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电力外交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ndh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亚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同时有近4亿无电人口,只有摒弃狭隘的政治观念,秉承开放共赢心态,资源才能转化为能源,造福当地百姓
  3月29日,印度电力部宣布印度首次从电力净进口国转变为电力净出口国:在2016年至2017年期间,印度从不丹进口了约55.85亿千瓦时的电力,而向尼泊尔、孟加拉国和缅甸共出口了约57.98亿千瓦时的电力,超出进口量2亿多千瓦时。
  一直以来,印度都是一个电力紧缺的国家,2015年人均年电力消费只有1000多千瓦时(约为中国的四分之一),尚仍有2.4亿人口未能通电,占印度总人口的将近20%。而已经实现电力覆盖的地区,电力供应也极不稳定,即使在大城市,限电或停电也是常有之事。2012年7月末,印度连续发生了两次“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停电事故”,影响范围波及印度29个邦中的20个,共3.5亿人口,停电时间长达14小时(由于经常停电的缘故,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和产生的损失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应不足,以及落后的输配电系统和调度管理体制等。
  在一个自身电力需求如此紧张的国家,怎么还会有如此大量的电力出口呢?这要从和印度长久以来与南亚诸邻国间的“电力外交”说起。

南亚,全球最缺电的地区


  南亚各国电力发展水平普遍比较落后,电力供应一直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除印度外,该地区的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尼泊尔分别还有6000万、5100万和700万无电人口,是除撒哈拉以南非洲外全世界无电人口最多的地区。
  与此同时,近年来南亚地区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发展稳定,电力需求增长也十分旺盛。如果能够在南亚国家之间推进电力合作和电网互联,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峰谷平衡,对推进地区电力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尼泊尔、不丹等国水电资源丰富(据估计,不丹和尼泊尔的水电开发潜力分别达3000万和4300万千瓦),与周边以火电为主的印度、孟加拉国等有着强互补性。
  世界银行估计,通过开展电网互联,在2015年-2040年期间可为南亚地区减少电力供应成本2220亿美元,并可将2040年电力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从25%提高到31%,减少8%的碳排放。因此早在2005年,南亚国家就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简称“南盟”)框架下成立了南盟能源中心,并于 2014年11月签署了《南亚能源合作(电力)框架协议》,旨在鼓励和推动区域内的跨境电力互联和交易。
  印度是南亚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同时,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的中心位置,西与巴基斯坦交界,东部和北部分别与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以及中国等国家相连,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条件,以及相对发达的电力工業体系,使得印度在与周边国家开展电力合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电力也成为印度与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等邻国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也一直是印度外交政策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之一。

印度与不丹、尼泊尔的电力合作


  印度对外电力合作中最重要也最成功的例子就是与不丹和尼泊尔的电力合作。不丹和尼泊尔两个内陆国家除了北面与我国西藏接壤外,只与印度交接,虽然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却缺乏开发水电所需的技术、资金等资源。而且不丹和尼泊尔的水电多为径流式水电站,缺乏大型水库用于调节,丰水期和枯水期出力相差悬殊。加之其国内电力市场狭小,无法完全消纳巨大的水电资源。


印度的亚洲电力合作版图

  与之相比,印度国内电力市场巨大,且以火电为主(近年来印度国内煤炭产量已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煤炭进口量不断攀升),对水电等可再生电力需求极大。
  2014年6月,刚就任印度总理不到一个月的莫迪的第一次出访,目的地就是不丹,除地缘政治原因外,最大的原因就是不丹丰富的水电资源,被印度视为重要的廉价电力来源。早在1961年,印度就与不丹签订了第一个水电合作协议。
  但直到1987年,印度帮助建设的第一个水电项目——装机33.6万千瓦的Chukha水电站才投入运行。随后,印度又相继在不丹合作建设了Kurichhu(6.4万千瓦)、Tala(102万千瓦)等水电项目。
  印度和不丹水电合作的主要模式是印度为不丹修建水电站提供技术、资金、工程等“一条龙”支持。不丹在满足自身电力需求的同时,将富余电力向印度出口。2006年,印度和不丹政府进一步达成协议(2009年更新),计划在2020年之前由印度帮助不丹修建并进口1000万千瓦的水电(2015年不丹全国电力装机仅为160.8万千瓦)。与此同时,印度和不丹电网分别通过400/220/132kV等电压等级线路相连,总容量达1500MW左右。双方还在探讨新建五条400kV千伏和一条220kV线路(总容量3000MW)。
  目前,从不丹进口的水电约占印度电力消费的0.5%,并贡献了不丹40%的国家收入和25%的GDP。除2015年最新投入运行的Dagachhu(12.6万千瓦)水电站外,由印度帮助建设的Punatsangchhu-I(120万千瓦)、Punatsangchhu-II(102万千瓦)和Mangdechhu(72万千瓦)等大型水电站正在建设中,但也面临着成本超支、工期拖延和环保等一系列问题,具体投产时间难以预计。
  与不丹同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尼泊尔虽然也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但由于电力发展滞后,十几年前就成为了电力进口国。在用电高峰阶段,尼泊尔国内电力装机只能满足三分之二左右的需求,其余均需从印度进口。目前,印度与尼泊尔电网通过220/132/33/11kV等不同电压等级线路相连,总容量在480MW左右。   印度在尼泊尔投资建设Arun-3(装机90万千瓦)、Upper Karnail(装机90万千瓦)等大型水电站,但也面临类似的一系列问题。今年2月,双方商定进一步加强电网联系,在2017年将交换容量提高到700MW。同时,双方正在建设一条400kV线路,计划2018年投产,投产后可将双方的电力交换容量提高1000MW(第二条类似线路正处于研究阶段)。
  这些线路在短期内用于向尼泊尔出口电力,缓解尼泊尔电力缺口;待印度在尼泊尔国内援建的水电站投产以后,则用于向印度出口水电。

印、孟、斯、缅的电力合作


  与不丹和尼泊尔的合作不同,印度与孟加拉国之间的电力合作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电网互联上。2013年,在亚洲开发银行的资助下,印度和孟加拉国之间建成了第一条400kV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容量500MW),用于向孟加拉国出口电力。
  目前,双方正在探讨建设第二条连接线路,将总输送容量提高一倍至1000MW。此外,双方也在讨论印度通过“借道”孟加拉国,加强其梅加拉亚等东北各邦与中部地区的电力联系(印度东北各邦与中部地区仅通过狭长的Siliguri走廊连接,最窄处仅20公里)。今年1月,印度首次为孟加拉国通过其领土进口尼泊尔的水电开了“绿灯”。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与斯里兰卡就开始考虑将双方电网互联,但进展缓慢,目前刚完成前期论证,计划通过容量1000MW的400千伏海底直流线路将双方电网互联,从印度向斯里兰卡输送电力。
  此外,印度也与缅甸就共同开发印缅边界地区的水电项目进行探讨并开展了相关前期工作(所发电力主要用于向印度出口),如Tamanthi (装机120万千瓦) 、Shwezaye (装机66万千瓦)、Chhimtuipui (装机63.5万千瓦)和 Lungreng (装机81.5万千瓦)等水电站,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项目目前均陷入停滞。

民生与外交的交织


  能源是现代社会的基石,电力是能源转换和电气时代文明的核心,也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但或许正因为电力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有时候它也会成为外交的棋子。回顾印度与周边邻国几十年的“电力外交”历史,其中有曲折前进的案例,也有停滞不前的情况,体现的是资源的互补和经济民生的共赢,也是印度外交思想和战略的体现。
  彭博社3月30日的一篇报道直言不讳地说,印度成为电力净出口国是“印度向东行动(Act East)政策的具体体现”。“是印度总理莫迪对周边邻国的援助,以防止它们转向中国”。
  通過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电力合作和电网互联,进口廉价水电并输出电力,在实现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印度也获得了“软实力”的提升,大大提高了自身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可谓一举多得。
  比如,近年来尼泊尔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力图吸引世界各国到尼泊尔投资。尼泊尔丰富的水电资源自然成了投资的重要领域,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投资者与尼泊尔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水电投资开发协议,这被印度视为动了它的奶酪。由于尼泊尔国内电力市场空间有限,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其富余电力目前只能向印度出口。因此,市场就成了印度“影响”尼泊尔水电对外开放的重要工具。
  2016年12月,印度电力部颁布了《跨境电力交易导则》,规定“只有印度政府或公共部门完全拥有,或印度占51%以上股份的私人企业,可以向印度出口电力”,“其他企业只有在获得印度政府指定部门根据具体情况事先批准的情况下才可进行交易”,这为其他国家与尼泊尔的电力合作蒙上了阴影。尼泊尔《加德满都邮报》评论说,“这是要阻止除印度外的投资者投资尼泊尔电力市场”,该报呼吁“尼泊尔政府应该在最高层面(向印方)提及此事”。
  电力最根本的属性是商品,最重要的目的是服务民生。对于拥有近4亿无电人口的南亚地区来说,丰富的水电资源是当地人民的共同财富,只有摒弃政治上的狭隘观念,秉承开放共赢的心态,让能源真正回归民生,资源才能转化为能源,才能真正造福于当地百姓。
  (作者为国际能源署专家,编辑:马克)
其他文献
重组税制,以弥补机器人化所引发的收入不平等。针对机器人而不仅仅是高收入人士征税,可能在政治上更容易接受,从而也是可持续的  去年5月,由欧洲议会法律事务委员会成员、欧洲议会议员玛蒂·德尔沃编写的一份欧洲议会报告草案,提出了针对机器人征税的想法。报告强调,机器人可能加剧不平等现象,并以此提出或许需要“为了税收和社会保障缴款的目的,让企业就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对自身经济表现的贡献程度和比例进行申报”。  
期刊
中国经济转型有望从上半场的“降速”阶段逐步转向下半场的“提质”阶段。也就是说,L型增长过渡到相对平稳“一横”的条件基本具备  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西方资本和政府两股力量叠加推动的一波全球化,正在逆转。从美国到欧洲,反全球化成为一种政治思潮,逐渐弥漫。2016年,“黑天鹅事件”频发,让笃信全球化和自由市场经济的人们忧心忡忡。  恰逢此时,中国自身正处在增长阶段转换、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面
期刊
希望今后中国改革的步伐加快一些,开放的范围更大一些,换句话说,就是朝着“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个目标继续迈进  作为华尔街投行高盛的前掌门人、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基金会主席亨利·保尔森多年来与中国交往频繁。他所撰写的《与中国打交道》一书,在中美政商两界都十分畅销,那些渴望深入了解对方的人,将此书视为神会交往“门道”的秘笈。这本书通俗幽默,读来引人入胜,保尔森凭借丰富的政商经历,在书中描述了诸多
期刊
如果政府能够恰如其分地履行防止需求短缺导致经济萧条这一使命,市场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就不会让低技能工人陷入贫困  作者为美国财政部前助理副部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国家经济研究局副研究员  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最近对现任财长史蒂夫·努钦关于“人工智能”和相关话题的观点表示反对。这两位人士的分歧似乎主要在于优先事项和重点。  努钦持有狭义观点。他认为,被称为“人工智能取代美国就业”的特定
期刊
中国央行的一举一动,终归是以中国情况为重  今年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后,讨论“缩表”的声音不绝于耳。美联储“缩表”已毋庸置疑,变数只是何时“缩表”以及“缩表”规模。按照美联储理事的表述和资本市场的一致预期,美联储“缩表”很快就会到来。  由于去年底美债利率上行之时,中国国债收益率也曾大幅走高,在此前车之鉴下,投资者开始担心,中国是否也会跟随美联储“缩表”。尤其是,中国央行刚刚公布不久的数据显示,一季
期刊
或许,今年一季度的繁盛景气是给中国痛下决心切实实施改革的最后机会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在会议的公报中,这样的一段话格外引人注目: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向好有周期性等因素。  到底怎么判断“周期性因素”,中国宏观经济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周期,以及周期的哪个阶段,正是当下官学两界熱议的话题。  延续去年三四季度的回升态势,今年首季中国经济的色彩颇
期刊
这是一场注定改写历史的总统大选,它充满了意外、转折、丑闻和悬念。  意外从初选阶段开始层出不穷,“空饷门”丑闻则使得一度最被看好的侯选人民意大跌,凡此种种导致了来自中间派别的伊曼纽尔·马克隆与极右的候选人玛丽·勒庞进入第二轮决战的局面,最终的悬念要等到5月7日第二轮投票结束之后才能揭晓。  马克隆和勒庞,两个来自非传统主流政党的候选人,无论哪一位当选法国下届总统,都将创造历史。曾经右派和左派轮流执
期刊
73岁的阿塔利曾是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顾问,如今被称为马克隆的政治导师。他认为由于政治领导者无所作为,法国失去了20年,“法国现在所面临的挑战没有简单的答案”  从法国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胜出的那个晚上,马克隆在巴黎蒙帕纳斯的一家餐馆举行了一次小范围的庆祝,雅克·阿塔利是宾客之一。  73岁的阿塔利曾是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顾问,如今被称为马克隆的政治导师。马克隆在十年前担任过阿塔利的助手,后来正是阿塔利向
期刊
所谓生态共赢,分成合作,更多是平台能力孱弱时寻找合伙人的套路  利益面前,“用户体验第一”这个互联网时代的铁律被牺牲了。  近期,微信官方宣布,微信发布声明称将关闭iOS平台下的赞赏功能。从现在开始,如果你用的是iPhone,将无法给公众号作者和表情商店里的设计师赞赏。  苹果认为赞赏功能属于虚拟支付,iOS App虚拟支付必须走内购通道(IAP),不能用微信支付。  所谓IAP机制,是苹果iOS
期刊
中美贸易谈判的百日计划在承诺之后,具体细化工作尚在初级阶段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入主白宫100天就要画上句号之际,另一个以100天为周期计算的贸易计划才刚刚展开。4月6日至7日,中美两国元首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举行会晤,双方同意建立新的高层谈判框架,这一对话合作机制由外交和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等四大支柱构成,并宣布开展为期百天的贸易谈判计划。  中美领导人在海湖庄园会晤后推出的“百日计划”,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