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微信圈一则有关“农妇200元幅作品PK名家周春芽500万”的文章引发热议。话题围绕—位农妇所画桃花与周春芽的绘画符号之一的“桃花”展开。不管是否炒作,却可以引发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讨论,天价当代艺术品为什么这贵?本期圆桌特别邀请拍卖行和艺博会的两位嘉宾,从市场视角厘清一些基本的认识。
视角1:画廊、拍卖市场、美术馆三方需要达成共识
收藏-拍卖:这一次圆桌话题是从近期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引发的,那就是艺术品的价格。看起来差不多的艺术作品,一个出自名家之手,一个出自农妇之手,价格相差百万。这在有些人看来是当代艺术的价格泡沫,您能谈谈近几年纽约拍卖上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吗?
姜天岳: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众所周知是有动荡的,很多人都认为艺术市场会被大面积波及,但从佳士得亚洲20世纪及当代艺术拍卖的角度上来讲,香港2015年11月秋拍结果非常好。比如,韩国单色画从去年起比较热门,香港夜拍一幅金焕基的作品卖到了比预估多出五倍多的价格(580万港币)。此外,全场最高价是常玉1940年代的一幅瓶花,成交价为港币4600万,高于低估价4.6倍,这样的作品其实还有很多,藏家一般都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同时也有欧美藏家的参与,这就说明大家还是在寻找质量高的、历史价值稀有的作品。
正是因为经济动荡,客户在寻求稳定的资产配置,并意识到艺术品可以作为一个稳定的、长期投资策略;艺术品也代表着一个稳定的发展,因为它有着自己独有的因素在影响着它。目前,我们反而看到的是有更多的资金进入到了艺术品市场。亚洲当代作为一个专门的部门其实还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但是不管是西方人士和亚洲人士都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收藏的人士也越来越多,从佳士得的角度讲,作为专家,我们在尽可能地找寻好的作品,而藏家对于高质量的作品一般也都会买单。
收藏·拍卖:佳士得或者说拍卖行,如何为艺术品定价呢?
姜天岳:艺术品定价就是每一件作品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定价根据不同的因素,比如说,最大的因素是要看它的原创性、历史重要性、还有收藏历史和出处,一个好的收藏出处会为作品增添很多精彩,还有作品本身的品质,比如说状况如何,还有作品之前有没有被拍卖过以及类似作品的拍卖记录、市场趋势等。
收藏·拍卖:以周春芽和农妇的作品为例,艺术价值应该类似,材料应该相同,历史价值也许周春芽更胜一筹。这样的价格悬殊会让艺术购买者认为,艺术家的名声是决定艺术品价值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作为拍卖行的专家,您如何来解释这种价格的悬殊呢?
姜天岳:我认为艺术家的名声是一点,但是谈到两个作品是不是一样,需要回归到艺术的原创性,这也是藏家和专家都会特别关注的问题。农妇的画作和周春芽类似,也许是一个巧合,也许是一个仿制。但是,是谁先做出来一个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新的想法、新的概念主题,并将这些不断演进,是决定一个艺术家的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很重要的标准。
举一个例子,在西方夜场拍卖,我们可以看到以文字为主题的作品,比如克里斯托弗沃尔,他的画形式上很简单,以英文文字为元素通过重新排版而成为抽象画,我想如果一个艺术学院的学生想去做,应该也不难。但我认为,是克里斯托弗·沃尔首次提出这个概念并系统性地去执行,而他的艺术生涯也经历很多阶段,包括从画廊代理开始,进入到各大重要私人及机构收藏中,直至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2013年为他办回顾展,他的作品同时也在拍卖中达到一个很高的价位,这是一个过程,是艺术家及整个艺术系统共同发展的结果。
那么,对于一个有偶然性或模仿的作品来说,原创性就差了很远。艺术最能打动观者的就是它的原创性和感染力,模仿的作品自古以来就只能作为一种装饰,这种作品在市场上有一个自己的流通区域和方式。而原创作品永远都是站在一个不一样的高度。
再比如说,去年11月佳士得纽约夜场拍卖中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1991作《无题(洛杉矶)》作品,展览期间我们准备了大约50磅的绿色玻璃纸包装的糖果,观众们可以随意拿取并食用,每天结束后工作人员会补充展览糖果,但实际上艺术家的完整作品仅仅是一张说明和证书,糖果是外在展现方式,通过糖果的整体重量、颜色、口味来作为一种不同的人物肖像表现,这种概念具有很强的创新性。类似作品很容易仿制,但是绝不可能把两者放在同个高度去比较的。
收藏·拍卖:再退一步讲,还是周春芽的例子,这位农妇并没有看过周春芽的作品,反而比周春芽更早地创作出了这件作品,那么如何再来解释这个价格悬殊?
姜天岳:第一,有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是受到了民间因素的影响。毕加索的雕塑很多都非常像非洲的传统艺术,但是不能说这些非洲的不知名的民间艺术家的作品就可以和毕加索的作品在一个价位上。第二,这些民间艺术家,他们还并没有把自己的作品变成一个艺术体系。我想,到最后比较重要的除了创造性,还有艺术家的一种不停发展、不停往前推进,最后形成自己一套独立的艺术体系,有自己独立的艺术语言,这样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才会有一定的艺术史的价值。
农妇在一个偶然的因素下创造出了一幅非常相似的作品,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民间的艺术有自己的价值存在点,但是就这个问题而言,像周春芽这样的知名艺术家,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会经过深刻并周全的思考、汲取不同的灵感,最后创造出各个阶段的精品,那这就是很不一样的。毕加索的那个例子是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收藏·拍卖:再说回艺术品的定价问题,除了刚才提到的软条件,是什么硬条件或者数据是会让拍卖行定下最终的数字呢?佳士得对于艺术品的定价会考虑到艺术家近期的发展是市场上藏家的需求吗?
姜天岳:拍卖行的定价,会把艺术家最近的博物馆或者画廊的展览情况列入考虑范围之内,最重要的数据还是会来自近期的拍卖情况。比如周春芽的桃花系列,类似尺寸的作品最近在台湾、香港的拍卖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我们的定价也是在这个区域里进行。艺术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不可能只根据一维的某种因素,比如只根据展览和作品的稀有度来决定,而是多种因素混杂在起的。对于一幅作品,我们会有全球各个区域的专家一起来分析当前市场的情况和客户的需求从而定价。 收藏·拍卖: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讲,从拍卖行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作品价格提升?
姜天岳:艺术市场其实有一定的认知作品和艺术家的固定逻辑。站在一个推广的年轻艺术家的角度来看,不要太着急进入二级市场。首先应该找到合适的画廊去合作,做出更好的作品,参加艺博会,并且通过画廊的帮助,使自己的作品进入比较好的机构或者私人的收藏中去,参加美术馆博物馆的展览。做好学术基础后,再进入二级市场。当画廊、拍卖市场和美术馆三方都达成共识时,也就是艺术家作品价值该上涨的时候。艺术市场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当艺术家在市场和学术上都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价值或者说是价格也会自然而然上涨。
收藏·拍卖:对于藏家而言,如何能购买到兼具艺术价值和投资价值的作品?
姜天岳:买任何作品之前,都要先问自己“我真的喜欢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买一幅自己并不喜欢的作品,那么就算它具有再大的升值空间,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我最近参观了一个纽约非常成功的私人收藏,有人问藏家说“你们买作品的时候有什么标准”,当时藏家说了一句话让我非常有启发,“我关注两个问题,第一是艺术家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想法,第二是艺术家通过何种表现手法来表达这些想法”。有的艺术家想法很好,有的艺术家表现力很强,但是可以将两点完美结合的艺术家,是比较少的。这对于很多藏家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判断力。
但是,如何去判断艺术家是不是有好的想法,藏家是要从通过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知识储备开始,多看多学。佳士得有很多提供给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课程,而且在每次拍卖预展前都会有系列的讲座和对话,来帮助藏家了解作品,这都是藏家来提升自己的很好的渠道;藏家也可以与专家交流,获取有关作品更多的信息。在增加自己的世界视野方面,藏家也可以多去博物馆、画廊、艺博会等。从长期来看,中国市场的成熟度是和世界一样的,全球化的历程是拉近了文化和区域的区别。藏家在选择作品上更加注重原创性和历史价值,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作品本身想法的价值。这一点,不光是中国当代艺术,在收藏任何艺术上都是同一个道理。
视角2:关注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和生理生命
收藏·拍卖:同样题材和形式的作品,农妇的作品是200元,而周春芽这样的当代艺术家,作品是500万。是什么决定了二者价值相差数万倍?
彭文斌:我个人认为这个新闻有点故意炒作的成分,其中的对比和衔接过于刻意。
从表面看,两者之间的色彩修养、造型差很远。从专业的角度,其实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从表面上看,也许技法层面有些相似,但分析整个作品所表达的思想,结合这个艺术家创作的主线和脉络,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周春芽的作品,体现的是当代艺术所表现的思想性和社会性,有他思想的深度在里面。当代艺术不像传统艺术一样迎合大众的审美,而是让观者自己去感觉。目前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和认知很低,大部分中国人还在用传统艺术的审美情绪和眼光在看当代艺术。用这种眼光基本上是看不懂当代艺术的。
像我认识一个叫付泽南的当代艺术家。他画的“鬼脸”是一种焦头烂额的形象,常人去看会觉得非常难受,挂在家里也很吓人。我一开始也是这样,但我跟他做过一些交流,他说人脸表面所表现出来的都是最美好的状态,其实内心在想什么,你看不出来。所以他想把当代很多人的这种藏在内心的丑恶的嘴脸,直接表现出来。他用这样的一种形式表现当代艺术,这也是很有意思的。
收藏·拍卖:所以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不仅仅是审美范畴的东西?
彭文斌:其实也是哲学层面的东西。对当代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哲学家用文字表现出来了,但是艺术家是用画表现出来。他们表现的就是一种当下的哲学思想。
收藏·拍卖:这个帖子的疯转是否也暗示了某种社会心理?
彭文斌:我基本认为这是对艺术一种有预谋的冲击,这是非理性的。这是当下的炒作之风所牵引出来的一种现象。我觉得这种现象慢慢地会好转。当人的审美提高以后,人变得越来越理性,很多这种事情就会减少,因为炒作的价值就不大了。
收藏·拍卖:有人根据这个现象认为从事艺术行业的槛并不高,您怎么看?
彭文斌:这反映了一些人的审美修养的问题。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艺术到达一定的境界,就不再刻意追求形似了。形似是艺术技法里面最基本的专业要求。很多高端的艺术探讨,技法层面基本上不谈了,谈的都是创作的思想、方向、整体的概念。只谈行而上的,行而下的基本上就不谈了。
在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里面出现了大批的江湖艺术家,这样艺术家可能他装扮得比艺术家更像艺术家。这种龙飞凤舞、哗众取宠的表现形态,我认为是一种艺术表演,不叫艺术创作。很多人家里挂的是这样一些作品,从中就可以影射出来,理性收藏是最重要的,不能人云亦云地去收藏。
收藏-拍卖:您认为这次风波的本质是什么?
彭文斌:本质问题是国人的审美素养需要提升。因为办广州艺博会的缘故,7年时间我接触过成千上万的人。现在无论富豪还是普通人,有一大部分人对美学的无知令人心痛。一种人对艺术完全无知,轻蔑艺术。另外一种人崇拜艺术,但缺乏艺术的修养,无法判断艺术的审美和价值。从家族基业长青的角度来看,一个家庭变富容易,“贵”则很难。我会经常举例,像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都有自己的美术馆。孩子出生后最重要的教育就是画画、音乐等美学教育。从艺术资产配置来看,艺术品的增值绝对是房地产和股票的几十倍以上,当然眼光很重要。提高眼力的方法,第一是艺术顾问来把关,第二是多参与艺术活动,接触主流或专业的人群,审美和眼力就会慢慢提升。
收藏·拍卖:您如何考量一个艺术品的艺术品质?
彭文斌:我对艺术品的收藏会从几个层面去分析,第一是本身的艺术品质,其次才是艺术家的背景。在好的作品基础上,再去分析艺术家的背景,包括社会地位、文学修养、独特艺术风格等来决定这件艺术品的价值。其次,我会特别关注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和生理生命。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好的生活习惯,生理寿命短暂,作品就有可能成为泡沫。所以我推荐艺术家,我一定跟这个艺术家是很好的朋友,我们之间会有学术的交流、生活的交流,从中掌握他学习创作,对艺术的追求态度,这就是所谓的艺术生命。有些人创作到50岁就干结了,像黄宾虹、齐白石的生活作息就是非常规律的,他会衰年变法,到了80岁还在变化。这样的艺术品买回来绝对会升值。这样投资艺术品,就可以非常无风险地收回来。道家的一句话非常重要,就是“百无禁忌,适可而止”。任何事情过度了,肯定会有问题的。
收藏-拍卖:您如何判断一个艺术家作品的收藏潜力?
彭文斌:艺品如人品,艺术到了一定的境界,我们去审美的时候,是看它的品格和气象,已经不是看作品本身,所以这种品格和他的气象来自于他的胸怀,来自于他自身的品德,来自于他文学的修养。所以自古以来的大艺术家,其实都是大学问家。学问高才能支撑他的艺术。现在的艺术氛围里,很多的艺术家名气非常大,价位也非常高,但很大一部分是炒作。只有历史才能验证他未来能不能是真正的大家,是不是能进入世界美术史或者进入到中国美术史的艺术家。
收藏·拍卖:作为广州艺博会的主办方,如何保证让这种真正有收藏价值的作品,而不是忽悠的作品进入艺博会销售?
彭文斌:艺博会一直以来不停地在调整,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有非常严格的艺术审核制度。中间不可避免的有艺术家通过审核的作品跟他最终展出的作品出现不一样,或者是作品销出去以后,他补充的作品也可能不一样。广州艺博会尽力地在防止这样的一种展商和艺术品出现。从另一方面讲,忽悠的作品在艺博会上成交也是比较难的,第一件作品来忽悠了,你的形象就会受到影响。因为买家的信息是互通的,他们的购买也是非常谨慎的,他们会找专业的人帮他看一看。艺博会的买家百分之五六十基本上都是重复购买的忠诚买家,他们变得越来越专业。有买家第一年可能完全不懂,我带他买。第二年我觉得他的专业性就强了很多。第三年,他就不用我带了,他已经具备很强的审美了,知道怎么样去分析。他觉得这是在交流中赚的钱,越玩越有兴趣了。
(编辑/董萍)
视角1:画廊、拍卖市场、美术馆三方需要达成共识
收藏-拍卖:这一次圆桌话题是从近期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引发的,那就是艺术品的价格。看起来差不多的艺术作品,一个出自名家之手,一个出自农妇之手,价格相差百万。这在有些人看来是当代艺术的价格泡沫,您能谈谈近几年纽约拍卖上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吗?
姜天岳: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众所周知是有动荡的,很多人都认为艺术市场会被大面积波及,但从佳士得亚洲20世纪及当代艺术拍卖的角度上来讲,香港2015年11月秋拍结果非常好。比如,韩国单色画从去年起比较热门,香港夜拍一幅金焕基的作品卖到了比预估多出五倍多的价格(580万港币)。此外,全场最高价是常玉1940年代的一幅瓶花,成交价为港币4600万,高于低估价4.6倍,这样的作品其实还有很多,藏家一般都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同时也有欧美藏家的参与,这就说明大家还是在寻找质量高的、历史价值稀有的作品。
正是因为经济动荡,客户在寻求稳定的资产配置,并意识到艺术品可以作为一个稳定的、长期投资策略;艺术品也代表着一个稳定的发展,因为它有着自己独有的因素在影响着它。目前,我们反而看到的是有更多的资金进入到了艺术品市场。亚洲当代作为一个专门的部门其实还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但是不管是西方人士和亚洲人士都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收藏的人士也越来越多,从佳士得的角度讲,作为专家,我们在尽可能地找寻好的作品,而藏家对于高质量的作品一般也都会买单。
收藏·拍卖:佳士得或者说拍卖行,如何为艺术品定价呢?
姜天岳:艺术品定价就是每一件作品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定价根据不同的因素,比如说,最大的因素是要看它的原创性、历史重要性、还有收藏历史和出处,一个好的收藏出处会为作品增添很多精彩,还有作品本身的品质,比如说状况如何,还有作品之前有没有被拍卖过以及类似作品的拍卖记录、市场趋势等。
收藏·拍卖:以周春芽和农妇的作品为例,艺术价值应该类似,材料应该相同,历史价值也许周春芽更胜一筹。这样的价格悬殊会让艺术购买者认为,艺术家的名声是决定艺术品价值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作为拍卖行的专家,您如何来解释这种价格的悬殊呢?
姜天岳:我认为艺术家的名声是一点,但是谈到两个作品是不是一样,需要回归到艺术的原创性,这也是藏家和专家都会特别关注的问题。农妇的画作和周春芽类似,也许是一个巧合,也许是一个仿制。但是,是谁先做出来一个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新的想法、新的概念主题,并将这些不断演进,是决定一个艺术家的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很重要的标准。
举一个例子,在西方夜场拍卖,我们可以看到以文字为主题的作品,比如克里斯托弗沃尔,他的画形式上很简单,以英文文字为元素通过重新排版而成为抽象画,我想如果一个艺术学院的学生想去做,应该也不难。但我认为,是克里斯托弗·沃尔首次提出这个概念并系统性地去执行,而他的艺术生涯也经历很多阶段,包括从画廊代理开始,进入到各大重要私人及机构收藏中,直至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2013年为他办回顾展,他的作品同时也在拍卖中达到一个很高的价位,这是一个过程,是艺术家及整个艺术系统共同发展的结果。
那么,对于一个有偶然性或模仿的作品来说,原创性就差了很远。艺术最能打动观者的就是它的原创性和感染力,模仿的作品自古以来就只能作为一种装饰,这种作品在市场上有一个自己的流通区域和方式。而原创作品永远都是站在一个不一样的高度。
再比如说,去年11月佳士得纽约夜场拍卖中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1991作《无题(洛杉矶)》作品,展览期间我们准备了大约50磅的绿色玻璃纸包装的糖果,观众们可以随意拿取并食用,每天结束后工作人员会补充展览糖果,但实际上艺术家的完整作品仅仅是一张说明和证书,糖果是外在展现方式,通过糖果的整体重量、颜色、口味来作为一种不同的人物肖像表现,这种概念具有很强的创新性。类似作品很容易仿制,但是绝不可能把两者放在同个高度去比较的。
收藏·拍卖:再退一步讲,还是周春芽的例子,这位农妇并没有看过周春芽的作品,反而比周春芽更早地创作出了这件作品,那么如何再来解释这个价格悬殊?
姜天岳:第一,有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是受到了民间因素的影响。毕加索的雕塑很多都非常像非洲的传统艺术,但是不能说这些非洲的不知名的民间艺术家的作品就可以和毕加索的作品在一个价位上。第二,这些民间艺术家,他们还并没有把自己的作品变成一个艺术体系。我想,到最后比较重要的除了创造性,还有艺术家的一种不停发展、不停往前推进,最后形成自己一套独立的艺术体系,有自己独立的艺术语言,这样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才会有一定的艺术史的价值。
农妇在一个偶然的因素下创造出了一幅非常相似的作品,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民间的艺术有自己的价值存在点,但是就这个问题而言,像周春芽这样的知名艺术家,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会经过深刻并周全的思考、汲取不同的灵感,最后创造出各个阶段的精品,那这就是很不一样的。毕加索的那个例子是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收藏·拍卖:再说回艺术品的定价问题,除了刚才提到的软条件,是什么硬条件或者数据是会让拍卖行定下最终的数字呢?佳士得对于艺术品的定价会考虑到艺术家近期的发展是市场上藏家的需求吗?
姜天岳:拍卖行的定价,会把艺术家最近的博物馆或者画廊的展览情况列入考虑范围之内,最重要的数据还是会来自近期的拍卖情况。比如周春芽的桃花系列,类似尺寸的作品最近在台湾、香港的拍卖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我们的定价也是在这个区域里进行。艺术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不可能只根据一维的某种因素,比如只根据展览和作品的稀有度来决定,而是多种因素混杂在起的。对于一幅作品,我们会有全球各个区域的专家一起来分析当前市场的情况和客户的需求从而定价。 收藏·拍卖: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讲,从拍卖行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作品价格提升?
姜天岳:艺术市场其实有一定的认知作品和艺术家的固定逻辑。站在一个推广的年轻艺术家的角度来看,不要太着急进入二级市场。首先应该找到合适的画廊去合作,做出更好的作品,参加艺博会,并且通过画廊的帮助,使自己的作品进入比较好的机构或者私人的收藏中去,参加美术馆博物馆的展览。做好学术基础后,再进入二级市场。当画廊、拍卖市场和美术馆三方都达成共识时,也就是艺术家作品价值该上涨的时候。艺术市场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当艺术家在市场和学术上都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价值或者说是价格也会自然而然上涨。
收藏·拍卖:对于藏家而言,如何能购买到兼具艺术价值和投资价值的作品?
姜天岳:买任何作品之前,都要先问自己“我真的喜欢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买一幅自己并不喜欢的作品,那么就算它具有再大的升值空间,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我最近参观了一个纽约非常成功的私人收藏,有人问藏家说“你们买作品的时候有什么标准”,当时藏家说了一句话让我非常有启发,“我关注两个问题,第一是艺术家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想法,第二是艺术家通过何种表现手法来表达这些想法”。有的艺术家想法很好,有的艺术家表现力很强,但是可以将两点完美结合的艺术家,是比较少的。这对于很多藏家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判断力。
但是,如何去判断艺术家是不是有好的想法,藏家是要从通过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知识储备开始,多看多学。佳士得有很多提供给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课程,而且在每次拍卖预展前都会有系列的讲座和对话,来帮助藏家了解作品,这都是藏家来提升自己的很好的渠道;藏家也可以与专家交流,获取有关作品更多的信息。在增加自己的世界视野方面,藏家也可以多去博物馆、画廊、艺博会等。从长期来看,中国市场的成熟度是和世界一样的,全球化的历程是拉近了文化和区域的区别。藏家在选择作品上更加注重原创性和历史价值,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作品本身想法的价值。这一点,不光是中国当代艺术,在收藏任何艺术上都是同一个道理。
视角2:关注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和生理生命
收藏·拍卖:同样题材和形式的作品,农妇的作品是200元,而周春芽这样的当代艺术家,作品是500万。是什么决定了二者价值相差数万倍?
彭文斌:我个人认为这个新闻有点故意炒作的成分,其中的对比和衔接过于刻意。
从表面看,两者之间的色彩修养、造型差很远。从专业的角度,其实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从表面上看,也许技法层面有些相似,但分析整个作品所表达的思想,结合这个艺术家创作的主线和脉络,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周春芽的作品,体现的是当代艺术所表现的思想性和社会性,有他思想的深度在里面。当代艺术不像传统艺术一样迎合大众的审美,而是让观者自己去感觉。目前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和认知很低,大部分中国人还在用传统艺术的审美情绪和眼光在看当代艺术。用这种眼光基本上是看不懂当代艺术的。
像我认识一个叫付泽南的当代艺术家。他画的“鬼脸”是一种焦头烂额的形象,常人去看会觉得非常难受,挂在家里也很吓人。我一开始也是这样,但我跟他做过一些交流,他说人脸表面所表现出来的都是最美好的状态,其实内心在想什么,你看不出来。所以他想把当代很多人的这种藏在内心的丑恶的嘴脸,直接表现出来。他用这样的一种形式表现当代艺术,这也是很有意思的。
收藏·拍卖:所以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不仅仅是审美范畴的东西?
彭文斌:其实也是哲学层面的东西。对当代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哲学家用文字表现出来了,但是艺术家是用画表现出来。他们表现的就是一种当下的哲学思想。
收藏·拍卖:这个帖子的疯转是否也暗示了某种社会心理?
彭文斌:我基本认为这是对艺术一种有预谋的冲击,这是非理性的。这是当下的炒作之风所牵引出来的一种现象。我觉得这种现象慢慢地会好转。当人的审美提高以后,人变得越来越理性,很多这种事情就会减少,因为炒作的价值就不大了。
收藏·拍卖:有人根据这个现象认为从事艺术行业的槛并不高,您怎么看?
彭文斌:这反映了一些人的审美修养的问题。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艺术到达一定的境界,就不再刻意追求形似了。形似是艺术技法里面最基本的专业要求。很多高端的艺术探讨,技法层面基本上不谈了,谈的都是创作的思想、方向、整体的概念。只谈行而上的,行而下的基本上就不谈了。
在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里面出现了大批的江湖艺术家,这样艺术家可能他装扮得比艺术家更像艺术家。这种龙飞凤舞、哗众取宠的表现形态,我认为是一种艺术表演,不叫艺术创作。很多人家里挂的是这样一些作品,从中就可以影射出来,理性收藏是最重要的,不能人云亦云地去收藏。
收藏-拍卖:您认为这次风波的本质是什么?
彭文斌:本质问题是国人的审美素养需要提升。因为办广州艺博会的缘故,7年时间我接触过成千上万的人。现在无论富豪还是普通人,有一大部分人对美学的无知令人心痛。一种人对艺术完全无知,轻蔑艺术。另外一种人崇拜艺术,但缺乏艺术的修养,无法判断艺术的审美和价值。从家族基业长青的角度来看,一个家庭变富容易,“贵”则很难。我会经常举例,像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都有自己的美术馆。孩子出生后最重要的教育就是画画、音乐等美学教育。从艺术资产配置来看,艺术品的增值绝对是房地产和股票的几十倍以上,当然眼光很重要。提高眼力的方法,第一是艺术顾问来把关,第二是多参与艺术活动,接触主流或专业的人群,审美和眼力就会慢慢提升。
收藏·拍卖:您如何考量一个艺术品的艺术品质?
彭文斌:我对艺术品的收藏会从几个层面去分析,第一是本身的艺术品质,其次才是艺术家的背景。在好的作品基础上,再去分析艺术家的背景,包括社会地位、文学修养、独特艺术风格等来决定这件艺术品的价值。其次,我会特别关注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和生理生命。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好的生活习惯,生理寿命短暂,作品就有可能成为泡沫。所以我推荐艺术家,我一定跟这个艺术家是很好的朋友,我们之间会有学术的交流、生活的交流,从中掌握他学习创作,对艺术的追求态度,这就是所谓的艺术生命。有些人创作到50岁就干结了,像黄宾虹、齐白石的生活作息就是非常规律的,他会衰年变法,到了80岁还在变化。这样的艺术品买回来绝对会升值。这样投资艺术品,就可以非常无风险地收回来。道家的一句话非常重要,就是“百无禁忌,适可而止”。任何事情过度了,肯定会有问题的。
收藏-拍卖:您如何判断一个艺术家作品的收藏潜力?
彭文斌:艺品如人品,艺术到了一定的境界,我们去审美的时候,是看它的品格和气象,已经不是看作品本身,所以这种品格和他的气象来自于他的胸怀,来自于他自身的品德,来自于他文学的修养。所以自古以来的大艺术家,其实都是大学问家。学问高才能支撑他的艺术。现在的艺术氛围里,很多的艺术家名气非常大,价位也非常高,但很大一部分是炒作。只有历史才能验证他未来能不能是真正的大家,是不是能进入世界美术史或者进入到中国美术史的艺术家。
收藏·拍卖:作为广州艺博会的主办方,如何保证让这种真正有收藏价值的作品,而不是忽悠的作品进入艺博会销售?
彭文斌:艺博会一直以来不停地在调整,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有非常严格的艺术审核制度。中间不可避免的有艺术家通过审核的作品跟他最终展出的作品出现不一样,或者是作品销出去以后,他补充的作品也可能不一样。广州艺博会尽力地在防止这样的一种展商和艺术品出现。从另一方面讲,忽悠的作品在艺博会上成交也是比较难的,第一件作品来忽悠了,你的形象就会受到影响。因为买家的信息是互通的,他们的购买也是非常谨慎的,他们会找专业的人帮他看一看。艺博会的买家百分之五六十基本上都是重复购买的忠诚买家,他们变得越来越专业。有买家第一年可能完全不懂,我带他买。第二年我觉得他的专业性就强了很多。第三年,他就不用我带了,他已经具备很强的审美了,知道怎么样去分析。他觉得这是在交流中赚的钱,越玩越有兴趣了。
(编辑/董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