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人才管理工作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对职工队伍的管理,二是对经理队伍的管理,三是对顶尖人才的管理。以下我们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做一探讨。
一、造就高度和谐的职工队伍是实现科技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
前段媒体竞相报道青岛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成为第一位走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他演讲的主题是《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这条“休克鱼”就是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张瑞敏用红星的原班人马、原有设备,注入海尔文化,仅用三个月就把这条休克鱼激活了。海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OEC管理”。OEC管理是全面地对每人每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把所有的目标分解到每个人身上,每个人的目标每天、每个月都有新的提高,使整个工作有条不紊地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认为,海尔文化首先就是把员工造就成为“第一流工人”,由“第一流工人”去创造第一流的产品(即高质且具竞争力的产品)。从基层培训情况来看,科学选材和培训与造就“第一流工人”缺乏内在联系,这反过来说明行业、企业将科学运用工作的研究和实践还需加强。我们认为,行业主管、企业管理者的最基本的管理转移到用科学代替经验、将科学运用于工作上来,着力造就“第一流工人”,唯有这样,工人才真正恢复“人”的地位。我们把造就“第一流工人”,把每个人激活,看成是“人本管理”的基础层面,因为造就“第一流工人”的过程,也就是高效地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优质产品的过程,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最基本的层面。
二、为职业企业家队伍的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恢复高考、经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在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新时代的大学生以及他们所具有的学识和能力是支撑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从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来说,从当代大学生中培养企业家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制约企业家成长的因素之一,就是高学历(即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较高)的人收人的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偏低。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局面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基本格局并没有彻底改变。这种收入分配格局造成了两种背离:一是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背离;二是人力资本价格与人力资本实际价值相背离。这两种背离已经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例如我国一些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大量流向国外,合法的厂长经理年薪制也在许多地方发生卡壳,面对卡壳现象应该发出这样的疑问;一部人先富起来,包不包括厂长经理?
西方发生“经理革命”,正是让人力资本投资能获得较丰厚的收益,这不仅激励人的发展,而且有助于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按照熊彼特的观点,企业家就在于发现市场潜在需求,大胆引入新产品、技术、原料、组织或市场策略而诱导和满足了潜在市场需求,从而带来了创新利润。这说明,企业家不仅是人力资本积累较高者,这是他们胜任创新任务的前提,而且他们善于把科技与市场结合起来,实现各方利益同向增长。我们常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实际上,也可以说成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可见,企业家将在科技与经济结合中充当什么角色。所以,我们认为,营造企业家成长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源源不断地造就企业家人才,这是科技与经济结合中“以人为本”的关键。
三、营造高科技顶尖人才和谐发展的环境
不论哪个国家或地区,只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必定会涌现一批知识英雄。这些知识英雄常常既具有创新头脑,又具有经营头脑;他们身兼知识创造、市场经营和开拓数职;他们善于把自己创新获得的成果、技术、专利直接通过市场化来实现其价值。其中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比尔·盖茨。以微软公司为首的软件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力量,比尔·盖茨本人也成为世界首富。中关村在实现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含金量极高的三位技术元老和他们带来的三项技术:王选激光照排技术、倪光南的汉卡、王缉志的四通打字机。下面我们引用王选院士的观点略加论述。王选认为,方正是以技术发家,同时一直以技术为本,公司一切的一切都依赖于技术,最大的风险是技术是否一直领先。怎样才能保持技术领先呢?概括地说,就是要营造吸引人才的机制,树立一种团结奋斗、不断创新的风气和氛围。这就是说,保持技术领先的关键还是取决于人才,而且高科技产业对人才要求更高,王选曾告诫立志于技术“路线”的年轻人,技术上要突出,同时要有市场头脑,懂得什么技术和产品是当前或未来市场所需要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很难依靠一两个人就能发展,必须依靠群体的协同作战,所以营造团结和谐的环境,力戒科研中“打麻将”的行事方式,这对一个高科技企业的技术领先是至关重要。所谓“打麻将”的行事风格则是孤军作战,“看住上家,防住下家,自己和不了,也不让别人和”。尤其是“自已出不了成绩,也不让别人出成绩”,这会严重阻碍发展。王选对中国人才只有到国外,到了硅谷,受外国老板指挥才能把才华发挥出来感慨万千,曾发出这样的呐喊:中国人难道只能由外国老板指挥?中国人难道不能指挥中国人?硅谷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成功经验,就是通过技术股份化,来确定创业者的企业主人地位,如微软公司靠认股权,培养了3000名百万富翁。我们也要创造一种体制,创造一种更有利于知识英雄成长的社会环境,不仅能够体现知识的价值,而且也一定要让年轻人才通过辛勤劳动,成为百万富翁。最近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联想集团通过“认股权证”,造就了百余名青年帅才(也成为百万富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实行全体员工持股经营形式,员工持股数量与对企业的贡献挂钩,股份实行动态管理。华为的发展依靠一种能够不断激励和活用员工的知识,并使员工做出可持续性贡献的机制。华为在这种机制运作中,从1988年成立的小企业,发展成为著名的民族高科技大企业。我们根据高科技产业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前沿阵地,把造就知识英雄称为“人本管理”的核心。
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是企业竞争的基础和决胜的关键。过去,党中央对企业人才管理作出了一系列正确决策,最近又做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性重要决议,为我们企业人才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把企业人才资源管理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环节去抓,迎接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和挑战。
一、造就高度和谐的职工队伍是实现科技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
前段媒体竞相报道青岛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成为第一位走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他演讲的主题是《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这条“休克鱼”就是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张瑞敏用红星的原班人马、原有设备,注入海尔文化,仅用三个月就把这条休克鱼激活了。海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OEC管理”。OEC管理是全面地对每人每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把所有的目标分解到每个人身上,每个人的目标每天、每个月都有新的提高,使整个工作有条不紊地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认为,海尔文化首先就是把员工造就成为“第一流工人”,由“第一流工人”去创造第一流的产品(即高质且具竞争力的产品)。从基层培训情况来看,科学选材和培训与造就“第一流工人”缺乏内在联系,这反过来说明行业、企业将科学运用工作的研究和实践还需加强。我们认为,行业主管、企业管理者的最基本的管理转移到用科学代替经验、将科学运用于工作上来,着力造就“第一流工人”,唯有这样,工人才真正恢复“人”的地位。我们把造就“第一流工人”,把每个人激活,看成是“人本管理”的基础层面,因为造就“第一流工人”的过程,也就是高效地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优质产品的过程,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最基本的层面。
二、为职业企业家队伍的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恢复高考、经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在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新时代的大学生以及他们所具有的学识和能力是支撑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从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来说,从当代大学生中培养企业家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制约企业家成长的因素之一,就是高学历(即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较高)的人收人的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偏低。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局面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基本格局并没有彻底改变。这种收入分配格局造成了两种背离:一是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背离;二是人力资本价格与人力资本实际价值相背离。这两种背离已经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例如我国一些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大量流向国外,合法的厂长经理年薪制也在许多地方发生卡壳,面对卡壳现象应该发出这样的疑问;一部人先富起来,包不包括厂长经理?
西方发生“经理革命”,正是让人力资本投资能获得较丰厚的收益,这不仅激励人的发展,而且有助于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按照熊彼特的观点,企业家就在于发现市场潜在需求,大胆引入新产品、技术、原料、组织或市场策略而诱导和满足了潜在市场需求,从而带来了创新利润。这说明,企业家不仅是人力资本积累较高者,这是他们胜任创新任务的前提,而且他们善于把科技与市场结合起来,实现各方利益同向增长。我们常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实际上,也可以说成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可见,企业家将在科技与经济结合中充当什么角色。所以,我们认为,营造企业家成长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源源不断地造就企业家人才,这是科技与经济结合中“以人为本”的关键。
三、营造高科技顶尖人才和谐发展的环境
不论哪个国家或地区,只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必定会涌现一批知识英雄。这些知识英雄常常既具有创新头脑,又具有经营头脑;他们身兼知识创造、市场经营和开拓数职;他们善于把自己创新获得的成果、技术、专利直接通过市场化来实现其价值。其中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比尔·盖茨。以微软公司为首的软件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力量,比尔·盖茨本人也成为世界首富。中关村在实现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含金量极高的三位技术元老和他们带来的三项技术:王选激光照排技术、倪光南的汉卡、王缉志的四通打字机。下面我们引用王选院士的观点略加论述。王选认为,方正是以技术发家,同时一直以技术为本,公司一切的一切都依赖于技术,最大的风险是技术是否一直领先。怎样才能保持技术领先呢?概括地说,就是要营造吸引人才的机制,树立一种团结奋斗、不断创新的风气和氛围。这就是说,保持技术领先的关键还是取决于人才,而且高科技产业对人才要求更高,王选曾告诫立志于技术“路线”的年轻人,技术上要突出,同时要有市场头脑,懂得什么技术和产品是当前或未来市场所需要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很难依靠一两个人就能发展,必须依靠群体的协同作战,所以营造团结和谐的环境,力戒科研中“打麻将”的行事方式,这对一个高科技企业的技术领先是至关重要。所谓“打麻将”的行事风格则是孤军作战,“看住上家,防住下家,自己和不了,也不让别人和”。尤其是“自已出不了成绩,也不让别人出成绩”,这会严重阻碍发展。王选对中国人才只有到国外,到了硅谷,受外国老板指挥才能把才华发挥出来感慨万千,曾发出这样的呐喊:中国人难道只能由外国老板指挥?中国人难道不能指挥中国人?硅谷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成功经验,就是通过技术股份化,来确定创业者的企业主人地位,如微软公司靠认股权,培养了3000名百万富翁。我们也要创造一种体制,创造一种更有利于知识英雄成长的社会环境,不仅能够体现知识的价值,而且也一定要让年轻人才通过辛勤劳动,成为百万富翁。最近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联想集团通过“认股权证”,造就了百余名青年帅才(也成为百万富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实行全体员工持股经营形式,员工持股数量与对企业的贡献挂钩,股份实行动态管理。华为的发展依靠一种能够不断激励和活用员工的知识,并使员工做出可持续性贡献的机制。华为在这种机制运作中,从1988年成立的小企业,发展成为著名的民族高科技大企业。我们根据高科技产业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前沿阵地,把造就知识英雄称为“人本管理”的核心。
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是企业竞争的基础和决胜的关键。过去,党中央对企业人才管理作出了一系列正确决策,最近又做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性重要决议,为我们企业人才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把企业人才资源管理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环节去抓,迎接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