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质量观与质量保障对策分析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hong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质量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在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质量观。教育质量的内涵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和学生在学校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及价值观。教育质量观是对教育工作和受教育者质量的基本看法,包括人才质量观和教学质量观,涉及到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教学工作效果。高职院校要坚持全新的高职院校质量观,建立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外统一的综合素质质量观和以考核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质量考核评估体系。要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高职院校质量问题。职业教育的多样性、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多样化、社会对各类职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必然要求评价的标准也是多样化的。有质量才可以吸引生源,保障应有的规模,有一定的规模才可能带来效益,有了效益,高职院校就可以更好地去保障质量和扩大规模。处理好质量、规模、效益的关系,就可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一、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现状及其问题
  
  1.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是指按照一定的运行规则围绕教育质量评估这个核心而设立的各种机构和进行的各种活动。其构成要素是保障质量的各种机构或活动,其运行机制是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规则所形成的制度,其主要功能由特定的组织依据规定的质量标准按照定的程序对高职院校的质量进行保障、审核和评价的系统。
  影响高职院校质量的内部因素有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师资素质、实践教学等,外部因素主要是传统教育观念、制度与政策、社会需求和社会舆论。内部质量保障是高职院校根据既定的质量目标而开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多关注的是生源输入和教育过程的运作,对院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状况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促使学校积极参与到质量保障活动中来。外部质量保障是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各种评估机构为确保高职院校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和专业人才,对学校开展的评估、审核、认定、保障等评价和管理活动,注重的主要是输出的结果。教育质量的保障要在内、外部保障机制共同作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高职教育是外适性教育,要注重外部保障体系的建设。
  2.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质量有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也有政策、体制、机制问题。部分高职院校迎合人们传统的学科和学历教育需求而盲目攀升,影响了高职院校本身的特色创建,使得高职院校的功能复杂化。大多高职院校都具有创建特色的初步意识,没有针对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规格,没有基于人才规格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使得培养出的人才特色不鲜明。许多高职院校受办学条件的影响,专业设置、培养方式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没有实现,高职毕业生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比较中缺乏特色优势。从我国高职院校质量保障的现状看,高职院校、市场和社会力量已经逐步参与到质量保障中来,但政府始终把握着质量保障的关键影响力,使质量保障的重心过于向政府一级倾斜,其他保障主体能发挥的保障力不大,不利于质量保障效果的最大化。我国开展高职院校质量保障活动时间不长,质量保障活动的做法基本上是借鉴国外的,缺乏系统地比较、消化和实践的过程,尚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和理论研究体系。
  
  二、高职院校外部质量保障的对策
  
  高职院校外部质量保障是政府、社会、市场、学生、家长对高职院校质量进行保障,外部保障是借助于控制学校生存与发展的要素达到保障教育质量的效果。
  1.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应增强高职院校的自主权,使教育部门统筹、行业指导、其他部门积极参与,各司其职。大力鼓励行业、企业、外资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职院校,积极推进现有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进行多样化的合作办学。高职院校的办学需求由行业驱动,人才培养标准由行业制定,人才培养数量、类型、规格由行业开列,逐步实现行业指导规范化应是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任务。政府应促进和支持高职院校与标准的持续改进,政府应该建立高职院校质量管理的指导性文件,设置高职院校的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和论证制度,并及时将有关质量保障的文件、审查鉴定和评估结果向公众公开,使公众了解各校的质量和水准。
  2.加强教育法律法规建设。针对高职院校质量保障工作的现状,应将已有的有关高职院校的法律、法规、文件成果系统化,形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在内的比较完备的高职院校法规体系。要形成高职特色的质量标准和保障模式,使高职的质量保障活动完全是服务于高职院校这一特殊的教育类型。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政府和其他保障主体的各自职能,为其建立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根据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有关条款以完善其运行机制。要加强立法工作,为政府转移职能创造良好法律和政策环境。
  3.树立科学的质量评价观。要树立质量标准多元化的评价观,应转变用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来衡量高职院校质量的思想观念,代之以市场标准为取向的多样化质量标准。要树立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观,高职院校同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结合程度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命力,要把握社会需要和市场标准就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中介机构、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做出全面的评价。要树立重视办学特色的评价观,办出特色,培养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是衡量高职院校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的对策
  
  高职院校作为内部保障的主体,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发挥管理者、教师、学生三方面保障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办学规模、办学资源各方面情况,全面建立校内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和自我评价的新机制。
  1.输入保障。输入是高职教育过程保障的基石、条件和前奏。输入既包括质量意识、培养方案、管理制度等输入,也包括生源及财务等的输入。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上为高职院校提供质量保障。要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调动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政策。要以聘任制为核心,推进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以职员制为核心,推进高水平管理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教职员工的继续教育制度。强化质量意识是建立与完善高职院校质量保障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通过宣传和引导、激励等机制,传播质量信息、奖励质量成就、促进质量观的改变,营造良好的质量保障氛围。只有当教学质量成为高职院校所有成员共同信奉的价值,才能增强个人工作的自觉性,提升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
  2.过程保障。学校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要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质量进行保障和评价。完善的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的竞争、激励、创新、约束机制,教学保障组织、教学评价体系,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基本条件、教学环境建设等多种结构,以及决策、指挥、运行、评价、条件保障和仲裁督导等系统。要以专业教学基本流程为依托构建专业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框架。设计专业教学质量控制体系下的内容并实施控制。要注重实践环节的控制,制定出实践教学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逐步引入国家、行业标准、企业规范,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用企业要求管理与督查实训过程,重视实践教学考核办法,评价机制的制定。
  课程开发与设置是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课程建设要以专业建设为依托,要优化课程结构,重点是开发新课程,改造旧课程,科学建构不同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与综合课、理论课与实践课、传授课与研究课)之间的比例关系。高职院校需有一种创新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课程学习创造条件。
  3.输出保障。高职院校输出质量保障是高职院校最终质量的体现。输出保障内容主要有学生的发展、毕业生就业状况、社会服务、学校的社会声誉等。毕业生就业状况能够在就业市场得到反馈。社会服务是指高职院校不仅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适应社会的需要,还开展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活动,为社会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支持等。高职院校在输出质量保障中,应通过社会排名、毕业生质量调查等方式收集反馈信息,及时修改培养方案、调整管理制度、以及改进教学过程等方法促使高职院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高职院校要企业界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将企业界的最新要求落实到课程内容,保持和提高专业教育质量,使专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以最终“产品”的质量来审视和反思学校的教学质量,应将近期评价和长远评价结合起来。
  4.售后服务。售后服务强调高职院校对其毕业生质量的直接责任,为高职院校质量保障提供了约束机制,给高职院校以直接的压力和动力。售后服务理念强调高职院校要对毕业生离校后的社会适应性负责。社会需要及其得到满足的程度是高职教育质量检验的标准,适应性是高职院校质量的本质属性。尽管造成毕业生不适应社会的原因具有复杂性,但若用人单位或毕业生自己普遍认为他们在知识、能力或素质方面存在某些缺陷,高职院校应与用人单位、毕业生共同协商,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利用一定的时间,采取一定的方式,给毕业生提供回炉再学习的方便。
  5.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质量改进的渐进过程,持续改进是积极、主动寻求的,持续改进涉及高职院校的方方面面,持续改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解决高职院校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只有对高职院校质量持续改进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持续改进应成为高职院校的永恒追求。
  
  四、结语
  
  高职院校要把质量管理活动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即进行综合治理,全员、全面、全过程开展质量管理,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培养出真正价有所值的市场对口人才。以内为主,以外促内,建立以学校为基础,以社会为重点,以政府为主导的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将是我国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未来走向。
  江苏省教育厅200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06SJB880018。
  (作者单位:徐州职业建筑技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
其他文献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从技工院校走出的毕业生应当既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又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专业特点,学生在校学习时,需要依次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类课程。公共基础课是指不同专业学生都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如数学、语文、英语、德育等课程。专业基础课是指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设置的具有很强专业技术特点的课程,如机械加工专业的数控技术、车工工艺学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活跃城乡市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诸方面的原因,目前全国非公有削
三级跳远是在高速助跑后沿直线连续完成三次跳跃的运动项目,这项运动使下肢的负担量很大,技术较为复杂。因此,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除速度、弹跳,和平衡能力外,腰和腿部必须具有强大
本文试从图式理论分析入手,就大学听力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新的优化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