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沉默权的关系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s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但是,新刑诉法并没有规定沉默权,仍然保留了“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并且增加了“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
  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沉默权的内涵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是指:“任何人对可能使自己受到刑事追诉的事项有权不向当局陈述,不得以强制程序或者强制方法迫使任何人供认自己的罪行或者接受刑事审判时充当不利于自己的证人。”[1]这一原则包括以下几层内容:一是被告没有义务提供可能使自己陷入不利境地的任何证据,追诉方不得以任何不道德及不法手段强迫被告作出不利供述;二是被告人有权拒绝回答追诉方的询问;三是被告人有权作出有利于自己的供述,但必须在自愿的前提下,法庭不得以强迫被告所作的供述作为定案依据。
  沉默权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各国普遍认可的一项保障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的权利,该权利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没有义务提供任何可能使自己陷入不利境地的供述或证据,追诉方也不得强迫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就某一事项作供述;其次,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有权在询问中保持沉默,并且不得因为其沉默而作不利推论;再次,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有权作出利于或不利于自己的陈述,但必须处于自愿,法庭不得将其非出于自愿的供述作为定案依据。
  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沉默权的区别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沉默权联系密切,在历史发展上一脉相承,但两者其实是由区别的。沉默权只适用于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还适用于证人等,除此之外,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一)两者的理念侧重不同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核心理念是保障人权,即防止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因司法机关的强制手段而提供不利自己的证据或供述。保护自己免受刑罚是人之常情,在刑事诉讼中必须禁止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手段强迫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指控自己或证明自己有罪,否则,不但侵犯了人权,更会造成滥用职权、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这一理念也决定了其经常见诸于各项人权公约。
  沉默权则更多的倾向于平衡控辩双方的力量。国家掌握着暴力机器,任何人都无法以个人的力量与之对抗,因此,需要创设法律使国家在诉讼程序中的权力得到控制。这就需要尽可能地限制国家作为追诉方的权力,特别是对讯问、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规定严格的使用条件,同时也应赋予被追诉人沉默权以对抗国家的强权。
  (二)两者的权利范围不同
  沉默权否定一切陈述义务,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有权拒绝回答一切问题,包括不为自己作证和辩解,且不需要提供任何理由。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是以部分陈述和作证义务为前提的,大陆法系国家基本都规定对自己的姓名、地址等不能沉默不言,“只是对于可能使自己受到刑事追究的问题才有权拒绝回答,因而必须针对具体问题分别主张权利,并且要附具理由予以释明。”[2]
  (三)两者的行使前提不同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只是规定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在司法机关强制自证其罪时可以使用,这也就是说,司法机关如果没有使用强制行为,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无权援引这一规定。而沉默权则允许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在无论司法机关有没有采取强制行为时都可以拒绝回答任何问题。相比较而言,沉默权赋予了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更大的自由。
  (四)两者的权利刚性不同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保障的是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最基本人权,这是世界各国所普遍认可的。沉默权是由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衍生而来的,在保障人权的问题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因此,一般根据本国某一时期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侧重不同而有不同规定。
  三、我国确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而非沉默权的必然性
  “在现代法治国家,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兼顾是世界各国刑事司法运行中所追求的最高目标。”[3]然而,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两者往往互相冲突。“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人们希望实现的并非仅是法律通过强力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同时还希望法律能够促进公平,即使法律能够减少暴力行为,人们也希望它在公平的基础上加以适用。”[4]我国刑事司法向来重实体轻程序,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失衡的当下,确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或沉默权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但是,尽管沉默权有着道德上的合理性(下转第50页)(上接第48页)以及司法上的和目的性,我国自古以来就不承认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有保持沉默的权利,重实体轻程序是我国的传统司法惯性,同时沉默权也确实赋予了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极大的人权自由,如果有人因为行使沉默权而使证据不足被无罪释放,就我国当前的文化,普通公众是无法接受的。其次,我国向来以口供作为整个证据体系的基础,而一旦确立沉默权,势必造成大批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行使该权利这无疑会给我国的传统询问取证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以我国目前的侦查技术和法官素质来看,另辟蹊径取证困难重重,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极大地影响犯罪打击。
  沉默权在我国没有立足的根基,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却可以作为一个基本原则贯彻到刑事诉讼中。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一方面能有效防止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因司法机关的强制手段而提供不利自己的证据或供述,是我国刑事司法保障人权迈出的重大一步;另一方面,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并不排除被追诉人的如实回答的义务,因而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不提供必要证据或陈述,而使案件无法侦破的现象将得到控制,对打击犯罪不会产生特别巨大的障碍。
  参考文献:
  [1]孙长永.沉默权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9.
  [2][3]董坤.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我国的确立与完善[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2):114.
  [4]梁欣.不得自证其罪原则适用的几个问题——兼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第49条[J].法律适用,2012(3):30.
其他文献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传家宝,在我党历史上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改革开放、深化改革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仍然重要。现代企业管理更是进入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时代,企业的发展、兴衰归根到底取决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信息时代突飞猛进的今天,多媒体已被广泛应用。如何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思想文化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多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与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水工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裂缝问题,较全面地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在施工中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控制措施  水工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产生是多因素造成的,同时裂缝产生的多寡及程度,直接决定着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因此,水工混凝土施工的一个重要控制目标,便是对裂缝的控制。裂缝的控制是一个系统问题,首先要有一个充分的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在具体施工
期刊
摘要:搞活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是促生产、增效益、出名牌的根本途径,是带动农村产业走向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牵动点。当前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抓住农产品流通这个切入点,因势利导,尽快促进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农业产业化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
期刊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备受争论和质疑。过去支持者占多数,反对者较少。时至今日,反对者的势力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强。前不久陕西和福建两地曝出的孕妇被强制进行大月份引产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由此也引发一场关于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适时调整的大讨论。而人社部门研究推迟退休年龄的消息一出,更是引来一阵“与其延迟退休不如放开计划生育”的议论声。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人口与发
期刊
摘 要:针对目前核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面临的压力,对核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是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索了以推广核企业文化为基础,以核专业学生职业规划为导向,以中广核模拟应聘大赛为根本的系列学生活动,完善核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提升核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学生活动;核专业;职业规划  1.引言  核能在我国已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能源领域,国家加大核电发展的决策,使核能工业迎来全面发展的春天,核工程与核技
期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生存和运营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国有企业制度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面对飞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我们从现实的角度对企业内的各项工作重新进行一番审视,包括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再认识。  怎样正确认识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认为,一定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中
期刊
摘 要:中国艺术中的写意性与生俱来,人们对写意的追求与偏爱使写意性不自觉融入油画创作之中,写意油画是东方艺术精神和西方艺术的完美融合,写意表现虽然不是唯一的油画风格,但是却有着深深民族烙印,也为油画创作方式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写意油画;中国艺术精神;以意造型;笔触  “写意”这个词我们在中国画中经常遇见,是中国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一般指用简练的笔墨概括出对象的形态,抓住其精神,多借物言志,借
期刊
摘 要:祭奠是一种民间的习俗,是人们为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而举行的多种多样的仪式,祭奠行为受各地习俗和道德的调整。然而随着社会人口的流动各地因祭奠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多,由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因此,法律如何更好的解决因祭奠引发的纠纷,如何更好的保护公民祭奠的权利成为呼之欲出的问题,“祭奠权”如何入法,“祭奠权”受到侵害后如何进行救济等也成为亟待解决的立法、司法
期刊
摘要: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实现工业、农业、生态用水协调发展。加快水管体制改革步伐,加强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工程良性健康运行发展。本文根据国内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文件的规定,对他们的内涵进行分析,对现行的确定方法提出个人看法,对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水环境;规划;可利用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缺水和水环境恶化的压力也不断增加.
期刊
当前,基层国税机关因执法不当、执法过错或行政不作为等引起的行政诉讼,乃至被追究刑事、行政责任的案件时有发生。有效防范和化解执法风险,减少国税干部的执法压力,不仅能增强其责任感和忠诚度,保证税收法律制度的正确施行,更有助于提升国税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有益于国税收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知险生畏,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风险意识。抓好教育培训是防范和降低税收执法风险的基础和方向,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