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是需要我们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了解学生,以人为本;研究教材,精心备课;培养兴趣,创设情境;实践操作,任务驱动;知识迁移,提高能力五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68-1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此,笔者就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思考,以便更好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了解学生,以人为本
学生无论是基础还是个性都会有差异,我们应根据差异进行弹性教学。课前我们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状态、操作习惯等学情。例如,谁家里有电脑?谁已经掌握了更多信息技术知识?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同学作组长,然后根据学生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该详,哪些该略,并制定出更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基础题、提高题、实战题、思考题。其中“基础题”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而“提高题”、“实战题”和“思考题”等主要是针对动作快的同学。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可能完成的任务各有不同,但每个人都学有所得,都有了进步,都有了发展,都有了成功感,避免出现水平高的学生“吃不饱”,水平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二、研究教材,精心备课
认真研究教材是创造性地“用教材”的基础和前提。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写,由江苏省教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研究中我们发现,这套教材中内容丰富,而且插入了大量的图片,比较形象直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是优点。但有的内容比较高深,不适合初中生学习。例如,第五章 电子表格(第四节工作数据的运算)中用函数计算数据(第158页)属于比较高深的部分,初中学生对函数f(x)这一概念还不能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中,备课往往能看出教学意图,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一个老师把备课备好了,课也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学习《图片的处理》这节课时,如果教师提供的待处理图片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如学生自己的照片、相册模板等,就能起到了很好的激趣作用;而如果随便找了张照片,让学生去裁剪,就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培养兴趣,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创设有强烈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之目标。而精采绝伦的导入常常会扣住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对比式导入、作品展示式导入、问题式导入等。
例如,在教学“制作具有个性的网站”时,我先在大屏幕上展示早就设计了好的“动物——人类的朋友”网页,由于版面设计独特:动态的文字、闪烁的图片、变幻的背景、优美的音乐……界面非常漂亮,学生观看后赞不绝口,个个跃跃欲试。这时候抓住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己练习制作,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在练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审美能力、文才等,逐步制作出了也很精美的页面。
四、实践操作,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教学宗旨。
我们都知道传统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低下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现如今的学生大多喜欢新鲜的、快捷的、活泼的、多变的事物,他们需要的是突出自己的主体地位达到主动参与的活动方式,而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把学习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几个项目上,通过对项目的实践,来完成教学内容。
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设置任务,如一定样式的墙纸,屏幕保护程序,系统时间、日期等让学生设置;并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每项设置的功能与应用,归纳不同的操作方法;在学习WPSoffice字处理软件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当前国内外、校内外的主要新闻编辑一张个人设计的小报或名片等,并组织评阅,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认知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五、知识迁移,提高能力
软件操作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软件成千上万,不可能每种都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学习插入剪贴画为例,本学期中Word和PowerPoint软件都涉及到了剪贴画的使用,但在教材中并没有详细介绍,可以说是“讲到就用”,这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有难度。
要用好剪贴画,首先要讲清楚剪贴画的概念,特别是剪贴画的来源和分类管理——剪贴画是Office软件自带的,只要安装了Office软件就会存在,它可以供Office系列里的软件使用。Word软件里可以用,PowerPoint软件里也可以用,而且方法是一样的。在Office软件中还有很多操作是相似的甚至是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清知识点概念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比较软件的异同,善于联系,举一反三,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68-1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此,笔者就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思考,以便更好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了解学生,以人为本
学生无论是基础还是个性都会有差异,我们应根据差异进行弹性教学。课前我们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状态、操作习惯等学情。例如,谁家里有电脑?谁已经掌握了更多信息技术知识?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同学作组长,然后根据学生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该详,哪些该略,并制定出更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基础题、提高题、实战题、思考题。其中“基础题”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而“提高题”、“实战题”和“思考题”等主要是针对动作快的同学。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可能完成的任务各有不同,但每个人都学有所得,都有了进步,都有了发展,都有了成功感,避免出现水平高的学生“吃不饱”,水平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二、研究教材,精心备课
认真研究教材是创造性地“用教材”的基础和前提。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写,由江苏省教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研究中我们发现,这套教材中内容丰富,而且插入了大量的图片,比较形象直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是优点。但有的内容比较高深,不适合初中生学习。例如,第五章 电子表格(第四节工作数据的运算)中用函数计算数据(第158页)属于比较高深的部分,初中学生对函数f(x)这一概念还不能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中,备课往往能看出教学意图,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一个老师把备课备好了,课也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学习《图片的处理》这节课时,如果教师提供的待处理图片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如学生自己的照片、相册模板等,就能起到了很好的激趣作用;而如果随便找了张照片,让学生去裁剪,就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培养兴趣,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创设有强烈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之目标。而精采绝伦的导入常常会扣住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对比式导入、作品展示式导入、问题式导入等。
例如,在教学“制作具有个性的网站”时,我先在大屏幕上展示早就设计了好的“动物——人类的朋友”网页,由于版面设计独特:动态的文字、闪烁的图片、变幻的背景、优美的音乐……界面非常漂亮,学生观看后赞不绝口,个个跃跃欲试。这时候抓住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己练习制作,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在练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审美能力、文才等,逐步制作出了也很精美的页面。
四、实践操作,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教学宗旨。
我们都知道传统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低下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现如今的学生大多喜欢新鲜的、快捷的、活泼的、多变的事物,他们需要的是突出自己的主体地位达到主动参与的活动方式,而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把学习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几个项目上,通过对项目的实践,来完成教学内容。
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设置任务,如一定样式的墙纸,屏幕保护程序,系统时间、日期等让学生设置;并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每项设置的功能与应用,归纳不同的操作方法;在学习WPSoffice字处理软件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当前国内外、校内外的主要新闻编辑一张个人设计的小报或名片等,并组织评阅,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认知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五、知识迁移,提高能力
软件操作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软件成千上万,不可能每种都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学习插入剪贴画为例,本学期中Word和PowerPoint软件都涉及到了剪贴画的使用,但在教材中并没有详细介绍,可以说是“讲到就用”,这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有难度。
要用好剪贴画,首先要讲清楚剪贴画的概念,特别是剪贴画的来源和分类管理——剪贴画是Office软件自带的,只要安装了Office软件就会存在,它可以供Office系列里的软件使用。Word软件里可以用,PowerPoint软件里也可以用,而且方法是一样的。在Office软件中还有很多操作是相似的甚至是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清知识点概念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比较软件的异同,善于联系,举一反三,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