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来看你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我决定作一次无拘无束的远行,逃离一座城,去到另一座城。
  六百多年前我就应该来到这里,如果我早知道它的存在。我要去的地方,它就在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汇处、马来西亚的西海岸边。在大海的偏僻处,在透明的半岛上,它究竟等了我多少个朝代?
  无论向哪个方向行走,最终都与大海相遇。大海是世界上最早的道路,当高原、山峦、冰川、丛林试图将世界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时,人们只好选择大海作为彼此沟通的渠道。尽管大海的凶险丝毫不逊于高山峭壁,深邃的海水隐藏着无数的陷阱,但是人们还是将自己的生命交给大海,以期达到追求的梦境。即便这样的梦境遥远和短暂,脆弱和感伤,面对已成往事的一切,它会有一种无法平静的引力拽住你的心。
  真正的大海属于内心敏感的人,换句话说,是属于航海家。
  二
  公元1405年7月11日,正当北平的臣僚们开始奉旨征调工匠、民夫上百万人营建北京宫殿准备迁都的时候,在南京的三宝太监郑和回望了一眼身后层层叠叠的红墙黄瓦,就匆匆辞别喧嚣的京城,奉明成祖朱棣之命从龙江港起航开始南下西洋了。这一年,郑和34岁。
  那时,没有哪国的远洋船队比中国的庞大和先进,雄伟傲然,令人晕眩。郑和的船队一路南下,浩浩荡荡,所向披靡,船上的旗帜在大海上空飘扬,拍打桅杆发出噼啪噼啪的声响。此时,这位大明王朝的海上统帅,没有比他更盛气凌人的了,绷紧肌肉,傲立船头,我们几乎可以从他的眼神中,感觉到他身体里隐含的力量。
  郑和一路走来,西太平洋——中国南海——印度洋,直到阿拉伯地区。自从抵达马六甲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他的生命旅程与马六甲有一种缘,他认为这是上天给他最珍贵的礼物。他被茫茫大海之外的一座小岛迷住了,大海用一条优美的弧线画出了它的边界,海的蔚蓝,山的苍翠,依山临水,蓝光山色令他无法自拔,于是决定在这里休养生息、屯兵储粮,为庞大船队提供甘甜的水源和补给。
  意想不到的是,马六甲居民对郑和的到来尤其欢迎。欧洲人通过长途航行掀起了腥风血雨,一路强取豪夺,而郑和20000多人的船队,没有对马六甲3000多居民恃强凌弱,还在其帮助下赶走了外国侵略者,消灭了海盗的侵扰。他还组织当地军民筑起城墙,修建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晚上派人昼夜巡逻,制定一整套警卫制度,不仅扫除了城内的不安定因素,也促成都城的保卫,并帮助马六甲成为当时东西贸易活动的主要商港,经济走廊。北到日本、朝鲜,西至阿拉伯地区,世界各地的商人都来到马六甲,商贸最兴盛时城里流通着84种语言,使得马六甲臣民在此后的百余年里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即便后来马六甲被人篡改了意志,也不能泯灭它原有的生命……这座城市后来成为葡萄牙、荷兰、英国的殖民地。当时郑和显得和平与友善,并没有打算将马六甲占据为永久基地,因此,就连为了保护货物而在马六甲河畔修建官仓的围墙也不是用砖石盖的,这就是为什么郑和没有在马六甲遗留下建筑古迹的原因。
  在历史的各种必然与巧合中,有无数的英雄具有自己的征服目标,马六甲,也因此成为郑和勇气、意志与胆石的中转站。它是一个路标,决定着一场伟业的长度。
  
  三
  马六甲不是一座简单的城,当郑和率领中国明朝2万多人的庞大船队最先来到这里的时候,它就成了一段经久不息的传奇,令人肃然起敬。
  “Malacca(马六甲)”,始建于1403年,一个地处马来半岛南部的古老城市,著名的马六甲海峡因该城而得名。曾是马六甲王国的都城,也是海上贸易重要中转站,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是一座不大的城,过去六百年间迎来送往,记录欧亚各国的人和事,写下了独一无二的多舛命运。公元1405—1433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经过马六甲海域,有五次驻扎马六甲并在此设置“官厂”(集贸易、仓储、港口为一体的航海基地),屯兵三宝山,他的到来深深影响了这座城市的历史。
  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崇敬,今年初夏,我随东南亚文化采访团去了马六甲。车子进入马六甲,必将经过三宝山(又名“中国山”)。远远望去,三宝山上尽是坟墓。据随行导游张先生介绍,三宝山面积106英亩,山上共有12500多座坟墓,是海外最大的华人坟山。
  三宝山山脚就是宝山亭,别看这座亭庙不大,我国曾有几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此访问过,可见它的文化历史价值。其主殿供奉着大伯公(即土地公),寺庙的角落有一尊一米多高大理石郑和雕像。宝山亭的斜对面,便是三宝街。这条街,就是当年华人的聚集区。这里凡是上了年岁的房子,门楣除了各种衍派外,还在大门的两侧写着“孝亲”等字眼。如今,在马六甲的华裔已经历几代,他们将祖训挂在门前,提醒子孙不可忘本。
  除了正式的街道和庙宇外,郑和在马六甲的存在感是很强的:郑和客栈、郑和茶馆、郑和文化馆,还有郑和语言……因为我带去的手机充电器是两脚插头不适合在马来西亚使用,于是就试着到街边的一个小卖铺购买,正当想着用怎样的语言沟通和用马币还是人民币付款时,一个稍瘦黝黑的老妇人用还算纯正的普通话对我说:“先生需要什么帮助呢?”我惊讶的同时,问她有没有三脚插头,她快言快语,说是12元人民币一个。我说只有一百元的整钱,她说可以找零,随即拿出一叠零散的人民币。我就像在中国的一个小镇上购买东西那样随意和方便。
  马六甲最独特的是与郑和有关的峇峇娘惹文化。从明朝开始移民到马六甲的华人与当地马来西亚人结婚后生下的男孩子称峇峇,女孩子叫娘惹,峇峇娘惹也被称为土生华人,而这些移民中有一部分就是当年随郑和出海的船员。在马六甲的唐人街就有峇峇娘惹的博物馆和峇峇娘惹的餐馆,我们就餐的那家中峇鲁小厨“铭记来姐家”餐馆,就是导游领去的一家娘惹餐馆,味道甜中有酸,酸里透辣。
  站在马六甲河口的陈金声桥上,面南而立,左边是拥有400年历史的荷兰红屋,右边是拥有数百年老屋的唐人街——鸡场街。如今,鸡场街是中华文化、当地土著文化、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地。在鸡场街路口,一艘仿造的红色“郑和宝船”,高耸入云地“泊”在一个高台上。我伫立良久,思绪万千,郑和的船队在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和气势?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1  我死了,不吓唬你们。阴阳有别,阳间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你们。我看着你们,回想我这一生。不,我才五十二,顶多半生。我妈八十了,我爹走的时候七十三,比我活得长。  我是突发心肌梗死的———二尖瓣乳头肌腱索断裂导致全身休克,短短38秒,脏器衰竭,心脏停搏。原来,人的死就这么简单。我倒在小区过道上,硬邦邦的水泥地面扒着干透的黄土,顶住鼻孔的板结颗粒比鸡蛋还大。我恨我死在这里,连块像样的地方都不是。人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红楼梦》中有众多人物,而独具匠心的曹雪芹大量使用了谐音来取名,有的是用鸟名,有的是用花名,有的是用珠宝玉器的名字。《红楼梦》中许多人物的名字是大有深意的,有的暗示人物的命运,有的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的是对人物行事为人的绝妙讽刺,等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红楼梦》中的谐音名字吧!  甄士隐与贾雨村:真事隐去,假语存焉。  贾宝玉:假宝玉
那是1944年夏天,已是8月中旬,扬子江的大水退去至少有几个月了,战争应该已经转向对蒋介石有利的一面。我家庭院的大木门外,每天走过的国民党部队不计其数,他们沿江向滨海方向行进。    士兵身负辎重碰撞的单调声音有时被打破,那是参谋们乘坐的汽车偶尔经过,车上都印有部队标志,嗡嗡地低声驶过,抑或是一辆卡车,外面罩着帆布篷,看不到里面装了什么。大部分时间是过队伍,成百上千的士兵,行军速度跟汽车差不多,军
我是70年代中期出生的農村孩子,家里还不太富裕,上学的时候需要从家里带上一袋麦子或面粉,到三十里外的高中学校的伙房去交换一叠馍票。  高一新生报到的那一天,来不及到学校伙房换取馍票的同学们慌慌张张地把从家里带来的麦子在并不宽敞的寝室整整摞了八袋。我们很快整理好自己的被褥、床位,九月份的天气还热,就一张苇席、一张棉布被单扔在吱吱作响的高低床上就行了。接下来,我们排队扛着麦子去学校伙房交麦子换馍票。当
四百年 多少风霜雪雨,  四百载 好长好长的别离!  不相信 你 弦断滕王阁檐下,  不相信 你 月沉文昌桥桥西。  我们的临川才子呵——  我 在 牡丹亭 等你,  把我的手 放在 你的手心里。  请拉着我 走进你的 梦境,  让我领略你 梦的峡谷 光怪离奇。  当然,入梦难免 千重断崖万丈雾雨,  推开梦之门 才会 惊艳战栗!  《邯郸梦》《南柯梦》《紫钗记》《牡丹亭》  临川的梦,我要 梦梦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你想知道没有空调的古人们是如何避暑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古代诗人的诗句,看看他们有哪些避暑“妙招”吧!  最唯心的避暑方式:心静自然凉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唐]白居易《消暑》  只要心静下来,热气自然就散了;保持室内通风,自然也就清凉了。心静或心躁其实无法影响室外温度的高低,但心无杂念却能让人在炎炎夏日备感舒适。由于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心静自然凉”是最受古人推崇的避
我的窗外,是一小块一小块的菜地。每当倦怠的时候,抬眼就可以看到那些五颜六色、高高低低的植物们。有8年多的时间,每个晨早与日暮,那些菜地里的绿色植物们与我亲密相处,细碎地对话,日子也会变得温润起来。  這里本是一块块荒地。更准确点说,是一块块宅基地。在此之前是水田。不知因为什么,几年都没有人建房,于是就被周围的居民种成了菜地。邻近的几个看门人也参加到开荒运动中来了。于是田埂边堆积起不少的杂草和碎石。
在作文课上,老师给我们发了一些黑黑的、小小的,只有2毫米长的东西。它长得像芝麻,可又不是芝麻。仔细看,它扁扁的,闻起来没什么味道,我好奇地拿了几粒放入嘴里咀嚼起来,它既没有味道,也不怎么好吃。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看着同学们疑惑的样子,老师告诉我们,它是兰香子。  兰香子是“罗勒”这种植物的果实。它有许多别名:罗勒子、珍珠果、奇异果,等等。它是东南亚一种常见的药材,已经有3500年的漫长历史了。  
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 晴  中午吃饭,我只咬了一口水煮蛋就不想再吃了,妈妈觉得扔了可惜,叮嘱我晚上把鸡蛋加热后吃掉。  晚饭前,我把鸡蛋放进一个小碗里,只见蛋白嫩嫩、圆滚滚的身子不安分地在碗中骨碌碌转动,甚是可爱,我先前讨厌吃蛋的情绪顿时一扫而空。我把碗盖上盖,放进微波炉,选好时间,按下“开始”键。  微波炉嗡嗡地转动着,卖力地工作。我走到其他房间转悠,打算过会儿再来取蛋。大概半分钟后,我
山水方滋是一枚印章。  汉篆。钝刀冲刻,古朴苍劲,算是圈内某篆刻名家的扛鼎之作。  肖彬获赠这方印,是在周日的午后。  他喜滋滋地钻进书房,一个人,把玩良久,意犹未尽。  就像当年伯牙遇上了子期,高山流水才更加绝美一样,印章里的四个字也似乎一下子戳中了肖彬心底某个最柔软的角落。  他点燃支烟,深吸一口,又慢悠悠地吐出来。袅袅的烟雾,四下弥散。  恍惚间,他的眼前黑白片样的闪过连绵的山峦、通幽的曲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