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淡淡才是真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围绕《新课标》纷纷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像我这样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在埋头苦干的同时,对于有机会去观摩这样的教学公开课都甘之如饴,因为这些往往是我们落实新课标、明确教学目的、调整教学策略的指南针。在很多教师的心目中,公开课成了好课的标准:目标达成面面俱到、教学构思新颖别致、教学手段出奇制胜、教学流程行云如水、教学效果尽如人意。然而,在听了一堂堂“出彩”的公开课后,很多教师却感到自己越来越不懂得该怎么上课了。俗话说,平平淡淡才是真,笔者认为,目标繁多,头绪复杂,花样百出已成了近年来一些公开课的特征,这些特征能否照搬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呢?就好比饕餮盛宴能否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日常餐桌呢?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笔者急切呼唤从“公开课”到“日常课”的回归,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 从“喧嚣”回归“平静”
  
  笔者曾看到一篇文章,写作者十分怀念自己小时候的语文老师,她的语言极富感染力,总能把你心中的期待表达得准确到位,描述得淋漓尽致,语文课堂在她的引领下,犹如幽谷山泉,沁人心脾。想来,现在少有教师能有如此造诣了,如今走进课堂,常常被喧嚣扰得透不过气来。比如,现在教学讲究创设情境,一位教师执教儿童诗的创作,其中有一句诗“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翻过来,又滚过去”,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理解的句子,但这位教师叫了几个同学上来,在讲台前铺设的报纸上做了好几个“翻过来,又滚过去”的动作,全班同学哈哈大笑,闹成一团,让人感觉有点不知所味。又比如,一位教师执教《再见了,亲人》,让学生扮作志愿军、小金华、大娘等,分别来体验送别场面,学生拿捏不住情感,演的像儿戏,热热闹闹,很不严肃。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我们的语文课一直停于这样喧嚣热闹的表面,学生的心灵又会受到多少语文的洗涤呢?让我们丢掉喧嚣,回归平静吧,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学语文吧!
  
  二、 从“教师”回归“学生”
  
  近来的公开课上下来,听课教师大多只关注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语言组织能力、教学思想的渗透等等情况,很少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即使某些学生回答不好,也将原因归结为教师引导不好,或者某些学生回答完整、精彩,也将其归功于教师教育有方,教学成果明显,这或许也是一个好课的标准。于是就出现了许多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课前就将标准答案塞给学生,让他背熟,课前还要经过多次“彩排”,以确保万无一失。整堂课上下来的确是精致、出彩,但就觉得少了一种生气,感觉就是一幕完美的课堂表演。我们去听公开课,抱着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只有多关注学生,让其真实地发挥,才能真正起到示范课的作用。即使出现失误也是一种必需,关键是以后在日常课中知道该怎么应对,这才是公开课的真正意义。
  
  三、 从“形式”回归“内容”
  
  进入新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合作探究成了一个热门主题,为了体现学生的合作探究,有不少教师不管什么教学内容就在课堂上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在公开课上更成了许多教师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不可否认,课堂从此热闹起来,气氛十分活跃。但这个热闹背后也存在着需人深思的现状。有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小组合作成了少数尖子生表演的舞台,其余学生冷眼旁观,极少参与;有的小组学习中,组员仅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知整合组内其他组员的观点,等老师要其回答时,他也只知道陈述自己的看法;有的小组学习组员甚至只闲聊,而不去讨论老师的问题……出现了上述问题就不能说这个小组学习是成功的,与其追求其形式的多样,不如回归课堂内容,根据内容来确定是否需要这样的合作探究,让形式为内容服务,让小组合作探究开出绚烂的鲜花。
  
  四、 从“多媒体”回归“粉笔黑板”
  
  常听到有的老教师在听完年轻教师的公开课后,感叹道:“我们现在不会上课了!”为什么呢?原因却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发展。现在哪一堂公开课不用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背投电视等一应俱全。的确,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有着许多优点:直观、美观、内容丰富、视听齐全等,但过分依赖多媒体就不行了。比如有的教师上课几乎没有板书,全都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甚至在文字下画一条横线也用鼠标操作好一会儿,用粉笔代替不是更直接简便吗?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益处多多,但假如滥用、乱用,就得不偿失了,有时粉笔黑板是更好的教学工具。
  总之,公开课是一个探索新课改的平台,拂去喧哗与热闹,带来真实与扎实,让更多的教师在这个平台上获益,让所有的学生在新课改的海洋中畅游!
其他文献
[关键词]生涯决策;理性决策;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4-0031-03  【活动理念】  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三大主要的生涯决策任务: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选科、大学选择以及专业选择。如何引导学生做出科学理性的生涯决策,有强烈的现实需求。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不少同学在选科时并不理性,他们或者很盲目,或者只考虑单一因
〔关键词〕信息资源;心理防疫;心理课设计;小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8-0005-04  【活动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了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全国上下提倡民众不出门少出门,各自居家隔离生活学习。这种情况下,人们的信息获取源就相对狭窄,基本源于网络媒体,铺天盖地的传媒通道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获知大量
〔摘要〕以疫情期间学校开展心理直播课的一次作业为切入点,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布置作业的实践及有效性进行总结与反思,提出教师在布置和评价反馈学生心育课程作业“快乐清单Happy List”作业时应该注意的三个关键点。  〔关键词〕心理课作业;快乐清单;疫情直播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6-0025-03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
〔摘要〕在生涯教育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性格探索时,设计了“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这个活动环节。在活动中,学生从性格的角度讨论了唐僧师徒四人适合的职业,同时也思考了给定的五种职业角色对性格的要求,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心理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将其作为教学素材,有效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有意通过问题引发建设性冲突,促进学生思考。  〔关键词〕生涯教育;性格探索;西游新编  2020年,我
摘要:钢琴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而且要求从素质上全面培养学生。音乐实践的全过程,就是通过音乐形象本身和具有一定音乐文化修养的人们的创造性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教学就是善于使学生对音乐感兴趣,培养学习听觉想象力,激发创造意识与创造行为。为旋律配制弹奏则是培养创造素质的重要途径,从中教会他们创造性地配制弹奏本领,最终成为知识经济的积极参与者。  关键词:即兴弹奏;创
摘要: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对随班就读的学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还要针对随读生的特殊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让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关键词: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7-
[摘要]学校心理咨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现今我国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基本由学校心理教师承担,心理教师是一名学校教师,又承担着心理咨询师角色,这中间必然存在一些冲突。如何更好地把握学校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不同身份的要求,开展好学校心理咨询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学生家长心理咨询个案,对学校心理咨询实践运用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学校心理咨询;学校教育;实践运用;案例分析  
〔关键词〕记忆;复述策略;儿童;心理实验  一、引言  认知策略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调节、监控和管理认知加工过程的心智活动,其主要形式是恰当的、合乎规则的活动程序。它的作用是促进认知活动的效率。认知策略有多种,如复述策略、精心加工策略等。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例如,历史事实、数学原理、观点信念
〔关键词〕史记;解读;生命意识;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4-0079-02  连续两个星期我一直在读《报任安书》,内心被一种情绪萦绕,久久不能散去。我觉得应该写点什么,关于太史公的这封书信。这封书信带给我的思考太多了。写什么呢?我看见书架上那本《活着》,顿时想到了一个特别普通而又贴切的标题——“幽于粪土之中,‘我’为什么还要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在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防护师生、家长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发挥了有效的教育功能。在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中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的引领下,中山市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力量,在实践中形成了影响广泛、良性循环的“心理健康在线教育生态圈”,使教师的教研与学习者的学习同步发展,为疫情心理防护乃至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中小学心理防护体系创建提供了新模式、新方法,具有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