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双重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取的10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根据感染情况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50例。对照组为单一EB病毒感染患者。研究组为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双重感染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测和实验室检测。最后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指标水平等数据,然后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特征指标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組。此外,异常淋巴细胞指标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双重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与单一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针对双重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具体分析,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关键词:EB病毒;巨细胞病毒;双重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中图分类号】R4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029-0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疾病,主要是受到病毒感染造成的[1]。感染病毒主要包括: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在实际的治疗工作中需要根据患者感染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干预[2]。因此,本文将选择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取的10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双重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展开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取的10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根据感染情况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50例。对照组为单一EB病毒感染患者。研究组为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双重感染患者。患者一般资料: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78±1.67)岁;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58±1.29)岁。采集两组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发现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在患者入院后对其临床症状进行采集,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对患者异常淋巴细胞、CRP、WBC等指标进行检测[3]。
1.3观察指标
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指标水平等数据。临床特征包括:肝肿大、脾肿大、血小板减少、肺炎、贫血。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异常淋巴细胞、CRP、WBC。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处理相关检测结果数据。通过±标准差表示实验室检测指标水平的计量数据,经t检验。通过率(%)表示临床特征的计数数据,通过x2检验。数据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患者临床特征指标数据
研究组患者临床特征指标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为患者临床特征指标数据。
2.2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数据
研究组异常淋巴细胞指标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2 为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数据。
3讨论
EB病毒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毒类型,在儿童阶段感染几率较高,患者受到感染后会出现发热等症状,大部分患者预后水平良好[4]。而很多患者在感染后还会受到巨细胞病毒的双重感染。这种情况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根据本文数据显示:双重感染患者肝肿大、脾肿大、血小板减少、肺炎、贫血等症状发生数量明显高于单一感染患者。此外,异常淋巴细胞指标数据明显高于单一感染患者。由此可见,双重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与单一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根据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患者受到双重感染后,神经系统、呼吸道以及内脏器官等都会受到不良影响,这就需要对患者予以有针对性的治疗。
综上所述,在针对双重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具体分析,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参考文献
[1]樊亚楠,施逸怡,徐京杭,李妞妞,程然,秦利霞,纪童童,李雪迎,于岩岩.274例青少年和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肝损伤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03):636-641.
[2]姚艳青,孔玮晶,丁瑛雪,崔红.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医刊,2021,56(03):317-320.
[3]王奕,谢国锦,苍旻.EB病毒和支原体双重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1):3166-3167.
[4]陈兴壮,高荣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同时阳性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06):602-604.
安徽省濉溪县医院 安徽淮北 235100
关键词:EB病毒;巨细胞病毒;双重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中图分类号】R4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029-0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疾病,主要是受到病毒感染造成的[1]。感染病毒主要包括: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在实际的治疗工作中需要根据患者感染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干预[2]。因此,本文将选择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取的10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双重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展开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取的10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根据感染情况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50例。对照组为单一EB病毒感染患者。研究组为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双重感染患者。患者一般资料: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78±1.67)岁;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58±1.29)岁。采集两组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发现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在患者入院后对其临床症状进行采集,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对患者异常淋巴细胞、CRP、WBC等指标进行检测[3]。
1.3观察指标
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指标水平等数据。临床特征包括:肝肿大、脾肿大、血小板减少、肺炎、贫血。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异常淋巴细胞、CRP、WBC。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处理相关检测结果数据。通过±标准差表示实验室检测指标水平的计量数据,经t检验。通过率(%)表示临床特征的计数数据,通过x2检验。数据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患者临床特征指标数据
研究组患者临床特征指标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为患者临床特征指标数据。
2.2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数据
研究组异常淋巴细胞指标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2 为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数据。
3讨论
EB病毒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毒类型,在儿童阶段感染几率较高,患者受到感染后会出现发热等症状,大部分患者预后水平良好[4]。而很多患者在感染后还会受到巨细胞病毒的双重感染。这种情况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根据本文数据显示:双重感染患者肝肿大、脾肿大、血小板减少、肺炎、贫血等症状发生数量明显高于单一感染患者。此外,异常淋巴细胞指标数据明显高于单一感染患者。由此可见,双重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与单一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根据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患者受到双重感染后,神经系统、呼吸道以及内脏器官等都会受到不良影响,这就需要对患者予以有针对性的治疗。
综上所述,在针对双重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具体分析,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参考文献
[1]樊亚楠,施逸怡,徐京杭,李妞妞,程然,秦利霞,纪童童,李雪迎,于岩岩.274例青少年和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肝损伤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03):636-641.
[2]姚艳青,孔玮晶,丁瑛雪,崔红.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医刊,2021,56(03):317-320.
[3]王奕,谢国锦,苍旻.EB病毒和支原体双重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1):3166-3167.
[4]陈兴壮,高荣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同时阳性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06):602-604.
安徽省濉溪县医院 安徽淮北 2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