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积分政策下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需求分析

来源 :内燃机与配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h15811353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双积分”政策进行内容分析,结合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规模,预估2025年新能源市场中纯电动汽车、插混汽车与燃料电池汽车占比,并对比分析目前新能源市场中从A00级到D级各级别中销量较高车型,获取新能源汽车各类车型核心原材料构成,列举电池与电机中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并得出其基准值。结合各类车型的数量得出主要原材料的需求值,结合中國原材料产销供给数据,对主要缺乏或者缺口比较大的原材料进行识别、预警、价格预判。
  关键词:双积分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原材料;需求值预测;识别预警
   中图分类号:U4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5-0206-03
  0  引言
  2020年6月,工信部联合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1],明确了2021-2023年期间对于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具体要求,对积分灵活性措施进行了相应完善。
  新版双积分政策对于未来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而产业加速发展势必需要上游零部件与原材料大力支持。本文分析未来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原材料需求及比例测算,获取主要原材料的需求值,并结合中国原材料产销供给数据,对主要缺乏或者缺口比较大的原材料进行识别、预警、价格预判。
  1  双积分政策内容分析及未来比例测算
  双积分政策针对于行业发展目标进行了相应预测,其中预测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占比需达到20%[2]。双积分政策分CAFC考核及NEV考核。
  总体来看,需要传统节能技术与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才能实现行业油耗目标,具体如图1所示[3]。
  而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总产销量分别达到2522.5万辆、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1.9%;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则达到136.6万辆,同比增长7.5%。中汽协预测2025年中国车市产销量将达3000万辆规模。
   据双积分政策规划,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20%,可预测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规模约为600万辆。
  据中汽协发布数据来看,2019年1-10月纯电动销量达到75万辆,插混销量19.6万辆,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仅为1327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主要由纯电动承担,插混处于辅助地位,燃料电池仍处于初级阶段。欧阳明高院士发言也认为:在政策与技术驱使下,燃料电池汽车未来有较大发展潜力,但目前仍不适合大规模应用。
  1.1 纯电动汽车产量规模预测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到,至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汽车主流,为达成目标,动力电池需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同时还需降低成本及能耗。在提升能量密度方面,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代表的企业提出了无模组方案;成本方面,2019年,动力电池成本降低到大概范围0.6-1元/ Wh,磷酸铁锂电池最低可达0.6元/Wh,总体发展趋势向好。
  综上,预测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仍是绝对主流,规模占比为95%左右,结合2025年600万辆新能源汽车规模测算,预计纯电动在2025年的具体销量约为570万辆。
  1.2 插混汽车产量规模预测
  市场层面,插混车型路权、动力等方面均比普混车型具有较强优势,保值率方面,插混车型残值也比纯电动车型更高: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19年11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可知,插混车型三年保值率在45%左右,纯电动车型三年保值率仅为36%。但相对而言,由于兼具两套动力系统,插混车型成本难以持续大幅下降,对终端吸引力相对有限。
  综上,预计到2025年,插混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具有一定的补充地位,预测其规模占比为4%左右,约24万辆。
  1.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产量规模预测
  “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氢能源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氢燃料电池的储电成本较高,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现实挑战是氢能全链条的技术经济性,且氢燃料电池更适合于长途、大型、高速重载车辆,但短期内大规模应用可能性较低。
  综上,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仍较小,预测占比为1%左右,大约6万辆。
  2  各类新能源车型核心原材料构成分析及需求值预测
  2.1 各类车型市场规模占比分析及预测
  据2018年市面在售的新能源乘用车车型统计,在售车型237款,其中主要车型级别为A0和A级车,分别占比42.62%和26.16%。
  数据显示,2019年累计销量超过10,000辆的新能源车型中,A00级车型5款、A0级车型4款、A级车型16款、B级车型4款和C级车1款。与2018年29款累计销量超过10,000辆的车型相比,纯电动A00车型占比大幅下降。
  随着“双积分”政策不断加码以及消费水平提升,车企将进一步扩大新能源车型覆盖面,并提升产品档次。因此,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A级车与B级车占比将大幅提升,合计占比80%,其中A级车占比65%,B级车占比15%;而低端入门的A00级、A0级车型占比将有所降低,其中A00级车型占比5%,A0级占比10%;与此同时,C级及以上级别车型预估其市场占比为5%。对应而言,到2025年,预计A00级车型为30万辆;A0级车型为60万辆;A级车型为390万辆;B级车型为90万辆;C级及以上车型为30万辆,具体如表1所示。   2.2 电机、电池核心原材料构成分析
  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装机量为135.7万台。电机常用材料如下:导电类,包括铜、铝等;导磁性,如硅钢片和磁性槽楔;绝缘材料:包括云母、石棉等;结构类,如各种钢板等;防锈防潮面饰类。其中硅钢片消耗量最大,且利用率低于45%,硅鋼片制作成的铁芯重量占整机重量超过50%。漆包线重量约为电机总重10-15%,铝用量较大,占电机重量30%以上。
  动力电池是纯电动及插混汽车的核心部件,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总装机64GWh,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是四大核心。其中正极材料方面,2020年国内正极出货量51万吨(同比+26.2%),正极成本占比约 40-44%,磷酸铁锂与三元材料齐头并进。负极材料方面,2020年国内出货量36.5万吨(同比+37.7%),负极成本占比约10-12%,人造石墨为主,未来或向高容量硅碳负极发展。电解液方面,2020年国内电解液出货量为25吨(同比+36.6%),占比电池材料成本约10-12%。隔膜方面,2020 年国内隔膜出货量为37.2亿立方米(同比+35.8%),隔膜成本占比约 10-14%。
  2.3 核心原材料需求值预测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以热销车型为主要参考,选取定位于A00级的五菱宏光MINIEV以及奇瑞新能源小蚂蚁、定位于A0级的欧拉好猫与零跑S01、定位于A级的秦PLUS及几何A纯电动汽车、定位于B级车的特斯拉Model 3与小鹏P7、定位于C级车的比亚迪汉与吉利极氪001。具体参数如表2所示。
  按加权方式,预估2025年驱动电机车均功率约为153kW,电池车均容量约为48.2kWh。《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提到:2025年乘用车20s有效比功率分别达到4kW/kg以上;2025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按此目标计算,150kW驱动电机质量约为37.5kg,而单车驱动电机消耗硅钢片约18.8kg,2025年预估总需求112800吨;漆包线单车消耗约3.75-5.62kg,2025年预估总需求为22500-33720吨;铝消耗量较大,单车驱动电机消耗量为11.25kg,2025年预估总需求为67500吨。参考2025年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计算,48.2kWh电池组重量约为121kg,到2025年预估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89GWh。结合上文所述,预估2025年国内正极材料出货量230万吨、负极材料出货量165万吨、电解液出货量113万吨、隔膜出货量为168亿立方米。具体如表3、表4所示。
  3  原材料识别、预警与价格预判
  新能源汽车电机成本约占汽车成本的8-10%,电控成本约占汽车成本的5-8%,电池成本约占汽车成本的30-40%。因此对原材料价格进行预警与预判,对于汽车生产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如上所述,驱动电机主要材料有硅钢片、漆包线与铝;而电池主要材料有正极、负极、电解液与隔膜。
   2020年我国漆包线产量约为176万吨,2021年价格仍有上浮趋势;预计2020-2026年全球取向性硅钢片价格复合年增长率为1.84%;预计2021年电解铝产能达到3715万吨左右,考虑到产能释放仍较缓慢,预计2021年铝价将持续走高。
  通过各类公开数据对比,从2020年4月份起各原材料价格就已经出现了大幅攀升。国内矽钢片上涨26-31%,铝件上涨38-43%,A00级铝(铝筒)等上涨幅度在25-58%。铝锭、圆管(桥管)等上涨幅度在10-20%不等。
  近期,三元锂电池原材料较此前已有所回落,但价格仍居高位,而磷酸铁锂价格仍未回落,同时六氟磷酸锂持续涨价,从7万元/吨上涨至20万元/吨,涨幅近200%,VC(碳酸亚乙烯酯)主流价格已突破20万元/吨,较2020年15万元/吨的均价大幅增长。在一系列原材料涨价的共同作用下,目前动力电池电芯综合成本已较去年大幅上涨。
  虽然目前价格已处高位,但动力电池市场依然表现向好,龙头企业仍维持满产运行,预计2021年将是动力电池需求增长大年,同比增长80%,且高端增量显著。
  因此,面对无法逆转的原材料涨价潮,主要企业应通过优化工艺、创新技术用于减少高风险原材料的用量;与客户做好深入对接,按需生产并升级管理系统,严控生产环节,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长期供应条约、套期保值、远期贸易合同等方式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4  结论
  本文针对双积分政策进行内容分析、结合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规模对2025年纯电动汽车、插混汽车与燃料电池汽车占比进行预估;并针对目前新能源市场中从A00级到D级各级别中销量较高的车型进行分析,得到新能源汽车各类车型核心原材料构成和其基准值,结合需求等数据,对主要缺乏或者缺口比较大的原材料进行识别、预警、价格预判。
  参考文献:
  [1]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 [J].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2020(51): 9-11.
  [2]张国振,钱立运.我国乘用车双积分政策研究[J].时代汽车,2020(9).
  [3]王宁,方桐,刘向,等.双积分政策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及政策演变趋势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
其他文献
摘要:将风险控制和管理系统串联起来,突出问题导向,科学应用无后果违章和机务案例库的数据分析结果,以航线维修五大风险为核心,应用项目风险管理的思维,分析导致其发生的根本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针对性地在易发阶段设置屏障,完善关键环节的防控手段,使安全管理的全链条管控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关键词:安全管理;民用航空;航线维修;项目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279.
摘要:如今,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打造物美价廉的产品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VAVE降本法是目前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在汽车概念设计之初,汽车制造过程中及后续量产中都融合VAVE。本文就VAVE降本法在汽车企业中的应用作一阐述,并为其他制造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汽车企业;降本增效;VAVE   中图分类号:F275.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 绿色生产理念成为制造业发展新目标,最大程度降低生产环节的污染,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传统机械制造业污染大、能耗高,已经不能适应绿色制造环境的要求,必须对产品设计和制造等环境进行优化,研发新型工艺,实现绿色生产。本文对绿色制造精心概述,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在机械制造中推行绿色工艺的策略,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制造
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行业内对电子产品装配过程的要求越来越详细,为了在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实现长期发展,必须确保其生产质量能够得到提高,因此,在电子元器件装配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每个环节都必须采取许多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电子产品装配是指机械安装和焊接,这在电子整机生产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其中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  关键词: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质量控制   中图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实际的制造质量,需要加强对机械制造技术的有效应用,创新传统工业产品机械化的生产模式方式,通过对机械自动化及数控技术等合理地应用,优化生产制造的流程,进而完善当前我国机械制造的方案。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数控技术;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背景下,居民对于交通工具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在众多的出行工具中,汽车成为了重要的出行方式,因此汽车的研发工作越来越关键和重要。而设计评审是汽车工程设计工作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关系到了汽车的质量,因此需要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设计评审有效性在汽车研发阶段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摘要:在电动汽车领域,冬季动力锂电池系统的保温,驾驶室的加热,车窗去雾除霜,还都是没有完美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使电动汽车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应用推广,遇到了较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对现有电动汽车空调制热技术的效能和功耗进行对比,展现了燃料加热器具有的高效节能等诸多良好的特性,及其在新能源汽车空调领域良好的低温制热适應性。  Abstract: In the field of electric veh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建设,使得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中,传感器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感器是一种有着较高综合性与技术性的智能化技术,同时也在推动了各方面的发展。在本文的分析中,就主要基于当下信息化的处理方面,传感器所能够在生活当中发挥出的重要价值进行详细的分析。
摘要: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光伏产业迎来了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本文以光伏电池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光伏电池制造车间为载体,聚焦高效光伏电池车间自动化和数字化两大领域,对光伏电池智能制造车间建设所需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梳理,重点研究光伏装备智能化升级、车间物流自动化、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车间全流程管控系统等技术,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高效光伏电池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升车间生产效率、降低
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中国的乘用车油耗及排放法规、乘用车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影响发动机油耗及排放水平的相关因素,重点分析了为适应未来油耗及排放法规要求的发动机技术升级方向与路线并进行了总结。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Chinese passenger vehicle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