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高校思政教育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还不够高,如忽视大学生就业知识的讲解,轻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无视大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养成等,降低了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因此,应以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以培育大学生互联网思维为突破口,切实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思政课 教学 针对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发出了“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号召,深刻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①进入新世纪,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思政教师整体素质大幅提升,思政课内容不断丰富,思政课效果显著增强。然而,与专业课相比,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依然不强。因此,应着力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可持续发展。
1 新时期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的重要意义
1.1 实现大学生思想蜕变的客观需要。当今,社会思想多样化发展,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愈来愈多元和复杂。大学生要想成长成才、承担社会责任,關键是要有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适应的思想。否则,摇摆不定,行无依归,大学生这个群体就无法前进。思政教育具有导向作用,思想好才能行为好。要使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精神追求,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非常重要。只有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强了,同学们才会爱上思政课,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案例,并触及灵魂深处,真正实现大学生的思想蜕变。
1.2 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应有之义。成长成才是每一位大学生的目标,也是国家、社会、家庭的殷切期待。找毛病、改毛病,不断进步,快速成长,大学生才能奋发有为。自公元5世纪那烂陀寺建立以来,历经1600多年的发展,大学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培养的人才也更加多样化。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涌现出诸如李彦宏、马云、李国庆、俞敏洪等精英,这些人也成为了大学生的偶像。但也正因如此,太多的年轻人迷失了自我,老把自己当成李彦宏、马云等,陷入了空想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要想使守住本分、做好本职工作成为大学生的统一认识,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十分必要。唯有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高了,同学们才会愿意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对现实、理想、工作等有正确的认识,真正实现成长成才的目标。
2 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不强的主要表现
2.1 忽视大学生就业知识的讲解。当前,一些高校思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大学生就业观,讲理论政策、人生观和价值观、法律法规条文过多,对于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如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迫切想知道的就业知识,如面试注意事项、职业素养等,讲的太少,或者干脆不讲。结果很多时候表面上看似乎是完成了思政教学任务,但往往是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好,实际上引发了同学们对思政课的抵触情绪,损害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影响了大学生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重视大学生就业知识的讲解,把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作为出发点,真正做到思政课教学与就业能力培育并重。
2.2 轻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目前,中国梦的实现正处于关键阶段,经济、市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都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人才,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但是,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循规蹈矩,习惯了“以老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喜欢空洞的说教,不愿让学生发言、讨论,或者不知如何去调动学生发言、讨论的积极性。这就使得创新知识被束之高阁,沦为思政课教学的陪衬,起不到有效作用,发挥不了效力。为此,必须注重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建立起更加高效、有力的思政课教学制度,来坚决遏制大学生创新能力下降的趋势,努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显著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2.3 无视大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养成。当今时代,互联网的裂变式发展,正在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影响。然而,不少高校思政课教师还不能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社会上的负面新闻学生知道的一清二楚,课本上的光明世界与社会现实相矛盾,信奉西方价值观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互联网领域涌现出多位前所未有的富豪等,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些,长此以往,不能解答学生关于这些方面的疑问,使得学生认为老师只懂课本上的教条,对社会现实一无所知,从而认为思政课毫无用处。因此,必须着眼于大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培育,发挥思政课教师在大学生互联网思维培育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新时期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的路径探索
3.1 以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以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是新时期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的前提。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以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出发点,探索思政课与就业教育相融合的新路径,发挥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意见》强调:“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的精神。”②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转变大而全、泛而空的旧思维,在授课过程中引入大学生就业相关知识、案例,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畅谈想法,及时发现其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引导,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职业道德自觉性。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授课过程中,笔者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入语:大家刚踏入大学,似乎毕业还很遥远。但是,同学们也能通过互联网认识到当前就业压力很大。可以说,你们毕业之后的压力可能会更大。那么,每个人都会关心我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职业生涯如何规划、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如何提升就业能力。因此,我不会把思政课上成空洞的说教课,而是要以增强就业能力为出发点,发挥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这样有针对性地导入语,再配上图片,并让大家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可以迅速调动同学们的兴趣,对上好思政课有重大帮助。 3.2 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切入点,是新时期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键一环。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切入点,帮助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发挥思政教育的“生命线”作用。
《意见》指出:“引导大学生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③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新思维,通过模拟面试、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新形式,帮助大学生养成初步的自主创新思维。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授課过程中,笔者引入了模拟面试的新形式:鼓励同学们自愿参加,人数控制在6人以内,每人3分钟,依次到讲台上回答“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这个问题。这种新形式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笔者能及时发现同学们仪态、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引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 以培育大学生互联网思维为突破口。以培育大学生互联网思维为突破口,是新时期强化高校思政教学的重中之重。高校思政教学要以培育大学生互联网思维为突破口,使其养成超前思维,以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对学业、生活、工作等进行重新审视。
《意见》提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④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注重互联网思维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利用业余时间认认真真学习李彦宏、马云、李国庆等的讲话,找到其与思政理论的联系,以播放视频(10分钟左右)、讲解和讨论演讲稿重点的形式,引入思政课教学中来,促使大学生真正理解互联网思维的实质。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授课过程中,在讲解“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我国改革开放发展新任务的挑战”理论之后,播放了2008年李彦宏在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的视频节选,并讲解了该视频中的重点内容,即关于选择的故事、关于专注的认识、关于视野的感悟,并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学到了什么。这不仅使大家对互联网思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使笔者发现了同学们认识中存在的错误与不足并加以纠正,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
注释:
①②③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参考文献:
[1]孙宜晓.论社会思潮冲击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2]杨大光.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问题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
[3]李光莉.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瓶颈因素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思政课 教学 针对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发出了“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号召,深刻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①进入新世纪,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思政教师整体素质大幅提升,思政课内容不断丰富,思政课效果显著增强。然而,与专业课相比,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依然不强。因此,应着力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可持续发展。
1 新时期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的重要意义
1.1 实现大学生思想蜕变的客观需要。当今,社会思想多样化发展,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愈来愈多元和复杂。大学生要想成长成才、承担社会责任,關键是要有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适应的思想。否则,摇摆不定,行无依归,大学生这个群体就无法前进。思政教育具有导向作用,思想好才能行为好。要使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精神追求,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非常重要。只有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强了,同学们才会爱上思政课,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案例,并触及灵魂深处,真正实现大学生的思想蜕变。
1.2 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应有之义。成长成才是每一位大学生的目标,也是国家、社会、家庭的殷切期待。找毛病、改毛病,不断进步,快速成长,大学生才能奋发有为。自公元5世纪那烂陀寺建立以来,历经1600多年的发展,大学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培养的人才也更加多样化。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涌现出诸如李彦宏、马云、李国庆、俞敏洪等精英,这些人也成为了大学生的偶像。但也正因如此,太多的年轻人迷失了自我,老把自己当成李彦宏、马云等,陷入了空想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要想使守住本分、做好本职工作成为大学生的统一认识,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十分必要。唯有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高了,同学们才会愿意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对现实、理想、工作等有正确的认识,真正实现成长成才的目标。
2 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不强的主要表现
2.1 忽视大学生就业知识的讲解。当前,一些高校思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大学生就业观,讲理论政策、人生观和价值观、法律法规条文过多,对于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如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迫切想知道的就业知识,如面试注意事项、职业素养等,讲的太少,或者干脆不讲。结果很多时候表面上看似乎是完成了思政教学任务,但往往是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好,实际上引发了同学们对思政课的抵触情绪,损害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影响了大学生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重视大学生就业知识的讲解,把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作为出发点,真正做到思政课教学与就业能力培育并重。
2.2 轻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目前,中国梦的实现正处于关键阶段,经济、市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都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人才,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但是,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循规蹈矩,习惯了“以老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喜欢空洞的说教,不愿让学生发言、讨论,或者不知如何去调动学生发言、讨论的积极性。这就使得创新知识被束之高阁,沦为思政课教学的陪衬,起不到有效作用,发挥不了效力。为此,必须注重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建立起更加高效、有力的思政课教学制度,来坚决遏制大学生创新能力下降的趋势,努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显著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2.3 无视大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养成。当今时代,互联网的裂变式发展,正在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影响。然而,不少高校思政课教师还不能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社会上的负面新闻学生知道的一清二楚,课本上的光明世界与社会现实相矛盾,信奉西方价值观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互联网领域涌现出多位前所未有的富豪等,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些,长此以往,不能解答学生关于这些方面的疑问,使得学生认为老师只懂课本上的教条,对社会现实一无所知,从而认为思政课毫无用处。因此,必须着眼于大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培育,发挥思政课教师在大学生互联网思维培育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新时期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的路径探索
3.1 以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以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是新时期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的前提。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以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出发点,探索思政课与就业教育相融合的新路径,发挥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意见》强调:“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的精神。”②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转变大而全、泛而空的旧思维,在授课过程中引入大学生就业相关知识、案例,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畅谈想法,及时发现其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引导,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职业道德自觉性。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授课过程中,笔者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入语:大家刚踏入大学,似乎毕业还很遥远。但是,同学们也能通过互联网认识到当前就业压力很大。可以说,你们毕业之后的压力可能会更大。那么,每个人都会关心我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职业生涯如何规划、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如何提升就业能力。因此,我不会把思政课上成空洞的说教课,而是要以增强就业能力为出发点,发挥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这样有针对性地导入语,再配上图片,并让大家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可以迅速调动同学们的兴趣,对上好思政课有重大帮助。 3.2 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切入点,是新时期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键一环。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切入点,帮助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发挥思政教育的“生命线”作用。
《意见》指出:“引导大学生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③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新思维,通过模拟面试、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新形式,帮助大学生养成初步的自主创新思维。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授課过程中,笔者引入了模拟面试的新形式:鼓励同学们自愿参加,人数控制在6人以内,每人3分钟,依次到讲台上回答“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这个问题。这种新形式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笔者能及时发现同学们仪态、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引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 以培育大学生互联网思维为突破口。以培育大学生互联网思维为突破口,是新时期强化高校思政教学的重中之重。高校思政教学要以培育大学生互联网思维为突破口,使其养成超前思维,以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对学业、生活、工作等进行重新审视。
《意见》提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④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注重互联网思维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利用业余时间认认真真学习李彦宏、马云、李国庆等的讲话,找到其与思政理论的联系,以播放视频(10分钟左右)、讲解和讨论演讲稿重点的形式,引入思政课教学中来,促使大学生真正理解互联网思维的实质。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授课过程中,在讲解“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我国改革开放发展新任务的挑战”理论之后,播放了2008年李彦宏在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的视频节选,并讲解了该视频中的重点内容,即关于选择的故事、关于专注的认识、关于视野的感悟,并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学到了什么。这不仅使大家对互联网思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使笔者发现了同学们认识中存在的错误与不足并加以纠正,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
注释:
①②③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参考文献:
[1]孙宜晓.论社会思潮冲击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2]杨大光.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问题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
[3]李光莉.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瓶颈因素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