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重力势能教学案例分析,对高中物理创设教学情境存在的误区进行剖析,提出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9(S)-0014-3
日前,笔者参加市高中物理优课评选活动,观摩了九位教师执教的(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4节)重力势能教学,教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让听课者受益匪浅。教学情境的创设给物理课堂带来勃勃生机,丰富的教学资源让物理课堂充满活力。但是,教学中也存在过于注重教学情境化的现象,有些教师把“情境”当作点缀。大量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毫无悬念的实验探究,课堂有温度没有深度,实验探究有形无实,情境创设流于形式,导致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陷入低效的误区。本文拟以《重力势能》教学片断为例,对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存在的误区及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做粗浅探讨。
1.创设情境教学片断
1.1“电灌”的情境——“舍本求末”
利用多媒体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加强教学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是改善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的重要手段。但是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只求数量不重质量,片面追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补充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创设情境时间过长,占据了较多的课堂时间,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案例1在“重力势能”的教学中,参赛教师在引入新课上都下了不少工夫,展示了多个与重力势能相关的图片,播放了多个视频,如:一个鸡蛋的威力;雪崩摧毁房屋、陨石坠落、三峡大坝开闸泄洪、打桩机打桩等等。有的教师为了增强感染力,还在课件中加上绚烂的画面、眼花缭乱的动画、动听的音乐。
1.2“假问题”的情境——“隔靴搔痒”
所谓“假问题”是指没有思维价值的或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本节课中不少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早已知晓,有些问题无需多动脑筋直接在课本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案例2在“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的教学环节,教师先让学生猜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不少图片,并提出以下问题:放在地面上的石头没有杀伤力,一旦从高处落下会怎样?如果你的头顶上悬挂的不是日光灯,而是200千克的杠铃,你会有何感受?为了让学生有亲身感受,有位教师竟然拿杠铃放在学生的头顶上方,课后学生说这样的体验还是“心有余悸”的。高层建筑施工时为什么必须装有“工程防护网”等等,教师又通过列表让学生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之间的定性关系,创设了一系列所谓的问题情境后,终于让学生说出了重力势能与高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1.3“假探究”的情境——“毫无悬念”
情境创设是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的过程,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然而,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创设的实验情境毫无悬念,看起来热闹非凡,对突破教学重难点不起任何作用。
案例3为了定性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教师又做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1先让形状相同的铁棒和木棒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陷入沙中的深度;再让同一铁棒从不同高度释放,观察铁棒陷入沙中的深度。
实验2一个空塑料桶口蒙上报纸,分别让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从桶口上方相同的高度下落;同一小球从桶口上方不同高度下落,让学生观察报纸是否被击破,来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2.情境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分析
在有些地方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把是否运用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之一,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更是离不开多媒体。过分强调了多媒体对教学的作用,导致了不少年轻教师没有多媒体就不知道如何上课。本来只需用几句话、几张图片或简单的体态语就能让学生清楚、明白的地方。非要用多媒体来代替。好像没有这现代化手段就不能称之为一堂课。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过多的情境创设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只对情境本身感兴趣,只停留于图“好看”,做表面文章等虚无缥缈的做法上,本来不需要做实验的课,想方设法做几个实验,这种一味地追求直观性,追求课堂的“奢华”,导致课堂教学陷入低效的误区。
2.1教学资源缺乏合理整合,教学情境创设“哗众取宠”
课后与教师交流得知,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出彩,他们收集了不少有关重力势能的材料。因为觉得所选的信息都非常好,因此舍不得删去,他们想通过多媒体“一个鸡蛋的威力”讲解高空抛物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生产生活中有关现象“雪崩摧毁房屋、陨石坠落、三峡大坝开闸泄洪、打桩机打桩等”的观察,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然而从几节课导入的实际效果看并不理想,过多的精彩的动画、视频,导致课堂上好象在放电影。为了课堂的热闹而“哗众取宠”,由于大部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缺乏。在丰富的教学资源面前不知如何取舍,导致物理课成了“大杂烩课”、“大拼盘课”。情景创设一味地追求引起兴趣和震撼效果,忽视了情景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多媒体充其量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过度地滥用导致学生走马观花,仅有多媒体资源的“形”却无物理课程的“神”,从而偏离课堂教学的目标。联系生活的目的是要把知识搞清楚。要确立情境是为有效、优质教学服务的。这样的一个理念如果牢固地树立在头脑里面,课堂就会少掉很多形式化、低效化、没有意义的情境。
2.2课堂设计缺乏目标意识,教学情境创设“喧宾夺主”
上述教学案例中实验情境的创设“喧宾夺主”,重力势能的概念以及与质量和高度的定性关系学生在初中早已熟知,为了描述重力势能与小球的质量和高度的关系,初中已做过类似的实验。而为了体现科学探究的教学思想,教师们还是想方设法做了上述实验,好像不这样就不是新课程了。像这样学生预先知道的实验并不是探究,也不需要让学生猜想,这也是为什么在科学世界里精彩纷呈的猜想环节到了某些课堂上就变得毫无悬念,这也是有时候猜想环节令人兴味索然的根本原因,这样的处理方法已经偏离了教材编写者的初衷,更脱离了高中教学实际,只是对初中探究过程做了些无谓的重复。最令人痛心的是,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定量地研究重力势能,而不少教师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已知晓的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内容能做出些花样来。目的是为了教学能有“新意”和“亮点”。事实上,要不要做演示实验,必须从具体的目标出发,这种视学生的原有学习状况不顾而一味追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当今提倡的高效课堂是背道而驰的。 3.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3.1合理选择教学资源,提高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相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恰当运用多媒体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到好处地化解难点,消除疑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并不是教学情境的设计与运用越多越好,太多的设计会严重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对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该出手时才“出手”,绝不多用、滥用,只有合理选择教学资源,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情境的创设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新知的生成提供攀爬支架,使课堂教学有生机和活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在学生认识模糊处、感性知识薄弱处,在错误前概念处设计恰当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轻松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探究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上,由于学生有初中学习基础和本章第一节的铺垫,引入新课应直截了当。可以选择前不久刚发生的热点事件“陨石坠落’’现象,让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知识,把学生尽快地引到定量研究重力势能主题上来。
3.2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必须遵循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先要仔细分析学生头脑中熟悉的是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东西出发,加进去新的东西,才能让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新设情境要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并非所有的物理课都要做实验,也不是有实验的课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的,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丰富储备的时候,就没有必要重复那些实验情景,只要创设情境能唤起学生对原有经验的记忆。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学生的原有经验通过再创造,从而使学生有新的发展。把情境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思维,为进一步探索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这样创设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
3.3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高情境创设的针对性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希尔伯特·迈尔在《备课指南》一书中指出“没有学习目标就如同没有新娘的婚礼,要把教师善意的教学意图转变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上述案例中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偏离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教学重点是探究重力势能的表达式。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教师们在创设教学情境引入重力势能的概念时就花了半堂课时间,导致一节课教学内容无法完成。这种单纯为“活跃课堂气氛”而创设的教学情境,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冲淡了教学重点,影响和干扰了学生的学习。听课教师普遍感到上述教学的针对性不强。究其原因,是对于“探究”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对本节的重难点把握不准,没有注意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教学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实效的直接依据。教师在教学实施前,对学生原有的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的需要深入研究之后,制定出学生期待达到的教学情境,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我们只有明确情境创设的目标,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情境创设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对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应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些问题应做到心中有数,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创设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我们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更不能是虚拟的,物理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体现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通过教学效果体现出来。学习情境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应有明确指向,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更好的传授知识服务的,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偏离。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创设出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的物理情境。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抓住教学情境的实质和功能,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新课程呼唤一个“求真”、“有效”的教学情境,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才能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真正做到“情”“境”交融,让情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玮,落实“以情优教”策略,提升物理教学成效[J],物理教学探讨,2013,(5):15.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栏目编辑 赵保钢)
关键词: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9(S)-0014-3
日前,笔者参加市高中物理优课评选活动,观摩了九位教师执教的(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4节)重力势能教学,教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让听课者受益匪浅。教学情境的创设给物理课堂带来勃勃生机,丰富的教学资源让物理课堂充满活力。但是,教学中也存在过于注重教学情境化的现象,有些教师把“情境”当作点缀。大量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毫无悬念的实验探究,课堂有温度没有深度,实验探究有形无实,情境创设流于形式,导致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陷入低效的误区。本文拟以《重力势能》教学片断为例,对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存在的误区及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做粗浅探讨。
1.创设情境教学片断
1.1“电灌”的情境——“舍本求末”
利用多媒体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加强教学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是改善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的重要手段。但是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只求数量不重质量,片面追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补充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创设情境时间过长,占据了较多的课堂时间,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案例1在“重力势能”的教学中,参赛教师在引入新课上都下了不少工夫,展示了多个与重力势能相关的图片,播放了多个视频,如:一个鸡蛋的威力;雪崩摧毁房屋、陨石坠落、三峡大坝开闸泄洪、打桩机打桩等等。有的教师为了增强感染力,还在课件中加上绚烂的画面、眼花缭乱的动画、动听的音乐。
1.2“假问题”的情境——“隔靴搔痒”
所谓“假问题”是指没有思维价值的或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本节课中不少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早已知晓,有些问题无需多动脑筋直接在课本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案例2在“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的教学环节,教师先让学生猜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不少图片,并提出以下问题:放在地面上的石头没有杀伤力,一旦从高处落下会怎样?如果你的头顶上悬挂的不是日光灯,而是200千克的杠铃,你会有何感受?为了让学生有亲身感受,有位教师竟然拿杠铃放在学生的头顶上方,课后学生说这样的体验还是“心有余悸”的。高层建筑施工时为什么必须装有“工程防护网”等等,教师又通过列表让学生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之间的定性关系,创设了一系列所谓的问题情境后,终于让学生说出了重力势能与高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1.3“假探究”的情境——“毫无悬念”
情境创设是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的过程,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然而,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创设的实验情境毫无悬念,看起来热闹非凡,对突破教学重难点不起任何作用。
案例3为了定性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教师又做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1先让形状相同的铁棒和木棒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陷入沙中的深度;再让同一铁棒从不同高度释放,观察铁棒陷入沙中的深度。
实验2一个空塑料桶口蒙上报纸,分别让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从桶口上方相同的高度下落;同一小球从桶口上方不同高度下落,让学生观察报纸是否被击破,来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2.情境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分析
在有些地方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把是否运用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之一,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更是离不开多媒体。过分强调了多媒体对教学的作用,导致了不少年轻教师没有多媒体就不知道如何上课。本来只需用几句话、几张图片或简单的体态语就能让学生清楚、明白的地方。非要用多媒体来代替。好像没有这现代化手段就不能称之为一堂课。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过多的情境创设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只对情境本身感兴趣,只停留于图“好看”,做表面文章等虚无缥缈的做法上,本来不需要做实验的课,想方设法做几个实验,这种一味地追求直观性,追求课堂的“奢华”,导致课堂教学陷入低效的误区。
2.1教学资源缺乏合理整合,教学情境创设“哗众取宠”
课后与教师交流得知,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出彩,他们收集了不少有关重力势能的材料。因为觉得所选的信息都非常好,因此舍不得删去,他们想通过多媒体“一个鸡蛋的威力”讲解高空抛物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生产生活中有关现象“雪崩摧毁房屋、陨石坠落、三峡大坝开闸泄洪、打桩机打桩等”的观察,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然而从几节课导入的实际效果看并不理想,过多的精彩的动画、视频,导致课堂上好象在放电影。为了课堂的热闹而“哗众取宠”,由于大部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缺乏。在丰富的教学资源面前不知如何取舍,导致物理课成了“大杂烩课”、“大拼盘课”。情景创设一味地追求引起兴趣和震撼效果,忽视了情景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多媒体充其量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过度地滥用导致学生走马观花,仅有多媒体资源的“形”却无物理课程的“神”,从而偏离课堂教学的目标。联系生活的目的是要把知识搞清楚。要确立情境是为有效、优质教学服务的。这样的一个理念如果牢固地树立在头脑里面,课堂就会少掉很多形式化、低效化、没有意义的情境。
2.2课堂设计缺乏目标意识,教学情境创设“喧宾夺主”
上述教学案例中实验情境的创设“喧宾夺主”,重力势能的概念以及与质量和高度的定性关系学生在初中早已熟知,为了描述重力势能与小球的质量和高度的关系,初中已做过类似的实验。而为了体现科学探究的教学思想,教师们还是想方设法做了上述实验,好像不这样就不是新课程了。像这样学生预先知道的实验并不是探究,也不需要让学生猜想,这也是为什么在科学世界里精彩纷呈的猜想环节到了某些课堂上就变得毫无悬念,这也是有时候猜想环节令人兴味索然的根本原因,这样的处理方法已经偏离了教材编写者的初衷,更脱离了高中教学实际,只是对初中探究过程做了些无谓的重复。最令人痛心的是,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定量地研究重力势能,而不少教师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已知晓的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内容能做出些花样来。目的是为了教学能有“新意”和“亮点”。事实上,要不要做演示实验,必须从具体的目标出发,这种视学生的原有学习状况不顾而一味追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当今提倡的高效课堂是背道而驰的。 3.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3.1合理选择教学资源,提高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相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恰当运用多媒体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到好处地化解难点,消除疑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并不是教学情境的设计与运用越多越好,太多的设计会严重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对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该出手时才“出手”,绝不多用、滥用,只有合理选择教学资源,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情境的创设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新知的生成提供攀爬支架,使课堂教学有生机和活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在学生认识模糊处、感性知识薄弱处,在错误前概念处设计恰当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轻松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探究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上,由于学生有初中学习基础和本章第一节的铺垫,引入新课应直截了当。可以选择前不久刚发生的热点事件“陨石坠落’’现象,让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知识,把学生尽快地引到定量研究重力势能主题上来。
3.2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必须遵循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先要仔细分析学生头脑中熟悉的是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东西出发,加进去新的东西,才能让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新设情境要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并非所有的物理课都要做实验,也不是有实验的课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的,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丰富储备的时候,就没有必要重复那些实验情景,只要创设情境能唤起学生对原有经验的记忆。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学生的原有经验通过再创造,从而使学生有新的发展。把情境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思维,为进一步探索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这样创设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
3.3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高情境创设的针对性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希尔伯特·迈尔在《备课指南》一书中指出“没有学习目标就如同没有新娘的婚礼,要把教师善意的教学意图转变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上述案例中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偏离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教学重点是探究重力势能的表达式。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教师们在创设教学情境引入重力势能的概念时就花了半堂课时间,导致一节课教学内容无法完成。这种单纯为“活跃课堂气氛”而创设的教学情境,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冲淡了教学重点,影响和干扰了学生的学习。听课教师普遍感到上述教学的针对性不强。究其原因,是对于“探究”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对本节的重难点把握不准,没有注意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教学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实效的直接依据。教师在教学实施前,对学生原有的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的需要深入研究之后,制定出学生期待达到的教学情境,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我们只有明确情境创设的目标,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情境创设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对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应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些问题应做到心中有数,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创设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我们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更不能是虚拟的,物理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体现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通过教学效果体现出来。学习情境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应有明确指向,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更好的传授知识服务的,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偏离。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创设出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的物理情境。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抓住教学情境的实质和功能,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新课程呼唤一个“求真”、“有效”的教学情境,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才能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真正做到“情”“境”交融,让情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玮,落实“以情优教”策略,提升物理教学成效[J],物理教学探讨,2013,(5):15.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栏目编辑 赵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