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包括瓦房店地区在内的大连市是辽宁省三大水泥生产基地之一,研究瓦房店地区石灰岩矿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资源潜力,对于保障地区内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叙述了瓦房店地区三个石灰岩矿赋矿层位震旦系南关岭组、寒武系张夏组、奥陶系马家沟组的地层特征、岩相古地理特征,认为钙质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利于其沉积的潮间带下部和潮下带的古地理环境中。文中对石灰岩的成矿远景和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指出泡崖—复州湾成矿远景区中石灰岩矿产资源潜力最大,是今后进一步开展石灰岩普查找矿的重点地带。
[关键词]石灰岩矿 地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P53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5-0118-02
瓦房店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陆块次一级构造单元,辽东地块的复州—大连凹陷区内。
1 石灰岩赋矿地层时代及空间分布
震旦系南关岭组、寒武系张夏组和奥陶系马家沟组均是钙质碳酸盐岩建造极为发育的岩组,多形成具工业价值的石灰岩矿床,因此这三个地层组是瓦房店地区石灰岩矿的主要赋矿层位。
从现有石灰岩矿探明资源储量看,震旦系南关岭组中已探明的制碱用石灰岩4.3亿吨,水泥用石灰岩0.99亿吨;占瓦房店地区石灰岩探明资源总量的62.8%。由此可见,该组中的钙质碳酸盐岩的石灰岩无论是CaCO3含量还是矿石蕴藏量均显示了是区内最为重要的赋矿层位。
各时代地层、地区内的分布特征是由北向南地层时代由老而新。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地层中的碳酸盐岩建造随着地层时代变化也越来越发育。以碎屑岩建造为主的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主要分布在地区北部岚崮山—骆驼山镇一线以北地带;碳酸盐岩建造较发育的震旦系主要分布在邓屯—仙浴湾镇一线以南地带;以碳酸盐岩建造为主的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则主要分布地区的南部炮台镇—复州湾镇地带。
综上所述瓦房店地区石灰岩赋矿地层是震旦系南关岭组(典型矿床是袁家沟制碱用石灰岩矿床并共生有水泥用石灰岩矿)、寒武系张夏家组和奥陶系马家沟组。赋矿层位在空间上分布是瓦房店地区南部东岗镇—李店镇以南地带。
2 石灰岩赋矿层位岩相古地理特征
石灰岩矿是具有鲜明时控性和层控性的海相沉积矿产。其成矿主要受大地构造背景和沉积古地理环境制约。石灰岩矿是赋存在海相化学沉积形成的碳酸盐建造内;影响沉积建造的诸多因素中,大地构造背景是最重要的因素。由于大地构造运动的结果,不仅改变了古地势地貌,同时也引起地壳表面水体的进退(海侵旋回),从而形成各种沉积建造。构造运动的变化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均直接影响着沉积建造的发育程度和岩相变化。瓦房店地区自古元古代末地壳隆起形成古陆后,一直处于稳定状态。直至新元古代地壳发生差异性升降活动形成了复州台陷引发了海侵接受了青白口系沉积。自新元古代至古生代复州台陷区一直保持着脉动式的升降活动,发生了多个海侵旋回,从而为碳酸盐岩建造创造了较稳定的地台型沉积环境。基于这一认识现通过对瓦房店地区三个主要石灰岩赋矿层位的岩石组合特征及岩相变化,讨论各赋矿层的石灰岩矿成矿条件。
2.1 震旦系南关岭组岩相古地理特征
该组主要分布在仙浴湾和复州湾地区,岩相变化较大。按沉积岩石组合可分为白云岩泥灰岩组合,灰岩、砂页岩组合和灰岩组合。其中白云岩、泥灰岩组合主要分布在仙浴湾一带岩性由含石英粉砂岩、
白云质微晶灰岩、砾屑灰岩组成,其沉积环境为潮间带上部。灰岩砂页岩组合分布于复州湾一带,岩性由中厚层灰岩夹石英砂岩和页岩组成,其沉积环境为潮间带下部。泥灰岩组成是该地区的重要成矿层位;其沉积环境属潮下带。南关岭组厚度为229米—797米,变化较大,总体趋势是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增厚,见图1。
2.2 寒武系张夏组岩相古地理特征
该组主要分布瓦房店炮台复州湾等地区,其岩性由鲕状灰岩、结晶灰岩夹少量花纹状灰岩、页岩组成;其沉积环境属潮下带。地层厚度183—556米,最大厚度在炮台—复州湾一带,见图2。
2.3 奥陶系马家沟组岩相古地理特征
该组仅分布于复州湾一带,岩性由花纹灰岩,内碎屑灰岩夹灰质白云岩组成,其沉积环境属潮间带,该组往南延入大连市金州区岩性由厚层灰岩、花纹灰岩、含燧石条带灰岩,局部夹灰质白云岩、页岩组成,其沉积环境属潮下带。地层厚度在复州湾地区452米,向南增厚,至金州一带厚713米,见图3。
综上所述,对瓦房店地区石灰岩矿三个主要赋矿层位,从沉积岩石组合,区域岩相变化及相关的相标志,并结合已知石灰岩矿床的空间分布,经综合分析,认为钙质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利于其沉积的潮间带下部和潮下带的古地理环境中。从岩相古地理图上看区内三个主要地层组中钙质碳酸盐岩发育并利于成矿的部位,均集中在瓦房店南部地区炮台—复州湾一带。因此该地带是今后进一步开展各类用途石灰岩矿找矿工作的重点地带。
3 石灰岩矿成矿远景区划分
瓦房店地区石灰岩矿集区位于《辽宁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中所划分的“甘井子—复州湾新元古代、古生代石灰岩、白云岩成矿远景区(Ⅴ49)”的北段和位于《大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中所划分的“复州—大连石灰岩、白云岩成矿带(Ⅳ3)”内。
3.1 仙浴湾—三堂石灰岩成矿远景区(Ⅴ—5)
远景区位于新元古代—古生代沉陷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震旦系和下古生界寒武系,呈宽缓的向斜产出。其中震旦系南关岭组和寒武系张夏组是瓦房店地区主要的石灰岩矿赋存层位。而寒武系下统的砂岩、页岩是区内水泥配料用矿产的赋矿层位。现已在邻区、长兴岛榆树山发现赋存在寒武系张夏组中的大型水泥用石灰岩矿床1处,矿点多处。区内赋矿层位发育,分布较稳定,岩性、岩相变化较小,资源潜力较大,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3.2 泡崖—复州湾熔剂灰岩、制碱灰岩成矿远景区(Ⅴ—6)
远景区位于新元古代—古生代沉陷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等沉积岩系;呈宽缓复式褶皱产出。震旦系南关岭组、寒武系张夏组、奥陶系马家沟组是优质石灰岩赋矿层位。震旦系甘井子组是优质白云岩赋矿层位。已发现大型和中型制碱用石灰岩矿床各1处(袁家沟、杨树房),中型熔剂用石灰岩1处(复州湾骆驼山),水泥用石灰岩中型矿床1处(桃山),矿点多处。该远景区赋矿层位发育,分布较广,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具有丰富的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
4 石灰岩矿产资源潜力预测
根据《辽宁省石灰岩矿产资源总量预测报告》(1985年),在瓦房店市辖区范围内圈出元台子和谢屯两个资源预测区,另据《辽宁省石灰岩成矿区划报告》(2007年),在瓦房店地区划分出三个石灰岩成矿预测区。该报告并按预测区内既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区内有无固定预测区块及取值精度的高低和已知石灰岩矿床的多寡等将预测区划分为A、B、C三类。瓦房店地区在这三类中各占一处。现将预测结果简述如下:
4.1 泡崖—复州湾石灰岩成矿预测区(A类)
预测区位于瓦房店市西南炮台—复州湾一带呈近南北向不规则状分布,面积约为467Km2,地理坐标:东经121°28′30″—121°47′55″,北纬39°21′08″—39°36′46″。该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大连—复州凹陷北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仅零星出露;区内断裂与岩浆岩均不发育,区内主要赋矿层位为震旦系南关岭组、寒武系张夏组、奥陶系马家沟组,次要赋矿层位为寒武系碱厂组、馒头组。据对区内沉积岩相古地理环境分析,震旦纪南关岭期处于潮间带环境,寒武纪张夏组和奥陶纪马家沟期均处于潮下带沉积环境,均为碳酸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区内现已于张夏组中发现水泥用石灰岩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5处;马家沟组中发现熔剂用石灰岩中型矿床1处,水泥用石灰岩中型矿床1处;南关岭组中发现制碱用石灰岩大型、中型矿床各1处。据《辽宁省石灰岩矿产资源总量预测报告》于复州湾、谢屯地区预测石灰岩E级资源量1.20亿吨、F级资源量4.33亿吨。
4.2 元台子石灰岩成矿预测区(B类)
预测区位于瓦房店市北东瓦窝至元台子一带,呈不规则的圆形分布;面积约105Km2,地理坐标:东经122°00′03″—122°08′26″,北纬39°36′42″—39°44′00″。该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复州—大连凹陷北东部边缘。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寒武系,其次为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及零星分布的中生界侏罗系煤系地层,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对地层具有一定破坏作用,岩浆岩不发育。区内石灰岩赋矿层位为寒武系张夏组,据沉积岩相古地理分析属潮下带环境。现于该组中已发现水泥用石灰岩矿床1处。另据《辽宁省石灰岩矿产资源总量预测报告》于该地区预测石灰岩F级资源量1.83亿吨。
4.3 三台成矿预测区(C类)
预测区位于瓦房店市三台乡一带,呈北东向带状分布。面积约233Km2,地理坐标:东经121°20′11″—121°42′31″,北纬39°32′05″—39°42′45″。该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复州—大连凹陷的西北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和上元古界震旦系,区内断裂构造与岩浆岩均不发育。石灰岩赋矿层位主要为寒武系张夏组,其次为震旦系南关岭组。据对区内岩相古地理环境分析,张夏期区内为潮下带沉积环境利于钙质碳酸盐岩发育,南关岭期处于潮间带沉积环境,对钙质碳酸盐岩沉积也较为有利。现已于长兴岛榆树山张夏组中发现大型水泥用灰岩1处。因此该预测区石灰岩矿资源潜力较大,具有较好找矿前景。
经对瓦房店市石灰岩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矿产勘查成果及石灰岩资源总量预测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泡崖—复州湾成矿远景区中石灰岩矿产资源潜力最大,预测石灰岩矿潜在资源量将超过5亿吨。因此该远景区也是今后进一步开展石灰岩普查找矿的重点地带。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辽宁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2] 朱训.非金属矿产(中国矿情第三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3] 毛景文,等.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4] 崔越昭,等.中国非金属矿业[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
[5] 赵光慧,关玉波,赵建军,等.辽宁板块构造特征及大地构造单元划分[J].地质与资源,2011(2).
[6] 沈保丰,等.中国前寒武纪成矿作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关键词]石灰岩矿 地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P53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5-0118-02
瓦房店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陆块次一级构造单元,辽东地块的复州—大连凹陷区内。
1 石灰岩赋矿地层时代及空间分布
震旦系南关岭组、寒武系张夏组和奥陶系马家沟组均是钙质碳酸盐岩建造极为发育的岩组,多形成具工业价值的石灰岩矿床,因此这三个地层组是瓦房店地区石灰岩矿的主要赋矿层位。
从现有石灰岩矿探明资源储量看,震旦系南关岭组中已探明的制碱用石灰岩4.3亿吨,水泥用石灰岩0.99亿吨;占瓦房店地区石灰岩探明资源总量的62.8%。由此可见,该组中的钙质碳酸盐岩的石灰岩无论是CaCO3含量还是矿石蕴藏量均显示了是区内最为重要的赋矿层位。
各时代地层、地区内的分布特征是由北向南地层时代由老而新。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地层中的碳酸盐岩建造随着地层时代变化也越来越发育。以碎屑岩建造为主的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主要分布在地区北部岚崮山—骆驼山镇一线以北地带;碳酸盐岩建造较发育的震旦系主要分布在邓屯—仙浴湾镇一线以南地带;以碳酸盐岩建造为主的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则主要分布地区的南部炮台镇—复州湾镇地带。
综上所述瓦房店地区石灰岩赋矿地层是震旦系南关岭组(典型矿床是袁家沟制碱用石灰岩矿床并共生有水泥用石灰岩矿)、寒武系张夏家组和奥陶系马家沟组。赋矿层位在空间上分布是瓦房店地区南部东岗镇—李店镇以南地带。
2 石灰岩赋矿层位岩相古地理特征
石灰岩矿是具有鲜明时控性和层控性的海相沉积矿产。其成矿主要受大地构造背景和沉积古地理环境制约。石灰岩矿是赋存在海相化学沉积形成的碳酸盐建造内;影响沉积建造的诸多因素中,大地构造背景是最重要的因素。由于大地构造运动的结果,不仅改变了古地势地貌,同时也引起地壳表面水体的进退(海侵旋回),从而形成各种沉积建造。构造运动的变化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均直接影响着沉积建造的发育程度和岩相变化。瓦房店地区自古元古代末地壳隆起形成古陆后,一直处于稳定状态。直至新元古代地壳发生差异性升降活动形成了复州台陷引发了海侵接受了青白口系沉积。自新元古代至古生代复州台陷区一直保持着脉动式的升降活动,发生了多个海侵旋回,从而为碳酸盐岩建造创造了较稳定的地台型沉积环境。基于这一认识现通过对瓦房店地区三个主要石灰岩赋矿层位的岩石组合特征及岩相变化,讨论各赋矿层的石灰岩矿成矿条件。
2.1 震旦系南关岭组岩相古地理特征
该组主要分布在仙浴湾和复州湾地区,岩相变化较大。按沉积岩石组合可分为白云岩泥灰岩组合,灰岩、砂页岩组合和灰岩组合。其中白云岩、泥灰岩组合主要分布在仙浴湾一带岩性由含石英粉砂岩、
白云质微晶灰岩、砾屑灰岩组成,其沉积环境为潮间带上部。灰岩砂页岩组合分布于复州湾一带,岩性由中厚层灰岩夹石英砂岩和页岩组成,其沉积环境为潮间带下部。泥灰岩组成是该地区的重要成矿层位;其沉积环境属潮下带。南关岭组厚度为229米—797米,变化较大,总体趋势是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增厚,见图1。
2.2 寒武系张夏组岩相古地理特征
该组主要分布瓦房店炮台复州湾等地区,其岩性由鲕状灰岩、结晶灰岩夹少量花纹状灰岩、页岩组成;其沉积环境属潮下带。地层厚度183—556米,最大厚度在炮台—复州湾一带,见图2。
2.3 奥陶系马家沟组岩相古地理特征
该组仅分布于复州湾一带,岩性由花纹灰岩,内碎屑灰岩夹灰质白云岩组成,其沉积环境属潮间带,该组往南延入大连市金州区岩性由厚层灰岩、花纹灰岩、含燧石条带灰岩,局部夹灰质白云岩、页岩组成,其沉积环境属潮下带。地层厚度在复州湾地区452米,向南增厚,至金州一带厚713米,见图3。
综上所述,对瓦房店地区石灰岩矿三个主要赋矿层位,从沉积岩石组合,区域岩相变化及相关的相标志,并结合已知石灰岩矿床的空间分布,经综合分析,认为钙质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利于其沉积的潮间带下部和潮下带的古地理环境中。从岩相古地理图上看区内三个主要地层组中钙质碳酸盐岩发育并利于成矿的部位,均集中在瓦房店南部地区炮台—复州湾一带。因此该地带是今后进一步开展各类用途石灰岩矿找矿工作的重点地带。
3 石灰岩矿成矿远景区划分
瓦房店地区石灰岩矿集区位于《辽宁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中所划分的“甘井子—复州湾新元古代、古生代石灰岩、白云岩成矿远景区(Ⅴ49)”的北段和位于《大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中所划分的“复州—大连石灰岩、白云岩成矿带(Ⅳ3)”内。
3.1 仙浴湾—三堂石灰岩成矿远景区(Ⅴ—5)
远景区位于新元古代—古生代沉陷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震旦系和下古生界寒武系,呈宽缓的向斜产出。其中震旦系南关岭组和寒武系张夏组是瓦房店地区主要的石灰岩矿赋存层位。而寒武系下统的砂岩、页岩是区内水泥配料用矿产的赋矿层位。现已在邻区、长兴岛榆树山发现赋存在寒武系张夏组中的大型水泥用石灰岩矿床1处,矿点多处。区内赋矿层位发育,分布较稳定,岩性、岩相变化较小,资源潜力较大,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3.2 泡崖—复州湾熔剂灰岩、制碱灰岩成矿远景区(Ⅴ—6)
远景区位于新元古代—古生代沉陷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等沉积岩系;呈宽缓复式褶皱产出。震旦系南关岭组、寒武系张夏组、奥陶系马家沟组是优质石灰岩赋矿层位。震旦系甘井子组是优质白云岩赋矿层位。已发现大型和中型制碱用石灰岩矿床各1处(袁家沟、杨树房),中型熔剂用石灰岩1处(复州湾骆驼山),水泥用石灰岩中型矿床1处(桃山),矿点多处。该远景区赋矿层位发育,分布较广,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具有丰富的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
4 石灰岩矿产资源潜力预测
根据《辽宁省石灰岩矿产资源总量预测报告》(1985年),在瓦房店市辖区范围内圈出元台子和谢屯两个资源预测区,另据《辽宁省石灰岩成矿区划报告》(2007年),在瓦房店地区划分出三个石灰岩成矿预测区。该报告并按预测区内既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区内有无固定预测区块及取值精度的高低和已知石灰岩矿床的多寡等将预测区划分为A、B、C三类。瓦房店地区在这三类中各占一处。现将预测结果简述如下:
4.1 泡崖—复州湾石灰岩成矿预测区(A类)
预测区位于瓦房店市西南炮台—复州湾一带呈近南北向不规则状分布,面积约为467Km2,地理坐标:东经121°28′30″—121°47′55″,北纬39°21′08″—39°36′46″。该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大连—复州凹陷北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仅零星出露;区内断裂与岩浆岩均不发育,区内主要赋矿层位为震旦系南关岭组、寒武系张夏组、奥陶系马家沟组,次要赋矿层位为寒武系碱厂组、馒头组。据对区内沉积岩相古地理环境分析,震旦纪南关岭期处于潮间带环境,寒武纪张夏组和奥陶纪马家沟期均处于潮下带沉积环境,均为碳酸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区内现已于张夏组中发现水泥用石灰岩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5处;马家沟组中发现熔剂用石灰岩中型矿床1处,水泥用石灰岩中型矿床1处;南关岭组中发现制碱用石灰岩大型、中型矿床各1处。据《辽宁省石灰岩矿产资源总量预测报告》于复州湾、谢屯地区预测石灰岩E级资源量1.20亿吨、F级资源量4.33亿吨。
4.2 元台子石灰岩成矿预测区(B类)
预测区位于瓦房店市北东瓦窝至元台子一带,呈不规则的圆形分布;面积约105Km2,地理坐标:东经122°00′03″—122°08′26″,北纬39°36′42″—39°44′00″。该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复州—大连凹陷北东部边缘。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寒武系,其次为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及零星分布的中生界侏罗系煤系地层,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对地层具有一定破坏作用,岩浆岩不发育。区内石灰岩赋矿层位为寒武系张夏组,据沉积岩相古地理分析属潮下带环境。现于该组中已发现水泥用石灰岩矿床1处。另据《辽宁省石灰岩矿产资源总量预测报告》于该地区预测石灰岩F级资源量1.83亿吨。
4.3 三台成矿预测区(C类)
预测区位于瓦房店市三台乡一带,呈北东向带状分布。面积约233Km2,地理坐标:东经121°20′11″—121°42′31″,北纬39°32′05″—39°42′45″。该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复州—大连凹陷的西北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和上元古界震旦系,区内断裂构造与岩浆岩均不发育。石灰岩赋矿层位主要为寒武系张夏组,其次为震旦系南关岭组。据对区内岩相古地理环境分析,张夏期区内为潮下带沉积环境利于钙质碳酸盐岩发育,南关岭期处于潮间带沉积环境,对钙质碳酸盐岩沉积也较为有利。现已于长兴岛榆树山张夏组中发现大型水泥用灰岩1处。因此该预测区石灰岩矿资源潜力较大,具有较好找矿前景。
经对瓦房店市石灰岩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矿产勘查成果及石灰岩资源总量预测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泡崖—复州湾成矿远景区中石灰岩矿产资源潜力最大,预测石灰岩矿潜在资源量将超过5亿吨。因此该远景区也是今后进一步开展石灰岩普查找矿的重点地带。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辽宁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2] 朱训.非金属矿产(中国矿情第三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3] 毛景文,等.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4] 崔越昭,等.中国非金属矿业[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
[5] 赵光慧,关玉波,赵建军,等.辽宁板块构造特征及大地构造单元划分[J].地质与资源,2011(2).
[6] 沈保丰,等.中国前寒武纪成矿作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