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与博物馆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将博物馆资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越来越成为一个主流认识,这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直观感知历史、强化历史智慧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本文通过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来例证,为重庆地区遗址类博物馆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案例示范。
【关键词】遗址类博物馆;历史教学;抗战遗址;文博工作;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1-193-03
【本文著录格式】杨愫,古佳根.重庆地区遗址类博物馆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1):193-195.
一、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的基本情况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又称重庆黄山抗战旧址群,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山风景区内,地处长江南岸,海拔高540-580.1米,占地280亩,是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游览胜地,更是陪都重庆战时记忆和民族情怀的一处重要载体。
20世纪20年代,重庆白礼洋行买办黄云阶在此购建别墅宅邸,并起名黄家花园,“黄山”一名由此得来。1937年,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办公。次年,蒋介石从黄云阶处购得黄山,这里后成为1938—1946年蒋介石在渝期间所有官邸中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重庆国民政府的最高指令亦大多从这里发出。故此,黄山可以说是当时国民政府军事、政治、外交的中枢所在。
旧址群分东西两段,沿山势呈马蹄状分布,包括蒋介石官邸——云岫楼、宋美龄别墅——松厅、宋庆龄别墅——云峰楼、宋蔼龄次女孔二小姐别墅——孔园、蒋经国和马歇尔办公居所——草亭、何应钦办公地——松籁阁、美国军事援华代表团驻地——莲青楼、抗战将领遗孤学校——黄山小学、侍从室——综合陈列馆以及警卫室、周至柔旧居、防空洞、发电房、炮台山、望江亭等十五处遗址,文物遗址总面积达4053平方米。开放参观的建筑内大多使用的是藏品陈列和场景复原相结合的展陈方式。以云岫楼为例,一楼是会议室、警卫室和接待室,其中会议室和警卫室按复原场景布置,接待室则部分用于展陈;二楼是办公室、休息室,及以“蒋介石在战时首都重庆”为主题的陈列室。
2005年,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成立并对外开放。2013年,旧址群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7年,博物馆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任命为重庆市第二批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同时,作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西南地区首家“时代小先生计划”示范基地和“南岸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积极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以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断探索符合博物馆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历史教学实践案例
以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为例,该课课程标准为:“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此外,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建议中,也指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察抗日战争的历史遗址、遗迹”。因此,前往重庆市抗战遗址博物馆一级广场对台湾光复纪念碑进行取材,拍摄该纪念碑正面照片并记录碑后铭文用以课堂导入以及情感升华教学。
课程导入:
教师展示“台湾光复纪念碑”图片并讲述:如图所示,在这面纪念碑上镌刻着“台湾光复纪念碑”几个大字以及“1945.10.25”的日期,这座纪念碑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六十五周年之际所修建的,抗战胜利,国家重获统一,是两岸人民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重新投向七十五年前的中国,去探寻伟大的抗日战争是如何取得胜利的。
设计意图:从整个抗战胜利全局来看,台湾光复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环节,标志着台湾地区结束了半个世纪的屈辱历史,重回祖国怀抱;从重庆地方特色来看,从重庆台湾光复纪念碑導入,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受,提升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的直观认识。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教师展示材料:
台湾澎湖,乃中华之神圣领土,物阜民丰,实神州之海上明珠。变生不测,悲逢甲午;丧权马关,失地悬孤。其痛惨怛,岂止切肤。感我台胞,勇搏入室虎狼,五十余年,后继前仆;唤我手足,衍绵华夏文明,抵制同化,告慰先祖。
狂寇野心,意犹未足,逞鲸吞之妄图,更穷兵而黩武。烽烟弥漫寰球,铁骑蹂躏大陆。中华儿女,同心禦侮;驱逐强虏,义无反顾。岿然重庆,建战时之陪都;国共合作,树中流之砥柱。全民奋起,保家卫土;统一战线,国难同纾。
开罗宣言,明定归复;国际公认,无违无忤。败寇穷途,乞献降书;台澎庆归,珠还合浦。雁行重序,伯埙仲篪兮同奏乐舞;棠棣花开,分枝联萼兮仍本一株。前事不忘兮后事之师,欲知其新兮乃温其故。
——节选自《台湾光复纪念碑碑文》
教师讲述: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全民族抗争,离不开国共双方,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离不开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们的支持。(讲解过程中结合碑文“中华儿女,同心禦侮;驱逐强虏,义无反顾。岿然重庆,建战时之陪都;国共合作,树中流之砥柱。全民奋起,保家卫土;统一战线,国难同纾”进行分析,回顾在前面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时的内容,加深印象。)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碑文,思考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1840年以来,外国列强入侵中国,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直至五十年后的抗战胜利才重归祖国(“变生不测,悲逢甲午;丧权马关,失地悬孤”)。由此可见,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开罗宣言,明定归复;国际公认,无违无忤”)。 教学意图:台湾光复纪念碑是我们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主权完整的意志体现,是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有力证明,宣告着两岸同胞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至关重要。
三、重庆地区遗址类博物馆教学方法总结
(一)研学旅行,落地立德树人
从狭义上来讲,研学旅行特指由学校组织的,面向学生群体,以学习知识、拓展视野、提升素养等为主要目的,通过集体旅行、集中学习等方式走出校门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活动。除了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教材上所记载的历史概念外,遗址博物馆中蕴藏着更加具象的历史事实。在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倡导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位一体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单纯而又割裂的知识、能力、情感已无法适应新时代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构建除课堂教学外的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博物馆研学活动。除了上文提到的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之外,重庆地区还拥有歌乐山历史遗址群、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博物馆、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桂园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遗址类博物馆,因此,可供教师选择的博物馆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教师在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时,要提前制定周密详实的参观计划,将有助于历史教学、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遗址元素加以提取组织。在具体参观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提升学生认知历史的能力。参观后,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作业,如谈一谈遗址类博物馆的改进建议、自己扮演导游等,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二)寓情于景,深化教学内容
历史概念的得出离不开史实,特别是在当前越来越强调论从史出、史料互证的教学潮流下,多元化的史料实证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遗址类博物馆能够提供较为还原历史场景的教学材料,可以有效补充教科书的史料资源单调问题。经科学验证的遗址往往能够进一步印证文字史料,如二里头遗址就被认为是夏文化的有力佐证之一,其被勘探出的城市规模和发掘出土的文物等对于重构当时的统治方式、生产生活至关重要。此外,遗址类博物馆的各类教学资源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微信互动小程序等多种方式在课堂上得以展现。这些对于营造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脑内构建历史场景同样有极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或网络查询等方式获取相关材料,精选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课堂历史情境架构、史料运用等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以及历史解释能力。
(三)发挥优势,培养综合能力
遗址类博物馆相比学校课堂,可以说有三大优点:第一,历史场景具体形像,保存最原本真实;第二,场景丰富多变,蕴含的历史元素浓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第三,教育形式开放多样,博物馆没有课堂教室的限制,没有师生间、生生间明确的界限划分,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但与此同时,受限于教学计划的安排,我们不可能将课堂完全搬到博物馆之中,这就需要通过另一种方式将遗址类博物馆搬到课堂之中。学校可以与重庆地区各遗址博物馆展开馆校合作,编写校本博物馆教材,从重庆地方史、博物馆学、考古学等角度切入,结合地方特色,引导学生接触除历史课堂之外的相关方法理论,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重庆地区遗址类博物馆历史教学发展前景思考
(一)建立数字化博物馆
遗址类博物馆通常有固定的展览场所,以往,参观者不可避免地需要前往实地游览学习,这就可能受到博物馆人流量以及时间、空间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当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成为博物馆学领域一个热门且重要的开发方向。通过数字技术将物态具象的博物馆、藏品等,转化为互联交互系统、视频、音频、3D画面等元素,从而构建多形式线上博物馆,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地通过各大博物馆网站、APP、微信小程序等多种方式同样直观立体地感受博物馆的魅力。
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在正常的教学时间里难以抽出连续性的时间段用于参观博物馆,而课余时间在没有专业历史教师的带领下自行参观博物又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思想感召。因此,建立数字化博物馆,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信息设备对广大中学生进行博物馆教育,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学生的零散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积极开展馆校合作
建立在已有历史遗迹之上的遗址类博物馆,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相比,对历史风貌的保存或復原效果更加真实,但由于遗址保护的首要职能,遗址类博物馆在场馆建设、参观路线等方面的可改造性相对较低。以前文提到的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为例,该遗址位于南山景区,实际上由多个零散分布的历史遗迹文物点组成,对于参观者而言,如果不清楚一个正确的参观游览路线,抑或是游览时不了解建筑与遗迹背后的历史故事,都会大大降低沉浸效果。
在集体研学旅行中,除了负责带队的历史教师外,遗址类博物馆还需要注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讲解人才,以便为参观者提供更好的观展体验,也为前来研学的广大学生群体提供更好的社会教学。为此,博物馆可以通过与开设有文博、考古学等相关专业的院校进行合作,通过委派志愿者、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解决人才来源问题,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
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开展研学旅行,是实现自身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反哺。
(三)推动文创艺术发展
博物馆文创即“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博物馆藏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如重庆市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遗址,通过复古连环画集、漫画等方式讲述江姐、小萝卜头、沙坪联络站等革命故事,寓历史于文教之中,拉近了与青少年一代的距离,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不得不说,当前部分文创产品,如重庆市抗战遗址博物馆的飞机模型、U盘、烟灰缸、邮册等,价格区间偏高,从消费定位来看更倾向于成年人,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教育功能上还有发展空间,或可参考其他同类型博物馆的做法,结合自身馆藏与文化特色,设计出受众面更加广泛的文创产品。
参考文献:
[1]冯显容.“非遗”和“研学旅行”融合的现状与对策[J].艺海,2019(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杨丹丹,阎宏斌.博物馆教育新视阀[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4]陈凌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
[5][美]艾琳·胡珀-格林希尔.博物馆与教育:目的、方法及成效[M].蒋臻颖,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杨愫(1996-),女,汉族,江西九江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美术考古;古佳根(1996-),男,汉族,四川乐山人,教育学硕士,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历史)。
【关键词】遗址类博物馆;历史教学;抗战遗址;文博工作;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1-193-03
【本文著录格式】杨愫,古佳根.重庆地区遗址类博物馆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1):193-195.
一、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的基本情况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又称重庆黄山抗战旧址群,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山风景区内,地处长江南岸,海拔高540-580.1米,占地280亩,是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游览胜地,更是陪都重庆战时记忆和民族情怀的一处重要载体。
20世纪20年代,重庆白礼洋行买办黄云阶在此购建别墅宅邸,并起名黄家花园,“黄山”一名由此得来。1937年,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办公。次年,蒋介石从黄云阶处购得黄山,这里后成为1938—1946年蒋介石在渝期间所有官邸中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重庆国民政府的最高指令亦大多从这里发出。故此,黄山可以说是当时国民政府军事、政治、外交的中枢所在。
旧址群分东西两段,沿山势呈马蹄状分布,包括蒋介石官邸——云岫楼、宋美龄别墅——松厅、宋庆龄别墅——云峰楼、宋蔼龄次女孔二小姐别墅——孔园、蒋经国和马歇尔办公居所——草亭、何应钦办公地——松籁阁、美国军事援华代表团驻地——莲青楼、抗战将领遗孤学校——黄山小学、侍从室——综合陈列馆以及警卫室、周至柔旧居、防空洞、发电房、炮台山、望江亭等十五处遗址,文物遗址总面积达4053平方米。开放参观的建筑内大多使用的是藏品陈列和场景复原相结合的展陈方式。以云岫楼为例,一楼是会议室、警卫室和接待室,其中会议室和警卫室按复原场景布置,接待室则部分用于展陈;二楼是办公室、休息室,及以“蒋介石在战时首都重庆”为主题的陈列室。
2005年,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成立并对外开放。2013年,旧址群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7年,博物馆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任命为重庆市第二批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同时,作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西南地区首家“时代小先生计划”示范基地和“南岸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积极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以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断探索符合博物馆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历史教学实践案例
以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为例,该课课程标准为:“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此外,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建议中,也指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察抗日战争的历史遗址、遗迹”。因此,前往重庆市抗战遗址博物馆一级广场对台湾光复纪念碑进行取材,拍摄该纪念碑正面照片并记录碑后铭文用以课堂导入以及情感升华教学。
课程导入:
教师展示“台湾光复纪念碑”图片并讲述:如图所示,在这面纪念碑上镌刻着“台湾光复纪念碑”几个大字以及“1945.10.25”的日期,这座纪念碑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六十五周年之际所修建的,抗战胜利,国家重获统一,是两岸人民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重新投向七十五年前的中国,去探寻伟大的抗日战争是如何取得胜利的。
设计意图:从整个抗战胜利全局来看,台湾光复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环节,标志着台湾地区结束了半个世纪的屈辱历史,重回祖国怀抱;从重庆地方特色来看,从重庆台湾光复纪念碑導入,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受,提升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的直观认识。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教师展示材料:
台湾澎湖,乃中华之神圣领土,物阜民丰,实神州之海上明珠。变生不测,悲逢甲午;丧权马关,失地悬孤。其痛惨怛,岂止切肤。感我台胞,勇搏入室虎狼,五十余年,后继前仆;唤我手足,衍绵华夏文明,抵制同化,告慰先祖。
狂寇野心,意犹未足,逞鲸吞之妄图,更穷兵而黩武。烽烟弥漫寰球,铁骑蹂躏大陆。中华儿女,同心禦侮;驱逐强虏,义无反顾。岿然重庆,建战时之陪都;国共合作,树中流之砥柱。全民奋起,保家卫土;统一战线,国难同纾。
开罗宣言,明定归复;国际公认,无违无忤。败寇穷途,乞献降书;台澎庆归,珠还合浦。雁行重序,伯埙仲篪兮同奏乐舞;棠棣花开,分枝联萼兮仍本一株。前事不忘兮后事之师,欲知其新兮乃温其故。
——节选自《台湾光复纪念碑碑文》
教师讲述: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全民族抗争,离不开国共双方,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离不开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们的支持。(讲解过程中结合碑文“中华儿女,同心禦侮;驱逐强虏,义无反顾。岿然重庆,建战时之陪都;国共合作,树中流之砥柱。全民奋起,保家卫土;统一战线,国难同纾”进行分析,回顾在前面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时的内容,加深印象。)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碑文,思考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1840年以来,外国列强入侵中国,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直至五十年后的抗战胜利才重归祖国(“变生不测,悲逢甲午;丧权马关,失地悬孤”)。由此可见,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开罗宣言,明定归复;国际公认,无违无忤”)。 教学意图:台湾光复纪念碑是我们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主权完整的意志体现,是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有力证明,宣告着两岸同胞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至关重要。
三、重庆地区遗址类博物馆教学方法总结
(一)研学旅行,落地立德树人
从狭义上来讲,研学旅行特指由学校组织的,面向学生群体,以学习知识、拓展视野、提升素养等为主要目的,通过集体旅行、集中学习等方式走出校门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活动。除了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教材上所记载的历史概念外,遗址博物馆中蕴藏着更加具象的历史事实。在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倡导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位一体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单纯而又割裂的知识、能力、情感已无法适应新时代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构建除课堂教学外的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博物馆研学活动。除了上文提到的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之外,重庆地区还拥有歌乐山历史遗址群、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博物馆、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桂园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遗址类博物馆,因此,可供教师选择的博物馆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教师在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时,要提前制定周密详实的参观计划,将有助于历史教学、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遗址元素加以提取组织。在具体参观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提升学生认知历史的能力。参观后,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作业,如谈一谈遗址类博物馆的改进建议、自己扮演导游等,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二)寓情于景,深化教学内容
历史概念的得出离不开史实,特别是在当前越来越强调论从史出、史料互证的教学潮流下,多元化的史料实证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遗址类博物馆能够提供较为还原历史场景的教学材料,可以有效补充教科书的史料资源单调问题。经科学验证的遗址往往能够进一步印证文字史料,如二里头遗址就被认为是夏文化的有力佐证之一,其被勘探出的城市规模和发掘出土的文物等对于重构当时的统治方式、生产生活至关重要。此外,遗址类博物馆的各类教学资源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微信互动小程序等多种方式在课堂上得以展现。这些对于营造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脑内构建历史场景同样有极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或网络查询等方式获取相关材料,精选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课堂历史情境架构、史料运用等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以及历史解释能力。
(三)发挥优势,培养综合能力
遗址类博物馆相比学校课堂,可以说有三大优点:第一,历史场景具体形像,保存最原本真实;第二,场景丰富多变,蕴含的历史元素浓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第三,教育形式开放多样,博物馆没有课堂教室的限制,没有师生间、生生间明确的界限划分,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但与此同时,受限于教学计划的安排,我们不可能将课堂完全搬到博物馆之中,这就需要通过另一种方式将遗址类博物馆搬到课堂之中。学校可以与重庆地区各遗址博物馆展开馆校合作,编写校本博物馆教材,从重庆地方史、博物馆学、考古学等角度切入,结合地方特色,引导学生接触除历史课堂之外的相关方法理论,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重庆地区遗址类博物馆历史教学发展前景思考
(一)建立数字化博物馆
遗址类博物馆通常有固定的展览场所,以往,参观者不可避免地需要前往实地游览学习,这就可能受到博物馆人流量以及时间、空间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当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成为博物馆学领域一个热门且重要的开发方向。通过数字技术将物态具象的博物馆、藏品等,转化为互联交互系统、视频、音频、3D画面等元素,从而构建多形式线上博物馆,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地通过各大博物馆网站、APP、微信小程序等多种方式同样直观立体地感受博物馆的魅力。
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在正常的教学时间里难以抽出连续性的时间段用于参观博物馆,而课余时间在没有专业历史教师的带领下自行参观博物又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思想感召。因此,建立数字化博物馆,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信息设备对广大中学生进行博物馆教育,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学生的零散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积极开展馆校合作
建立在已有历史遗迹之上的遗址类博物馆,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相比,对历史风貌的保存或復原效果更加真实,但由于遗址保护的首要职能,遗址类博物馆在场馆建设、参观路线等方面的可改造性相对较低。以前文提到的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为例,该遗址位于南山景区,实际上由多个零散分布的历史遗迹文物点组成,对于参观者而言,如果不清楚一个正确的参观游览路线,抑或是游览时不了解建筑与遗迹背后的历史故事,都会大大降低沉浸效果。
在集体研学旅行中,除了负责带队的历史教师外,遗址类博物馆还需要注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讲解人才,以便为参观者提供更好的观展体验,也为前来研学的广大学生群体提供更好的社会教学。为此,博物馆可以通过与开设有文博、考古学等相关专业的院校进行合作,通过委派志愿者、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解决人才来源问题,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
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开展研学旅行,是实现自身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反哺。
(三)推动文创艺术发展
博物馆文创即“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博物馆藏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如重庆市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遗址,通过复古连环画集、漫画等方式讲述江姐、小萝卜头、沙坪联络站等革命故事,寓历史于文教之中,拉近了与青少年一代的距离,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不得不说,当前部分文创产品,如重庆市抗战遗址博物馆的飞机模型、U盘、烟灰缸、邮册等,价格区间偏高,从消费定位来看更倾向于成年人,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教育功能上还有发展空间,或可参考其他同类型博物馆的做法,结合自身馆藏与文化特色,设计出受众面更加广泛的文创产品。
参考文献:
[1]冯显容.“非遗”和“研学旅行”融合的现状与对策[J].艺海,2019(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杨丹丹,阎宏斌.博物馆教育新视阀[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4]陈凌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
[5][美]艾琳·胡珀-格林希尔.博物馆与教育:目的、方法及成效[M].蒋臻颖,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杨愫(1996-),女,汉族,江西九江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美术考古;古佳根(1996-),男,汉族,四川乐山人,教育学硕士,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