的决策。EVA能有效解决次优化决策,能引导企业做正确的决策,有利于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四是EVA不仅适用于短期、中期、长期业绩的评价,而且也适用于对事后企业业绩的评价,它不同于净现值法,是更有利的企业业绩评价手段。
尽管如此,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难题:一是EVA作为一个数量指标,是投入与产出的差额,只能说明经济效益有无,无法体现经济效益的高低。但是对于经济效益的反应是有缺陷的,其反映的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尤其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或者部门进行比较的时候,很难判断EVA高是否是因为投入了较大资本的缘故。二是EVA的计算取决于收益与费用的确认方式,但是该确认方式本身就存在着缺陷,经理有可能改变决策过程来增大EVA值。三是EVA强调短期效果,使得经理在投资于产品开发、技术更新时态度比较消极。片面强调财务指标,使创新的风险高于潜在的回报,就会使经理趋向于短期的偏好。
三、平衡计分卡基本理论与优缺点
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d Card,BSC)是卡普兰教授和诺顿教授于1992年提出的。平衡计分卡最突出的特点是:将企业的远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联系起来,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评测指标,以实现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即BSC是一种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业绩驱动因素相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和战略管理系统,它可以将企业绩效评价井然有序地分为财务、顾客、企业业务流程以及企业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纬度。其中财务纬度是BSC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平衡计分卡还包括了非财务指标:企业要想持续地实现财务目标必须要依靠顾客,任何企业与其财务目标相联系,想要获取长远的出色的财务绩效,就必须创造出受顾客青睐的产品或者服务;企业业务流程作为BSC的第三个纬度,是其与传统绩效评价系统最显著的区别,是BSC实现的一个基础;BSC的第四个纬度就是企业的学习与成长,它是BSC的核心,可以为前三个纬度取得突破提供持续推动力量。
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其独特之处表现在:一是它在一个评价系统中通过因果关系链,整合了财务和非财务的战略指标,关注结果指标和驱动指标,使其成为一个向前反馈的管理控制系统。二是平衡计分卡通过非财务指标的三个纬度,准确地反映了近10年来企业技术及竞争优势变化的实质,即无形资产(如客户关系、创新能力、业务流程等)已经成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使得企业业绩绩效管理也更为相关。也正因为如此,平衡计分卡得到了理论界、实务界以及咨询界的广泛认同。
尽管BSC有着其自身的一些优势,但是随着其在企业的日渐推行,它还是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平衡计分卡将重点放在了业绩指标的选择上和平衡上,没有涉及到各个指标目标值的确定方法、解决好如何进行平衡的问题。二是财务业绩可以有效取得并可以进行审计,但是作为非财务指标其采集是很难进行的并且无法进行审计,这在时间和准确性上都会产生差异,从而导致它只能用于年度的业绩评价,更适时的监控与评价,即使可以做到,成本将会很高。三是作为平衡计分卡重要纬度的财务指标很容易被企业进行操纵,从而不利于企业进行有效的企业业绩绩效的评价。
四、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的比较分析
(一)理论基础比较分析
EVA建立在委托代理和资本保全与增值理论基础之上,尤其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理论的出现,巩固了EVA的理论根基,加快了EVA有效地应用于实践的脚步;通过EVA计算的若干调整事项使EVA超越了“财务指标”范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指标”。而BSC则是在战略管理理论逐渐风靡企业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一种超越财务或会计的业绩评价系统,它是一种以“因果關系”为纽带,战略、过程、行为与结果一体化,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融合的业绩评价系统。就两者的理论基础进行比较,EVA偏重于财务理论方向,而BSC则更偏重于战略管理。
(二)评价基点比较分析
EVA来源于剩余收益(RI),但同时又是RI的拓展。EVA将股东投入资金的成本从税后净利润中扣除,所得的结果能反映一个企业创造财富的真实水平,同时,通过多项调整,抵消盈余管理或利润操纵的影响,更能反映企业长期发展潜力。而BSC则是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管理为核心,四个维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前提,以综合、平衡为原则,建立起来的一个网络式的业绩评价系统。BSC还在业绩评价中第一次引入了非财务评价指标,这是业绩评价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三)评价指标比较分析
EVA业绩评价系统的评价指标就是其本身,其突出特点有:EVA度量的是资本利润,而不是企业利润。BSC业绩评价系统是从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和财务四个方面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基本是沿用传统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销售量利润率、市场价值等,同时纳入一些非财务性指标,如顾客忠诚度、市场份额、品牌认同度等。EVA评价系统最主要特点就体现在“增加”两个字上,而BSC指标体系最主要的特点就体现在“平衡”两个字上。
(四)操作方法比较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有效地实施EVA业绩评价系统,企业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如实行资本占用制、理顺内部经济关系、加强财务基础工作,使内部经营信息更真实、准确。通过将EVA指标逐层分解,并通过对需要调整的项目进行修正,使EVA评价结果更加准确。而BSC在应用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量身定做、全员参与、反复沟通、不断修正。同时应该注意,BSC形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环境的改变、企业的发展适时做出调整更新。
五、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探讨
(一)建立EVA和BSC相结合的业绩评价系统
EVA主要适用于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产权明晰,内部资产占用制度合理,原始数据资料比较完整,并拥有一套较为精确的资本成本计算方法的企业;而BSC主要适用于战略定位能力较强,战略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意愿与能力,四维度相关信息数据齐全,内部信息沟通渠道顺畅的企业。两种业绩评价体系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企业应适当引入两种系统为企业管理服务。
(二)博采众长,取长补短
由于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企业虽然可以根据主客观因素的不同选择一种更加符合自身需要的业绩评价系统,但始终不能完全消除评价系统的弊端、满足企业的需求,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理论界开始将目光更多地转向关注两者的有效融合上。EVA是价值量指标,其计算结果由许多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可分为两类:财务驱动因素与非财务驱动因素。这样就可以将EVA的不同影响因素与BSC的不同维度相对应,为实现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如我们可以将BSC的财务维度的各项指标按照价值创造的目标设置,这样原来BSC财务维度的各项指标被EVA系统以价值创造的EVA值统一起来,强调了价值创造的目标,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从而避免了单一应用BSC业绩评价系统重视控制战略实施过程,忽视反映价值创造结果的缺陷。由此,EVA就从BSC财务维度深入到了BSC内部业务流程维度、顾客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并且BSC各个维度的价值驱动指标对EVA基本都适用;同时,EVA也使得BSC各维度的财务性、非财务性指标具有了更为集中、统一的目标,最终实现两者的高度融合。融合后的系统恰恰同时满足价值创造和战略发展这两方面的目标,充分保证企业生产过程与经营结果的统一,从而带来企业长久的、持续的业绩改善和提高。因此,EVA与BSC融合应用模式必将成为业绩评价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
六、结束语
在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业绩评价系统,对高效地评价企业经营业绩,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股票市场监管力度薄弱,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企业管理者队伍的创新意识、知识储备和领导能力参差不齐,加之EVA与BSC的设计过程本身具有复杂性,要想使其与企业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并发挥最大效用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正是宏观与微观这两方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EVA与BSC的应用范围与效果。因此,企业在构造业绩评价系统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充分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有效地组织本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实施,从而引导企业及其行为人的行为,塑造企业核心能力,不断创造企业价值,推動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张兴峰.基于业绩评价的BSC与EVA优劣势及其结合的意义[J].会计与审计,2008(10).
2、翟发田,庄茂荣.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的比较以及对我国应用的启示[J].经济论丛,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