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统计工作的精准起着重要作用。在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统计可靠性的提升中却存在着各种的问题,文中分析了我国统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数据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统计工作;数据误差原因;对策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各种利益主体开始依据统计数据进行理性预期,做出经济决策,而统计数据出现重大偏差造成的潜在损失也更为巨大。尤其是经济统计数据的准确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如果数据不能及时准确反映经济体中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影响对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小到可能误导企业的投资决策,大到则可能会误导宏观政策的决策,最后可能导致科学发展观无科学可言。不断完善统计体系绝非玩弄数字游戏,统计系统有必要加速改革与时俱进。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进一步接轨,国内国际对于统计可靠性的要求都大为提升。统计制度的改革应当尽快提上议程。
1.目前我国统计工作现存的不足之处
现行统计报表制度、统計调查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从总体上讲,是经过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在统计科学的指导下形成和制定的,统计方法本身是科学、严谨的。但在统计数据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所经历的调查、整理、审核与汇总等不同阶段,出现了不同的人为因素干扰。在统计调查阶段,受利益主体因素的驱使,被调查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虚报、瞒报现象。在统计整理、审核阶段,由于部分统计人员业务不熟练,或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增大了统计工作误差,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资料汇总阶段,受目标、排位等不同“政绩”观的影响,统计数据受到来自多方面人为因素的干扰,统计数据质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2.存在于统计工作中的“数据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1 受到领导干预造成的误差。
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往往受到领导干预的影响,如在领导干部业绩考核指标的硬性要求下,许多基层干部出于无奈,不得不故意虚报统计数据,来为自己的“政绩”增光添彩。还有在融资和合资等因素捏造数据,致使统计数字严重失真。
2.2 统计数据采集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统计数据的源头是数据采集,所采集的数据真实的基础是必须确保统计信息准确。现在的现状是:(1)报表人责任心不强,报表随意性大。(2)报表人员素质不高,对报表不理解。(3)很多的企业不重视统计,有的则是会计人员兼职。(4)某些地区、部门、行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故意瞒报统计数据,以达到少缴、甚至不缴国家规定必须缴的一些规费、税金,从而导致了国家的相关规费、税费的大量流失。而这些地区、部门、行业,却因此而得到了大量的不当收益。
2.3 虽然我国的统计工作已经与国际接轨,但由于我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阶段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统计工作中的统计方法、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因此在数据采用及事理分析中,就容易产生错误,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影响统计工作。
3.针对我国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数据误差”应对的策略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广大统计工作者必须竭力维护的神圣职责。多年以来,我们致力统计建设与发展,不断完善统计制度方法,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已有较大提高。针对我国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数据误差”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3.1 加大对统计工作的宣传力度。力争使每一位统计参与者,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都要了解统计工作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起的巨大作用,努力提高他们对统计工作的正确认识,得到他们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开展统计法制教育,以法治统。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普及《统计法》的教育,从思想上提高他们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认识,促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原则,敢于同影响统计数字真实性的违法行为作斗争,真正做到以法治统。其次,还可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法》的理论考试,让法深入人心,以便他们理直气壮地按法办事。再次,对大中专学校经济类专业应加设一门《统计法》基本知识课,以便学生将来走上统计工作岗位后能够依法办事,知法工作,把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放在首要地位,为党政领导及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2 对目前干部考核中一些片面强调GDP增长的业绩考核制度进行改革。改变“以数字论英雄”的局面,走出“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怪圈,让统计数据不受个人意志左右的治本之策。实施领导干部政绩公议制度可改变过去那种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弊端,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化、民主化程度,不断增强干部政绩考核准确性。增强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和为民服务意识。
4.目前专家学者们对统计工作改革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
其一,应当在政府发出统计数据的同时,支持和鼓励非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建立非官方统计系统。必须看到,统计并非只能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更非只能独家公布的垄断产品。民间力量在一定财力支持下,科学操作,认真求实,完全有可能推出具有可信度的权威性统计数据,为决策依据提供新的选择。结束垄断,提倡竞争,有助于增强统计工作的独立性,提高其工作质量。
其二,应当做出增强统计透明度的制度安排。当前统计数字能做到定期公布,当然是一种进步,可谓具备透明度。但为增加统计的可信性,则不仅最后产品必须透明,而且统计全过程也应昭之于众,其中包括统计方法采用、数据采样操作,都应使公众及时了解。过程透明,是数据可信的重要保证之一。
其三,应当建立统计工作专业化原则。在这里,专业化系指统计队伍人员素质必须提高,从管理者到基层调查员,都应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专业化还指统计机构应当集中精力进行统计,不再进行经济预测,以避免利益冲突——事实上,这也是国际的通行原则。
结束语:
为此,前几年统计工作者要围绕统计数据质量,从调整工作思路方法、改善工作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工作入手,积极转变观念,加快改革,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统计工作;数据误差原因;对策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各种利益主体开始依据统计数据进行理性预期,做出经济决策,而统计数据出现重大偏差造成的潜在损失也更为巨大。尤其是经济统计数据的准确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如果数据不能及时准确反映经济体中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影响对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小到可能误导企业的投资决策,大到则可能会误导宏观政策的决策,最后可能导致科学发展观无科学可言。不断完善统计体系绝非玩弄数字游戏,统计系统有必要加速改革与时俱进。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进一步接轨,国内国际对于统计可靠性的要求都大为提升。统计制度的改革应当尽快提上议程。
1.目前我国统计工作现存的不足之处
现行统计报表制度、统計调查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从总体上讲,是经过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在统计科学的指导下形成和制定的,统计方法本身是科学、严谨的。但在统计数据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所经历的调查、整理、审核与汇总等不同阶段,出现了不同的人为因素干扰。在统计调查阶段,受利益主体因素的驱使,被调查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虚报、瞒报现象。在统计整理、审核阶段,由于部分统计人员业务不熟练,或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增大了统计工作误差,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资料汇总阶段,受目标、排位等不同“政绩”观的影响,统计数据受到来自多方面人为因素的干扰,统计数据质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2.存在于统计工作中的“数据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1 受到领导干预造成的误差。
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往往受到领导干预的影响,如在领导干部业绩考核指标的硬性要求下,许多基层干部出于无奈,不得不故意虚报统计数据,来为自己的“政绩”增光添彩。还有在融资和合资等因素捏造数据,致使统计数字严重失真。
2.2 统计数据采集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统计数据的源头是数据采集,所采集的数据真实的基础是必须确保统计信息准确。现在的现状是:(1)报表人责任心不强,报表随意性大。(2)报表人员素质不高,对报表不理解。(3)很多的企业不重视统计,有的则是会计人员兼职。(4)某些地区、部门、行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故意瞒报统计数据,以达到少缴、甚至不缴国家规定必须缴的一些规费、税金,从而导致了国家的相关规费、税费的大量流失。而这些地区、部门、行业,却因此而得到了大量的不当收益。
2.3 虽然我国的统计工作已经与国际接轨,但由于我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阶段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统计工作中的统计方法、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因此在数据采用及事理分析中,就容易产生错误,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影响统计工作。
3.针对我国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数据误差”应对的策略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广大统计工作者必须竭力维护的神圣职责。多年以来,我们致力统计建设与发展,不断完善统计制度方法,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已有较大提高。针对我国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数据误差”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3.1 加大对统计工作的宣传力度。力争使每一位统计参与者,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都要了解统计工作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起的巨大作用,努力提高他们对统计工作的正确认识,得到他们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开展统计法制教育,以法治统。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普及《统计法》的教育,从思想上提高他们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认识,促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原则,敢于同影响统计数字真实性的违法行为作斗争,真正做到以法治统。其次,还可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法》的理论考试,让法深入人心,以便他们理直气壮地按法办事。再次,对大中专学校经济类专业应加设一门《统计法》基本知识课,以便学生将来走上统计工作岗位后能够依法办事,知法工作,把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放在首要地位,为党政领导及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2 对目前干部考核中一些片面强调GDP增长的业绩考核制度进行改革。改变“以数字论英雄”的局面,走出“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怪圈,让统计数据不受个人意志左右的治本之策。实施领导干部政绩公议制度可改变过去那种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弊端,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化、民主化程度,不断增强干部政绩考核准确性。增强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和为民服务意识。
4.目前专家学者们对统计工作改革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
其一,应当在政府发出统计数据的同时,支持和鼓励非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建立非官方统计系统。必须看到,统计并非只能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更非只能独家公布的垄断产品。民间力量在一定财力支持下,科学操作,认真求实,完全有可能推出具有可信度的权威性统计数据,为决策依据提供新的选择。结束垄断,提倡竞争,有助于增强统计工作的独立性,提高其工作质量。
其二,应当做出增强统计透明度的制度安排。当前统计数字能做到定期公布,当然是一种进步,可谓具备透明度。但为增加统计的可信性,则不仅最后产品必须透明,而且统计全过程也应昭之于众,其中包括统计方法采用、数据采样操作,都应使公众及时了解。过程透明,是数据可信的重要保证之一。
其三,应当建立统计工作专业化原则。在这里,专业化系指统计队伍人员素质必须提高,从管理者到基层调查员,都应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专业化还指统计机构应当集中精力进行统计,不再进行经济预测,以避免利益冲突——事实上,这也是国际的通行原则。
结束语:
为此,前几年统计工作者要围绕统计数据质量,从调整工作思路方法、改善工作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工作入手,积极转变观念,加快改革,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