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联合孕前ACI模式在备孕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实用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_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互联网+”平台联合孕前风险评估、咨询和干预(ACI)模式对备孕夫妇孕前健康风险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6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参加孕前检查1500对备孕夫妇,按照已建立的中国育龄夫妇孕前健康风险暴露评估核心指标,筛出风险人群1770例.研究组用“互联网+”平台联合孕前ACI模式干预,对照组仅进行诊间治疗及指导.半年后比较两组风险改善情况.结果:4种风险类型A、B、C、U类改善率分别为40.54%、86.57%、57.63%、70.78%,四奚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6.69,P<0.05),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C、U类风险改善率分别为53.73%、64.66%、79.28%,明显高于对照组(27.38%、50.39%、6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类风险改善率(88.89%)与对照组(84.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结论:备孕人群对风险的认识仅停留在检出疾病上面,“互联网+”平台联合孕前ACI模式可提高备孕人群风险干预的效果.
其他文献
社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防灾空间即是对城市避灾体系的基础.本文着眼于当下老旧社区更新政策和城市化进程中面临频发的灾难,通过对既有老旧社区空间特征的简要分析,结合国内外社区防灾空间的相关研究,对老旧社区从社区防灾空间的能力、社区防灾空间的分布、社区防灾空间的导向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水利施工技术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改进,其中,旋挖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城市河道的防洪治理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针对两岸的房屋建筑数量较多的情况,开展灌注桩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征拆,保障河岸稳定性,提高施工效率.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并对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展开深入探讨.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属于产科危重症,其可能导致产时大量出血,是产时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类患者剖宫产术中可能发生胎盘剥离面大量出血及难治性子宫颈出血,是术中止血的重点及难点.可采取的止血措施主要包括血管阻断术、子宫压迫缝合术及宫腔填塞术三大类.其中的子宫压迫缝合术具有易于快速实施的优点,往往作为基础的手术止血方式,尤其子宫下段-子宫颈压迫缝合术近年来得到较多的研究,在剖宫产术中显示出较好的止血效果.本文回顾及总结了近十年来报道的子宫下段-子宫颈压迫缝合术,对其在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各
年轻尚未生育的女性罹患子宫内膜癌并不少见,在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升高和发病年龄年轻化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年轻女性对长期的异常子宫出血会导致癌变缺乏认识,仅认为是“月经失调”,很少能做到正规就诊和坚持治疗,从青春期到育龄期几年长期反复的缺乏周期性孕激素撤退的子宫内膜发生癌变;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的“小胖子”越来越多,高脂饮食和运动不够等不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年轻的肥胖女性罹患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引发生殖内分泌紊乱。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且具有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2021年CA-Cancer J Clin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数42万,居女性癌症第6位;中国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数为8万[1]。约25%的子宫内膜癌发生于绝经前女性,40岁以下的患者约占5%~10%[2~4]。大约75%子宫内膜癌在早期得到诊断,预后较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好。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仅次于子宫颈癌,并且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45岁以下年轻的EC患者达7.1%[1]。标准的手术治疗对于年轻的EC患者意味着丧失生育能力,因此对于年轻未育的早期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指子宫内膜上皮恶性肿瘤,是妇科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EC年轻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约有7%~8%的EC发生在育龄期女性[1]。同时,随着我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和女性生育计划推迟,约70%年轻EC患者在确诊时尚未生育[2]。目前相关指南及共识推荐对有强烈生育要求的早期EC年轻患者,经详细的病情告知及知情理解,可考虑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3,4]
21世纪以来,生物医学领域步入了飞速发展阶段,基础与临床研究不断创新,新药物、新技术层出不穷,临床医师对不同疾病的认知进一步扩展,现代医学专业也随着知识的扩容逐步细致划分,这一方面有利于专科医生对本领域知识的深入研究,提高专业诊疗水平,另一方面则限制了医生对非己专业疾病诊治进展的了解,从而缺乏对患者系统评估和管理的能力。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亚硫酸氢测序、蛋白免疫印迹法、免疫组化检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EC患者的术后标本、3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F-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基因的表达,分析SF-1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与癌旁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EC组织中SF-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2)SF-1蛋白的表达在不同的组织分级
1 病历摘要rn患者,25岁,因不孕1+年,阴道不规则流血6月,于2017年12月27日入我院.患者正常性生活,未避孕未孕1+年.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入院前23天于我院门诊就诊,阴道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厚0.75 cm(单层),内膜回声极不均匀,其内探及丰富血流信号,内可见1.6 cm×1.1 cm×1.6 cm低回声区,其内探及血流信号,肌壁回声均匀.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高分化宫内膜样腺癌.因患者未生育,有强烈生育需求,充分告知病情及保留生育功能相关风险后进行全面评估.诊断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