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 SO-ELM模型的露天矿抛掷爆破效果预测研究

来源 :煤炭科学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抛掷爆破效果直接影响露天矿剥离成本,对抛掷爆破—拉斗铲倒堆工艺系统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露天矿抛掷爆破效果预测的精度,反馈优化抛掷爆破设计。在分析露天矿抛掷爆破效果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参数优化后粒子群算法和极限学习机相结合的露天矿抛掷爆破效果IPSO-ELM预测模型。利用Sigmoid惯性权重自适应调整和学习因子动态调整的参数优化方法,对传统粒子群算法中迭代效率低、易陷入局部收敛的缺点进行改善,采用黑岱沟露天煤矿抛掷爆破实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实例分析,选取炸药单耗、排距、台阶高度、孔距、最小抵抗线作
其他文献
煤的瓦斯放散特性是表征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关键指标之一,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ΔP差异很大。为分析其内在影响机制,采用N2吸附法和CO2吸附法对不同变质程度煤进行孔径分析,研究了大孔、介孔和微孔孔隙比表面积、体积和平均直径对ΔP的影响。结果表明:ΔP随Langmuir体积增大呈线性增加的趋势,而与Langmuir压力无关;随微孔比表面积增大,ΔP呈幂函数增长,ΔP与煤的大孔、介孔和微孔体积及平均孔径呈正相关;挥发分与Langmuir体积近似呈幂函数关系,
目前对孤岛工作面采空区积水弱化围岩条件下的合理煤柱留设研究较少,仅从积水侵蚀煤柱承载强度弱化影响因子、煤柱常规应力简化模型、实验室测定积水弱化煤柱强度等某一方面进行简化分析或理论研究,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效果不佳.针对该问题,以国能蒙西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棋盘井煤矿I020908回风巷为工程背景,针对孤岛工作面采空区积水弱化条件下沿空巷道围岩变形严重这一特征,采用实验室测定和数值计算分析法,通过室内物理力学实验测定了干燥和吸水饱和2种条件下的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基于测定的参数利用FLAC3D数值软件建立了围岩弱
针对煤矿露天煤堆自热-自燃问题,为研究煤堆粒径对煤堆自燃的影响,运用多孔介质、传热传质、流体力学等理论,以某煤堆为原型建立了煤堆的自热-自燃二维模型。利用COMSOL软件对不同风速(0.05~13.00 m/s)条件下不同粒径(0.5~35.0 mm)煤堆的内部温度、氧化耗氧速率及漏风速度规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不同粒径煤堆在不同风速下最高温度的变化曲线,对不同粒径下煤堆的自燃风速范围进行了划分,并得到了不同粒径下煤堆的最小、最大、最易自燃风速随煤堆粒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除粒径0.5、2.0 mm
为了解决矿井开采过程中冲击煤岩体应力集中及能量积聚的问题,提出了人为改变煤岩体强度形成复合弱结构的概念,并根据软硬岩层强度比例、体积大小等因素引入了复合度KC,可以对复合弱结构应力集中大小及能量耗散程度进行判定。在此基础上运用RFPA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具有不同复合度煤岩体的变形失稳特征及应力-应变曲线变化形式,并从煤岩体冲击倾向性判定角度对复合弱结构改变煤岩体冲击倾向性进行了相关探讨。结果表明:强度比例和体积大小是复合弱结构控制冲击能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复合弱结构破坏失稳过程中的弱
掘进工作面长压短抽通风方式下出风口风流不能根据掘进过程的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控,进而造成风流分布不合理,粉尘聚集严重.现有针对掘进工作面长压短抽通风出风口风流分布及降尘效果的研究都只是单一地分析了风筒出风口参数变化对掘进工作面风流分布及降尘效果的影响,未考虑各参数之间对粉尘场运移分布的交互影响,且对在不同掘进阶段,出风口参数如何综合变化才能达到最佳的通风降尘效果的研究不深入.针对上述问题,以陕西榆林神木柠条塔矿S1204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出风口参数可以变化的风流调控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风筒出风口
行人检测是煤矿井下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受煤矿井下光照不均匀、背景复杂、红外线干扰、光线昏暗和图像中目标小且密集等影响,现有方法检测井下行人时效果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井下行人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步多特征融合方式将可见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深度传感器采集的图像特征进行融合,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图像特征;在RetinaNet的基础上,将Dense连接加入到ResNet中,形成一种
平顶山矿区戊组煤、己组煤均为(极)近距离煤层群,煤层层间距为2~15 m,戊组煤层与己组煤层间距180 m左右,覆岩厚度为700~1000 m。因为埋深大、受上位煤层遗留煤柱集中应力和多次工作面采动影响,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复杂、应力水平高、破碎且可锚性差,易发生大变形,投入维护成本高。为了解决深部近距离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复杂、多次采动影响造成巷道支护困难的问题,系统分析了己15-31010运输巷受采动影响的围岩应力分布及巷道变形特征,上煤层回采过程中,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峰值比下
管道堵塞是充填系统主要失效事故之一,严重阻碍了充填作业的正常进行。为准确预测充填管道堵塞风险,基于充填管道堵塞不确定性与模糊性的特点,引进多维云模型对管道堵塞风险进行评估。选取充填倍线等11项指标因素作为多维云模型变量,根据云理论确定数字特征;考虑到管道堵塞是由多指标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改进CRITIC法对指标值进行处理,与多维云模型耦合得到评估对象隶属于不同风险等级的综合确定度,以此判定充填管道堵塞风险等级。对国内4家采用充填采矿法矿山的充填管道堵塞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金川龙首矿、河东金矿、大红山铜
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已成为我国特厚煤层主流的高产高效开采方法,但当前仍面临煤炭采出率低、含矸率较高的问题。塔山矿8222工作面顶煤平均厚度12 m,采用放顶煤开采,生产过程中尝试采用“大中小微”分组间隔放煤方式。为研究该放煤方式的原理及提高其放煤效率,并为开发智能放煤控制程序提供依据,采用CDEM颗粒离散元软件模拟分析了塔山矿开采条件下间隔放煤分组方法、顶煤运移规律、煤岩分界面特征以及顶煤放出率等,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组内支架数量对顶煤放出体形态的影响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顶煤厚度为12 m及见矸关门条件下,组
为解决事故案例非结构化、多源异构、难以共享的问题,提高事故案例在应急救援管理中的利用率,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由各地监管部门发布在互联网上的大量实时事故案例,通过框架法构建数据结构以表示事故案例蕴含的知识,建立了一个通用、全面、共享的事故案例数据库;在事故案例数据库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一种新的案例检索算法,利用搜索引擎中倒排索引技术实现对案例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检索,同时结合传统案例相似度计算方式对结构化数据进行匹配,实现利用少量关键信息进行非结构化案例数据的高效筛选,可使系统依据指挥人员意愿结合非结构化数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