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作文评价方式,实施多维评价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liu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如何改革作文评价方式,实施多维评价作出了具体而深入的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评价;多维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2-0140-02
  
  “作文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以我手写我心,以我口写我心’的情感训练。”可见,教师要更新观念,变单一的作文评价方式为多元化的评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素养。
  第一,淡化文本,关注心灵
  许多教师认为批改学生的习作只有“精批细改”才是对学生负责。其实,批改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文本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学生。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必须进入儿童的心理世界,体会儿童,理解并学会用儿童的眼光观察生活,切忌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儿童的语言,尊重学生原作的完整性,尽量不随意改动。作文批改,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指导的延续,它不仅有总结和反思,还包含对作文质量的整体评价,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写好作文的开
  始。教师应把批改作文当作一次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用与学生商榷的方式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尽量多批少改,鼓励进步,启发学生自己去修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第二,淡化标准,正视差异
  提倡实施个性化评价,淡化统一的目标,对不同学生提出有层次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体验自信。个性化评价尊重学生的差异,采用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方法,捕捉学生个性化的写作行为以及写作心理;通过习作、日记、小练笔等对学生的写作行为和写作心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个性化写作档案,为实现评价的个性化提供依据。
  在个性化的评价理念指导下,教师决不吝啬赞许与鼓励,同时努力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更多地引导学生看到他人之
  长,以补己之短,学会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同学的写作能力与表现。对于教师的评价而言,个体的进步应该放在第一位。我在系列作文教学中(包括周记、大作文、短章、童话创作、生活随笔等),根据学生的习作能力,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根据学生个体能力给予习作适当的等级:A级、B级、C级。即作文成绩中有两项指数:一是作文能力指数,它反映学生作文的真实状况;二是作文进步指数,它反映学生作文进步的幅度。个性化的评价与鼓励,促使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取,可以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
  第三,淡化单一,注重多元
  多年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基本是一元的,即单一的分数评价,难以全面、动态地评价学生。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观是多维的,即由单一的分数评价改为智能、方法与情感相结合的全面评价;由突出终端性评价改为突出过程性评价;由封闭式评价改为开放式评价。
  1.评价目标多元化。
  传统的作文评价过分地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采用统一的
  应试作文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的作文,往往只考虑学生作文本
  身的优劣,不考虑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新的作文理
  念,要求从原来只注重作文文本的优劣转变为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创设有利于每个学生发展的
  教育环境。
  2.评价方式多样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目前最常用的是用等级或分数表示。其实,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采用其它激励的形式。
  ①符号评价。即通过一些特定的符号,来激励学生。如画上“大拇指”,描上“五角星”,盖上“红旗”章,送上“小笑脸”等表示。
  ②语言评价。即用语言进行描述性的评价,分为口头评价和文字评价两种。
  口头评价,主要是指通过个别交谈,肯定长处,指出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具有鼓舞和促进的作用。
  文字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第二人称书写。评语用亲切的语言,真诚的态度,体现激励性和指导性,表达出对学生的喜爱与信任之情,以激发学生不断超越自己的内驱力。我对作文的评语归纳成以下五种类型:一是鼓励性的,肯定学生作文长处,指出努力的方向,例如:“好样的!从小胸怀远大的理想,一定要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在学习中也一样,坚持勇争先、勇争优的学习态度,做一个热爱学习的好学生。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二是期待性的,指出学生的潜力,点明未来的发展目标,例如:“我想,如果多年以后你能站在这三尺讲台上,一定会比老师还要出色”;三是朋友式的,能与学生娓娓而谈,如面对面般亲切对话,例如:“我知道你为什么不在课堂上写这篇作文的原因了——面对着老师不好意思下笔呀。四是体会式的,不居高临下地评价好坏,而是谈自己对作文的理解,例如:“不小心划的一笔变成了绝美的眉毛,这叫:妙笔生花。能够想象到当时的你一定开心极了,其实,这就是绘画的魅力——让你陶醉、让你享受它的乐趣” 。五是评点式的,指出问题,也肯定优点,例如:“人都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只有知道做错了,才能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而且将错误改正后的这种骄傲感会让你在以后面对事情做出选择的时候,保持绝对的头脑清醒!老师感谢你的诚实,感谢你对老师的信任!”
  ③网络评价。在作文评价方式上我们充分利用了学校的网络资源,发挥网络容量大,更新快,操作便捷的优势,把作文评价方式从陈旧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利用“知行中国”中的网络班级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网络班级中的各项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④建立个人习作档案。为每个学生建立习作档案,让学生看到自己发展的轨迹。习作档案的内容主要是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作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材料,以此来评价。如邢振同学的习作档案分为三个部分:“说说我的心里话”、“我最得意的作品”、“老师伴我一起成长”。在“说说我的心里话” 栏目中他把自己在作文方面的苦恼都倾诉出来,使教师更了解他内心的感受;在“我最得意的作品”中他把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作文随时收集进去;教师根据他平时的点点滴滴,时时关注他内心的变化,抓住时机,进行心灵的沟通。他把这些都记录在“老师伴我一起成长”一栏目中。学生拥有了自己的习作档案,随时看到自己在作文上的点滴进步,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⑤创设平台,展现作文。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种征文活动,为学生创设展示平台。例如:班主任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展出学生的优秀作文。鼓励学生在《毛毛雨》校刊上踊跃投稿,学生有很多作品入选:五年级四班赵娜同学的《快快乐乐过大年》让所有同学共同回忆春节的热闹;胡永广同学 的《童年趣事》倍感童年的快乐与珍贵;怒河土小学的刘月写出了家乡《美丽的秋天》。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例如:在“迎奥运作文大赛中,任佳佳等17名同学的作文获得奖项;“我与红领巾的故事”征文、“祖国明天更美好”读书征文等活动都是学生展示文采的大好时机。学校也开展多项活动,如“难忘2008”征文、“英雄中国”读书演讲征集、“我与名著”读后感征集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模式是“学生习作,老师批改”,很显然违背了主体规律。作文评价,应该有学生自主性评价和师生合作评价。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全员合作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评价作文的过程中畅所欲言,评价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别人的优点和缺点,评价习作的感受和体验。
  习作评价的基本流程: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或家长评)——学生自改——师生再共评——学生再自评、谈感受——总结评价。
  这一流程,体现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并注重反馈,根据每次反馈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高于原目标的要求,使学生的自我评价更富有层次性。同时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也呈现出层次性。优秀学生可达到总结性目标后的再提高,而对于后进生,可达到稍低点的目标要求。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