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专语文教学的特殊性
作为职业教育基础学科的语文课,有着不同于高中教育的自身特点,只有准确地把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采用有效的教学对策提供依据。
1,中专语文应注重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1世纪是注重人才质量和人才素质的时代,中专学校要适应社会一体化的发展,就必须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前提下,立足于更长远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语文作为一门既有工具性又具人文性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应该从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着眼于学生的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然而,中学语文由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几乎全被灌输语文知识、讲题解题、考试辅导所占用。学生的德育和美育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培养。中专语文没有升学压力,不受应试教育的牢笼束缚,所以教学必须克服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片面倾向,敢于打破传统的封闭型的小语文的观念,将语文教学从单纯的工具性教学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整体功能。除在教学中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外,还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和美育功能,用语文学科所蕴涵的启迪智慧的闪光思想和吸引人、凝聚人、感人肺腑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完成语文教学的育人任务。
2,中专语文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
改革招生制度后,现在所有中专学校基本上都是免试入学,学生进校时的整体语文基础水平有所降低:从学习目的看,不少学生不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为学语文就是“认点字”“学点知识”。从学习基础看,多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语文能力差,表现在错别字普遍存在。不重视也不太会使用标点符号:听讲抓不住重点,注意力常常不集中;讲话三言两语,逻辑性不强;阅读理解能力差,似懂非懂,缺乏综合概括能力:写作能力差,多空话、套话,有的文不对题,甚至还有的抄录《作文选》上的文章。从学习习惯看,有的学生学习浮躁,边学边玩,心不在焉,学习不入门:自学能力差,没有预习习惯;没有养成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在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更未养成读书看报和勤动笔的习惯。
由此可见,中专学生虽然语文基础差,但主要不是智力问题,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语文学习缺少兴趣。语文教师在面对中专学生语文学习存在较多问题的同时,应该注意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部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状态,从而用非智力因素去推动智力因素,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正是由于中专语文教学具备以上的特殊性。笔者认为作为中专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应在培养高素质的中专人才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中专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厌学情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汉语言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语言文学知识。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学及作为传承其知识的平台——语文教学,其知识点和兴趣点多多,然而,中专学生中存在的最大、最紧迫的一个问题却是——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2,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理解能力较低
中专学生在上课时认真听课的学生很少,很多学生不听课,即使想听也不一定听得懂。他们无法静下心来仔细读一遍课文,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无法很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课,无法用完整的句子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只会机械地做一些抄写作业,少数学生甚至还不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停下正常的教学进度,专门抽出时间“补课”。
3,部分教师的厌教情绪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内部教学改革的制约等等因素,使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特别是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容易产生依惯性办事的习惯,语文教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一部分教师甚至产生厌教情绪。
三、中专语文教学改进的对策
1,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特色
职业素质是国民素质的核心,是一种资本,是一种有价资源。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职业素质作为甄选人才的重要标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应顺应这一改革大潮,注重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科学有效地为相关行业及劳动力市场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所以中专语文教学要以“职”字为中心,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观,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以培养大批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劳动者为己任。为此,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就不仅要解决人文性与工具性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还应充分考虑中专学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侧重职业素质的养成,突出职教特色。在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体现了语文教学为专业学习服务的中专特色。
2,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言行表现,必将以其身教的方式影响着学生。教育教学过程首先是感化人、启迪人的思想的过程,这就是教师的“传道”职能。著名语文教师魏书生也强调指出:“语文教学,首先是门人学。”这就是说,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如果一名语文教师连自身的道德思想都不健康、不完善,何言教育出一个品质高尚的学生?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自身修养,无论条件、环境怎样都应该爱岗敬业,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热爱学生,把自己全部的心血灌注到学生身上。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学识渊博,热爱教育事业,勤奋努力。把全部精力投入教学的教师,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学生喜歡接近这样的教师,并以教师为榜样,专注于课业的学习。相反,学识浅薄,敷衍塞责,马虎应付的教师,则不可能有这样的感召力。所以教师要用自己的表率作用,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营造愉快氛围,培养乐学习惯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运用表扬、激励、肯定、鼓动等手段发掘每个人的优点,使之得到及时巩固、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定式。教师在语文课上经常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和愉快的心情,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中专学生学习缺乏动力,主要还是没有学习的饥饿感,对学习没兴趣,只有当他们感到学习是快乐的,才会由被动转入主动,发挥其主体性来进行主动学习。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独立性、主动性、独创性、民主性几方面,语文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成为乐学主体,成为课堂主体,成为生活与实践的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发挥主体性要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导为辅,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多感知多体味,这样,学生的理解逐渐深入,感悟逐渐深刻,积累逐渐深厚,教学效果才能好。
要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对语文教学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加强。在这样的形势下,中专教育要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劳动者,语文课程作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底子。对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和谐统一的作用不可忽视。
作为职业教育基础学科的语文课,有着不同于高中教育的自身特点,只有准确地把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采用有效的教学对策提供依据。
1,中专语文应注重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1世纪是注重人才质量和人才素质的时代,中专学校要适应社会一体化的发展,就必须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前提下,立足于更长远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语文作为一门既有工具性又具人文性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应该从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着眼于学生的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然而,中学语文由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几乎全被灌输语文知识、讲题解题、考试辅导所占用。学生的德育和美育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培养。中专语文没有升学压力,不受应试教育的牢笼束缚,所以教学必须克服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片面倾向,敢于打破传统的封闭型的小语文的观念,将语文教学从单纯的工具性教学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整体功能。除在教学中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外,还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和美育功能,用语文学科所蕴涵的启迪智慧的闪光思想和吸引人、凝聚人、感人肺腑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完成语文教学的育人任务。
2,中专语文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
改革招生制度后,现在所有中专学校基本上都是免试入学,学生进校时的整体语文基础水平有所降低:从学习目的看,不少学生不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为学语文就是“认点字”“学点知识”。从学习基础看,多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语文能力差,表现在错别字普遍存在。不重视也不太会使用标点符号:听讲抓不住重点,注意力常常不集中;讲话三言两语,逻辑性不强;阅读理解能力差,似懂非懂,缺乏综合概括能力:写作能力差,多空话、套话,有的文不对题,甚至还有的抄录《作文选》上的文章。从学习习惯看,有的学生学习浮躁,边学边玩,心不在焉,学习不入门:自学能力差,没有预习习惯;没有养成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在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更未养成读书看报和勤动笔的习惯。
由此可见,中专学生虽然语文基础差,但主要不是智力问题,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语文学习缺少兴趣。语文教师在面对中专学生语文学习存在较多问题的同时,应该注意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部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状态,从而用非智力因素去推动智力因素,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正是由于中专语文教学具备以上的特殊性。笔者认为作为中专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应在培养高素质的中专人才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中专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厌学情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汉语言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语言文学知识。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学及作为传承其知识的平台——语文教学,其知识点和兴趣点多多,然而,中专学生中存在的最大、最紧迫的一个问题却是——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2,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理解能力较低
中专学生在上课时认真听课的学生很少,很多学生不听课,即使想听也不一定听得懂。他们无法静下心来仔细读一遍课文,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无法很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课,无法用完整的句子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只会机械地做一些抄写作业,少数学生甚至还不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停下正常的教学进度,专门抽出时间“补课”。
3,部分教师的厌教情绪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内部教学改革的制约等等因素,使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特别是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容易产生依惯性办事的习惯,语文教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一部分教师甚至产生厌教情绪。
三、中专语文教学改进的对策
1,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特色
职业素质是国民素质的核心,是一种资本,是一种有价资源。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职业素质作为甄选人才的重要标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应顺应这一改革大潮,注重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科学有效地为相关行业及劳动力市场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所以中专语文教学要以“职”字为中心,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观,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以培养大批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劳动者为己任。为此,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就不仅要解决人文性与工具性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还应充分考虑中专学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侧重职业素质的养成,突出职教特色。在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体现了语文教学为专业学习服务的中专特色。
2,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言行表现,必将以其身教的方式影响着学生。教育教学过程首先是感化人、启迪人的思想的过程,这就是教师的“传道”职能。著名语文教师魏书生也强调指出:“语文教学,首先是门人学。”这就是说,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如果一名语文教师连自身的道德思想都不健康、不完善,何言教育出一个品质高尚的学生?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自身修养,无论条件、环境怎样都应该爱岗敬业,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热爱学生,把自己全部的心血灌注到学生身上。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学识渊博,热爱教育事业,勤奋努力。把全部精力投入教学的教师,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学生喜歡接近这样的教师,并以教师为榜样,专注于课业的学习。相反,学识浅薄,敷衍塞责,马虎应付的教师,则不可能有这样的感召力。所以教师要用自己的表率作用,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营造愉快氛围,培养乐学习惯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运用表扬、激励、肯定、鼓动等手段发掘每个人的优点,使之得到及时巩固、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定式。教师在语文课上经常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和愉快的心情,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中专学生学习缺乏动力,主要还是没有学习的饥饿感,对学习没兴趣,只有当他们感到学习是快乐的,才会由被动转入主动,发挥其主体性来进行主动学习。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独立性、主动性、独创性、民主性几方面,语文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成为乐学主体,成为课堂主体,成为生活与实践的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发挥主体性要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导为辅,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多感知多体味,这样,学生的理解逐渐深入,感悟逐渐深刻,积累逐渐深厚,教学效果才能好。
要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对语文教学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加强。在这样的形势下,中专教育要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劳动者,语文课程作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底子。对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和谐统一的作用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