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学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洋寻宝
  1983年,中国进行了一次以捞取锰结核为主的、综合性的远洋科学调查,包括地球物理、水文、测深和取样。锰结核是什么宝贝,让我们国家派人不远万里,闯过惊涛骇浪,来到这既和中国远隔重洋,也不是海上贸易航道的茫茫太平洋上呢?
  故事还要从100多年前讲起。
  1873年,一艘叫做“挑战者”号的英国帆船,在距离加那利群岛西南300千米的海底,捞出了几块黑色的、形状像是土豆的石头。科学家把它带回英国化验分析后才知道,原来这种“黑色的土豆”是一种含有大量锰、铁、铜、镍、钴等元素的矿石。人们给它起名叫“锰结核”。锰结核含有30多种不同元素,但最使人们感兴趣的,是其中铜、钴、镍的品位比陆地矿产要高得多。铜、钴、镍都是非常重要的金属元素,被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子、化工、冶金、航空航天等领域。但是,大自然却十分吝啬,这些金属在陆地上的储量都很少,特别是在中国,铜、钴、镍等有色金属短缺,三分之二依赖进口,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锰结核的发现,就向人类打开了海底宝库的大门!它是亿万年的沧桑巨变自发形成的矿床,储量极其丰富。在一些富矿的海区,每平方米海底就有100千克,简直是一个挨一个铺满海底,像一片丰收的“土豆田”。全世界海底的锰结核总量约3万多亿吨。按现在世界年消耗量算,够全人类用上几万年!
  但是,由于锰结核一般都呆在水深超过2000米的海底,也就是大多在茫茫的公海,路远水深,风急浪大,开采成本极高。“挑战者号”的发现,只是在当时的科学界,掀起了一些小小的浪花,并没有唤醒大众的关注。锰结核,仍旧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一如既往地在海底沉睡。
  1970年,第25届联大通过一个建议,把国际海底这些资源划为人类共同资源财产,这是一个重要原则。这意味着全世界任何国家都可以在国际海底进行活动,都有权利分享这一片资源。于是,一轮“蓝色圈地”的海上竞争开始了。美国捷足先登,苏、日、德、英、法等国一拥而上,争相开发,跑马圈地。这茫茫无际的海洋,眼看就要被瓜分殆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国际海底资源就是无主之物,谁发现,就归谁,但这一主张遭到第三世界的反对。1967年,只有30万人口的马耳他代表帕多,提出了著名的“帕多提案”,指出国际海底应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在1970年第25届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1982年,新的《海洋法公约》正式出台,要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以全人类的名义监控,任何国家及企业都无权自行勘探和开发国际海底资源。次年,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筹备委员会会议成立,准备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这也让中国意识到,要想在未来的国际舞台发出自己的声音,开发的脚步必须加快了。
  于是1983年,太平洋的滔滔海面上,终于迎来了第1艘中国的调查锰结核的海洋科考船——“向阳红16号”。
  当时,西方国家的科考船已经用上了水下照相、水下电视、声呐勘测等先进技术装备,而“向阳红16号”上,只有绞车、拖网和抓斗,几乎都是用渔民的装备土法上马,自己动手改制的。看看人家的“洋枪洋炮”,再瞧瞧自家寒酸的“小米加步枪”,很多人都怀疑:用这样落后的设备,能找到锰结核吗?
  茫茫太平洋,水深超过了5000米,海底地形复杂,山峰陡峭,峡谷幽深。几千米的钢缆放下去,在海流的冲击下,就像一根柔弱的蜘蛛丝,摇摆不定。万一钢缆折断了,或者是下面的拖网、抓斗,磕到了海底的石头,就会碰坏,甚至丢失,那麻烦就大了。
  最令人头疼的事情,就是当时的采样设备上面没有摄像头。大洋的海底,光线无法透入,都是一片漆黑。拖网放下去,就是两眼一抹黑,像盲人摸象一样,到底有没有网到东西,是不是锰结核,甚至钢缆有没有放到海底,都不知道,一切只有出了水,才能看清楚。
  连续60多个昼夜,科考船上人员分成三班倒,奋战不停地打捞。终于,奇迹出现了!一网接一网,锰结核被乖乖地从海底捞上来了!成堆的乌黑发亮的“土豆”,堆满了甲板,滚满了船舱。在60多天里,科考队员共采集锰结核310多千克,其中,有一网,一下子就捞起了183千克!这一下,所有人都心花怒放,就连晕船都忘了,一切的苦累,都消散得无影无踪!
  这一战,可以说是一锤定音。如此简陋的设备,如此落后的技术,就取得了这样大的战果,这就证明,选择的这个矿区,锰结核的储量是很丰富的。此后,国家海洋局与地质矿产部携手合作,经过了9个航次的调查,探明了1块可采储量为20亿吨的富矿区。1991年,中国成立了大洋协会,在前苏联、日本、法国、印度之后,登记为第5个国际先驱投资者。中国得到了7.5万平方千米合同矿区(面积与渤海大小相当),终于实现了一直以来的梦想,昂首进军三大洋。中国的海洋科考工作者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甚至宝贵的生命。执行第1次锰结核普查任务的“向阳红16号”,后来在1991年的出海科考中,不幸沉没,船上3人遇难。
  2005年,在青岛港,一艘崭新的深海科考船“大洋1号”扬帆起航了。这次远航,中国的科考船一洗过去的简陋和寒酸。“大洋1号”是从前苏联购买的,2002年又经过现代化改装,再造金身。“大洋1号”船上共有大大小小10多个实验室,设施齐全。而新增的各种先进设备,更是让海底科考如虎添翼。电视抓斗犹如“千里眼”,将幽暗的海底一览无余;声呐设备好比“顺风耳”,能“听”出海底的地形地貌……对科考人员来说,这次可以说真的是“鸟枪换炮”了。更令人自豪的是,这些宝贝几乎都是中国自主研发的!
  这次出航,“大洋1号”的每个岗位都是24小时值守,轮流换岗。尤其是电视抓斗一上一下,更是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忽起忽落。被戏称“通宵电影院”的监控室,常常挤满了观众,每个人都全神贯注,生怕出一点差错。
  在翻看电视抓斗传回的画面时,有1幅照片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这块海底的石头里,竟然冒出了缕缕的白烟。这些烟是怎么来的呢?简单地说,在大洋的海底,板块活动比较活跃。在板块的裂隙里,灼热的岩浆把渗进来的海水加热成400~500度的热水,这样,岩浆里的金属元素,就有很多溶解在热水里。当热水沿着裂缝涌出来,碰到冰冷的海水,那些溶解的金属元素,就会冷却结晶,留在海底。夹杂着硫、铁、铜、金等金属物质的滚烫的水从海底冒出来,从远处看,黑烟滚滚,就像一个喷发的黑烟囱,所以海底的热液硫化物,被形象地叫做“海底黑烟囱”。这是海底里继锰结核之后,发现的又一种珍贵的矿床。那么,“大洋l号”传回的这幅照片上,是真正的“海底黑烟囱”吗?如果是,该怎么证明呢?
  20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现了第1个“海底黑烟囱”,到2005年,全世界已经发现了大大小小160多处热液硫化物。2007年,“大洋1号”开始了第19次航行。本次科考的中心任务,恰恰就是去寻找“海底黑烟囱”,亲手把它抓上来!
  经过反复探寻,“海底黑烟囱”已经定位在几平方千米的范围内,但这个区域还是太大,需要进一步缩小包围圈。找这些“黑烟囱”和找锰结核可大不一样。锰结核是平铺在海底,就像一片“土豆田”,密密麻麻。只要撒大网捞“鱼”,多来几网,总能捞得上来。而“黑烟囱”就小多了,只有1个小小的喷发点,方圆只有几米,在数千米的水下,要准确地找到它,无异于大海捞针。操作时,电视抓斗的有效观测距离是3~5米,但是由于船在海水中上下颠簸,稍微动一点,在海底就有十几米的误差。眼看着“烟囱口”,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再加上烟囱口冒出的黑烟和抓斗搅动起来的泥沙影响,海水变得更浑浊了,实在是捉摸不定。好在有1秒钟看得比较清晰,电视抓斗一下子伸过去,终于成功地抓到了“海底黑烟囱”!对中国的大洋科考来说,这是个意义十分重大的事件。此后,在接下来的航次中,我国科考人员又陆续发现了11个“黑烟囱”,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关注。2010年,国际海底管理局批准了中国大洋协会的申请,从此,中国在西南印度洋拥有了1万平方千米的金属硫化物资源矿区,并在未来开发该资源时,享有优先开采权。这是世界上第1块多金属硫化物矿区,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头!
  一次又一次的远航,科考船带回了沉甸甸的收获。一个个黑色的“土豆”——锰结核,一块块巨大的“石板”——富钴结壳,一个个矗立的“黑烟囱”——热液硫化物,成为大洋样品馆的镇馆之宝。大洋科考,不仅为中国在茫茫大洋上打开了宝库,也让中国一跃成为国际深海探险大国的一员,在国际社会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从明朝后期,一直到鸦片战争,闭关锁国的政策把蔚蓝的大海当做大陆的护城河。“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让中国故步自封,处处挨打。到了今天,我们不但要强调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领土,更要维护300万平方千米的领海主权,还要主张7.5万平方千米的多金属结核区和1万平方千米的多金属硫化物区域,开发人类的共同财产。广袤的大海,不仅出产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等海底矿产,为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更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为海洋科学的发展搭起了广阔的舞台。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随着农村普选工作的不断深入,相关的村务公开工作也相比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白条时代”不仅一去不复返,村民对于村“两委”的政务支出也了解的更为详细和清楚了。但是这
J16块为辽河油田首个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工业化试验区块,现场调控经验不成熟,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注入压力低、油井见效低、层间动用差异大、含水率回升较快等问题。将聚合
期刊
初生仔猪普遍存在缺铁性贫血。仔猪初生时体内铁的储存量约为40~50毫克,而正常生长的仔猪每天约需铁10毫克左右,仔猪初生几天内即感缺铁。仔猪从初生到开始吃料共需铁200毫克,仔猪每天只能从母乳中获得1毫克。即使给母猪补铁,也不能提高乳汁中的铁含量,而仔猪从饲料中直接吸收利用铁需要到20日龄左右。显然,初生仔猪必须补铁,否则到10日龄左右即会出现因缺铁而导致的食欲减退、皮肤苍白、被毛粗乱、生长停滞等
期刊
水库泄放下层冷水对下游河水温度的影响包括:缩小季节性水温范围(最高水温降低,最低温度升高)、减小白天水温变化、水温快速变化及推迟水温的季节性变暖.当地淡水鱼的生理发
讲师和茶文化作家,在茶的世界浸淫十几春秋。企业文化和品牌顾问。上海交通电台常年访谈类嘉宾。日本绿茶协会特邀法人会员。荷兰Solidaridad 可持续发展公益机构茶项目专家组成员。上海市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多年前,公司里有位外国同事看到我一直在喝茶,问我:“你感冒了还是生病了?”我问:“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他说:“在我们国家,生病了,医生就让我们喝茶,而且茶是在药店里买的。”这位同
期刊
期刊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且作为农业大国,耕地是促进当地发展的关键载体,但是因为受到传统单一种植的影响,土壤的土层逐渐变薄,土壤的保水能力以及保肥能力下降,为从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