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境丰富,其中的意象常常使用修辞手法,突破了古诗词“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强调直抒胸臆,在可感和不可感之间架设了桥梁,不少现代诗的内容都展现生活,体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在现代诗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教学过程沿袭诵读讲授的方法,学生不主动思考。由于作文教学没有要求学生创作诗歌,所以,学生忽略了现代诗的写作,甚至认为现代诗创作不重要。教师应直面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感悟现代诗的魅力。
一、创设情境,理解时代背景
现代诗常常给人意味深长的感觉,如果不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则会误读诗歌。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引导他们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促使他们结合生活经验加以体验,进而对现代诗做出正确的理解。
学习《致橡树》时,鼓励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首先了解一下时代背景,这首作品创作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那个时期,公开谈论爱情,抒发恋爱自由、男女平等的想法,还属于比较大胆开放的行为。其次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学生了解到作者之所以会创作这首诗,是因为和一位年长者谈到了爱情观,作者有感于不少男人都有较重的大男子主义思想,认为男人应该凌驾于女子之上,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是男人背后的女人。所以,作者决定创作这首诗,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阅读诗歌,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认为:“作者用‘木棉’象征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她们不做男子的附属品,愿意和男子一起去接受人生的风风雨雨。”再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对比分析“凌霄花、鸟儿、险峰”等象征怎样的女性。
在探究现代诗背景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其次要考虑到作者本身的生活境况和思想状况。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加以思考,才能更好地深入理解诗歌。
二、捕捉意象,感悟浓郁情感
意象是诗歌最基本的元素,不管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都少不了意象。所以,诵读时要抓住其中的意象,体会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客观事物中,表达出浓郁的情感。若有条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意象的对比,看看两者在象征意义上是否有不同之处。
《雨巷》体现了婉约、清丽的诗风,其中丰富的意象更给人耐人寻味的感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找出作品中的意象,并一一分析,说说它们有什么象征意义。如“姑娘”这个意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这里的‘姑娘’到底是实指,还是另有别的意思呢?”学生认为:“如果这里指的就是真正的姑娘,那么这首诗就只是一首情诗,但是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还常常用‘姑娘、美女’等意象象征君王等。所以,我觉得这里可能也运用了相同的手法。”作者可能会用“姑娘”象征什么呢?学生认为,象征光明、希望、不可触摸的理想等内容。再结合作品中的另一个意象进行分析:“这里用‘丁香’来形容‘姑娘’,你知道有哪些古典诗词作品中也使用了‘丁香’这个意象吗?作者是否受到了古典诗词的影响?”学生对比古典诗词作品,认为:“古典诗词中常常用丁香来代表愁情,所以,我觉得这里作者也用‘丁香’指代内心的哀愁。”结合意象,学生深入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古诗词在使用意象时常常给某些事物赋予特定的含义,而现代诗在意象使用上常常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让意象变得更具有个性。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深挖意象,体会其中的特异性。
三、联系生活,体验心灵悸动
不少现代诗实际上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教师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作品中的情感。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诵读诗歌,在脑海中再现诗歌的画面,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体验。这样学生就能更直观地感受作品情感,体会也会更深入。
《相信未来》使用了“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意象,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穷困、荒芜和艰难的时代,但是对于不少学生来说,这样的时代距离他们比较远,他们无法生产共鸣。所以,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尝试唤醒生活经验,体会作品中的情感。教师给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如介绍小时候烧煤球炉的场景,当时弄得满脸都是煤灰,但还是没有成功地点燃炉子,结果被爸妈斥责。学生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提出:“我小时候妈妈才舍不得让我点火烧饭呢,怕我受伤。由此可见,以前的人们生活十分艰苦,就连孩子也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在交流互动中,学生渐渐理解了艰难的生活状态。此后再鼓励学生结合“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凝露的枯藤”等进行思考,揣摩作者如何体现生命从鲜亮到暗淡的过程,最后说说读到“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等词句后,是否体会到了其中的力量。在这样的品味中,学生唤醒了生活经验,体会到了特定的意味。
由于学生的人生体验不够丰富,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互动讨论,用自己的丰富经验引导学生,同时还可以组织他们展开角色扮演等活动,尝试将自己想象成作者,进而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四、模仿写法,强化迁移应用
模仿是创作的必经之路。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作品中精彩的章节进行仿写,尝试品味其修辞手法,了解其押韵特点,这样就能在掌握技法的基础上进行能力迁移,提高自主创作的能力。学生模仿后就可以自主创作,并思考如何写出自己的个性,在布局和节奏方面展现出独特之处。
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学生发现前两段都从“从明天起”开始,此后则写了生活中的琐事,展现了作者心目中最理想的生活状态。这种重复的手法起到了强烈的暗示作用。最后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题目相互呼应,同样也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仿写,思考如何运用重复的手法进行强调。学生以“生活”为主题进行创作,在每一段的开始部分都用了“生活好像……”作为起首,此后则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了自己对生活的認知。“生活好像一杯美酒,存放的年代越久,就越是值得品酌;生活好像一张老唱片,已经听不清曲调,转动的吱呀声,如同磨盘,磨出一颗颗眼泪……”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融入情感,写出自己的个性。有学生最后点明:“其实生活什么都不像,它只像每一个人活着的样子。”这一句作为点睛之笔,才真正体现该学生对生活的看法。
在读写结合的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模仿创作只是起步,单纯模仿无法写出诗歌的神韵,无法展现内涵。只有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写作技巧巧妙地融合上在一起,才能写出意味深长的作品,给人一唱三叹之感。
在高中现代诗歌的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促使学生发展鉴赏能力,体会作品的深意,进入到诗歌的情境中。最后还要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现代诗,进而发展其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中学(221300)
一、创设情境,理解时代背景
现代诗常常给人意味深长的感觉,如果不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则会误读诗歌。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引导他们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促使他们结合生活经验加以体验,进而对现代诗做出正确的理解。
学习《致橡树》时,鼓励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首先了解一下时代背景,这首作品创作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那个时期,公开谈论爱情,抒发恋爱自由、男女平等的想法,还属于比较大胆开放的行为。其次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学生了解到作者之所以会创作这首诗,是因为和一位年长者谈到了爱情观,作者有感于不少男人都有较重的大男子主义思想,认为男人应该凌驾于女子之上,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是男人背后的女人。所以,作者决定创作这首诗,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阅读诗歌,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认为:“作者用‘木棉’象征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她们不做男子的附属品,愿意和男子一起去接受人生的风风雨雨。”再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对比分析“凌霄花、鸟儿、险峰”等象征怎样的女性。
在探究现代诗背景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其次要考虑到作者本身的生活境况和思想状况。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加以思考,才能更好地深入理解诗歌。
二、捕捉意象,感悟浓郁情感
意象是诗歌最基本的元素,不管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都少不了意象。所以,诵读时要抓住其中的意象,体会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客观事物中,表达出浓郁的情感。若有条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意象的对比,看看两者在象征意义上是否有不同之处。
《雨巷》体现了婉约、清丽的诗风,其中丰富的意象更给人耐人寻味的感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找出作品中的意象,并一一分析,说说它们有什么象征意义。如“姑娘”这个意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这里的‘姑娘’到底是实指,还是另有别的意思呢?”学生认为:“如果这里指的就是真正的姑娘,那么这首诗就只是一首情诗,但是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还常常用‘姑娘、美女’等意象象征君王等。所以,我觉得这里可能也运用了相同的手法。”作者可能会用“姑娘”象征什么呢?学生认为,象征光明、希望、不可触摸的理想等内容。再结合作品中的另一个意象进行分析:“这里用‘丁香’来形容‘姑娘’,你知道有哪些古典诗词作品中也使用了‘丁香’这个意象吗?作者是否受到了古典诗词的影响?”学生对比古典诗词作品,认为:“古典诗词中常常用丁香来代表愁情,所以,我觉得这里作者也用‘丁香’指代内心的哀愁。”结合意象,学生深入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古诗词在使用意象时常常给某些事物赋予特定的含义,而现代诗在意象使用上常常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让意象变得更具有个性。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深挖意象,体会其中的特异性。
三、联系生活,体验心灵悸动
不少现代诗实际上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教师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作品中的情感。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诵读诗歌,在脑海中再现诗歌的画面,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体验。这样学生就能更直观地感受作品情感,体会也会更深入。
《相信未来》使用了“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意象,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穷困、荒芜和艰难的时代,但是对于不少学生来说,这样的时代距离他们比较远,他们无法生产共鸣。所以,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尝试唤醒生活经验,体会作品中的情感。教师给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如介绍小时候烧煤球炉的场景,当时弄得满脸都是煤灰,但还是没有成功地点燃炉子,结果被爸妈斥责。学生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提出:“我小时候妈妈才舍不得让我点火烧饭呢,怕我受伤。由此可见,以前的人们生活十分艰苦,就连孩子也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在交流互动中,学生渐渐理解了艰难的生活状态。此后再鼓励学生结合“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凝露的枯藤”等进行思考,揣摩作者如何体现生命从鲜亮到暗淡的过程,最后说说读到“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等词句后,是否体会到了其中的力量。在这样的品味中,学生唤醒了生活经验,体会到了特定的意味。
由于学生的人生体验不够丰富,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互动讨论,用自己的丰富经验引导学生,同时还可以组织他们展开角色扮演等活动,尝试将自己想象成作者,进而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四、模仿写法,强化迁移应用
模仿是创作的必经之路。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作品中精彩的章节进行仿写,尝试品味其修辞手法,了解其押韵特点,这样就能在掌握技法的基础上进行能力迁移,提高自主创作的能力。学生模仿后就可以自主创作,并思考如何写出自己的个性,在布局和节奏方面展现出独特之处。
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学生发现前两段都从“从明天起”开始,此后则写了生活中的琐事,展现了作者心目中最理想的生活状态。这种重复的手法起到了强烈的暗示作用。最后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题目相互呼应,同样也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仿写,思考如何运用重复的手法进行强调。学生以“生活”为主题进行创作,在每一段的开始部分都用了“生活好像……”作为起首,此后则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了自己对生活的認知。“生活好像一杯美酒,存放的年代越久,就越是值得品酌;生活好像一张老唱片,已经听不清曲调,转动的吱呀声,如同磨盘,磨出一颗颗眼泪……”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融入情感,写出自己的个性。有学生最后点明:“其实生活什么都不像,它只像每一个人活着的样子。”这一句作为点睛之笔,才真正体现该学生对生活的看法。
在读写结合的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模仿创作只是起步,单纯模仿无法写出诗歌的神韵,无法展现内涵。只有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写作技巧巧妙地融合上在一起,才能写出意味深长的作品,给人一唱三叹之感。
在高中现代诗歌的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促使学生发展鉴赏能力,体会作品的深意,进入到诗歌的情境中。最后还要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现代诗,进而发展其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中学(2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