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溧阳市后六小学,江苏 溧阳 213312)
摘要: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认识垂线的教学活动中展示出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形色兼备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信息技术使得课堂生本资源的收集更随心、更真实、更及时;信息技术使得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效果更动态、更情趣、更立体;信息技术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有趣、更灵动、更开放;信息技术使得数学的学习形式更现代、更高效、更简洁。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生本资源;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263-02
一、认识垂线教材前期解析
1.认识相交对于认识垂直的重要性。相交、垂直、平行都是刻画同一平面内直线与直线之间位置关系的几何概念。由于定义垂直与平行都需要用到相交的概念,因此认识相交是认识垂直和平行的必要前提,而且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学生如果在充分认识相交的基础上,再学习垂直,就更容易建立垂直的概念。本课的教学设计就凸显知识间的逻辑联系,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促使学生对垂直这几个概念的认知达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2.直观呈现对于认识垂直的重要性。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还是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垂直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地砖的邻边、墙角的边、黑板的邻边等。但是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和数学中的垂直还是存在一些不同,如何让学生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顺利地剥离生活实景,建立对垂线的表象,是本课学习的重中之重。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数学中的垂直表象再次返回生活情景中寻找生活原型,建立对垂直现象更立体的概念,也是学生具体化层次学习的体现。从生活到数学,再到生活,在这样的构建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直观呈现模式将起到身临其境、逼真立体、多感官体验的效果。
二、儿童关乎几何概念学习的前测
垂直的几何概念并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几何知识,通过前期几年的数学学习,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关乎与几何学习的基本学习经验。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猜测、表达理解、分析推理能力,数学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锤炼机会,以促使他们这些能力的提升。《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有一个经历、体验、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因此在认识垂线的教学中,就要通过展示适切的观察素材,设计巧妙的猜想环节,组织精细的辨析过程,以生成浑然天生的验证结果。而素材的获得、展现,教学环节的组织、推进,辨析过程的激发、引导,验证结果的生成都依赖着如今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媒体。有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自然更加得心应手,学生的学习也自然更加思维张扬,教学过程也能彰显出个性化的生态情趣。
三、基于生本资源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解析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认识垂线的教学活动中展示出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形色兼备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信息技术使得课堂生本资源的收集更随心、更真实、更及时;信息技术使得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效果更动态、更情趣、更立体;信息技术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有趣、更灵动、更开放;信息技术使得数学的学习形式更现代、更高效、更简洁。可以说,正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使用,我们的多媒体课件才从高不可攀的云端走进了孩子们的学习中间,促使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展现出从未有过的情趣味、生活味、科学味、创造味。
1.借助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构建信息的收集过程,展示学生最真实灵动的学习情态。在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原生态学习资源稍纵即逝,无法再次还原复制,所以经常会出现孩子学习过后再进行回忆,展示起来就会出现与前期不同的状态。如何把学生的学习情态真实及时地展现在课堂中呢?手机、平板等先进的电子产品就起到了很便捷地收集生本资源的作用。教师在孩子们自我探索、或同桌合作、或操作实验的时候,把他们的学习状态随时随心的拍摄下来。这些生本资源,可以是静态的照片,也可以是动态的视频,然后依靠这些真实的即时的生本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探索,就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亲切本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操作两根小棒抛下后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教师就用手机拍下他们摆放出的小棒的形态,然后通过qq软件中手机和电脑无线传送方式,把他们亲自摆放的照片展现在全班学生的面前。一方面孩子看到的是自己真实操作后的小棒的形态,更觉得亲切,对数学学习会油然产生喜爱之情;另一方面,这样收集的信息是真实的,更具有说服力,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理性的知识美感。
2.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声有色的动态演示活动,展现出直线无限延长本质特点。多媒体技术是个形色兼备的先进技术,完全可以创造出独特的令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如何让孩子经历体验看起来不交叉的直线在无限延长后也能交叉的过程,建立直线可以无限延长的本质特征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如果光听老师讲解直线的特征,或者让孩子通过想象直线的特征来处理这个难点,未必是最可行的方式。为此,我采用过在黑板上用粉笔延长直线的方法,也使用过可以自由伸缩延长的教具来展示直线的无限延长这一本质特点,但是效果总是不尽如意,出现学生要么学习情趣不高、要么思维热度不高等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后来,笔者想到如果找一个具体的形象来替代直线,让学生看到直线就想到这个具体的形象,就联想到直线能无限延长的特征,不就可以帮助中年级的孩子更简单、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直线知识。因此想到了神话传说中孙悟空的金箍棒与直线之间的相似度,把金箍棒能变长、变短的神奇功能和直线能无限延长的本质特征契合起来,奇妙地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教学中,当小棒变成金箍棒时,孩子们那睁大的眼睛无不透露出神奇的求知探究欲。在认识相互垂直概念的学习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展现出神奇的演示过程。
直线能无限延长,也能无限缩短,这一反向变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促使学生调用直线的无限延长的本质特征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变化后还互相垂直吗?学生根据观察思考、辨析讨论、验证猜想等环节进行思维的锤炼,感受到直线无限延长的本质特征给学习生活带来的新的数学见地。有的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还需要加入自我思维的辨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当学生通过观察辨析验证后,再出现直线无限延长产生的一系列位置的形态,让学生回归知识的起点,经历学习从此到彼、从彼到此的双向反馈过程。这就是信息技术创造的多媒体课件带来的简单直观的操作优势,方便教师设计切合学生思维轨迹的教学方式,选择切合学生思维形式的展现形式,从而创造简而不单的科学学习方式。
3.借助电脑设计凸显直线形象的抽离体验,促使学生经历数学抽象剥离生活实景的过程。学生观察生活情景的实景图并指出了其中相交的直线,之后,需要让学生经历直线从实景图中剥离抽象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于生活所见,感受到直线的本质属性。我借助电脑来进行这个剥离过程,“麻烦电脑先生把我们刚才同学找到的相交直线画出来”,生活化、拟人化的对话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电脑先依着学生描指的轨迹出现直线,再慢慢隐去实景图,展现出数学中的相交直线的真实样子。这样动态的演示完美地再现了实景剥离、直线抽象的过程,比教师在实景图上画出直线来的更具有视觉冲击,更容易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表象。
4.利用电脑设计进行精细化过程的操作演示,彰显示范操作强烈的可视性冲击。在验证两条直线是不是相交成直角时,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前期的学习操作经验,但还有部分学生会出现知识能力的遗忘,教师的示范操作就必须及时而精准的展现。这个时候电脑就帮了很好的忙,電脑演示不会产生教师身体的遮挡问题,不会产生这边学生看到,、那边看不到等观察死角的问题。我让电脑通过演示文稿中的自定义动作的设计,自动出现直角三角尺,然后测量直线相交的夹角,一目了然,直观性、可视性强烈。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观察,也便于学生模仿学习,是比教师操作更具可观性的表现形式。
收稿日期:2016-11-24
基金项目:2016年溧阳市教育局:“小学数学生本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案例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吕璀璨(1977-),女(汉族),江苏溧阳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认识垂线的教学活动中展示出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形色兼备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信息技术使得课堂生本资源的收集更随心、更真实、更及时;信息技术使得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效果更动态、更情趣、更立体;信息技术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有趣、更灵动、更开放;信息技术使得数学的学习形式更现代、更高效、更简洁。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生本资源;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263-02
一、认识垂线教材前期解析
1.认识相交对于认识垂直的重要性。相交、垂直、平行都是刻画同一平面内直线与直线之间位置关系的几何概念。由于定义垂直与平行都需要用到相交的概念,因此认识相交是认识垂直和平行的必要前提,而且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学生如果在充分认识相交的基础上,再学习垂直,就更容易建立垂直的概念。本课的教学设计就凸显知识间的逻辑联系,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促使学生对垂直这几个概念的认知达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2.直观呈现对于认识垂直的重要性。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还是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垂直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地砖的邻边、墙角的边、黑板的邻边等。但是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和数学中的垂直还是存在一些不同,如何让学生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顺利地剥离生活实景,建立对垂线的表象,是本课学习的重中之重。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数学中的垂直表象再次返回生活情景中寻找生活原型,建立对垂直现象更立体的概念,也是学生具体化层次学习的体现。从生活到数学,再到生活,在这样的构建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直观呈现模式将起到身临其境、逼真立体、多感官体验的效果。
二、儿童关乎几何概念学习的前测
垂直的几何概念并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几何知识,通过前期几年的数学学习,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关乎与几何学习的基本学习经验。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猜测、表达理解、分析推理能力,数学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锤炼机会,以促使他们这些能力的提升。《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有一个经历、体验、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因此在认识垂线的教学中,就要通过展示适切的观察素材,设计巧妙的猜想环节,组织精细的辨析过程,以生成浑然天生的验证结果。而素材的获得、展现,教学环节的组织、推进,辨析过程的激发、引导,验证结果的生成都依赖着如今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媒体。有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自然更加得心应手,学生的学习也自然更加思维张扬,教学过程也能彰显出个性化的生态情趣。
三、基于生本资源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解析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认识垂线的教学活动中展示出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形色兼备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信息技术使得课堂生本资源的收集更随心、更真实、更及时;信息技术使得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效果更动态、更情趣、更立体;信息技术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有趣、更灵动、更开放;信息技术使得数学的学习形式更现代、更高效、更简洁。可以说,正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使用,我们的多媒体课件才从高不可攀的云端走进了孩子们的学习中间,促使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展现出从未有过的情趣味、生活味、科学味、创造味。
1.借助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构建信息的收集过程,展示学生最真实灵动的学习情态。在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原生态学习资源稍纵即逝,无法再次还原复制,所以经常会出现孩子学习过后再进行回忆,展示起来就会出现与前期不同的状态。如何把学生的学习情态真实及时地展现在课堂中呢?手机、平板等先进的电子产品就起到了很便捷地收集生本资源的作用。教师在孩子们自我探索、或同桌合作、或操作实验的时候,把他们的学习状态随时随心的拍摄下来。这些生本资源,可以是静态的照片,也可以是动态的视频,然后依靠这些真实的即时的生本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探索,就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亲切本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操作两根小棒抛下后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教师就用手机拍下他们摆放出的小棒的形态,然后通过qq软件中手机和电脑无线传送方式,把他们亲自摆放的照片展现在全班学生的面前。一方面孩子看到的是自己真实操作后的小棒的形态,更觉得亲切,对数学学习会油然产生喜爱之情;另一方面,这样收集的信息是真实的,更具有说服力,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理性的知识美感。
2.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声有色的动态演示活动,展现出直线无限延长本质特点。多媒体技术是个形色兼备的先进技术,完全可以创造出独特的令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如何让孩子经历体验看起来不交叉的直线在无限延长后也能交叉的过程,建立直线可以无限延长的本质特征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如果光听老师讲解直线的特征,或者让孩子通过想象直线的特征来处理这个难点,未必是最可行的方式。为此,我采用过在黑板上用粉笔延长直线的方法,也使用过可以自由伸缩延长的教具来展示直线的无限延长这一本质特点,但是效果总是不尽如意,出现学生要么学习情趣不高、要么思维热度不高等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后来,笔者想到如果找一个具体的形象来替代直线,让学生看到直线就想到这个具体的形象,就联想到直线能无限延长的特征,不就可以帮助中年级的孩子更简单、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直线知识。因此想到了神话传说中孙悟空的金箍棒与直线之间的相似度,把金箍棒能变长、变短的神奇功能和直线能无限延长的本质特征契合起来,奇妙地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教学中,当小棒变成金箍棒时,孩子们那睁大的眼睛无不透露出神奇的求知探究欲。在认识相互垂直概念的学习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展现出神奇的演示过程。
直线能无限延长,也能无限缩短,这一反向变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促使学生调用直线的无限延长的本质特征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变化后还互相垂直吗?学生根据观察思考、辨析讨论、验证猜想等环节进行思维的锤炼,感受到直线无限延长的本质特征给学习生活带来的新的数学见地。有的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还需要加入自我思维的辨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当学生通过观察辨析验证后,再出现直线无限延长产生的一系列位置的形态,让学生回归知识的起点,经历学习从此到彼、从彼到此的双向反馈过程。这就是信息技术创造的多媒体课件带来的简单直观的操作优势,方便教师设计切合学生思维轨迹的教学方式,选择切合学生思维形式的展现形式,从而创造简而不单的科学学习方式。
3.借助电脑设计凸显直线形象的抽离体验,促使学生经历数学抽象剥离生活实景的过程。学生观察生活情景的实景图并指出了其中相交的直线,之后,需要让学生经历直线从实景图中剥离抽象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于生活所见,感受到直线的本质属性。我借助电脑来进行这个剥离过程,“麻烦电脑先生把我们刚才同学找到的相交直线画出来”,生活化、拟人化的对话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电脑先依着学生描指的轨迹出现直线,再慢慢隐去实景图,展现出数学中的相交直线的真实样子。这样动态的演示完美地再现了实景剥离、直线抽象的过程,比教师在实景图上画出直线来的更具有视觉冲击,更容易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表象。
4.利用电脑设计进行精细化过程的操作演示,彰显示范操作强烈的可视性冲击。在验证两条直线是不是相交成直角时,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前期的学习操作经验,但还有部分学生会出现知识能力的遗忘,教师的示范操作就必须及时而精准的展现。这个时候电脑就帮了很好的忙,電脑演示不会产生教师身体的遮挡问题,不会产生这边学生看到,、那边看不到等观察死角的问题。我让电脑通过演示文稿中的自定义动作的设计,自动出现直角三角尺,然后测量直线相交的夹角,一目了然,直观性、可视性强烈。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观察,也便于学生模仿学习,是比教师操作更具可观性的表现形式。
收稿日期:2016-11-24
基金项目:2016年溧阳市教育局:“小学数学生本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案例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吕璀璨(1977-),女(汉族),江苏溧阳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