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档案馆首要责任是保证档案的安全。我国大多数档案馆建设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档案馆建馆早,建设标准低,馆库建设亟待改善。此外,档案馆新建改扩建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档案馆首要责任的履行。在此背景下,探讨档案馆容灾机制,在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前,将容灾机制的理论融入到档案馆的各个方面,选择不同的容灾方式积极应对,对于保障档案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档案馆容灾机制的范畴界定
本文的“灾”选择限定为火灾、地震、飓风、洪水、火山、雷暴等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因为突发性自然灾害不同程度的引起的实体档案受损,数据档案丢失,甚至是档案本质属性丧失,对档案的影响是致命性的。
“容灾”一词来源于电信技术领域,经过2003-2018年16年的发展,“容灾”理论不断发展,百花齐放,没有统一的定论。在档案领域的应用也是在近十年,均是以档案数据为容灾对象展开研究。本文“容灾”一词意指为了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提升某一对象可用性可靠性可恢复能力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和建设行为。
“容灾机制”,指的是为了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某一组织内部各要素的组织和运行规律。
“档案馆容灾机制”意指为了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来临之前,研究档案馆建筑相关的各要素的组织和运行规律,结合时间维度与容灾成本等因素,选择不容的容灾方式,达到保障档案安全的目的。
二、容灾方式
1.容灾
按照容灾的距离远近、投资成本的高低、容灾能力的强弱,分析得出1 1容灾的三种方式,一是将A城备用主机及存储设备安装到异地B城(非同城),两个主机间隔一定的地理距离,以广域网相连(见图1);二是在同城领域,建立两个完全相同的主机和存储设备(见图2);三是在两个机房分别安置一个智能平台(见图3)。1 1容灾的三种不同模式的共同目的是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可用性,不同在于主机及存储设备与备用主机及存储设计随着距离的增大,对数据的容灾能力随之增强,即:1 1机房容灾
一、档案馆容灾机制的范畴界定
本文的“灾”选择限定为火灾、地震、飓风、洪水、火山、雷暴等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因为突发性自然灾害不同程度的引起的实体档案受损,数据档案丢失,甚至是档案本质属性丧失,对档案的影响是致命性的。
“容灾”一词来源于电信技术领域,经过2003-2018年16年的发展,“容灾”理论不断发展,百花齐放,没有统一的定论。在档案领域的应用也是在近十年,均是以档案数据为容灾对象展开研究。本文“容灾”一词意指为了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提升某一对象可用性可靠性可恢复能力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和建设行为。
“容灾机制”,指的是为了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某一组织内部各要素的组织和运行规律。
“档案馆容灾机制”意指为了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来临之前,研究档案馆建筑相关的各要素的组织和运行规律,结合时间维度与容灾成本等因素,选择不容的容灾方式,达到保障档案安全的目的。
二、容灾方式
1.容灾
按照容灾的距离远近、投资成本的高低、容灾能力的强弱,分析得出1 1容灾的三种方式,一是将A城备用主机及存储设备安装到异地B城(非同城),两个主机间隔一定的地理距离,以广域网相连(见图1);二是在同城领域,建立两个完全相同的主机和存储设备(见图2);三是在两个机房分别安置一个智能平台(见图3)。1 1容灾的三种不同模式的共同目的是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可用性,不同在于主机及存储设备与备用主机及存储设计随着距离的增大,对数据的容灾能力随之增强,即:1 1机房容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