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当下,城市新区道路绿地建设出现了诸如城绿空间分离、路景功能分离、人绿空间分离等问题。文章针对新区道路绿地规划方法,跳开过去单一绿化种植或游憩空间的单一研究方式,站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高度进行思考,从生态格局和景观风貌2方面构建新城道路绿地规划体系,以期为城市新区的道路绿地规划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道路绿地,生态格局,景观风貌,城市新区,邯郸
DOI:10.3969/j.issn.1672—4925.2017.03.008
城市道路实质上是城市人流、物流、能源流、水流、信息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甚至可以说是城市的主要命脉。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路空间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新城建设,如何在新城建设初期未雨绸缪地进行道路绿地规划,规避老城道路绿地建设的突出问题,建设具有新城特色的道路绿地正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因此,本文希望针对现状问题,建立符合现今我国新城建设发展需求的道路绿地规划体系,为我国新城道路绿地建设和新城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1当前城市新区道路绿地建设的主要问题
1)独立规划,缺乏有机联系和沟通。新城与外域自然的联系未能受到重视,道路绿地未能将新城物理空间与周边自然环境进行连通。其次是在新城建设中过度强调硬质景观。
2)人景功能的分离是新城道路绿地功能错位的突出表现。在新城建设中,很多城市过度强调景观形象,仅将道路绿地作为外在装饰工程,忽视了对于市民的基本功能满足。
3)新城道路景观的同质化建设较为普遍,呈现出“千城一面、千路一面”的现象。在新城区绿地规划中,管理者只是简单地追求面积大、效果好,并不在意绿地的功能、合理性,也忽视了绿地建设能否充分发挥最大的效益。结果导致新旧城区绿化建设“两极分化”问题越来越突出。人口密集的老城区环境始终得不到改善,而人口密度小的新城区却有较大面积绿地无人使用,居民真正的使用需求得不到满足。
2城市新区道路绿地规划内容建构
在目前新城的建设发展中,城市的绿地系统和城市的整体规划始终没有站在同一个角度看待,难以形成完整的绿色交通网络。道路系统难以满足生态功能和市民的休闲娱乐功能,自行车和步行的市民总要饱受汽车尾气和噪音。因此,构建一个完整的城市绿色交通网络,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交通环境和市民的生活环境。
2.1生态格局
生态是新城建设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绿地承载着城市内部复合生态系统的多重功能,对于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效益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正在建设或正在规划中的城市新城,奠定合理发展的生态基底则更为重要。
1)建立道路绿地生态空间结构。依托道路骨架,形成连续、纵横交错的绿色网络结构。
2)确立道路绿地空间的营造模式。选择所研究城市的物理环境,类似水环境、风环境、光环境等要素,通过道路绿地基本功能的评估,确立道路绿地空间的营造模式,从而建立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恶劣环境的城市道路生态基底。道路生态廊道也是提供居民绿色休闲的空间场所,连接着居住、办公、休闲等用地,形成了居民日常出行的绿色通道。
2.2景观风貌
1)视线通廊。城市视线通廊是城市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人与城市的空间媒介之一。视线通廊在打造全面系统的城市景观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线”空间是城市形态中的“连通”空间,是城市形态结构的网络骨架。作为城市视线通廊中廊道的主要媒介,在新城道路绿地规划中,也应该科学选择适当的角度,通过连接城市与周边环境、新城与老城等方法构建城绿交融的绿色廊道。
2)绿化景观。绿化景观效果是新城道路绿地的一大核心功能,也是规划的重点。景观类型与所在场所空间的功能是相互呼应的。新城作为城市老城区饱和状态下新的发展空间,城市功能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对应不同的用地功能,道路绿地应该呈现不同的景观风貌,相应的植物类型、配置方式皆不同。
3邯郸市城市生态格局体系规划
3.1城市山水连通格局
邯郸市西枕太行,东面平原。基于山水连通的规划目标,构建邯郸向西与老城区的有机联系,以及向东与外域自然的联系。从邯郸东区规划的72条道路中选择从老城道路东延的作为视线廊道,并根据道路不同的规格确定不同等级的连接通廊,塑造城市多样的景观视廊。
3.2新区物理环境评价与优化
本次规划立足于邯郸城市现状条件与现实需求,分别从东区风环境、噪音环境和雨水环境3个层面进行评价,并通过道路绿地的空间与内容进行优化。
3.2.1风环境评价与优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密度的建设开发,致使城市风环境以及城市热岛等城市微气候问题越来越突出,影响城市生活環境的舒适。利用风环境软件模拟技术,从道路绿化方面做出改善,促进邯郸东城的通风,进一步缓减高温、雾霾,以提升城市生活环境,尤其是公共空间的品质。
根据新区规划道路情况,对新区道路风环境进行模拟.新区主要盛行风向为南向和北向,常年风速为2m/s,以冬季作为模拟季节,能够反映新区道路的常年风环境。根据风速划分出各条道路风量等级。首先,从宏观尺度上通过构建南北通透的道路绿地通廊改善新区整体通风条件,降低雾霾与城市热岛效应。其次,中观尺度上,在重要的通风廊道绿地中确立植物群落乔灌草复层栽植模式,以及主要防风林与盛行风方向平行或最多成30°的种植空间模式。微观层面上,在适地适树原则基础上,多选择能够吸收PM2.5的国槐、臭椿、龙柏、女贞、栾树、刺槐、元宝枫、银杏、丁香等(已被诸多科学实验证明)树种进行植物配置。
3.2.2噪音环境评价与优化
根据规划交通情况,对邯郸新区噪声环境进行模拟,根据研究结果得出新区噪声的主要来源为道路交通噪声,通过模拟得出噪声环境分级图。将噪声分为重度污染、中度污染和轻度污染3个等级。 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不同噪音强度相对应的绿地空间优化类型,配植降噪植物如珊瑚树、圆柏、龙柏、水杉、云杉、鹅掌楸、臭椿、女贞等(已被诸多科学实验证明)以达到降低噪声等目的,构建以道路绿化为主体的防噪音道路绿化体系。
3.2.3雨水环境评价与优化
针对未来新区的城市雨涝问题对新区道路绿地进行提前规划。根据新区地势和道路情况,通过对新区降雨量的实地测量,对道路雨水汇集区域按照雨水收集强度进行分级,按照分级在道路两侧绿带设置相应的雨水收集设施的数量,并结合道路绿带对应的规模控制雨水花园的规模,为道路绿地的详细规划设计奠定了生态基础。
4绿化景观风貌体系规划
塑造具有新城特征的道路绿化景观效果并不是直观效果的求奇求怪,而是立足于新城未来发展需求,营造与之不同需求及多样功能相呼应的道路绿地“特质景观”。
规划首先应对邯郸新城道路进行科学的功能分类,这是打造特质道路绿化景观风貌的基础。根据邯郸东区城市总体规划,结合道路两侧的城市用地性质,以及人的行为活动等对道路景观的需求,将东区道路景观分为城市风貌型、绿色休闲型、居民生活型、文化感知型、工业防护型、生态隔离型6类。基于邯郸东区这6种类型,规划相对应的绿地景观风貌与形成风貌的道路绿化植物。
1)城市风貌型。道路景观风貌与整个城市的风貌基调一致,通过植物等景观元素设计充分表达城市的人文风貌特征、烘托城市文化主题氛围。道路绿地景观应呈现整体统一、节奏变化丰富的特点。主要选择法桐、银杏等高大乔木作为道路绿化树种。
2)绿色休閑型。此类型道路绿地既要满足其景观形象性功能,又要满足普通市民休闲停留的作用,注重功能的复合和人群的共享,适应多元化的服务功能,创造亲切宜人的环境。植物选择上主要注重植物的多样搭配,注重四季的多样景观,类似春季开花的蔷薇科植物、夏季开花的紫薇以及秋天色叶的法桐、元宝枫都是优先选择树种。
3)居民生活型。满足市民日常休闲休憩的需求,更应体现其生活性,创造便于交往、舒适的生活环境,体现家园感、亲切感。植物选择上紧紧围绕居民生活的主题,选择香花植物如暴马丁香、香花槐等,并种植一些秋果植物,如金银木、柿树等。
4)文化感知型。道路绿地注重植物的文化特色表达;增强市民的荣誉感和地方认同感,有利于表现地方文化和提升景观品质。植物选择上与所在道路文化特征保持一致,如秦皇大街,选择银杏与雪松,象征经典古韵;穿越行政办公用地的丛台路,选择雪松与二乔玉兰,表达政通人和,与民同乐的文化意境。
5)工业防护型。道路绿地偏重于防护与隔离,在此基础上道路绿地景观应该以绿为主,同时应以点状空间形式进行亮化。选择臭椿、紫穗槐等抗性较强的植物。
6)生态隔离型。注重城市外围防护林体系构建,重视道路生态效应,以乡土绿化景观为主。选择邯郸乡土树种白蜡、旱柳、国槐等。
5结语
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新城来说,道路绿地更是一类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撑起新城未来的发展。
本文总结过去我国新城道路绿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邯郸为例,跳开过去单一绿化种植或游憩空间的单一研究方式,站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高度进行思考,从生态格局和景观风貌角度出发构建新城道路绿地体系。既满足生态需求,又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改善城市整体景观风貌体系。面对我国快速的城镇化发展,特别对于我国目前众多方兴未艾的新城,本文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城市重要的道路绿地规划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道路绿地,生态格局,景观风貌,城市新区,邯郸
DOI:10.3969/j.issn.1672—4925.2017.03.008
城市道路实质上是城市人流、物流、能源流、水流、信息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甚至可以说是城市的主要命脉。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路空间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新城建设,如何在新城建设初期未雨绸缪地进行道路绿地规划,规避老城道路绿地建设的突出问题,建设具有新城特色的道路绿地正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因此,本文希望针对现状问题,建立符合现今我国新城建设发展需求的道路绿地规划体系,为我国新城道路绿地建设和新城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1当前城市新区道路绿地建设的主要问题
1)独立规划,缺乏有机联系和沟通。新城与外域自然的联系未能受到重视,道路绿地未能将新城物理空间与周边自然环境进行连通。其次是在新城建设中过度强调硬质景观。
2)人景功能的分离是新城道路绿地功能错位的突出表现。在新城建设中,很多城市过度强调景观形象,仅将道路绿地作为外在装饰工程,忽视了对于市民的基本功能满足。
3)新城道路景观的同质化建设较为普遍,呈现出“千城一面、千路一面”的现象。在新城区绿地规划中,管理者只是简单地追求面积大、效果好,并不在意绿地的功能、合理性,也忽视了绿地建设能否充分发挥最大的效益。结果导致新旧城区绿化建设“两极分化”问题越来越突出。人口密集的老城区环境始终得不到改善,而人口密度小的新城区却有较大面积绿地无人使用,居民真正的使用需求得不到满足。
2城市新区道路绿地规划内容建构
在目前新城的建设发展中,城市的绿地系统和城市的整体规划始终没有站在同一个角度看待,难以形成完整的绿色交通网络。道路系统难以满足生态功能和市民的休闲娱乐功能,自行车和步行的市民总要饱受汽车尾气和噪音。因此,构建一个完整的城市绿色交通网络,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交通环境和市民的生活环境。
2.1生态格局
生态是新城建设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绿地承载着城市内部复合生态系统的多重功能,对于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效益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正在建设或正在规划中的城市新城,奠定合理发展的生态基底则更为重要。
1)建立道路绿地生态空间结构。依托道路骨架,形成连续、纵横交错的绿色网络结构。
2)确立道路绿地空间的营造模式。选择所研究城市的物理环境,类似水环境、风环境、光环境等要素,通过道路绿地基本功能的评估,确立道路绿地空间的营造模式,从而建立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恶劣环境的城市道路生态基底。道路生态廊道也是提供居民绿色休闲的空间场所,连接着居住、办公、休闲等用地,形成了居民日常出行的绿色通道。
2.2景观风貌
1)视线通廊。城市视线通廊是城市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人与城市的空间媒介之一。视线通廊在打造全面系统的城市景观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线”空间是城市形态中的“连通”空间,是城市形态结构的网络骨架。作为城市视线通廊中廊道的主要媒介,在新城道路绿地规划中,也应该科学选择适当的角度,通过连接城市与周边环境、新城与老城等方法构建城绿交融的绿色廊道。
2)绿化景观。绿化景观效果是新城道路绿地的一大核心功能,也是规划的重点。景观类型与所在场所空间的功能是相互呼应的。新城作为城市老城区饱和状态下新的发展空间,城市功能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对应不同的用地功能,道路绿地应该呈现不同的景观风貌,相应的植物类型、配置方式皆不同。
3邯郸市城市生态格局体系规划
3.1城市山水连通格局
邯郸市西枕太行,东面平原。基于山水连通的规划目标,构建邯郸向西与老城区的有机联系,以及向东与外域自然的联系。从邯郸东区规划的72条道路中选择从老城道路东延的作为视线廊道,并根据道路不同的规格确定不同等级的连接通廊,塑造城市多样的景观视廊。
3.2新区物理环境评价与优化
本次规划立足于邯郸城市现状条件与现实需求,分别从东区风环境、噪音环境和雨水环境3个层面进行评价,并通过道路绿地的空间与内容进行优化。
3.2.1风环境评价与优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密度的建设开发,致使城市风环境以及城市热岛等城市微气候问题越来越突出,影响城市生活環境的舒适。利用风环境软件模拟技术,从道路绿化方面做出改善,促进邯郸东城的通风,进一步缓减高温、雾霾,以提升城市生活环境,尤其是公共空间的品质。
根据新区规划道路情况,对新区道路风环境进行模拟.新区主要盛行风向为南向和北向,常年风速为2m/s,以冬季作为模拟季节,能够反映新区道路的常年风环境。根据风速划分出各条道路风量等级。首先,从宏观尺度上通过构建南北通透的道路绿地通廊改善新区整体通风条件,降低雾霾与城市热岛效应。其次,中观尺度上,在重要的通风廊道绿地中确立植物群落乔灌草复层栽植模式,以及主要防风林与盛行风方向平行或最多成30°的种植空间模式。微观层面上,在适地适树原则基础上,多选择能够吸收PM2.5的国槐、臭椿、龙柏、女贞、栾树、刺槐、元宝枫、银杏、丁香等(已被诸多科学实验证明)树种进行植物配置。
3.2.2噪音环境评价与优化
根据规划交通情况,对邯郸新区噪声环境进行模拟,根据研究结果得出新区噪声的主要来源为道路交通噪声,通过模拟得出噪声环境分级图。将噪声分为重度污染、中度污染和轻度污染3个等级。 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不同噪音强度相对应的绿地空间优化类型,配植降噪植物如珊瑚树、圆柏、龙柏、水杉、云杉、鹅掌楸、臭椿、女贞等(已被诸多科学实验证明)以达到降低噪声等目的,构建以道路绿化为主体的防噪音道路绿化体系。
3.2.3雨水环境评价与优化
针对未来新区的城市雨涝问题对新区道路绿地进行提前规划。根据新区地势和道路情况,通过对新区降雨量的实地测量,对道路雨水汇集区域按照雨水收集强度进行分级,按照分级在道路两侧绿带设置相应的雨水收集设施的数量,并结合道路绿带对应的规模控制雨水花园的规模,为道路绿地的详细规划设计奠定了生态基础。
4绿化景观风貌体系规划
塑造具有新城特征的道路绿化景观效果并不是直观效果的求奇求怪,而是立足于新城未来发展需求,营造与之不同需求及多样功能相呼应的道路绿地“特质景观”。
规划首先应对邯郸新城道路进行科学的功能分类,这是打造特质道路绿化景观风貌的基础。根据邯郸东区城市总体规划,结合道路两侧的城市用地性质,以及人的行为活动等对道路景观的需求,将东区道路景观分为城市风貌型、绿色休闲型、居民生活型、文化感知型、工业防护型、生态隔离型6类。基于邯郸东区这6种类型,规划相对应的绿地景观风貌与形成风貌的道路绿化植物。
1)城市风貌型。道路景观风貌与整个城市的风貌基调一致,通过植物等景观元素设计充分表达城市的人文风貌特征、烘托城市文化主题氛围。道路绿地景观应呈现整体统一、节奏变化丰富的特点。主要选择法桐、银杏等高大乔木作为道路绿化树种。
2)绿色休閑型。此类型道路绿地既要满足其景观形象性功能,又要满足普通市民休闲停留的作用,注重功能的复合和人群的共享,适应多元化的服务功能,创造亲切宜人的环境。植物选择上主要注重植物的多样搭配,注重四季的多样景观,类似春季开花的蔷薇科植物、夏季开花的紫薇以及秋天色叶的法桐、元宝枫都是优先选择树种。
3)居民生活型。满足市民日常休闲休憩的需求,更应体现其生活性,创造便于交往、舒适的生活环境,体现家园感、亲切感。植物选择上紧紧围绕居民生活的主题,选择香花植物如暴马丁香、香花槐等,并种植一些秋果植物,如金银木、柿树等。
4)文化感知型。道路绿地注重植物的文化特色表达;增强市民的荣誉感和地方认同感,有利于表现地方文化和提升景观品质。植物选择上与所在道路文化特征保持一致,如秦皇大街,选择银杏与雪松,象征经典古韵;穿越行政办公用地的丛台路,选择雪松与二乔玉兰,表达政通人和,与民同乐的文化意境。
5)工业防护型。道路绿地偏重于防护与隔离,在此基础上道路绿地景观应该以绿为主,同时应以点状空间形式进行亮化。选择臭椿、紫穗槐等抗性较强的植物。
6)生态隔离型。注重城市外围防护林体系构建,重视道路生态效应,以乡土绿化景观为主。选择邯郸乡土树种白蜡、旱柳、国槐等。
5结语
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新城来说,道路绿地更是一类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撑起新城未来的发展。
本文总结过去我国新城道路绿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邯郸为例,跳开过去单一绿化种植或游憩空间的单一研究方式,站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高度进行思考,从生态格局和景观风貌角度出发构建新城道路绿地体系。既满足生态需求,又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改善城市整体景观风貌体系。面对我国快速的城镇化发展,特别对于我国目前众多方兴未艾的新城,本文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城市重要的道路绿地规划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