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美丽乡村的蓝图已经绘就,追梦唯有笃行。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千百年来,人们寄情田园、赞美田野、祝福家乡;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这样美好的乡村景象,时常在人们心头浮现。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诠释了民生的内涵。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指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在乡村振兴号角全面吹响的今天,农村美不美、环境优不优、农民富不富,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事关广大农民是否能够拥有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
农村必须美
良好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人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基础和保障,是重要的民生福祉。宜居,指的是住得好,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偏远地区,都要给老百姓一个干净的居住环境。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把人类最高境界的生活环境概括为“诗意的栖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句古诗,便能点燃无数人对诗意乡村的憧憬与情感。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农村地域广袤,居住着6亿多人,如果农村的生态环境搞不好,建设美丽中国便无从谈起。
然而,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推进,长期以来农村粗放的发展方式日渐打破了生态平衡,污染加剧,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一方面,滥用化肥农药,以及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处置随意,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另一方面,近年来,工厂下乡占地、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过度开山毁林等新问题日渐突出。老问题、新情况交叉,再加上以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农村生态环境亟待治理。
农村发展的这些“痛点”,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的难点,也是解决问题的着力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一条原则就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农村较城市而言,生态资源就是一大优势。要实现乡村振兴,就一定要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宜居”摆在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任务的第二位,足见生态宜居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程度。生态宜居就广义而言,应包括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利度、社会文明度、资源承载度、公共安全度、市场发育度、居民幸福度等,它应是文明的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五位一体相融合、相统一的理想生活环境。要建设这样一个乡村环境,关键在于生产、生活、生态和生意的“四生”相互契合、彼此照应、互为支撑、互为因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浙江启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应从浙江说起。
15年来,浙江省坚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扎实行动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这一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刻阐述搞好农村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要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始终把这一工作当作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来抓。浙江实施“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为各地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树立了标杆、提供了经验。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标准可以有高有低。”浙江经验启示我们,农村环境整治既要全力而为,也要因地而异。整洁、卫生、环保、美丽是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共同需求,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不是脏乱差的理由。同时也要正视中国农村地域广阔、村情千差萬别的现实,根据各地区所处的不同阶段分类指导、分别规划,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方式。综合考虑地理、民俗、发展水平和农民关切,科学确定本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财力承受度以及农民接受度,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才能真正让农村美起来、生活好起来。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浙江经验启示我们,农村环境整治是久久为功的过程。从16年前“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到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浙江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美丽”接力。无论是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还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都难以毕其功于一役。要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就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对谋定的工作一抓到底。
“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浙江经验启示我们,农村环境整治要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春种秋收的农事、熟人社会的氛围,农村的生活有农村的特点,遵循自然的规律,源于传统的根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也需要立足农村的特点,不搞脱离生产生活、违背农民意愿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坚持“农民要什么,我们干什么”;乡村振兴的过程让群众参与、效果让群众检验、成效让群众受益,广大农民才会更有获得感、更具幸福感。
有美丽乡村,才有美丽中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补短板、谋长远、重潜绩、压茬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让新时代的乡村富起来、美起来,让美丽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追梦笃行
乡村是中国的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丽风光,“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和乐景象,是多少人心驰神往的记忆。让农村人居环境“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福祉、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
生态宜居是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民生需求,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
乡村生态振兴,要坚持生态发展理念。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关键是要坚持绿色生产方式,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谋划好、发展好特色效益农业,推动农业产业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通过发展立体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康养、体育健身等产业,不断开发生态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要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统一规划、规范管理,坚决守好生态建设底线,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着力构建绿色稳定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乡村生态振兴,要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乡村生态振兴为广大农村描绘了一幅可望可即的美丽画卷。
要加强农村污水、垃圾、空气污染、噪音等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事求是、精准施策,让农村环境整治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要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农村厕所建设力度,优化城乡布局,提高建设质量,完善管理制度,既方便服务群众,又不污染山体水系。
乡村生态振兴,要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生态振兴,是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发展的深刻革命,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让农村基础更实、环境更美、生态更优;要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持续广泛宣传教育,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自我管理、提升文明水平,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轉为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动力,营造和谐、向上的文明社会新风尚,建设生态、美丽的安居乐业新农村。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美丽乡村的蓝图已经绘就,追梦唯有笃行。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千百年来,人们寄情田园、赞美田野、祝福家乡;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这样美好的乡村景象,时常在人们心头浮现。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诠释了民生的内涵。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指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在乡村振兴号角全面吹响的今天,农村美不美、环境优不优、农民富不富,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事关广大农民是否能够拥有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
农村必须美
良好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人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基础和保障,是重要的民生福祉。宜居,指的是住得好,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偏远地区,都要给老百姓一个干净的居住环境。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把人类最高境界的生活环境概括为“诗意的栖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句古诗,便能点燃无数人对诗意乡村的憧憬与情感。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农村地域广袤,居住着6亿多人,如果农村的生态环境搞不好,建设美丽中国便无从谈起。
然而,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推进,长期以来农村粗放的发展方式日渐打破了生态平衡,污染加剧,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一方面,滥用化肥农药,以及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处置随意,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另一方面,近年来,工厂下乡占地、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过度开山毁林等新问题日渐突出。老问题、新情况交叉,再加上以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农村生态环境亟待治理。
农村发展的这些“痛点”,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的难点,也是解决问题的着力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一条原则就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农村较城市而言,生态资源就是一大优势。要实现乡村振兴,就一定要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宜居”摆在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任务的第二位,足见生态宜居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程度。生态宜居就广义而言,应包括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利度、社会文明度、资源承载度、公共安全度、市场发育度、居民幸福度等,它应是文明的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五位一体相融合、相统一的理想生活环境。要建设这样一个乡村环境,关键在于生产、生活、生态和生意的“四生”相互契合、彼此照应、互为支撑、互为因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浙江启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应从浙江说起。
15年来,浙江省坚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扎实行动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这一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刻阐述搞好农村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要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始终把这一工作当作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来抓。浙江实施“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为各地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树立了标杆、提供了经验。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标准可以有高有低。”浙江经验启示我们,农村环境整治既要全力而为,也要因地而异。整洁、卫生、环保、美丽是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共同需求,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不是脏乱差的理由。同时也要正视中国农村地域广阔、村情千差萬别的现实,根据各地区所处的不同阶段分类指导、分别规划,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方式。综合考虑地理、民俗、发展水平和农民关切,科学确定本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财力承受度以及农民接受度,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才能真正让农村美起来、生活好起来。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浙江经验启示我们,农村环境整治是久久为功的过程。从16年前“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到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浙江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美丽”接力。无论是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还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都难以毕其功于一役。要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就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对谋定的工作一抓到底。
“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浙江经验启示我们,农村环境整治要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春种秋收的农事、熟人社会的氛围,农村的生活有农村的特点,遵循自然的规律,源于传统的根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也需要立足农村的特点,不搞脱离生产生活、违背农民意愿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坚持“农民要什么,我们干什么”;乡村振兴的过程让群众参与、效果让群众检验、成效让群众受益,广大农民才会更有获得感、更具幸福感。
有美丽乡村,才有美丽中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补短板、谋长远、重潜绩、压茬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让新时代的乡村富起来、美起来,让美丽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追梦笃行
乡村是中国的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丽风光,“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和乐景象,是多少人心驰神往的记忆。让农村人居环境“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福祉、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
生态宜居是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民生需求,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
乡村生态振兴,要坚持生态发展理念。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关键是要坚持绿色生产方式,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谋划好、发展好特色效益农业,推动农业产业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通过发展立体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康养、体育健身等产业,不断开发生态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要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统一规划、规范管理,坚决守好生态建设底线,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着力构建绿色稳定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乡村生态振兴,要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乡村生态振兴为广大农村描绘了一幅可望可即的美丽画卷。
要加强农村污水、垃圾、空气污染、噪音等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事求是、精准施策,让农村环境整治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要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农村厕所建设力度,优化城乡布局,提高建设质量,完善管理制度,既方便服务群众,又不污染山体水系。
乡村生态振兴,要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生态振兴,是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发展的深刻革命,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让农村基础更实、环境更美、生态更优;要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持续广泛宣传教育,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自我管理、提升文明水平,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轉为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动力,营造和谐、向上的文明社会新风尚,建设生态、美丽的安居乐业新农村。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美丽乡村的蓝图已经绘就,追梦唯有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