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学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有效提高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及综合能力,进而陶冶人格情操。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分析了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实施策略。
一、审美能力的概念与作用
中小学《义务教育新课标》对审美这一理念作出相关的阐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基本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一个人获得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等的能力。曾繁仁先生曾说到美育的目的,就是在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这句话中所谓的审美力,是指个体在实践活动中从事各项审美活动的能力。审美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其特征体现如下:
(一)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感知力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其作品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陶冶情操,给人美的享受来愉悦情绪。一位艺术教育者曾说:“创造性对艺术观赏者的影响在于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最终使他们能够真正地审视。”的确,音乐审美活动可以训练出“音乐的耳朵”,能让人在优秀作品中产生丰富的情感。
因此,只有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才能使学生体获得深刻、全面的审美经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二)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指出:“美是有益的快感。”它是一种令人愉快的情感活动,对人的身心均有益。毋庸讳言,美育既能提高人的审美情趣,逐步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帮助人们内化品质,使其审美能力有所提升,还能使学生积极地感受和欣赏艺术,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审美艺术教育就是用健康、高尚的经典艺术去取代时髦的流行艺术,让学生通过辨别美丑和善恶,从而自觉地树立人生目标。现在,有些年轻人喜欢跟风,追求生活中一些肤浅的东西,最后失去了人生的方向。而美育意在促进人们提升自我能力,因此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身心和谐愉悦、健康成长。
二、审美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美”的事物充斥着在人们身边。处于青年时代的审美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心态是至关重要的。人人都需要审美,只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帮助学生身心变得高尚,才能拥有基本的辨别美丑的能力。但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值得深思。
(一)日常生活中审美态度的缺失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材加入了美育的相关内容,但由于竞争激烈的中考和高考这一现实,真正的审美教育是无法得到实施的。即便设立了相关课程,它们也会渐渐蜕变为应试教育。这导致学生的天性被遮蔽,感受美的渠道被阻塞,审美态度变得消极。所以,人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审美态度的缺失这一现象。
(二)教学过程中审美时效性的缺失
1.教育理念不到位
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再进入大学,被灌输的都是应试教育,这种功利化的教育并非不需要,但过分地扩张,则导致学生的心态变得庸俗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学校在思想上没有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影响了审美教育的效果,导致中小学生对审美兴趣不浓,审美水平也就不会提高。
2.教育模式局限性
学校教育往往忽视学生审美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能否接受知识漠不关心,課堂上总是让学生打开书本,反复地聆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的音乐,期间也没有任何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常常处于不情愿的被动阶段去接受知识。
3.教学方法传统化
部分教师喜欢过多地强调学习技能,为了让学生认识乐谱知识,教师在安排的课程里总有枯燥的识谱练习。可是,绝大部分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这导致唱歌教学这个环节停留在教唱歌曲的阶段。
三、发挥审美功能的相关策略
要想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就要切实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审美能力,达到教学的审美目的。
(一)转变教育理念,制定合理目标
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一些教师总喜欢把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和重点,使学生失去兴趣。事实上,音乐不是机器,也不是技术,它是一门艺术,需要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提高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行使教师的权力,灵活处理教材并且制定相关的目标,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方向正确,课程才能有效开展,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对于高年级学生,课程多以鉴赏课为主,因为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在赏析教学中容易明白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学目标需要更改为:注重课堂的教唱环节。教师只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课程才能顺利进行,才会有更多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中。
(二)紧跟课程改革,更新教学内容
首先,当下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国家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支持且制定政策,更新教材内容;在学校教育中,课程的设置和安排要做到合情合理,不应迎合和迁就教材,学校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自主开发校本教材。
其次,投入的课程数量和质量都要有所提高,尤其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紧紧把握艺术课程标准确立的总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有效性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从而形成正确的、美的三观。
最后,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某一个音乐作品的感受与鉴赏,既可以通过聆听,也可以通过演奏,甚至可以通过舞蹈等途径进行,还可以开展音乐实践活动这样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参与其中,毕竟音乐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最佳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协助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余的艺术社团;可以利用各种节假日、纪念日等活动日,组织歌咏比赛、才艺展示、艺术作品欣赏或音乐讲座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在观摩和交流中学习。这样既能让学生享受艺术的魅力,又能让学生看到不足之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创新教学,探索教学方法
空白,是艺术家在创作时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教师在探索教学方法时,应该适当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发地体验音乐。因为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重视音乐教学的情趣性,做到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例如,教师可以尝试多运用“空白”手法,给学生腾出思考与想象的空间,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点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水平。
在歌曲教学中,演唱歌曲是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收、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教师在教授时,要重视课程内容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练习,从而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当学生都大致掌握歌唱的基础上,教师可向学生提出稍有难度的任务:在课堂中开展简单的创编活动。例如,教师向学生讲授高音谱号、小节线、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知识后,耐心引导学生并且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告知学生可选择手中任意的学习用具“敲打”桌面或桌椅来表现音乐节奏,甚至发挥想象,去尝试创编出自己喜欢的节奏。只有这样,教学方法才是被接受的,使得学生拥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协调、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下,师资队伍要逐渐充实,教师的角色也要有所转变: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提高审美修养,做到爱生活、爱学生、爱教育事业,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和谐相处,教学效果才会更佳,全体学生都能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得以在音乐教学中提升审美能力。
(广西艺术学院)
一、审美能力的概念与作用
中小学《义务教育新课标》对审美这一理念作出相关的阐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基本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一个人获得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等的能力。曾繁仁先生曾说到美育的目的,就是在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这句话中所谓的审美力,是指个体在实践活动中从事各项审美活动的能力。审美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其特征体现如下:
(一)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感知力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其作品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陶冶情操,给人美的享受来愉悦情绪。一位艺术教育者曾说:“创造性对艺术观赏者的影响在于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最终使他们能够真正地审视。”的确,音乐审美活动可以训练出“音乐的耳朵”,能让人在优秀作品中产生丰富的情感。
因此,只有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才能使学生体获得深刻、全面的审美经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二)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指出:“美是有益的快感。”它是一种令人愉快的情感活动,对人的身心均有益。毋庸讳言,美育既能提高人的审美情趣,逐步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帮助人们内化品质,使其审美能力有所提升,还能使学生积极地感受和欣赏艺术,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审美艺术教育就是用健康、高尚的经典艺术去取代时髦的流行艺术,让学生通过辨别美丑和善恶,从而自觉地树立人生目标。现在,有些年轻人喜欢跟风,追求生活中一些肤浅的东西,最后失去了人生的方向。而美育意在促进人们提升自我能力,因此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身心和谐愉悦、健康成长。
二、审美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美”的事物充斥着在人们身边。处于青年时代的审美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心态是至关重要的。人人都需要审美,只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帮助学生身心变得高尚,才能拥有基本的辨别美丑的能力。但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值得深思。
(一)日常生活中审美态度的缺失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材加入了美育的相关内容,但由于竞争激烈的中考和高考这一现实,真正的审美教育是无法得到实施的。即便设立了相关课程,它们也会渐渐蜕变为应试教育。这导致学生的天性被遮蔽,感受美的渠道被阻塞,审美态度变得消极。所以,人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审美态度的缺失这一现象。
(二)教学过程中审美时效性的缺失
1.教育理念不到位
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再进入大学,被灌输的都是应试教育,这种功利化的教育并非不需要,但过分地扩张,则导致学生的心态变得庸俗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学校在思想上没有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影响了审美教育的效果,导致中小学生对审美兴趣不浓,审美水平也就不会提高。
2.教育模式局限性
学校教育往往忽视学生审美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能否接受知识漠不关心,課堂上总是让学生打开书本,反复地聆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的音乐,期间也没有任何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常常处于不情愿的被动阶段去接受知识。
3.教学方法传统化
部分教师喜欢过多地强调学习技能,为了让学生认识乐谱知识,教师在安排的课程里总有枯燥的识谱练习。可是,绝大部分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这导致唱歌教学这个环节停留在教唱歌曲的阶段。
三、发挥审美功能的相关策略
要想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就要切实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审美能力,达到教学的审美目的。
(一)转变教育理念,制定合理目标
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一些教师总喜欢把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和重点,使学生失去兴趣。事实上,音乐不是机器,也不是技术,它是一门艺术,需要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提高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行使教师的权力,灵活处理教材并且制定相关的目标,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方向正确,课程才能有效开展,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对于高年级学生,课程多以鉴赏课为主,因为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在赏析教学中容易明白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学目标需要更改为:注重课堂的教唱环节。教师只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课程才能顺利进行,才会有更多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中。
(二)紧跟课程改革,更新教学内容
首先,当下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国家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支持且制定政策,更新教材内容;在学校教育中,课程的设置和安排要做到合情合理,不应迎合和迁就教材,学校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自主开发校本教材。
其次,投入的课程数量和质量都要有所提高,尤其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紧紧把握艺术课程标准确立的总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有效性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从而形成正确的、美的三观。
最后,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某一个音乐作品的感受与鉴赏,既可以通过聆听,也可以通过演奏,甚至可以通过舞蹈等途径进行,还可以开展音乐实践活动这样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参与其中,毕竟音乐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最佳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协助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余的艺术社团;可以利用各种节假日、纪念日等活动日,组织歌咏比赛、才艺展示、艺术作品欣赏或音乐讲座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在观摩和交流中学习。这样既能让学生享受艺术的魅力,又能让学生看到不足之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创新教学,探索教学方法
空白,是艺术家在创作时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教师在探索教学方法时,应该适当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发地体验音乐。因为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重视音乐教学的情趣性,做到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例如,教师可以尝试多运用“空白”手法,给学生腾出思考与想象的空间,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点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水平。
在歌曲教学中,演唱歌曲是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收、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教师在教授时,要重视课程内容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练习,从而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当学生都大致掌握歌唱的基础上,教师可向学生提出稍有难度的任务:在课堂中开展简单的创编活动。例如,教师向学生讲授高音谱号、小节线、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知识后,耐心引导学生并且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告知学生可选择手中任意的学习用具“敲打”桌面或桌椅来表现音乐节奏,甚至发挥想象,去尝试创编出自己喜欢的节奏。只有这样,教学方法才是被接受的,使得学生拥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协调、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下,师资队伍要逐渐充实,教师的角色也要有所转变: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提高审美修养,做到爱生活、爱学生、爱教育事业,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和谐相处,教学效果才会更佳,全体学生都能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得以在音乐教学中提升审美能力。
(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