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将"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列为三大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并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已成为学生学习的新方式。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教学;分工
一、科学搭配组员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小组的组建,一般可安排4-8人,最好是4人一组。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设组长一名。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任。这段时间,教师一定要培养组员友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可轮流让每个组员当一当组长,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能力,都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二、合理安排时机
课堂上合作学习要抓好合作时机。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把握好"宁精勿滥"的原则,力求"用之有法,引之有序",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时,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时,这时的分组合作才有效益,才能调动小群体集体的智慧,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享受合作成功的愉快,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
三、适时参与调控
我们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教师要及时的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活"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的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四、丰富合作形式
1、 协商合作法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特点、吃透教材,对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要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讨论,为了避免讨论成为学优生的个人表演,可以丰富讨论的形式。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可以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也可以每人独立思考,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意见,大家再发表见解,更可以互相提问,再共同讨论。这样的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2、互助合作法
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学习情境。合作学习的倡导者认为,在互助、竞争和展示三种学习情境中,互助学习是三种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但即是目前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习情境。例如:在学习"千克的认识"时,同样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建立1千克的概念。每个小组的同学都从家中那来:秤、鸡蛋、苹果、袋装的糖盐等物品。小组成员共同合作称出1千克的苹果、鸡蛋、糖、盐,再互相用手掂一掂,并记录下1千克不同物品的数量。他们积极合作:有的称、有的看、有的数、有的记录、有的掂。每个同学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都在尝试、体验。各小组称好后再总结汇报交流。学生不仅亲自参与了概念形成的过程,更有利于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而且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3、互问合作法
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一种较好方法。要求学生在思考题目的后互相提问,可小组内提问,也可小组间提问。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总是希望提出难倒对方的问题,他们思考得比以往更认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已知的,有的是大家都不懂的,要寻找课外资料的。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讨论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能力。这样才能做到生生互动,生生相长。
4、竞赛合作法
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喜欢竞争。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能有效地把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转为小组团队之间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在小组中的个人责任感和合作动机,从而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这是教学组织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中可以经常性的评比最佳小组,或以推出"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中的个人竞争变为了小组竞争,每个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教学;分工
一、科学搭配组员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小组的组建,一般可安排4-8人,最好是4人一组。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设组长一名。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任。这段时间,教师一定要培养组员友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可轮流让每个组员当一当组长,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能力,都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二、合理安排时机
课堂上合作学习要抓好合作时机。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把握好"宁精勿滥"的原则,力求"用之有法,引之有序",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时,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时,这时的分组合作才有效益,才能调动小群体集体的智慧,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享受合作成功的愉快,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
三、适时参与调控
我们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教师要及时的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活"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的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四、丰富合作形式
1、 协商合作法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特点、吃透教材,对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要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讨论,为了避免讨论成为学优生的个人表演,可以丰富讨论的形式。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可以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也可以每人独立思考,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意见,大家再发表见解,更可以互相提问,再共同讨论。这样的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2、互助合作法
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学习情境。合作学习的倡导者认为,在互助、竞争和展示三种学习情境中,互助学习是三种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但即是目前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习情境。例如:在学习"千克的认识"时,同样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建立1千克的概念。每个小组的同学都从家中那来:秤、鸡蛋、苹果、袋装的糖盐等物品。小组成员共同合作称出1千克的苹果、鸡蛋、糖、盐,再互相用手掂一掂,并记录下1千克不同物品的数量。他们积极合作:有的称、有的看、有的数、有的记录、有的掂。每个同学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都在尝试、体验。各小组称好后再总结汇报交流。学生不仅亲自参与了概念形成的过程,更有利于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而且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3、互问合作法
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一种较好方法。要求学生在思考题目的后互相提问,可小组内提问,也可小组间提问。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总是希望提出难倒对方的问题,他们思考得比以往更认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已知的,有的是大家都不懂的,要寻找课外资料的。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讨论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能力。这样才能做到生生互动,生生相长。
4、竞赛合作法
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喜欢竞争。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能有效地把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转为小组团队之间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在小组中的个人责任感和合作动机,从而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这是教学组织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中可以经常性的评比最佳小组,或以推出"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中的个人竞争变为了小组竞争,每个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