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46~73岁,平均55.5岁,其中5例为局部晚期乳腺癌,1例为晚期乳腺癌。病程4个月至5年,中位时间20.1个月。4例患者行术前化疗。术中切除原发病灶后,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达10 cm
【机 构】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 116000,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 116000,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 116000,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 116000,大连医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46~73岁,平均55.5岁,其中5例为局部晚期乳腺癌,1例为晚期乳腺癌。病程4个月至5年,中位时间20.1个月。4例患者行术前化疗。术中切除原发病灶后,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达10 cm×15 cm~21 cm×31 cm,单独采取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或联合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胸壁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1例患者对侧乳房体积较大,同期行乳房缩小和乳房成形术。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情况,以及肿瘤是否复发。
结果6例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切取范围为5 cm×12 cm~10 cm×23 cm,其中3例联合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进行修复,两叶皮瓣每叶面积范围为5 cm×15 cm~7 cm×18 cm,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其中5例创面一期愈合,1例背部供区因张力稍大,出现皮下积液,经换药、引流后切口延期愈合。术后随访1~17个月,平均7.5个月,术区皮肤平整,皮瓣外观良好,对肩关节及腰部活动无影响,肿瘤均无局部复发,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
结论应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后巨大胸壁软组织缺损,无需血管吻合,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1例空芯针穿刺病理确诊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与采用病灶区段切除术相比较,术中联合邻近组织瓣转移术,两组间术后乳房美学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邻近组织瓣转移术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可获得良好的乳房美学效果。
目的总结恶性颈动脉体瘤(malignant carotid body tumor, MCBT)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9年11月协和医院收治的14例MCBT患者,收集患者的影像资料、手术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随访资料。结果患者男8例,女6例,年龄(40.8±11.3)岁。10例患者行手术切除MCBT,包括单纯肿瘤剥除1例,切除肿瘤合并颈内动脉重建9例,患者术中均行颈部淋
目的总结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胃食管反流中心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完成的206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诊疗数据,包括基本资料、症状评分、辅助检查及随访。结果206例患者均在诊断明确后行腹腔镜抗反流手术(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术中无中转开放,无死亡病例。术前Deemester评分46.49±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3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使用纳米炭(实验组)167例,未使用纳米炭(对照组)162例。结果显示两组甲状旁腺识别数与误切数的比较,B1型和总体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型、A2型和A3型间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被识别出的甲状旁腺中A1型、A2型、B1型及总体间行原位保留与自体移植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下血管外科急症救治方法及防控要点。方法在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诊治规范及指南指导下,结合血管外科疾病诊疗特点,对2020年2月1日至10日我科收治的4例血管外科急症患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筛查并开展快速救治。结果共收治4例以急性症状为表现的血管外科患者,2例为急性胸主动脉夹层,1例为急性左足溃疡伴感染,1例为颈动脉重度狭窄频发短暂性脑缺血。所有患者按照三级分诊流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行开窗分支支架技术治疗的16例胸腹主动脉瘤病例,临床技术成功率100%,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43个月,分支支架通畅率100%,无动脉瘤复发、破裂、无支架移位、术后截瘫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发生近端Ⅰ型内漏,行补救性腔内处理后内漏消失。我们认为对累及重要分支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瘤行开窗分支支架术是一种可靠的微创治疗手段。系统而严谨的术前评估能
目的探究吲哚菁绿荧光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在采用扩张穿支皮瓣修复大面积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使用背部扩张穿支皮瓣行面颈部缺损修复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4~26岁,平均19岁,均为烧伤后下面部、颈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以背部为供区,设计单蒂
目的探讨联体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多指毁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7年10月东莞长安新安医院收治的12例多指毁损伤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32.6±4.3)岁,范围18~56岁。4指毁损伤2例,3指毁损伤4例,2指毁损伤6例。皮肤软组织损伤位置均为远掌横纹或指掌横纹以远,指骨为近节以远。皮肤总缺损面积(135.6±12.3) cm2,范围6.0 cm×16.0 cm~6.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医学各个领域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正颌外科的流程也逐步趋向于完善,配准问题是关系到其精确性的重要环节,通常包括:石膏模型光学扫描时,单颌模型与咬合状态模型的配准;锥形束CT(CBCT)数据与石膏模型扫描数据的配准;CBCT三维重建软组织与三维面像的配准。该文就数字化正颌外科中相关配准问题展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