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几学年来的《体育健康达标》测试成绩来看,每学年不合格的学生人数总占不少比例,究其原因并不是技术单方面不熟练,身体素质也差得远。就此分析其原因:
1 体育能力差产生的原因
1.1 先天性遗传因素。因身体过于矮小、肥胖或廋弱等而产生自卑、自弃的想法。
1.2 思想认识不够。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差,在努力也比不上身体素质好的同学。
1.3 怕苦怕累怕脏。上体育课时怕苦怕累怕脏,不愿意进行练习或很少进行练习,认为上课偷懒无所谓,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1.4 不听老师安排。自由散漫,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咋样就咋样。
1.5 环境因素。有些学生由于长期处在不接触或很少接触体育运动刺激的环境中,使其认知能力未能充分发展,缺少体育活动应具备的起始行为。
1.6 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平时过分的溺爱与呵护,使学生缺少体育锻炼的意识,认为体育锻炼、活动浪费了学习时间。
1.7 情绪困扰导致学习困难。这类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比较常见,他们轻者表现出退缩、沮丧、不信任、不合群、惧怕等不良情感,重者表现出敌视、不合作、过分活动等不良行为。上述不良情绪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2 对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转变的教育方法
2.1 提高思想认识。体育能力差的学生多数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如有的认为身体强弱是先天的,有的把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对立起来,也有的只求不生病就行等。因此就要用生动的事例和科学知识有针对地加强思想教育,并注重观察和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把提高认识和培养兴趣结合起来,调动其积极因素,教育他们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
2.2 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中对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要精选教法,要热情辅导。如遇到体育能力差的学生做动作失误时,教师要多安慰、少埋怨。切忌板着面孔和用简单粗暴的态度相对。在练习中,哪怕是一个动作细节完成的较好,都要热情地肯定,进行表扬,平时要和他们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交谈,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2.3 坚持三个优先。
2.3.1 课堂练习,体育能力差的学生优先。体育好的学生上体育课时,教师一讲解示范,他们就心领神会,并能很好的完成动作,而体育能力差的学生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必须对差生优先安排辅导。差生掌握动作慢,完成技术动作往往达不到要求,教师不能横加指责,要耐心、细致地加以讲解辅导。当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表扬、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帮组其树立信心,逐步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
2.3.2 体育比赛,体育能力差的学生优先考虑。在体育比赛中,体育成绩好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参赛欲和求胜心,而差生则“知趣”地退到一边当观众,或表现出“与我无关”的态度,这时教师要考虑安排差生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集体项目更要给予优先安排。这样,对转化差生很有好处。一是使差生不会有被遗忘的感觉;二是觉得不能老是拖后腿,而决心刻苦锻炼,立争赶上。
2.3.3 课外活动,体育能力差的学生安排优先。促使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转化的直接条件是多练习,不练习或少练习是无法转化的。在安排体育活动中,对差生在锻炼时间、内容、教师辅导等方面都优先安排,为差生创造条件,使差生经过努力锻炼,学有所进,练有所获,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转化体育能力差的学生在实施新课改,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新世纪人才。
1 体育能力差产生的原因
1.1 先天性遗传因素。因身体过于矮小、肥胖或廋弱等而产生自卑、自弃的想法。
1.2 思想认识不够。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差,在努力也比不上身体素质好的同学。
1.3 怕苦怕累怕脏。上体育课时怕苦怕累怕脏,不愿意进行练习或很少进行练习,认为上课偷懒无所谓,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1.4 不听老师安排。自由散漫,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咋样就咋样。
1.5 环境因素。有些学生由于长期处在不接触或很少接触体育运动刺激的环境中,使其认知能力未能充分发展,缺少体育活动应具备的起始行为。
1.6 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平时过分的溺爱与呵护,使学生缺少体育锻炼的意识,认为体育锻炼、活动浪费了学习时间。
1.7 情绪困扰导致学习困难。这类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比较常见,他们轻者表现出退缩、沮丧、不信任、不合群、惧怕等不良情感,重者表现出敌视、不合作、过分活动等不良行为。上述不良情绪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2 对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转变的教育方法
2.1 提高思想认识。体育能力差的学生多数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如有的认为身体强弱是先天的,有的把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对立起来,也有的只求不生病就行等。因此就要用生动的事例和科学知识有针对地加强思想教育,并注重观察和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把提高认识和培养兴趣结合起来,调动其积极因素,教育他们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
2.2 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中对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要精选教法,要热情辅导。如遇到体育能力差的学生做动作失误时,教师要多安慰、少埋怨。切忌板着面孔和用简单粗暴的态度相对。在练习中,哪怕是一个动作细节完成的较好,都要热情地肯定,进行表扬,平时要和他们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交谈,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2.3 坚持三个优先。
2.3.1 课堂练习,体育能力差的学生优先。体育好的学生上体育课时,教师一讲解示范,他们就心领神会,并能很好的完成动作,而体育能力差的学生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必须对差生优先安排辅导。差生掌握动作慢,完成技术动作往往达不到要求,教师不能横加指责,要耐心、细致地加以讲解辅导。当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表扬、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帮组其树立信心,逐步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
2.3.2 体育比赛,体育能力差的学生优先考虑。在体育比赛中,体育成绩好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参赛欲和求胜心,而差生则“知趣”地退到一边当观众,或表现出“与我无关”的态度,这时教师要考虑安排差生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集体项目更要给予优先安排。这样,对转化差生很有好处。一是使差生不会有被遗忘的感觉;二是觉得不能老是拖后腿,而决心刻苦锻炼,立争赶上。
2.3.3 课外活动,体育能力差的学生安排优先。促使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转化的直接条件是多练习,不练习或少练习是无法转化的。在安排体育活动中,对差生在锻炼时间、内容、教师辅导等方面都优先安排,为差生创造条件,使差生经过努力锻炼,学有所进,练有所获,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转化体育能力差的学生在实施新课改,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新世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