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
【教学片段】
师:(先拿出9个球,再拿出5个球)根据这幅图,你能知道什么?
生:知道一共有14个球。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1:我是数的。从9开始数5个,数到14。
生2:我是用小圆片摆的。
师:怎么摆的,你能把算的过程摆出来,让其他同学一看就知道是几个球吗?
生3:我先从5个小圆片中拿出一个与9个小圆片合成10个小圆片,再用10个小圆片加上5个中剩下的4个合成14个小圆片。
生4:我是先算10+5得15,再用15-1得14。
师:刚才这位同学通过摆小圆片的方法得到14,下面我们就让这位同学再来摆一下,看看是不是等于14。
师:这位同学摆得真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9+5得14。下面我们一起来摆一摆,摆出9+5的计算过程。
师:同桌互相检查,互相说说是怎样摆的。
师:刚才大家都想到了一种计算9+5的计算方法,先把5分成1和4,9和1合成10,10加4得14。(板书过程)
【反思】《新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可是执行起来却有说不清的无奈。为了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老师不断地问“还有别的算法吗”,有时老师本想把这句话作为结束语,可又一次次被学生延续。而学生总是认为算法越多越好,因此,只要老师一问“还有别的算法吗”,学生就会拼命去思考新的方法,致使这一环节无限制地膨胀。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
1.要不要优化。一方面,优化是数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因为数学总是要求人们不断寻求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捷径。在众多复杂的问题中,不断寻找最优、最简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数学学科的发展需要优化。另一方面,优化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低年级学生不具备自我选择和自我反思的意识,往往以个人为中心,总认为自己的算法是最好的,结果一节课下来,思维水平依然停留在原有知识水平,这样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如果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对本质的东西得以提升、优化,实现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主动提升和超越,必定能使学生在思维能力上获得进一步发展。
2.怎样优化。一方面要做到优化分类。通过学生所谈的方法,我们明确感受到有一些方法是重复或不可取的。可是如果停止,又怕与一些奇妙的好方法失之交臂。这时可暂时停止,先对学生所说的方法分类。如上述教学片段中可分为:数数法;摆小圆片法;凑十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方法的理解,促使其提出有价值的方法,保证方法多样化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做到优化选择。方法的选择应是灵活多变的,对某一道题来说是好方法,可能对另一道题就不一定是好方法。因此,方法的优化不仅在计算“9+5”时要进行,更重要的是在多次计算之后,引导学生反思算法的优劣,促其合理、灵活选择,实现算法的深层优化。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呈现算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算法的合理性、简洁性。通过教师的合理调控,让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吸取有效成分。以达到每个学生都能经历一个由具体操作到抽象概括的“凑十”过程。(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镜坝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周瑜芽
E-mail:jxjyzyy@163.com
【教学片段】
师:(先拿出9个球,再拿出5个球)根据这幅图,你能知道什么?
生:知道一共有14个球。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1:我是数的。从9开始数5个,数到14。
生2:我是用小圆片摆的。
师:怎么摆的,你能把算的过程摆出来,让其他同学一看就知道是几个球吗?
生3:我先从5个小圆片中拿出一个与9个小圆片合成10个小圆片,再用10个小圆片加上5个中剩下的4个合成14个小圆片。
生4:我是先算10+5得15,再用15-1得14。
师:刚才这位同学通过摆小圆片的方法得到14,下面我们就让这位同学再来摆一下,看看是不是等于14。
师:这位同学摆得真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9+5得14。下面我们一起来摆一摆,摆出9+5的计算过程。
师:同桌互相检查,互相说说是怎样摆的。
师:刚才大家都想到了一种计算9+5的计算方法,先把5分成1和4,9和1合成10,10加4得14。(板书过程)
【反思】《新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可是执行起来却有说不清的无奈。为了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老师不断地问“还有别的算法吗”,有时老师本想把这句话作为结束语,可又一次次被学生延续。而学生总是认为算法越多越好,因此,只要老师一问“还有别的算法吗”,学生就会拼命去思考新的方法,致使这一环节无限制地膨胀。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
1.要不要优化。一方面,优化是数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因为数学总是要求人们不断寻求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捷径。在众多复杂的问题中,不断寻找最优、最简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数学学科的发展需要优化。另一方面,优化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低年级学生不具备自我选择和自我反思的意识,往往以个人为中心,总认为自己的算法是最好的,结果一节课下来,思维水平依然停留在原有知识水平,这样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如果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对本质的东西得以提升、优化,实现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主动提升和超越,必定能使学生在思维能力上获得进一步发展。
2.怎样优化。一方面要做到优化分类。通过学生所谈的方法,我们明确感受到有一些方法是重复或不可取的。可是如果停止,又怕与一些奇妙的好方法失之交臂。这时可暂时停止,先对学生所说的方法分类。如上述教学片段中可分为:数数法;摆小圆片法;凑十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方法的理解,促使其提出有价值的方法,保证方法多样化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做到优化选择。方法的选择应是灵活多变的,对某一道题来说是好方法,可能对另一道题就不一定是好方法。因此,方法的优化不仅在计算“9+5”时要进行,更重要的是在多次计算之后,引导学生反思算法的优劣,促其合理、灵活选择,实现算法的深层优化。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呈现算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算法的合理性、简洁性。通过教师的合理调控,让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吸取有效成分。以达到每个学生都能经历一个由具体操作到抽象概括的“凑十”过程。(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镜坝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周瑜芽
E-mail:jxjyzy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