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企机关历来存在工作效率低,推诿扯皮现象。面对当前深化改革大形势,在低成本高效运作的市场环境中,激发国企机关活力,提升机关运行效率,推动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Abstract】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ve always exist the phenomenon of low efficiency and prevarication. Fac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epening reform, in the market environment of low cost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we need to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organ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关键词】國有企业;机关;效率;活力
【Key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s; organ; efficiency; vitality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8-0110-02
1 当前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在新一轮的社会调整中,不仅经济步入新常态,国有企业发展也进入新阶段。
2014年7月15日,国资委宣布六家央企启动“四项改革”试点工作,国有企业正式进入改革新纪元。2016年2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人社部联合召开发布会对外披露,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开展国企改革“十项改革试点”,2016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将抓好“九项重点任务”。 2016年7月14日,国企改革试点全面铺开。
2 国有企业机关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机关是国有企业中才存在的行政机构,也是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产物。机关由多个事务部门组成,每个部门业务都是与单位的生产、经营等工作息息相关。如果在业务流转过程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单位将面临损失或更为严重的后果。
2.1 管理制度完善,执行力度差,不利于科学发展
当前国企在运行中,都有一套较为庞大的制度体系,以钻井工程研究院为例,现有各类规章制度80余项,涵盖了经营、生产、安全、技术、科研等多个方面。但国企在管理运行中,往往看人情、走过场,制度的执行浮于表面,没有真正发挥制度在管理中的科学性、实效性。
2.2 部门设置分散,职能交叉,机关管理效率较低
查阅部分国有企业关于机构设置的规定中,都明确指出,国有企业及所属企业内设机构应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业务交叉、重叠,但职责中又未明确界定的状况屡见不鲜。分工不明确,工作交叉,使得国企机关历来的推诿扯皮为人诟病。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显得效率低下,阻碍了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2.3 激励机制不完善,无法调动机关人员工作积极性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一项研究证明,员工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个人能力只发挥了20%,而在开发和激励以后,其潜能会发挥到80%。这充分表明,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将企业的整体绩效提高四倍。而国有企业受体制约束,在年终绩效考核中一般凭印象、看关系,在打分时均衡考虑,分数上差异不明显。而管理者为了凸显生产一线岗位的激励作用,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机关员工进行激励,这种看似公平、公正的方式实际上忽视了员工的差别化需求,激励难以取得实际效果。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激励机制忽视了个体差异化需求;二是现有的激励机制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三是未引入竞争机制;四是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五是激励重奖轻罚,无法起到约束作用。
2.4 国有企业机关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机关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枢,其工作人员不仅要有适应企业需要的生产技术知识,还应该在经营管理方面有较高水平。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是从生产转岗机关。以我单位为例,根据近年来新入职大学生现状分析,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分配到一线生产岗位锻炼,在掌握一定生产技能和工作经验以后,才能转入机关管理岗位工作。但受行业特性影响,石油野外作业环境单一,大部分人员只能接触到技术知识,导致转入机关后不能很好适应工作,组织、协调、文字基本功欠缺。
二是毕业后直接分配机关。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国有企业越来越注重引入高知识人才,但由于我国现有教育制度的弊端,造成刚毕业的大学生仅掌握课本知识,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了解很少,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脱离实际,目标任务不能有效完成。
加上国有企业内部培训较少,尤其是以生产技术为主的国有企业一般只是将培训作为一种福利,针对性较差,导致国企机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3 激发国有企业机关活力,提高管理绩效的对策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着深化改革发展的重任,应切实发挥其职能职责,为企业科学决策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持续健康发展。
3.1 完善制度,创新管理激活力
工作开展的基础是制度,制度在实践运行中会出现与实际偏差。当前国企改革,必然会结合改革实际对现有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中石化集团公司自1991年开始开展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比,意在发现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通过立项研究,专项运行,用新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活力。 此外,要全面激发国有企业机关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应结合企业發展实际,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注重长效性和实效性。比如,钻井工程研究院在2017年底,为实现扭亏脱困,围绕现有综合绩效考核办法配套完善了市场开发、单项目管理、突出贡献、停待期间薪酬管理四大激励政策。激励制度一经实施,获得员工积极响应。2017年底,单井边际共献率同比提升9%,企业也在2018年一季度一举扭亏,实现盈利,企业也在2018年一季度对盈利单位进行了绩效兑现。其中机关部分人员在市场开拓或业务范围内积极作为,受到单位的表彰。这表明,科学的激励手段,确实能起到实效性。
3.2 优化机构,厘清责权强活力
一般来讲,组织机构的调整是随着企业中长期目标和战略的改变而改变,其调整是为了更好和更有效地将各种资源整合,发挥最大效益。
一是开展机构优化调整前,应结合企业现状开展调研,以队伍稳定为第一原则,摸清实际需求,在实现机关扁平化模式上,形成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机构设置方案。
二是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对企业机关部门进行重新划分或设立,这包括岗位设置、部门职责重新梳理、岗位说明书的修订、部门边界的界定、工作流程的调整以及制度的修订。
三是开展岗位定员。根据调整后的机构以及业务需求,合理设置岗位人员数量,这样既可以减少人员富余,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体现高效、精干的机关运行模式,又可根据员工个人业绩来作为绩效考评依据。
3.3 建立有效沟通,化解问题促活力
有效的沟通是协调企业各个部门关系,增强凝聚力和形成良好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使企业决策得到准确理解,并迅速实施。比如,我们的某一项工作在推进中会与其他部门有业务关联,可能是一个部门给另一个部门安排工作,也有可能是一个部门考核其他部门,在工作推进中,难免会有一些误解,甚至产生利益分配上的冲突,此时,在部门间基于权责利清晰的前提下,开展有效的沟通,可以将问题提前化解,保证目标任务的清楚理解和接收,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发生。
3.4 学习培训,提升素质增活力
学习是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当前国企骨干人群主要集中在80、90后,他们对现实的需求已不仅限于金钱,更多地倾向于精神层面的满足,比如个人能力素质提升、发展前景、工作是否具有挑战性,培训就是适应和满足他们需求的重要途径。
一是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加大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从而推动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要针对培训有相应的配套考核激励机制,比如通过培训开展岗位竞聘、末位淘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更能通过有效的培训为企业发展带来丰厚的回报。但培训必须建立在员工需求基础上,否则其有效性无法实现。
【Abstract】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ve always exist the phenomenon of low efficiency and prevarication. Fac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epening reform, in the market environment of low cost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we need to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organ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关键词】國有企业;机关;效率;活力
【Key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s; organ; efficiency; vitality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8-0110-02
1 当前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在新一轮的社会调整中,不仅经济步入新常态,国有企业发展也进入新阶段。
2014年7月15日,国资委宣布六家央企启动“四项改革”试点工作,国有企业正式进入改革新纪元。2016年2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人社部联合召开发布会对外披露,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开展国企改革“十项改革试点”,2016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将抓好“九项重点任务”。 2016年7月14日,国企改革试点全面铺开。
2 国有企业机关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机关是国有企业中才存在的行政机构,也是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产物。机关由多个事务部门组成,每个部门业务都是与单位的生产、经营等工作息息相关。如果在业务流转过程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单位将面临损失或更为严重的后果。
2.1 管理制度完善,执行力度差,不利于科学发展
当前国企在运行中,都有一套较为庞大的制度体系,以钻井工程研究院为例,现有各类规章制度80余项,涵盖了经营、生产、安全、技术、科研等多个方面。但国企在管理运行中,往往看人情、走过场,制度的执行浮于表面,没有真正发挥制度在管理中的科学性、实效性。
2.2 部门设置分散,职能交叉,机关管理效率较低
查阅部分国有企业关于机构设置的规定中,都明确指出,国有企业及所属企业内设机构应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业务交叉、重叠,但职责中又未明确界定的状况屡见不鲜。分工不明确,工作交叉,使得国企机关历来的推诿扯皮为人诟病。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显得效率低下,阻碍了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2.3 激励机制不完善,无法调动机关人员工作积极性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一项研究证明,员工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个人能力只发挥了20%,而在开发和激励以后,其潜能会发挥到80%。这充分表明,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将企业的整体绩效提高四倍。而国有企业受体制约束,在年终绩效考核中一般凭印象、看关系,在打分时均衡考虑,分数上差异不明显。而管理者为了凸显生产一线岗位的激励作用,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机关员工进行激励,这种看似公平、公正的方式实际上忽视了员工的差别化需求,激励难以取得实际效果。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激励机制忽视了个体差异化需求;二是现有的激励机制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三是未引入竞争机制;四是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五是激励重奖轻罚,无法起到约束作用。
2.4 国有企业机关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机关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枢,其工作人员不仅要有适应企业需要的生产技术知识,还应该在经营管理方面有较高水平。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是从生产转岗机关。以我单位为例,根据近年来新入职大学生现状分析,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分配到一线生产岗位锻炼,在掌握一定生产技能和工作经验以后,才能转入机关管理岗位工作。但受行业特性影响,石油野外作业环境单一,大部分人员只能接触到技术知识,导致转入机关后不能很好适应工作,组织、协调、文字基本功欠缺。
二是毕业后直接分配机关。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国有企业越来越注重引入高知识人才,但由于我国现有教育制度的弊端,造成刚毕业的大学生仅掌握课本知识,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了解很少,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脱离实际,目标任务不能有效完成。
加上国有企业内部培训较少,尤其是以生产技术为主的国有企业一般只是将培训作为一种福利,针对性较差,导致国企机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3 激发国有企业机关活力,提高管理绩效的对策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着深化改革发展的重任,应切实发挥其职能职责,为企业科学决策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持续健康发展。
3.1 完善制度,创新管理激活力
工作开展的基础是制度,制度在实践运行中会出现与实际偏差。当前国企改革,必然会结合改革实际对现有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中石化集团公司自1991年开始开展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比,意在发现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通过立项研究,专项运行,用新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活力。 此外,要全面激发国有企业机关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应结合企业發展实际,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注重长效性和实效性。比如,钻井工程研究院在2017年底,为实现扭亏脱困,围绕现有综合绩效考核办法配套完善了市场开发、单项目管理、突出贡献、停待期间薪酬管理四大激励政策。激励制度一经实施,获得员工积极响应。2017年底,单井边际共献率同比提升9%,企业也在2018年一季度一举扭亏,实现盈利,企业也在2018年一季度对盈利单位进行了绩效兑现。其中机关部分人员在市场开拓或业务范围内积极作为,受到单位的表彰。这表明,科学的激励手段,确实能起到实效性。
3.2 优化机构,厘清责权强活力
一般来讲,组织机构的调整是随着企业中长期目标和战略的改变而改变,其调整是为了更好和更有效地将各种资源整合,发挥最大效益。
一是开展机构优化调整前,应结合企业现状开展调研,以队伍稳定为第一原则,摸清实际需求,在实现机关扁平化模式上,形成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机构设置方案。
二是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对企业机关部门进行重新划分或设立,这包括岗位设置、部门职责重新梳理、岗位说明书的修订、部门边界的界定、工作流程的调整以及制度的修订。
三是开展岗位定员。根据调整后的机构以及业务需求,合理设置岗位人员数量,这样既可以减少人员富余,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体现高效、精干的机关运行模式,又可根据员工个人业绩来作为绩效考评依据。
3.3 建立有效沟通,化解问题促活力
有效的沟通是协调企业各个部门关系,增强凝聚力和形成良好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使企业决策得到准确理解,并迅速实施。比如,我们的某一项工作在推进中会与其他部门有业务关联,可能是一个部门给另一个部门安排工作,也有可能是一个部门考核其他部门,在工作推进中,难免会有一些误解,甚至产生利益分配上的冲突,此时,在部门间基于权责利清晰的前提下,开展有效的沟通,可以将问题提前化解,保证目标任务的清楚理解和接收,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发生。
3.4 学习培训,提升素质增活力
学习是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当前国企骨干人群主要集中在80、90后,他们对现实的需求已不仅限于金钱,更多地倾向于精神层面的满足,比如个人能力素质提升、发展前景、工作是否具有挑战性,培训就是适应和满足他们需求的重要途径。
一是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加大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从而推动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要针对培训有相应的配套考核激励机制,比如通过培训开展岗位竞聘、末位淘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更能通过有效的培训为企业发展带来丰厚的回报。但培训必须建立在员工需求基础上,否则其有效性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