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思想性强,语言规范,表达方式多样,堪称学生学习最好的范文。如果能巧妙地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例进行仿写,不仅能真正落实读写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经验总结。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思想性强,语言规范,表达方式多样,堪称学生学习最好的范文。如果能巧妙地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例进行仿写,不仅能真正落实读写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以课文为范例进行仿写,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根据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仔细品味,找准仿写练习的突破口。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的确,每一篇课文,都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作者不论是在遣词造句、连句成段、布局谋篇上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作为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学会“慧眼识珠”,通过仔细品味,发现作者最成功、最精彩、最有特色的地方,或是几句话、几段话,或是某种写作手法、表达方式,或是某个细节、某种情感等,找准仿写练习的突破口,以此设计丰富多彩的仿写活动,学生仿写起来才会有章可循、有话可说,才会兴趣盎然,,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酝酿形式,激发学生仿写的兴奋点
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丰富多彩的训练形式,激发学生仿写的兴奋点。我通常采用以下的训练行式:
(一)仿写句子,打好遣词造句的底子。如果潜心研究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课文中那些富有情趣、富有哲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比比皆是,充分显示了作家们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如果让学生进行仿写句子,无疑是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有效途径。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仿写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它是要在读懂值得模仿他作、认清其超越自己的地方、体会其精神风格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也就是“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
朱自清的《春》大量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节奏明快、清新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字里行间,充满着欣喜,赞美之情。在教学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时,杜青同学说,她最喜欢的句子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说这句话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我趁势引导学生: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还像什么?请抓住春风的特点写一句比喻句,结果同学们写出了一连串新奇的比喻,如:“春风像白衣天使给病人的一个微笑;春风像老师对学生的一句鼓励;春风像跌倒时路人的搀扶;春风像贫困山区孩子收到的包裹。”学生的想象翅膀在自由驰骋。
品味语言后,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自由仿写,学生更是兴趣盎然。有的同学模仿“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写道:“风筝到处飞:五彩缤纷,面积庞大的,小巧玲珑的,像巨龙,像海燕,还飘呀飘的。”有的同学模仿最后三句话写道:“夏天像一个顽皮可爱的小孩,那时而风、时而雨、时而艳阳的天气便是他鲜活生动的表情;夏天像一位充满活力的少女,那满树的绿叶便是她艳丽的褶裙;夏天像一位血气方刚的战士,那似火的骄阳便是他闪亮的盔甲。”
这样的仿写练习是我运用最多的,因为只需要两三分钟就可完成。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学生仿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样的句式写几句话;学习《星星变奏曲》时仿照“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写几句话等。这样的仿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
(二)仿写段落,提升连句成段的能力。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句与句之间没有连贯性。究其原因,连句成段的能力太差。为了提升学生的这一能力,我经常让学生仿写一些精彩的段落,引导他们探求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提升其连句成段的能力。
如在教学冰心的《纸船》时,我发现:“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这段诗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这首诗后,就让学生仿写,结果学生写出了许多内容联系紧密、美不胜收的段落。
如:高玉爽同学写道:
盲人小朋友,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片蔚蓝的天空,
请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关爱你的人为你撑开的,
晴空万里,是在告诉你心中要永远憧憬着温暖与光明。
张梦洁同学写道:
老师,假如你桌上摆放起一盆芬芳的康乃馨,
请不要惊讶她的突然出现。
这是你深爱着的学生亲手栽培的,
春夏秋冬,愿她带着我们的崇敬与思念与您相伴。
再如: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描写贝多芬外貌特征的段落,然后总结其写作特点。有个同学说:“本文的外貌描写生动传神,尤其值得借鉴的是本文的外貌描写能与主人公的性格、精神联系在一起。于是,我就让学生模仿这一段落的写法写一位自己最熟悉的老师或同学,并让大家猜猜他写的是谁,结果大家兴致很高。屈正扬同学是这样描写我的:
她身高一米六左右,中等偏胖的身体里仿佛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让她总是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的。微微烫过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显出她的自信与成熟。上课前,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爱在全体同学身上扫视一遍,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般富有敏锐的洞察力,让人不敢有丝毫的不专心。高高的鼻梁下那张小巧玲珑的嘴是最让人佩服的,讲起课来总是滔滔不绝,激情高涨:时而旁征博引,富有哲理;时而幽默有趣,让人忍俊不禁;时而感情真挚,让人潸然泪下。 经过这样大量的段落仿写练习,学生的表达技巧、想象能力、连句成段的能力、语言学用能力肯定会不断得到提高。
(三)学习写法,借鉴布局谋篇的技巧。要使学生写好作文,就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使其在“大体”和“定则”的基础上去完成自己的作文。具体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的写作要点,人物和景物的描写方法,说明的方法和议论的方法等。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各种题材、各种体裁无不囊括其中。如果在教学中能指导学生学习各种写法,借鉴作者布局谋篇的技巧,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如:《邓稼先》一课运用小标题的形式,表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科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一生及身先士卒、真诚无私的高贵品格。于是,我就让学生模仿本课的写法,用小标题的形式写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几个方面,结果学生拟的小标题新颖别致,而且紧扣人物三位品格、精神,条理清晰,中心突出。如:常青同学写的《我最敬佩的老师》,拟定的三个小标题:我们都喊她“妈妈”、我们都称她为“博士”、妈妈称她为“朋友”从三个方面条例清晰地写出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学中的旁征博引、与家长相处的技巧。再如:郭志艳在写《我最敬佩的人——妈妈》一文中,则拟定了这样的小标题;餐桌上尽显身手、演讲中技压群芳、邻居中美名传扬,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赞扬了妈妈的勤劳贤惠、勤奋学习、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坚持不懈,培养仿写练习的习惯。
没有相对的时间,读写结合也就无从谈起。时间是实现读写结合的前提。因此,每学一篇课文,我都会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究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从而发现课文读写结合的生成点,设计丰富多样的读写活动。每节课上,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精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主旨——议读课文,总结写法,畅谈感受”后,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活动——仿写练习。少则三、五分钟,多则十几分钟。坚持的时间长了,学生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学一篇课文,就会主动地思考、寻找写作训练的内容。随之,评议、欣赏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写作兴趣也不断浓厚,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语文教材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宝藏,可以用来仿写练习的内容也丰富多样。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紧扣课文内容,找准写作点,精心设计仿写训练,认真落实读写结合,学生在写作文时一定会有章可循,有内容可写,有方法可用,并逐渐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写作也会轻松起来,作文水平自然会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论坛》(河南省教育厅主办)
《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河南教研》(中学版)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思想性强,语言规范,表达方式多样,堪称学生学习最好的范文。如果能巧妙地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例进行仿写,不仅能真正落实读写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以课文为范例进行仿写,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根据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仔细品味,找准仿写练习的突破口。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的确,每一篇课文,都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作者不论是在遣词造句、连句成段、布局谋篇上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作为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学会“慧眼识珠”,通过仔细品味,发现作者最成功、最精彩、最有特色的地方,或是几句话、几段话,或是某种写作手法、表达方式,或是某个细节、某种情感等,找准仿写练习的突破口,以此设计丰富多彩的仿写活动,学生仿写起来才会有章可循、有话可说,才会兴趣盎然,,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酝酿形式,激发学生仿写的兴奋点
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丰富多彩的训练形式,激发学生仿写的兴奋点。我通常采用以下的训练行式:
(一)仿写句子,打好遣词造句的底子。如果潜心研究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课文中那些富有情趣、富有哲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比比皆是,充分显示了作家们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如果让学生进行仿写句子,无疑是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有效途径。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仿写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它是要在读懂值得模仿他作、认清其超越自己的地方、体会其精神风格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也就是“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
朱自清的《春》大量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节奏明快、清新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字里行间,充满着欣喜,赞美之情。在教学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时,杜青同学说,她最喜欢的句子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说这句话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我趁势引导学生: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还像什么?请抓住春风的特点写一句比喻句,结果同学们写出了一连串新奇的比喻,如:“春风像白衣天使给病人的一个微笑;春风像老师对学生的一句鼓励;春风像跌倒时路人的搀扶;春风像贫困山区孩子收到的包裹。”学生的想象翅膀在自由驰骋。
品味语言后,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自由仿写,学生更是兴趣盎然。有的同学模仿“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写道:“风筝到处飞:五彩缤纷,面积庞大的,小巧玲珑的,像巨龙,像海燕,还飘呀飘的。”有的同学模仿最后三句话写道:“夏天像一个顽皮可爱的小孩,那时而风、时而雨、时而艳阳的天气便是他鲜活生动的表情;夏天像一位充满活力的少女,那满树的绿叶便是她艳丽的褶裙;夏天像一位血气方刚的战士,那似火的骄阳便是他闪亮的盔甲。”
这样的仿写练习是我运用最多的,因为只需要两三分钟就可完成。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学生仿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样的句式写几句话;学习《星星变奏曲》时仿照“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写几句话等。这样的仿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
(二)仿写段落,提升连句成段的能力。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句与句之间没有连贯性。究其原因,连句成段的能力太差。为了提升学生的这一能力,我经常让学生仿写一些精彩的段落,引导他们探求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提升其连句成段的能力。
如在教学冰心的《纸船》时,我发现:“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这段诗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这首诗后,就让学生仿写,结果学生写出了许多内容联系紧密、美不胜收的段落。
如:高玉爽同学写道:
盲人小朋友,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片蔚蓝的天空,
请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关爱你的人为你撑开的,
晴空万里,是在告诉你心中要永远憧憬着温暖与光明。
张梦洁同学写道:
老师,假如你桌上摆放起一盆芬芳的康乃馨,
请不要惊讶她的突然出现。
这是你深爱着的学生亲手栽培的,
春夏秋冬,愿她带着我们的崇敬与思念与您相伴。
再如: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描写贝多芬外貌特征的段落,然后总结其写作特点。有个同学说:“本文的外貌描写生动传神,尤其值得借鉴的是本文的外貌描写能与主人公的性格、精神联系在一起。于是,我就让学生模仿这一段落的写法写一位自己最熟悉的老师或同学,并让大家猜猜他写的是谁,结果大家兴致很高。屈正扬同学是这样描写我的:
她身高一米六左右,中等偏胖的身体里仿佛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让她总是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的。微微烫过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显出她的自信与成熟。上课前,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爱在全体同学身上扫视一遍,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般富有敏锐的洞察力,让人不敢有丝毫的不专心。高高的鼻梁下那张小巧玲珑的嘴是最让人佩服的,讲起课来总是滔滔不绝,激情高涨:时而旁征博引,富有哲理;时而幽默有趣,让人忍俊不禁;时而感情真挚,让人潸然泪下。 经过这样大量的段落仿写练习,学生的表达技巧、想象能力、连句成段的能力、语言学用能力肯定会不断得到提高。
(三)学习写法,借鉴布局谋篇的技巧。要使学生写好作文,就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使其在“大体”和“定则”的基础上去完成自己的作文。具体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的写作要点,人物和景物的描写方法,说明的方法和议论的方法等。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各种题材、各种体裁无不囊括其中。如果在教学中能指导学生学习各种写法,借鉴作者布局谋篇的技巧,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如:《邓稼先》一课运用小标题的形式,表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科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一生及身先士卒、真诚无私的高贵品格。于是,我就让学生模仿本课的写法,用小标题的形式写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几个方面,结果学生拟的小标题新颖别致,而且紧扣人物三位品格、精神,条理清晰,中心突出。如:常青同学写的《我最敬佩的老师》,拟定的三个小标题:我们都喊她“妈妈”、我们都称她为“博士”、妈妈称她为“朋友”从三个方面条例清晰地写出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学中的旁征博引、与家长相处的技巧。再如:郭志艳在写《我最敬佩的人——妈妈》一文中,则拟定了这样的小标题;餐桌上尽显身手、演讲中技压群芳、邻居中美名传扬,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赞扬了妈妈的勤劳贤惠、勤奋学习、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坚持不懈,培养仿写练习的习惯。
没有相对的时间,读写结合也就无从谈起。时间是实现读写结合的前提。因此,每学一篇课文,我都会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究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从而发现课文读写结合的生成点,设计丰富多样的读写活动。每节课上,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精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主旨——议读课文,总结写法,畅谈感受”后,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活动——仿写练习。少则三、五分钟,多则十几分钟。坚持的时间长了,学生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学一篇课文,就会主动地思考、寻找写作训练的内容。随之,评议、欣赏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写作兴趣也不断浓厚,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语文教材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宝藏,可以用来仿写练习的内容也丰富多样。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紧扣课文内容,找准写作点,精心设计仿写训练,认真落实读写结合,学生在写作文时一定会有章可循,有内容可写,有方法可用,并逐渐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写作也会轻松起来,作文水平自然会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论坛》(河南省教育厅主办)
《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河南教研》(中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