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了解中国0~15岁HIV感染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探讨分析该人群发生营养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抗病毒治疗数据库的儿童治疗数据进行横断面分析,对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开始抗病毒治疗的0~15岁HIV感染儿童,通过WHO Anthro (plus)软件计算身高及体质量Z值(Z-score),采用单因素和多项Logistic模型进行儿童急性、慢性、混合型营养不良影响因素的分析
【机 构】
:
102200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与关怀室,102200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与关怀室,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云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中国0~15岁HIV感染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探讨分析该人群发生营养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抗病毒治疗数据库的儿童治疗数据进行横断面分析,对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开始抗病毒治疗的0~15岁HIV感染儿童,通过WHO Anthro (plus)软件计算身高及体质量Z值(Z-score),采用单因素和多项Logistic模型进行儿童急性、慢性、混合型营养不良影响因素的分析。
结果3 138例HIV感染儿童接受抗病毒治疗前的基线数据显示,1 645例(52.42%)存在营养不良。按照营养不良的分型,其中慢性营养不良者1 248例(39.77%),急性营养不良者275例(8.76%),混合型营养不良者122例(3.89%)。多因素分析显示,CD4+ T淋巴细胞基线水平<200个/μL为发生急性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校正比值比(aOR)=2.27, 95%CI: 1.68~3.06];居住地为农村(aOR =1.30, 95%CI: 1.11~1.53)、CD4+ T淋巴细胞基线水平<200个/μL(aOR=1.98, 95%CI: 1.65~2.38)、 CD4+ T淋巴细胞基线水平200~350/μL(aOR =1.38, 95%CI: 1.13~1.69)、出现艾滋病相关疾病(aOR =1.34, 95%CI: 1.13~1.59)均为发生慢性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年龄11~15岁(aOR =2.38, 95%CI: 1.46~3.88)、基线CD4+ T淋巴细胞基线水平<200/μL(aOR =4.99, 95%CI: 3.04~8.21)、出现艾滋病相关疾病(aOR =2.45, 95%CI: 1.65~3.66)为发生混合型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论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儿童有很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不同类型的营养不良均与免疫状态低下相关。应加强对HIV感染儿童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尽可能降低HIV对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同时加强对该人群营养状况的监测及营养补充,进一步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Wagner分级的糖尿病足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0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分泌物培养结果,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收集705例糖尿病足患者1 343份标本,细菌培养阳性991份,阳性率为73.8%。其中,革兰阳性菌358株,革兰阴性菌586株,真菌47株;居前三位的细菌依次为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老年患者分离的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特征。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自泌尿道感染住院老年患者分离的72株UPEC,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检测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基因突变,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均数比较采用t
目的探讨常用炎性反应指标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肝硬化合并感染性发热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确诊为肝硬化的住院患者,排除社区获得性感染后,选择入院48 h后出现发热的患者,根据最后是否诊断为感染,分为感染性发热组和非感染性发热组。收集其入院时(基线)和发热即刻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