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同步提高。目前我国人才培养逐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各地的职业技术学校以及现在的本专科都将专业细化,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为了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以提高就业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以计算机专业为例,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区域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人才培养逐步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方向,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飞跃,使得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人才的短缺是制约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以计算机专业为例,高级计算机技术人才的聚集地仍然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都市,一线城市无论在教育资源上,还是在市场环境上,都有较大优势,人才培养水平较高。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要求,平衡各区域之间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水平,在每个发展区域都需要加快人才的培养,研究区域经济發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1.1目标定位不准确
  就人才培养来说,一定是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计算机专业也是如此,例如,以农业为主的区域,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制造业为主的区域有所不同,与新兴高科技产业的区域也不同。同时,与当地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某个区域主要是以物流与电子商务为主,那么计算机专业主要是服务于物联网,某个区域经济主要是机械制造,那么计算机技术就要倾向于自动化的研究,某个区域是以技术研发为主,那么计算机专业就主要倾向于智能化的研究。而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大学、在职业学校一般并没有做有针对性的细分,往往培养方式统一,学生走出学校,依然要花很多时间在岗位上重新学习。因此,对于区域与行业的定位十分重要。
  1.2培养单位的发展缺少方向性
  学校或是培训机构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往往困扰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往往不清楚要教多少实用技术,要怎样教理论知识,不但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不好,还阻碍了学校的发展。一些职业学校急功近利,专业教学上只求新,没有系统性,往往丢了西瓜捡芝麻,跟风,没有方向性,学生好高骛远,基础不牢便追求社会上的时兴技术。培训单位在这样的引导下很难发展,学生也很难学到真正的本领。比如计算机专业,怎样在几年的时间内,让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进而打造学校教学的主要优势方向,在很多学校都做不到。
  1.3市场需求同教学设置有偏差
  以现在的科技进步速度,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为主、完全以理论占主要部分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非常快,硬件更新换代的速度快,网络发展的速度快,智能化软件的发展快,而且现在智能手机的使用已经挤占了很大一部分电脑使用的空间,很多家庭中计算机已经不是家庭生活的必需品。在区域中,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育也有不同,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师资力量也不同,教学质量与教学设置是否能够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也要画个问号。三四年的职业教育对于计算机行业来说,并不适应,三四年技术发展很快,主流技术更新很快。学生们往往会发现,走向了社会,计算机涉及到的工作与所学联系并不强,甚至工作一个月两个月,就比在学校学三四年要多学很多知识。这说明了定义职业教育和市场没有接轨,职业教育就是要直接面向社会,而不是高等教育在理论上的研究那么偏重。
  1.4培训的系统性不足
  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指导,在以考试为最终选拔标准的中高考之后,职业教育就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考核标准,完全将走出学校的学生是否学业合格交给了社会。培训中虽然有考核,但是与社会需要学生达到的标准还是有很大的偏差。即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一些资格考试中获得了一些认证,但有含金量的并不多。考核激励不够,培训的系统性就不强,教学质量就没有保证,按照大纲要求,老师教完了就走,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教学上不成体系,有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很多难懂的逻辑与代码中,听不懂,学不会,职业教育并没有真正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最终一部分人放弃了专业的认真学习,毕了业也不会从事计算机,这对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时间来说是一种浪费。
  1.5培养模式不够多样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目前来看还不够,模式单一,就造成了改变困难,例如计算机专业一直在尝试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甚至一些职业课程直接由企业冠名,直接输出人才,但这种模式仍然不灵活。应用型人才,到了职业学习的年龄,学习的主动性要发挥出来,并不只是完全的以一种模式教学,有的学校就是教课本,按照大纲教,学完了理论,上计算机上实践一下,考个试就算完成了课程,学生通过了考试,过不了多长时间,因为用不到所学的知识,马上就会忘。现在的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不同,基础教育是在反复学的过程中提升,不断的重复巩固,而职业教育有的时候会揠苗助长,学的多,一个模式,填鸭式的,学生其实掌握不了多少。
  2.区域经济主导下应用型人才教育提升的方式
  2.1区域教育部门明确导向
  教育行业首先搞一项创新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的需要,要求管理职能部门的把关,尤其是开设课程,教育模式的改变上,需要事先提报计划。教育部门对口职业教育的部门应该给于在教学模式创新上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另外,区域经济的研究与应用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好,要将人才培养摆到大环境中,统筹教学模式与培养方向。计算机专业首先是以超前的理论培养,融入国际国家的高端水平,还是符合本地要求就够,需要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学校要做好学生与课程实际的调研,将建议原原本本的反馈给上级教育部门,教育部门要发挥好把方向的优势,论证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发挥好导向作用,准确的了解市场需求,做好统筹安排。
  2.2学校、培训机构要细化培养计划
  学校与培训机构,要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细分专业、细分培养计划。例如,计算机专业,不能笼统的、单一的教学、培训,还要按照区域市场需求,对专业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对,硬件、软件、手机应用、平台制作、智能开发等专业,进行合理的布置、计划,开设课程,同时,要根据市场、区域市场的主要人才需求开设实践课程,比如,科技研发区域的智能化开发,沿海的仓储物流,内地的技术设施建设,偏远地区的网络搭建等等,需要因需施教,做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极大的利用好市场资源的导向作用。   2.3确立科学合理的培养理念
  要体现出来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服务性社会职能,针对不同区域的区域特点,对学生的培养,要体现社会性,指导性,服务性。进一步的定位好职业的培养理念。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一定不只是懂硬件、懂数字,还要在很多方面去提升综合素质与眼界,尤其是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统筹能力、管理能力等等。好的培养模式与培养理念对面向社会的年轻人十分重要,经济发展首先是要提高年轻人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尽早的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做到学以致用,做到人尽其才。
  2.4提高师资水平
  教学水平的提高最基本的还是要提高师资水平,区域的发展,教育是关键。好的师资往往是在待遇好,经济发展好的城市聚集,很多区域留不住好的教师队伍,教育人才的流动性大也大大制约了当地人才培养水平。留住好的师资就要有好的政策与待遇,一方面是从国家与政府部门决策上有所支持,另一方面学校的整体学术环境、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于现有的师资力量,要做好培训与培养,要让师资首先符合区域发展的要求,要让教师的能力能够体现在区域发展上,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是必要的,我国现在教育的各个单位的交流都很多,这样就需要提高交流的效果,要真正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开阔眼界,这样才能真正的在教学水平与站位上有所提升。
  2.5考核制度需要加强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很明确,就是出了校门能够及时的应用在社会上,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极大的缩短学生走出校门适应岗位的时间。学生在学校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社会、企业几乎掌握不到,这就需要学校要加强考核的针对性和自主性。考核的标准国家很难统一,但是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考量是现实的,是明确的。怎样能在学生走出校园的时候有个权威的认证,能够证明学生具备该项专业能力了十分重要。计算机行业认证有很多,有一些含金量很高,一些就流于形式,而随着行业的细分,认证和考核的标准会更高,更有针对性,这样对于人才的培养来说比较有实际意义。
  2.6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区域性人才培养要有持续性,学生是其中占重头的方面,而到了岗位上的人才再培养也十分重要,人才的培养模式要建立持续性的模式。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校与企业共建的模式,企业在学生上学的时候就能够参与课程与实践的设置,到了学生毕业,对口进入企业,又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实践培养,实践岗位能够提前给到学生也是一把双刃剑,有的学生未必适合所学的专业,因此,这种模式也需要灵活掌握。校企结合办学在职业教育方面仍然在尝试中,还有一些企业直接开设培训机构的,一般都是短期的职业培训,这种培养模式比较直接,但是太重于实际工作,在长远角度来看还要再多一些综合素质的培养。
  3.结论与展望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应用人才的培养,但是也需要因材施教,多年来区域经济人才的培养都是学者们研究的课题,并没有真正的拿出有效的模式来,一方面,技术与经济的发展太快,而教育的周期又偏长,另一方面,人才的流动性太快,往往不能留住人才。现在高校与职业学校一方面注重应用型专业的开设,一方面又争做综合型教育机构,精力分散,专业性差,造成了一定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与浪费。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建设、企业与高校的联系不高,没有统筹考虑,顶层建设不好,教育水平很难突破,这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屈瑜君,廖曉玲,沈星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6).
  [2]胡寿根,殷革兰.高等教育普及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0(5).
  [3]陈正权,朱德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体制路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6(28).
  [4]朱鹏.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5.
  [5]李为毅.服务区域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3).
  作者简介:何芳(1981—),女,湖南衡阳人,汉族,学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开发与应用、web前端开发、电子商务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新材料是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是制造强国和国防科技工业的基础和支撑。发展新材料产业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振兴实体经济的活力源泉。然而我国新材料企业多为中小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新材料中小企业如何在战略上把握契机,顺应形势,走出一条持续、健康发展之路?文章基于这种考
期刊
[摘 要]近些年医学界和社会保障机构的学者积极关注建成宏观、中观“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目前大中小都市均有建成,也已为社会养老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也存在专业社工参与度不够,导致专业化经营欠缺;收费普遍偏高,不能使广大中、低收入老年群体受益;属于机构养老,与我国传统养老文化背离。综上所述,加强有专业社工参与的微观“医养结合”式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机构的建设,是对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模式有意义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竞合概念、竞合的测量、竞合理论模型和竞合理论在其他方面研究等方面对竞合理论开展述评,从中提出府际竞合的内涵和四大特征;府际竞合指政府间基于集合利益最大化原则,围绕以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而展开的,以直接的、一对一的契约或非契约形式,为实现资源整合利用而采取的竞合互动行为。府际竞合的实质是围绕利益的一种博弈,是对资源的争夺、妥协与整合。该研究希望将企业竞合理论拓宽到区域经济领域,从而丰
期刊
[摘 要]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应用才能更好地完善和发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理论。文章以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总结该专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经验,为同类专业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5.180   现代学徒制是
期刊
[摘 要]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六个方面深入分析。经济体制改革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对改革开放遗留的体制问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改革的核心,针对企业组织机构进行革新,以推动企业进一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扎根
期刊
[摘 要]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未来新兴技术的核心代表,对未来经济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社会经济体系都存在不同的分配结构。文章将未来核心技术与经济核心问题相联系,建立在原理性的理论基础上,最大可能地展现在未来所能够达到的情况。  [关键词]人工智能;未来经济;工資;失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5.186   人工智能的发展动力在于降低人工成本
期刊
[摘 要]在文化发展战略背景下,文化强校已成为国内众多高校的战略路径。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在有限的地域资源条件下,如何将高校文化与区域特色两者密切联系,是目前地方高校创新协同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文章从文化协同视角,通过对丽水学院文化融合教学进行剖析,以诠释地方高校与区域特色协同创新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文化发展战略;地方高校;区域文化;协同创新  [DOI]10.13939/j.cnki.zg
期刊
[摘 要]文章着重探讨了在我国养老金制度并轨的语境下“身份”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发现现有并轨制改革更多是一种“增量化”的尝试,其不公平的根源即“身份”的权利义务不一致仍没有得到改变。为此需要进一步识别获益身份,将“国民”“职业”“个人”三种身份层次相结合,建立起基于权责关系的多层次养老金制度体系,最终向“所得”与“应得”的理想目标接近,实现由“形式公平”向“实质公平”的转变。  [关键词]身份化
期刊
[摘 要]农村征地拆迁乃事关经济社会民生的大事,考验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权属不清、面积争议、补偿标准不及预期等是征地拆迁中的常见问题,如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将阻碍政府工作目标的实现、破坏社会关系和谐稳定、影响城乡发展建设。寻求农村征地拆迁纠纷化解之策,需同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起来,激发自治动能,筑牢法治屏障,培育德治根基。  [关键词]三治结合;征地拆迁;纠纷解决  [DOI]10.139
期刊
摘要:本文研究的内容是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前后的一个绩效变化情况。本文会从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到结合企业并购的动因理论分析,最后以宝钢并购武钢为例进行绩效分析,并做小结。发现宝钢总体绩效优于并购交易发生之前。  关键词:并购重组绩效分析钢铁行业 宝钢  1企业并购相关概念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法人通过相关合法程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以经营和运作企业资本的一种形式。在动因理论方面,协同效应理论为企业业绩的提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