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闵万里说,人工智能未来的趋势将是“量子人工智能”,
目前,阿里在不断加大量子计算方面的投入,如果这方面实现突破,
将颠覆现有的人工智能格局。
2017年11月15日,科技部在京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阿里云城市大脑入选。
其实,在阿里巴巴内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与自身业务有着非常紧密的结合,比如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的客服体系中相当一部分任务由人工智能完成,“电商大脑”则将千人千面发挥得淋漓尽致,精确挖掘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 2016年8月,阿里云正式推出了人工智能ET,初步具备听、说、看的感知能力,并能在交通、制造等领域输出决策,它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对全局的洞察和实时决策上。
2017年12月20日,阿里云在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正式推出整合城市管理、工业优化、辅助医疗、环境治理、航空调度等全局能力为一体的ET大脑,全面布局产业AI。
作为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领导团队推出了“ET大脑”。
让数据帮助城市思考
“阿里云有强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团队,利用各类技术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闵万里说,他们打造了ET城市大脑、ET环境电脑、ET工业大脑、ET医疗大脑,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城市交通,是阿里云人工智能的第一个目标。2016年8月,广州以海珠、天河为试验区,探索建立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平台,这套平台就是引入的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在海珠区的试点中,ET发现南华中路—宝岗大道有严重的路口失衡现象,失衡指数达到1.14。南华中路非常拥堵,但宝岗大道方向却通行顺畅。交警部门根据ET的分析,对红绿灯时间进行了调整。在拥堵时段增加南华中路放行时间至70秒;并拆分南华中路放行相位。最终数据显示,经过一段时间优化,南华中路—宝岗大道9时-13时和15时-20时的平均拥堵指数分别下降了25.75%和11.83%。
闵万里认为,如果说用互联网的数据控制信号灯是人工智能在交通管控当中成功落地的一个案例,那么城市大脑就是一个全面的升级。
ET城市大脑是什么?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曾用了一个有趣的概括:“世界上最遙远的距离是红绿灯跟那个交通监控摄像头的距离,它们都在一根杆子上,但是从来就没有通过数据被连接过。”城市数据大脑则能通过摄像头“看到”的数据,智能调节红绿灯。
ET城市大脑可以成为整个城市的人工智能中枢,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问题,最终将进化成为能够治理城市的超级人工智能。ET城市大脑的目标是让数据帮助城市来做思考和决策,变得可自我调节、与人类良性互动。
2016年10月,杭州市联合阿里云公布计划:为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缓解交通堵塞”是城市大脑的第一个尝试,数以百亿计的城市交通管理数据、公共服务数据、运营商数据、互联网数据被集中输入杭州城市大脑。城市大脑涉及的数据量巨大,通过阿里云自主研发的超大规模通用计算操作系统“飞天”,可以将百万级的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提供源源不断的计算能力,以保证大脑能够迅速决策。 结果显示,在部分路段的初步试验中,城市大脑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车辆通行速度最高提升了11%。
2017年10月11日,城市大脑1.0正式发布,交出了用智能治理城市的周年答卷:接管杭州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在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事件报警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在萧山,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一半。杭州成为了城市大脑最早落地、也最早成功的创新城市,也用事实证明了机器智能善于解决人类无能为力的问题。
据了解,城市大脑3项技术研究论文同时入选了多媒体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第25届国际多媒体会议ACM Multimedia(简称ACM MM),这3篇论文都由城市大脑项目组核心团队——阿里巴巴iDST(Institute of Data Science and Technologies)成员研究得出,分别针对城市大脑所涉及的交通事故、人流轨迹、交通数据样本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其中,两篇论文收到了在大会上作口述报告的邀请。ACM MM评委会的通知邮件中称,2017年会议共收到675篇论文,仅有7.5%的论文可在大会上作口述报告。
iDST是阿里巴巴负责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核心团队。闵万里介绍,早在3年前,阿里巴巴集团就成立了iDST,旨在实现人工智能的基础技术突破。iDST由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及工程师组成,分布在杭州、北京、西雅图、硅谷等地。 iDST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为依托,打造涵盖图像视频、语音交互、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等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充分赋能电商、金融、物流、社交、娱乐等阿里巴巴集团重要业务。
做“从0到1”的事情
工业大脑是闵万里最满意的项目,它让工业生产线上庞大的钢铁躯体拥有智能大脑,与江苏协鑫的合作是最早的一个工业大脑案例。
江苏协鑫是一家光伏太阳能板生产企业,提供了约全球30%的太阳能切片,是全球能源制造业排名第二的公司。光伏切片生产有着十分精密的工艺流程,车间的湿度、温度、砂浆上下部温度、导轮上下部温度等,有上千个参数影响到切片的良品率。ET入驻协鑫光伏切片生产车间后,将标准化车间所有端口的数据传入工业大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所有关联参数进行深度学习计算,找出与良品率最相关的60个关键参数,并搭建参数曲线,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和控制变量。一旦变量超出范围监测系统就会及时预警,从而达到提高光伏切片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
回忆起第一次拿到协鑫的数据时,闵万里形容为“如看天书”。 “隔行如隔山,要去问工人、工艺控制人员数据的具体含义,随着我们深入生产线,提炼生产流程,充分挖掘这些数据,便积累了原始数据,用阿里云的人工智能找出数据当中最核心的规律。”闵万里说,以前,大家认为互联网人只关注做点击率、转换率、商品推荐等,其实不是,互联网技术可以到生产线的最核心,可以到中国最复杂的工厂去,实在地帮助工人师傅。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阿里云从光伏切片转移到橡胶行业,只用了4周的时间。
跨界复制和转移速度之快连闵万里自己都没有想到。 闵万里说,培养一个行业专家,需要上学、上技校、拜师、学艺到最后上岗,最后成才至少28到30岁,但从苏州协鑫到中策橡胶的复制用了28天。“我们找到了工业制造最核心的精髓,找准了发力点,也就是1%的支点,这个支点既可以支撑起光伏产业也可以支撑起橡胶产业,本质上讲都是流程制造,60%是可复制。 如今,师傅退休、跳槽也不怕了,因为数据都已经固化,这是永不退休、永不下班,并且能自我强化的一个‘永动机’大脑实现的。”
2017年6月,阿里云发布了ET环境大脑。闵万里介绍,ET环境大脑集成了全球各类自然环境信息,可构建出一个数字化的地球,能够分析全球植被绿化变迁、自然灾害监测、极端天气预警等。
ET环境大脑可辅助政府、公益机构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决策与智能监管。以废物处理为例,以前恶性偷排事件时有出现,环保部门执法更多是事后发现、被动管理。通过和梦兰神彩的合作,ET环境大脑在试点省份实现了对固体废物生产、转移、利用和处置的全链路监管,从约200个指标建立企业综合评估模型,提前发现异常的废物申报。
闵万里说,他要做的是“从0到1”的事情。 “我们团队所完成的ET工业大脑、ET环境大脑等的建设都是从0到1的,以前国内甚至全球都没有参考的。在内部,我们把自己定义成‘孵化人工智能应用’。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技术真正在各行各业落地,实现从无到有。”
全面布局产业AI
2017年12月20日,阿里云在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正式推出整合城市管理、工业优化、辅助医疗、环境治理、航空调度等全局能力为一体的ET大脑,全面布局产业AI。
闵万里介绍,已将ET从单点的技能升级为具备全局智能的ET大脑。相较于其他AI产品,阿里云ET大脑将AI技术、云计算大数据能力与垂直领域行业知识相结合,基于类脑神经元网络物理架构及模糊认知反演理论,实现从单点智能到多体智能的技术跨越,打造出具备多维感知、全局洞察、实时决策、持续进化等类脑认知能力的超级智能体。
在阿里云公布的架构图中,ET大腦被设定成一个开放的AI生态。闵万里现场宣布启动围绕ET大脑的“千里马计划”,这项计划旨在通过赛事的形式公开招募全球AI领域的顶级合作伙伴共建ET大脑,并落地到更多产业。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的众智平台天池上的超过11万开发者也将加入到ET大脑中,之前这些开发者已经帮助ET工业大脑破解了多项行业难题。
除了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之外,ET大脑还将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一个巨大的探索场景。ET城市大脑入选国家四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意味着国内的科研机构都可以参与到其中的技术创新中。闵万里说:“上世纪60年代的登月计划催生了通信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重要创新,今天我们拥有了空前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ET大脑不仅能造福百姓,也会像登月计划一样,成为人工智能未来10年最重要的研究平台。”
达摩院探索科技前沿
为了加快AI布局,阿里在2017年3月份推出NASA计划。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在首届技术大会上说,未来阿里巴巴是一个服务20亿人的经济体,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面向机器学习、芯片、IoT、操作系统、生物识别这些核心技术,将组建崭新的团队,建立新的机制和方法,全力以赴。
2017年10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成立承载NASA计划的实体组织——达摩院,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3年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达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
目前,“达摩院”已经开始在全球各地组建前沿科技研究中心,包括亚洲达摩院、美洲达摩院、欧洲达摩院,并在北京、杭州、新加坡、以色列、圣马特奥、贝尔维尤、莫斯科等地设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初期计划引入100名顶尖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达摩院”的阵容可谓“星光熠熠”,首批公布的学术咨询委员会10人中有3位中国两院院士、5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包括世界人工智能泰斗Michael I. Jordan、分布式计算大家李凯、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George M. Church等。作为最高学术咨询机构,学术委员会对研究方向、重点发展领域、重大任务和目标等学术问题提供咨询建议。
AI热有可持续性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热?闵万里认为, 人工智能不是平白无故的热,本质上是因为近两年计算能力的飞跃带来的AI技术的落地。 “所以,我认为这种热是有可持续性的。”闵万里说,阿里的人工智能,除了在前沿技术上投入大量精力之外,同时很关注应用端,也就是如何把技术变成生产力。阿里巴巴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除了自身的电商、金融、物流等之外,阿里云还有上百万的客户。这些客户分布在各个行业,他们对AI有着旺盛的需求。阿里云能够更好地将先进的技术同这些客户的具体场景结合,把技术变成生产力。
人工智能热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有人担心电影和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变为现实,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不受人类控制,甚至取代人类。但闵万里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人类,只是在某些领域辅助人类、解放人类。“目前人工智能还处在早期阶段,如果按照人类的标准衡量,简单的听说读写看,可能都比不上一个两岁的小孩”。但闵万里也表示,在某些具体应用场景中,AI确实已经可以把人类解放了。
“比如我们和饿了么合作的外卖调度,在上海热门网点,一个人类调度员几秒钟就要调度一单,这已经不适合人类做了,更应该交给机器。就像马取代人、汽车取代马车一样。” 闵万里说。
闵万里认为,人工智能未来的趋势将是“量子人工智能”、 “阿里同时也在不断加大量子计算方面的投入,如果这方面实现突破,将颠覆现有的人工智能格局。”
目前,阿里在不断加大量子计算方面的投入,如果这方面实现突破,
将颠覆现有的人工智能格局。
2017年11月15日,科技部在京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阿里云城市大脑入选。
其实,在阿里巴巴内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与自身业务有着非常紧密的结合,比如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的客服体系中相当一部分任务由人工智能完成,“电商大脑”则将千人千面发挥得淋漓尽致,精确挖掘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 2016年8月,阿里云正式推出了人工智能ET,初步具备听、说、看的感知能力,并能在交通、制造等领域输出决策,它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对全局的洞察和实时决策上。
2017年12月20日,阿里云在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正式推出整合城市管理、工业优化、辅助医疗、环境治理、航空调度等全局能力为一体的ET大脑,全面布局产业AI。
作为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领导团队推出了“ET大脑”。
让数据帮助城市思考
“阿里云有强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团队,利用各类技术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闵万里说,他们打造了ET城市大脑、ET环境电脑、ET工业大脑、ET医疗大脑,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城市交通,是阿里云人工智能的第一个目标。2016年8月,广州以海珠、天河为试验区,探索建立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平台,这套平台就是引入的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在海珠区的试点中,ET发现南华中路—宝岗大道有严重的路口失衡现象,失衡指数达到1.14。南华中路非常拥堵,但宝岗大道方向却通行顺畅。交警部门根据ET的分析,对红绿灯时间进行了调整。在拥堵时段增加南华中路放行时间至70秒;并拆分南华中路放行相位。最终数据显示,经过一段时间优化,南华中路—宝岗大道9时-13时和15时-20时的平均拥堵指数分别下降了25.75%和11.83%。
闵万里认为,如果说用互联网的数据控制信号灯是人工智能在交通管控当中成功落地的一个案例,那么城市大脑就是一个全面的升级。
ET城市大脑是什么?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曾用了一个有趣的概括:“世界上最遙远的距离是红绿灯跟那个交通监控摄像头的距离,它们都在一根杆子上,但是从来就没有通过数据被连接过。”城市数据大脑则能通过摄像头“看到”的数据,智能调节红绿灯。
ET城市大脑可以成为整个城市的人工智能中枢,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问题,最终将进化成为能够治理城市的超级人工智能。ET城市大脑的目标是让数据帮助城市来做思考和决策,变得可自我调节、与人类良性互动。
2016年10月,杭州市联合阿里云公布计划:为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缓解交通堵塞”是城市大脑的第一个尝试,数以百亿计的城市交通管理数据、公共服务数据、运营商数据、互联网数据被集中输入杭州城市大脑。城市大脑涉及的数据量巨大,通过阿里云自主研发的超大规模通用计算操作系统“飞天”,可以将百万级的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提供源源不断的计算能力,以保证大脑能够迅速决策。 结果显示,在部分路段的初步试验中,城市大脑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车辆通行速度最高提升了11%。
2017年10月11日,城市大脑1.0正式发布,交出了用智能治理城市的周年答卷:接管杭州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在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事件报警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在萧山,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一半。杭州成为了城市大脑最早落地、也最早成功的创新城市,也用事实证明了机器智能善于解决人类无能为力的问题。
据了解,城市大脑3项技术研究论文同时入选了多媒体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第25届国际多媒体会议ACM Multimedia(简称ACM MM),这3篇论文都由城市大脑项目组核心团队——阿里巴巴iDST(Institute of Data Science and Technologies)成员研究得出,分别针对城市大脑所涉及的交通事故、人流轨迹、交通数据样本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其中,两篇论文收到了在大会上作口述报告的邀请。ACM MM评委会的通知邮件中称,2017年会议共收到675篇论文,仅有7.5%的论文可在大会上作口述报告。
iDST是阿里巴巴负责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核心团队。闵万里介绍,早在3年前,阿里巴巴集团就成立了iDST,旨在实现人工智能的基础技术突破。iDST由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及工程师组成,分布在杭州、北京、西雅图、硅谷等地。 iDST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为依托,打造涵盖图像视频、语音交互、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等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充分赋能电商、金融、物流、社交、娱乐等阿里巴巴集团重要业务。
做“从0到1”的事情
工业大脑是闵万里最满意的项目,它让工业生产线上庞大的钢铁躯体拥有智能大脑,与江苏协鑫的合作是最早的一个工业大脑案例。
江苏协鑫是一家光伏太阳能板生产企业,提供了约全球30%的太阳能切片,是全球能源制造业排名第二的公司。光伏切片生产有着十分精密的工艺流程,车间的湿度、温度、砂浆上下部温度、导轮上下部温度等,有上千个参数影响到切片的良品率。ET入驻协鑫光伏切片生产车间后,将标准化车间所有端口的数据传入工业大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所有关联参数进行深度学习计算,找出与良品率最相关的60个关键参数,并搭建参数曲线,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和控制变量。一旦变量超出范围监测系统就会及时预警,从而达到提高光伏切片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
回忆起第一次拿到协鑫的数据时,闵万里形容为“如看天书”。 “隔行如隔山,要去问工人、工艺控制人员数据的具体含义,随着我们深入生产线,提炼生产流程,充分挖掘这些数据,便积累了原始数据,用阿里云的人工智能找出数据当中最核心的规律。”闵万里说,以前,大家认为互联网人只关注做点击率、转换率、商品推荐等,其实不是,互联网技术可以到生产线的最核心,可以到中国最复杂的工厂去,实在地帮助工人师傅。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阿里云从光伏切片转移到橡胶行业,只用了4周的时间。
跨界复制和转移速度之快连闵万里自己都没有想到。 闵万里说,培养一个行业专家,需要上学、上技校、拜师、学艺到最后上岗,最后成才至少28到30岁,但从苏州协鑫到中策橡胶的复制用了28天。“我们找到了工业制造最核心的精髓,找准了发力点,也就是1%的支点,这个支点既可以支撑起光伏产业也可以支撑起橡胶产业,本质上讲都是流程制造,60%是可复制。 如今,师傅退休、跳槽也不怕了,因为数据都已经固化,这是永不退休、永不下班,并且能自我强化的一个‘永动机’大脑实现的。”
2017年6月,阿里云发布了ET环境大脑。闵万里介绍,ET环境大脑集成了全球各类自然环境信息,可构建出一个数字化的地球,能够分析全球植被绿化变迁、自然灾害监测、极端天气预警等。
ET环境大脑可辅助政府、公益机构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决策与智能监管。以废物处理为例,以前恶性偷排事件时有出现,环保部门执法更多是事后发现、被动管理。通过和梦兰神彩的合作,ET环境大脑在试点省份实现了对固体废物生产、转移、利用和处置的全链路监管,从约200个指标建立企业综合评估模型,提前发现异常的废物申报。
闵万里说,他要做的是“从0到1”的事情。 “我们团队所完成的ET工业大脑、ET环境大脑等的建设都是从0到1的,以前国内甚至全球都没有参考的。在内部,我们把自己定义成‘孵化人工智能应用’。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技术真正在各行各业落地,实现从无到有。”
全面布局产业AI
2017年12月20日,阿里云在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正式推出整合城市管理、工业优化、辅助医疗、环境治理、航空调度等全局能力为一体的ET大脑,全面布局产业AI。
闵万里介绍,已将ET从单点的技能升级为具备全局智能的ET大脑。相较于其他AI产品,阿里云ET大脑将AI技术、云计算大数据能力与垂直领域行业知识相结合,基于类脑神经元网络物理架构及模糊认知反演理论,实现从单点智能到多体智能的技术跨越,打造出具备多维感知、全局洞察、实时决策、持续进化等类脑认知能力的超级智能体。
在阿里云公布的架构图中,ET大腦被设定成一个开放的AI生态。闵万里现场宣布启动围绕ET大脑的“千里马计划”,这项计划旨在通过赛事的形式公开招募全球AI领域的顶级合作伙伴共建ET大脑,并落地到更多产业。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的众智平台天池上的超过11万开发者也将加入到ET大脑中,之前这些开发者已经帮助ET工业大脑破解了多项行业难题。
除了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之外,ET大脑还将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一个巨大的探索场景。ET城市大脑入选国家四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意味着国内的科研机构都可以参与到其中的技术创新中。闵万里说:“上世纪60年代的登月计划催生了通信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重要创新,今天我们拥有了空前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ET大脑不仅能造福百姓,也会像登月计划一样,成为人工智能未来10年最重要的研究平台。”
达摩院探索科技前沿
为了加快AI布局,阿里在2017年3月份推出NASA计划。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在首届技术大会上说,未来阿里巴巴是一个服务20亿人的经济体,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面向机器学习、芯片、IoT、操作系统、生物识别这些核心技术,将组建崭新的团队,建立新的机制和方法,全力以赴。
2017年10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成立承载NASA计划的实体组织——达摩院,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3年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达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
目前,“达摩院”已经开始在全球各地组建前沿科技研究中心,包括亚洲达摩院、美洲达摩院、欧洲达摩院,并在北京、杭州、新加坡、以色列、圣马特奥、贝尔维尤、莫斯科等地设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初期计划引入100名顶尖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达摩院”的阵容可谓“星光熠熠”,首批公布的学术咨询委员会10人中有3位中国两院院士、5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包括世界人工智能泰斗Michael I. Jordan、分布式计算大家李凯、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George M. Church等。作为最高学术咨询机构,学术委员会对研究方向、重点发展领域、重大任务和目标等学术问题提供咨询建议。
AI热有可持续性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热?闵万里认为, 人工智能不是平白无故的热,本质上是因为近两年计算能力的飞跃带来的AI技术的落地。 “所以,我认为这种热是有可持续性的。”闵万里说,阿里的人工智能,除了在前沿技术上投入大量精力之外,同时很关注应用端,也就是如何把技术变成生产力。阿里巴巴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除了自身的电商、金融、物流等之外,阿里云还有上百万的客户。这些客户分布在各个行业,他们对AI有着旺盛的需求。阿里云能够更好地将先进的技术同这些客户的具体场景结合,把技术变成生产力。
人工智能热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有人担心电影和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变为现实,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不受人类控制,甚至取代人类。但闵万里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人类,只是在某些领域辅助人类、解放人类。“目前人工智能还处在早期阶段,如果按照人类的标准衡量,简单的听说读写看,可能都比不上一个两岁的小孩”。但闵万里也表示,在某些具体应用场景中,AI确实已经可以把人类解放了。
“比如我们和饿了么合作的外卖调度,在上海热门网点,一个人类调度员几秒钟就要调度一单,这已经不适合人类做了,更应该交给机器。就像马取代人、汽车取代马车一样。” 闵万里说。
闵万里认为,人工智能未来的趋势将是“量子人工智能”、 “阿里同时也在不断加大量子计算方面的投入,如果这方面实现突破,将颠覆现有的人工智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