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改革
话说,苏格兰玛丽女王的“杯具”刚刚过去没多久,西班牙还以这个事儿当借口派出浩浩荡荡的无敌舰队跟英国海军叮叮咣咣地干了一大仗,结果吃了个鳖,被英国给打败了。其实玛丽女王的事儿,从根本上说还是天主教和新教两股势力在背后剑拔弩张。而且不光是英国,整个欧洲那时候都在折腾着宗教改革——德国有马丁·路德(不带金!),法国有约翰·加尔文。这些人折腾了半天,主要是觉着欧洲所有国家的国王都得听罗马教会的,教皇不但吃香的喝辣的,就连哪个国王离个婚都得教皇点头才能算数,这未免也有点太邪乎了吧。
于是,一帮看教皇不顺眼的人开始自立门户,说我们自己国家人民信啥教应该自己决定,凭啥非得听你罗马教会的呢?当然,自立门户这件事,每个国家的场面都不太一样,英国本来就是个岛,所谓天高皇帝远,罗马教会对英国使不上太多劲,于是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直接就立法宣布自立门户了。不过亨利八世这么干的动机才不是为民做主,他其实就是为了合法离婚换老婆然后生个合法的娃,这个娃也就是伊丽莎白一世,这才有了后面天主教势力想要干掉伊丽莎白让玛丽上位的桥段。
到了法国这边呢,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法国的天主教信仰特别根深蒂固,你看苏格兰玛丽之所以对天主教如此虔诚,跟她小时候在法国长大可有很大关系。不过,法国毕竟也出了个加尔文,宗教改革怎么能不搞呢?于是在邻居德国的影响下,一帮赞同加尔文思想的人也开始自立门户,起了个名字叫“胡格诺派”(Huguenot)。胡格诺派里面不但有草根老百姓,还有很多贵族也加入了,而且其中还有一家子叫波旁(Bourbon)的大贵族也给他们站台,这势力可是不得了。天主教这边一看这哪能行,于是代表天主教的贵族势力吉斯(Guise)家族张罗着对胡格诺派宣战,两边一言不合就打起来了,而这一打就是30多年,史称“胡格诺战争”。
胡格诺战争的剧情很有趣,一开始是两拨贵族打,后来朝廷也掺和进来了,变成了一盘“三国杀”。其中,朝廷先把吉斯家的老大给干掉了,吉斯家的人后来为了报复又把国王给干掉了,这下好,剩下的波旁家出来坐收渔利,顺便把王位也给揽了过来。于是,波旁家的亨利当上了国王,尊号亨利四世(Henri IV),法国王朝更迭,进入了波旁王朝的时代。
我们刚才说过,波旁家是胡格诺派的,所以亨利四世自然也是胡格诺派的,但法国人民大部分还是信仰天主教,国王也不能无视民意啊,于是亨利四世说好吧我皈依天主教了还不行吗?当然了,这所谓的“皈依”一看就不怎么诚心,大概就是个面子工程吧,顺利即位之后亨利四世立马就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说胡格诺派也是正经的宗教,民众可以自由选择,和谐社会嘛。
围城与密信
亨利四世的和稀泥政策愿望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两边似乎都不太买账,依然冲突不断。1610年,亨利四世被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刺杀了,动机当然是为了所谓的“清除异端”,看来自称“皈依”人家还是不信啊。亨利四世死后,他的兒子路易十三(Louis XIII)继位,不过路易十三跟他爹不一样,对胡格诺派没什么旧情,结果他的某些做法又把胡格诺派给惹恼了,法国人民向来喜欢闹事,这么一搞就又闹起来了。
没办法,路易十三决定派兵围城,迫使胡格诺派出来和谈,有话好好商量嘛,最好别搞得两败俱伤,再被别人从背后给暗算了。1626年,路易十三派孔代亲王亨利·波旁(Henri, Prince of Condé;话说那时候的人起名也是没创意,这么多个亨利快要分不清了,我们管他叫亨利亲王好了)去围一个叫做雷阿尔蒙的小城。这座城虽然小,但之前亨利四世在位时为了和稀泥,说胡格诺派以前老是受天主教派的欺负,还是允许他们发展点武装吧,这下好,胡格诺派在这里大搞城防,居然连炮塔都有了,这可怎么打。就这样,城里的守军负隅顽抗了很久,就是不肯投降或者派人出来谈判,再这样僵持下去双方都拖不起,硬打的话得死那么多人又死不起,亨利亲王也是被搞得愁眉苦脸。
就在亨利亲王觉得进退两难的时候,有一天,外面围城的士兵跑过来说:报告亲王,我们抓到个细作!亨利亲王一看,哟,原来是个偷偷从城里跑出去送信的,真是天助我也,让我看看你们送的啥信,说不定这就是个打垮你们的好机会呐。然而,当密信一拿出来大家全傻眼了,这上面都是乱码啊,写的都是啥玩意儿啊!
密信嘛,当然是要用密码术加密的,哪能这么容易让敌人看了去呢?亨利亲王眼看一块肥肉在嘴边吃不着,也是懊恼坏了。这时有个手下出了个主意,他说亲王,我听说离这里不远的阿尔比有个小伙子,他虽然只有20几岁,但在这块地方算是个很有名的数学天才,坊间传闻他对破译密码有两下子,要不要让他试试看?亨利亲王一听,居然还有这等奇人,快带我去见见。
密码天才
这个奇人到底是谁呢?他的名字叫安托万·罗西诺尔(Antoine Rossignol)。话说罗西诺尔这个姓氏很有意思,这个词在法语里原本是“夜莺”的意思,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被用来指代“万能钥匙”,甚至于各种可以开锁的工具。有些说法说这个词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意思,正是因为罗西诺尔家族出了很多密码学大牛,但根据另外一些资料显示,这个词似乎早在15世纪就已经被这么用了,而我们现在讲的是17世纪的事情呐。
无论如何,罗西诺尔的确是个密码天才,据说他花了不到一天时间就把胡格诺派的那封密信给破译了。至于那封密信到底用的是怎样的密码,现在已经搞不清楚了,但既然能这么容易就被破译了,应该也就是那时候常用的很典型的那种单表置换密码吧,跟玛丽女王用的那种差不多。
那么这封密信到底说了些什么呢?原来是城里的弹药快要见底了,胡格诺守军派人送信去别的城镇求补给呢。亨利亲王一看,哈哈,原来你们快要撑不住了啊,此时不补刀更待何时!于是亨利亲王命人把这封密信破译之后的明文又送回城里去了,顺便还附带上了一封劝降书。亨利亲王的意思很明确啊,你们的弹药快没了,这事儿我已经知道了,而且密信已被我截获,所以你们的补给是不会来的,还不赶快开城投降! 城里守军都被吓尿了,心想这回算是完了,我们还是降了算了。亨利亲王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雷阿尔蒙,这里面绝对有罗西诺尔的功劳,亲王自然也不是卸磨杀驴的人,这等奇人必须得为我所用才好。于是,亨利亲王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国王路易十三,还有当时的首相——红衣主教黎塞留(Cardinal Richelieu)。黎塞留听说了罗西诺尔的事儿之后,顿时眼前一亮,毫不犹豫地就把他给招到自己身边来了。
接下来的两年中,黎塞留又奉命指挥了两次对胡格诺武装城塞的包围战,其中最后一次,也是最有名的一次拉罗歇尔战役中,黎塞留带兵围了14个月,战况也是够艰苦的。这回,罗西诺尔的才能又派上用场了,因为黎塞留又截获了几封密信。罗西诺尔一看,胡格诺用的密码都是大同小异,破译这种东西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刷刷刷几下就搞定了。原来,这一系列密信是说朝廷军队围城一年多,粮食都吃完了,饿殍遍野,四处求援之下,英国答应派舰队从海上支援。我们知道当时英国已经脱离了罗马教会,所以帮助号称法国新教的胡格诺派也不稀奇,而且英国也不止一次派舰队过来了。不过问题是,现在这些信已经到了黎塞留手里,还被罗西诺尔给破译了,黎塞留知道了英国舰队到来的确切时间,于是事先在港口部署了炮兵隊,英国舰队一到,立马开炮驱赶。英国人的船靠不了岸,无奈之下只能又开回去了。
经过一年多的鏖战,拉罗歇尔的人战死的战死,饿死的饿死,原来几万人的一座城,现在只剩下几千人,那是相当惨烈。英国舰队的支援是他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然而舰队居然开不进来,而且拉罗歇尔城里是可以直接看到海的,换句话说,里面的人眼睁睁地看着英国舰队来了又回去了,这是何等的绝望。这次拦截英国舰队的行动彻底摧垮了胡格诺守军的斗志,没过多久守军就投降了,黎塞留也终于可以班师回朝休息一下了。
罗西诺尔破译的密信对这场战役也是帮了大忙,这一点明眼人一看便知,不用黎塞留多说,路易十三已经两眼发光了,心想我大法兰西总算有一位精通密码的专家啦,而且这个人还跟我同岁,这真是“猿粪”呐!于是,罗西诺尔被任命为国王顾问,一手负责朝廷的情报破译工作,这使得他一下子变成了国王身边的红人,也成为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位专职的密码学家。作为御用专家,罗西诺尔不但得到了名誉,当然也赚到了大把大把的钞票,没过两年,他就在巴黎南边的小城于维西盖起了一座私人城堡,过上了土豪般滋润的生活——当然,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人家确实有这个本事呐,你不服不行。
话说,苏格兰玛丽女王的“杯具”刚刚过去没多久,西班牙还以这个事儿当借口派出浩浩荡荡的无敌舰队跟英国海军叮叮咣咣地干了一大仗,结果吃了个鳖,被英国给打败了。其实玛丽女王的事儿,从根本上说还是天主教和新教两股势力在背后剑拔弩张。而且不光是英国,整个欧洲那时候都在折腾着宗教改革——德国有马丁·路德(不带金!),法国有约翰·加尔文。这些人折腾了半天,主要是觉着欧洲所有国家的国王都得听罗马教会的,教皇不但吃香的喝辣的,就连哪个国王离个婚都得教皇点头才能算数,这未免也有点太邪乎了吧。
于是,一帮看教皇不顺眼的人开始自立门户,说我们自己国家人民信啥教应该自己决定,凭啥非得听你罗马教会的呢?当然,自立门户这件事,每个国家的场面都不太一样,英国本来就是个岛,所谓天高皇帝远,罗马教会对英国使不上太多劲,于是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直接就立法宣布自立门户了。不过亨利八世这么干的动机才不是为民做主,他其实就是为了合法离婚换老婆然后生个合法的娃,这个娃也就是伊丽莎白一世,这才有了后面天主教势力想要干掉伊丽莎白让玛丽上位的桥段。
到了法国这边呢,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法国的天主教信仰特别根深蒂固,你看苏格兰玛丽之所以对天主教如此虔诚,跟她小时候在法国长大可有很大关系。不过,法国毕竟也出了个加尔文,宗教改革怎么能不搞呢?于是在邻居德国的影响下,一帮赞同加尔文思想的人也开始自立门户,起了个名字叫“胡格诺派”(Huguenot)。胡格诺派里面不但有草根老百姓,还有很多贵族也加入了,而且其中还有一家子叫波旁(Bourbon)的大贵族也给他们站台,这势力可是不得了。天主教这边一看这哪能行,于是代表天主教的贵族势力吉斯(Guise)家族张罗着对胡格诺派宣战,两边一言不合就打起来了,而这一打就是30多年,史称“胡格诺战争”。
胡格诺战争的剧情很有趣,一开始是两拨贵族打,后来朝廷也掺和进来了,变成了一盘“三国杀”。其中,朝廷先把吉斯家的老大给干掉了,吉斯家的人后来为了报复又把国王给干掉了,这下好,剩下的波旁家出来坐收渔利,顺便把王位也给揽了过来。于是,波旁家的亨利当上了国王,尊号亨利四世(Henri IV),法国王朝更迭,进入了波旁王朝的时代。
我们刚才说过,波旁家是胡格诺派的,所以亨利四世自然也是胡格诺派的,但法国人民大部分还是信仰天主教,国王也不能无视民意啊,于是亨利四世说好吧我皈依天主教了还不行吗?当然了,这所谓的“皈依”一看就不怎么诚心,大概就是个面子工程吧,顺利即位之后亨利四世立马就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说胡格诺派也是正经的宗教,民众可以自由选择,和谐社会嘛。
围城与密信
亨利四世的和稀泥政策愿望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两边似乎都不太买账,依然冲突不断。1610年,亨利四世被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刺杀了,动机当然是为了所谓的“清除异端”,看来自称“皈依”人家还是不信啊。亨利四世死后,他的兒子路易十三(Louis XIII)继位,不过路易十三跟他爹不一样,对胡格诺派没什么旧情,结果他的某些做法又把胡格诺派给惹恼了,法国人民向来喜欢闹事,这么一搞就又闹起来了。
没办法,路易十三决定派兵围城,迫使胡格诺派出来和谈,有话好好商量嘛,最好别搞得两败俱伤,再被别人从背后给暗算了。1626年,路易十三派孔代亲王亨利·波旁(Henri, Prince of Condé;话说那时候的人起名也是没创意,这么多个亨利快要分不清了,我们管他叫亨利亲王好了)去围一个叫做雷阿尔蒙的小城。这座城虽然小,但之前亨利四世在位时为了和稀泥,说胡格诺派以前老是受天主教派的欺负,还是允许他们发展点武装吧,这下好,胡格诺派在这里大搞城防,居然连炮塔都有了,这可怎么打。就这样,城里的守军负隅顽抗了很久,就是不肯投降或者派人出来谈判,再这样僵持下去双方都拖不起,硬打的话得死那么多人又死不起,亨利亲王也是被搞得愁眉苦脸。
就在亨利亲王觉得进退两难的时候,有一天,外面围城的士兵跑过来说:报告亲王,我们抓到个细作!亨利亲王一看,哟,原来是个偷偷从城里跑出去送信的,真是天助我也,让我看看你们送的啥信,说不定这就是个打垮你们的好机会呐。然而,当密信一拿出来大家全傻眼了,这上面都是乱码啊,写的都是啥玩意儿啊!
密信嘛,当然是要用密码术加密的,哪能这么容易让敌人看了去呢?亨利亲王眼看一块肥肉在嘴边吃不着,也是懊恼坏了。这时有个手下出了个主意,他说亲王,我听说离这里不远的阿尔比有个小伙子,他虽然只有20几岁,但在这块地方算是个很有名的数学天才,坊间传闻他对破译密码有两下子,要不要让他试试看?亨利亲王一听,居然还有这等奇人,快带我去见见。
密码天才
这个奇人到底是谁呢?他的名字叫安托万·罗西诺尔(Antoine Rossignol)。话说罗西诺尔这个姓氏很有意思,这个词在法语里原本是“夜莺”的意思,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被用来指代“万能钥匙”,甚至于各种可以开锁的工具。有些说法说这个词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意思,正是因为罗西诺尔家族出了很多密码学大牛,但根据另外一些资料显示,这个词似乎早在15世纪就已经被这么用了,而我们现在讲的是17世纪的事情呐。
无论如何,罗西诺尔的确是个密码天才,据说他花了不到一天时间就把胡格诺派的那封密信给破译了。至于那封密信到底用的是怎样的密码,现在已经搞不清楚了,但既然能这么容易就被破译了,应该也就是那时候常用的很典型的那种单表置换密码吧,跟玛丽女王用的那种差不多。
那么这封密信到底说了些什么呢?原来是城里的弹药快要见底了,胡格诺守军派人送信去别的城镇求补给呢。亨利亲王一看,哈哈,原来你们快要撑不住了啊,此时不补刀更待何时!于是亨利亲王命人把这封密信破译之后的明文又送回城里去了,顺便还附带上了一封劝降书。亨利亲王的意思很明确啊,你们的弹药快没了,这事儿我已经知道了,而且密信已被我截获,所以你们的补给是不会来的,还不赶快开城投降! 城里守军都被吓尿了,心想这回算是完了,我们还是降了算了。亨利亲王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雷阿尔蒙,这里面绝对有罗西诺尔的功劳,亲王自然也不是卸磨杀驴的人,这等奇人必须得为我所用才好。于是,亨利亲王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国王路易十三,还有当时的首相——红衣主教黎塞留(Cardinal Richelieu)。黎塞留听说了罗西诺尔的事儿之后,顿时眼前一亮,毫不犹豫地就把他给招到自己身边来了。
接下来的两年中,黎塞留又奉命指挥了两次对胡格诺武装城塞的包围战,其中最后一次,也是最有名的一次拉罗歇尔战役中,黎塞留带兵围了14个月,战况也是够艰苦的。这回,罗西诺尔的才能又派上用场了,因为黎塞留又截获了几封密信。罗西诺尔一看,胡格诺用的密码都是大同小异,破译这种东西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刷刷刷几下就搞定了。原来,这一系列密信是说朝廷军队围城一年多,粮食都吃完了,饿殍遍野,四处求援之下,英国答应派舰队从海上支援。我们知道当时英国已经脱离了罗马教会,所以帮助号称法国新教的胡格诺派也不稀奇,而且英国也不止一次派舰队过来了。不过问题是,现在这些信已经到了黎塞留手里,还被罗西诺尔给破译了,黎塞留知道了英国舰队到来的确切时间,于是事先在港口部署了炮兵隊,英国舰队一到,立马开炮驱赶。英国人的船靠不了岸,无奈之下只能又开回去了。
经过一年多的鏖战,拉罗歇尔的人战死的战死,饿死的饿死,原来几万人的一座城,现在只剩下几千人,那是相当惨烈。英国舰队的支援是他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然而舰队居然开不进来,而且拉罗歇尔城里是可以直接看到海的,换句话说,里面的人眼睁睁地看着英国舰队来了又回去了,这是何等的绝望。这次拦截英国舰队的行动彻底摧垮了胡格诺守军的斗志,没过多久守军就投降了,黎塞留也终于可以班师回朝休息一下了。
罗西诺尔破译的密信对这场战役也是帮了大忙,这一点明眼人一看便知,不用黎塞留多说,路易十三已经两眼发光了,心想我大法兰西总算有一位精通密码的专家啦,而且这个人还跟我同岁,这真是“猿粪”呐!于是,罗西诺尔被任命为国王顾问,一手负责朝廷的情报破译工作,这使得他一下子变成了国王身边的红人,也成为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位专职的密码学家。作为御用专家,罗西诺尔不但得到了名誉,当然也赚到了大把大把的钞票,没过两年,他就在巴黎南边的小城于维西盖起了一座私人城堡,过上了土豪般滋润的生活——当然,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人家确实有这个本事呐,你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