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全国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南昌市政府以把南昌市打造成带动全省发展的新契机为动力,坚持特色型、效益型、生态型园区建设为主线,引导工业园区找准定位,错位发展,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了南昌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2014年,全市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含筹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18.24亿元,同比增长12.03%;利税总额461.1亿元,同比增长8.78%,工业园区经济保持稳定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遇到了用工难的发展瓶颈。该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系到南昌市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的成败,关系到“开放活力、文明和谐、诚信创业、生态园林南昌”的建设进程。
关键词:南昌市工业园区;用工难
一、工业园区企业用工基本情况
南昌市共有9个工业园区,其中3个国家级工业园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省级工业园区:南昌昌东工业园区、新建长堎工业园区、安义工业园区、南昌昌南工业园区、进贤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2014年3月28日省政府批复成立的南昌临空经济区。为满足南昌市经济发展对用工的需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完善信息互通、实行信息发布、开展招聘对接、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园区稳工,落实各项政策等一系列措施,旨在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稳工难”问题。这些政策的实施,缓解了重点企业的用工压力,缩小了用工缺口,但是,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难现象在不同行业、企业不同程度存在。
为更好解决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难问题,南昌市就业局对6个主要工业园区24家企业的在职职工展开调查。组织部门为各园区管委会,南昌市就业局发放问卷,调查组深入园区实地访谈,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384份,被调查人员情况和满意度统计如表1、表2。
二、工业园区用工难的原因分析
(一)工业园区用工影响因素分析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各因素对工业园区企业用工的影响,并对模型进行P值检验,以下表中粗体部分均为通过了p值检验的变量,说明此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显著。(表3)
模型总体分析。整体上看,员工较关注培训与发展、生活环境、薪酬福利、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和精神文化生活。其中,培训与发展和生活环境对用工影响最为显著。
(二)园区企业用工难的原因
1、薪酬偏低抑制劳动力供给。根据南昌市人社局2014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2013年被调查的100家工业园区企业员工平均月全额工资为2556元,同比增长16.9%;2014年为2608元,同比增长2.0%。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南昌市企业员工平均工资为2838元,同比增长17.1%;2014年达到3448元,同比增长9%,园区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低于南昌市平均水平。
2、员工保障和培训不足。工业园区企业社保参保率较低,员工的社会保障加重企业负担,处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不够重视。园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过度注重生产经营,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划不足,技术型人才培养投入不够,大部分企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特别是高新企业对熟练工、高级技工的需求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电子、服装等行业对普工的需求量较大,企业旺季时用工缺口增加,经济减退后处于淡季时则进行裁员。由此造成了企业员工内部结构松散的尴尬局面。
3、生活环境缺乏吸引力。生活配套不完善,工业园区大多处在城乡结合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网络交通十分不便,给员工的基本生活带来干扰。而且,加之文化娱乐等相应的设备等跟不上员工的需求。生活环境吸引力不足,尤其对新生代劳动力缺乏吸引力。
4、新生代劳动力偏好发生变化。新生代劳动力对企业待遇、工作环境、工作强度、企业文化、生活配套、权益维护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除工资薪酬外,更加注重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相当一部分劳动者不愿意从事流水线工作,更愿意选择有上升空间、用工规范、薪酬福利较高、工作环境舒适的工作。
5、雇佣双方信息沟通不畅。根据2015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本地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政府广告宣传、企业招工广告、老员工介绍四种招工形式所占比例分别为32.0%、21.2%、23.4%、22.3%。企业招工渠道大部分集中于传统形式,还未形成统一的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和渠道。
三、“六个加强”解决工业园区用工难问题
一是加强市场配置。鼓励劳务租赁市场化发展,企业根据生产淡旺季的用工需求,进行劳务租赁,重点支持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务外包管理公司的发展,解决由于淡旺季原因导致的缺工问题。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与市场经营性服务的分离,政府管理要懂得“放手”,一些属于市场运营的服务项目要从政府体制中分离开来。引导培训市场发展,针对部分培训项目,政府不直接参与组织培训或者对企业进行培训补贴,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培训企业,企业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和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完成符合要求的培训后,政府进行政策倾斜,对培训机构进行实时补贴,引入培训机构作为第三方机构参与企业培训,激发培训市场活力。
二是加强培训对接。加强现有培训对接,通过更新培训科目,采取委托、联合、就近培训等多种手段,为园区企业培训急需的技能人才,做大做强职业培训产业。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短期、中期和长期等多层次的“订单式”培养,针对岗位要求、关键能力和企业文化等多形式的“订单式”培养,通过以工业园区或企业名称命名班级的“订单式”培养。统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根据工业园区对行业技工的需求,定时召开职校校长和企业领导的座谈会,做到职业院校的办学专业与工业园区行业接轨,满足不同产业集群的园区对行业技工的需求。 三是加强信息沟通。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公开发布制度、职业供求状况分析制度,将就业信息、培训信息、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等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乡镇,实现深入的就业咨询和职业指导。宣传重心下移,通过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街道委员会,将用工企业向社区和村组推介,整合闲散的社会劳动力资源。专设人力资源市场长期驻点窗口,在本市各个区县,以及宜春、萍乡、九江、新余等地的人才市场,重点为劳动密集型工业园区企业设立长期驻点招工窗口。积极利用新媒介,通过建立园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微信群和QQ群,及时了解政府政策,加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四是加强用工保障。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定期发布企业诚信信息,公开失信记录。争取做到劳资双方“信息对称”,杜绝无偿性质的加班工作。加强用工监控,对工业园区用工量大的企业实行重点监测和服务,并且做好服务跟进和用工对接。规范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打造企业信用数据库,并根据企业进行信用等级构建。提高贷款质量和效率。借助小型的商业性金融机构,最大限度地把民间资本正规化。
五是加强功能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重视生活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基础配套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应尽快入驻企业,争取让园区内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吃得好、住得好、有的玩。满足员工子女教育、医疗、购物、休闲娱乐、文化、体育、安全等生活需求,重点加强园区公交网络建设。
六是加强企业责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健全工资增长机制,根据指导工资线,适时提高工资。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就企业内部员工工资如何分配、采取何种形式分配、根据员工级别相应提供浮动工资等一系列问题。企业应该与工会人员进行沟通协调,对通过集体协商的增资部分可享受减免一定的地方税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着力打造诚信企业,以人为本,规范劳动时间,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不断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尊重和保护职工的基本权利,稳定员工队伍,构筑融洽的劳资关系。
参考文献:
[1]冼可敬.江西工业园用工短缺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8.
[2]何雄伟.促进江西省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发展研究[J].江西省社会科学院,2012(6).
[3]冷淑莲,冷崇总.江西工业园区发展现状调查[J].中国经济周刊,2007(4).
[4]张晓波,李娟.南昌市工业园区校企合作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老区建设,2013(12).
[5]张萌.江西省工业园区企业缺工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4.
[6]占丰斌.江西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荒”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5.
作者简介:
熊黎雅(1994-),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劳动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劳动力市场。
关键词:南昌市工业园区;用工难
一、工业园区企业用工基本情况
南昌市共有9个工业园区,其中3个国家级工业园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省级工业园区:南昌昌东工业园区、新建长堎工业园区、安义工业园区、南昌昌南工业园区、进贤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2014年3月28日省政府批复成立的南昌临空经济区。为满足南昌市经济发展对用工的需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完善信息互通、实行信息发布、开展招聘对接、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园区稳工,落实各项政策等一系列措施,旨在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稳工难”问题。这些政策的实施,缓解了重点企业的用工压力,缩小了用工缺口,但是,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难现象在不同行业、企业不同程度存在。
为更好解决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难问题,南昌市就业局对6个主要工业园区24家企业的在职职工展开调查。组织部门为各园区管委会,南昌市就业局发放问卷,调查组深入园区实地访谈,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384份,被调查人员情况和满意度统计如表1、表2。
二、工业园区用工难的原因分析
(一)工业园区用工影响因素分析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各因素对工业园区企业用工的影响,并对模型进行P值检验,以下表中粗体部分均为通过了p值检验的变量,说明此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显著。(表3)
模型总体分析。整体上看,员工较关注培训与发展、生活环境、薪酬福利、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和精神文化生活。其中,培训与发展和生活环境对用工影响最为显著。
(二)园区企业用工难的原因
1、薪酬偏低抑制劳动力供给。根据南昌市人社局2014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2013年被调查的100家工业园区企业员工平均月全额工资为2556元,同比增长16.9%;2014年为2608元,同比增长2.0%。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南昌市企业员工平均工资为2838元,同比增长17.1%;2014年达到3448元,同比增长9%,园区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低于南昌市平均水平。
2、员工保障和培训不足。工业园区企业社保参保率较低,员工的社会保障加重企业负担,处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不够重视。园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过度注重生产经营,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划不足,技术型人才培养投入不够,大部分企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特别是高新企业对熟练工、高级技工的需求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电子、服装等行业对普工的需求量较大,企业旺季时用工缺口增加,经济减退后处于淡季时则进行裁员。由此造成了企业员工内部结构松散的尴尬局面。
3、生活环境缺乏吸引力。生活配套不完善,工业园区大多处在城乡结合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网络交通十分不便,给员工的基本生活带来干扰。而且,加之文化娱乐等相应的设备等跟不上员工的需求。生活环境吸引力不足,尤其对新生代劳动力缺乏吸引力。
4、新生代劳动力偏好发生变化。新生代劳动力对企业待遇、工作环境、工作强度、企业文化、生活配套、权益维护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除工资薪酬外,更加注重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相当一部分劳动者不愿意从事流水线工作,更愿意选择有上升空间、用工规范、薪酬福利较高、工作环境舒适的工作。
5、雇佣双方信息沟通不畅。根据2015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本地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政府广告宣传、企业招工广告、老员工介绍四种招工形式所占比例分别为32.0%、21.2%、23.4%、22.3%。企业招工渠道大部分集中于传统形式,还未形成统一的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和渠道。
三、“六个加强”解决工业园区用工难问题
一是加强市场配置。鼓励劳务租赁市场化发展,企业根据生产淡旺季的用工需求,进行劳务租赁,重点支持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务外包管理公司的发展,解决由于淡旺季原因导致的缺工问题。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与市场经营性服务的分离,政府管理要懂得“放手”,一些属于市场运营的服务项目要从政府体制中分离开来。引导培训市场发展,针对部分培训项目,政府不直接参与组织培训或者对企业进行培训补贴,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培训企业,企业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和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完成符合要求的培训后,政府进行政策倾斜,对培训机构进行实时补贴,引入培训机构作为第三方机构参与企业培训,激发培训市场活力。
二是加强培训对接。加强现有培训对接,通过更新培训科目,采取委托、联合、就近培训等多种手段,为园区企业培训急需的技能人才,做大做强职业培训产业。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短期、中期和长期等多层次的“订单式”培养,针对岗位要求、关键能力和企业文化等多形式的“订单式”培养,通过以工业园区或企业名称命名班级的“订单式”培养。统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根据工业园区对行业技工的需求,定时召开职校校长和企业领导的座谈会,做到职业院校的办学专业与工业园区行业接轨,满足不同产业集群的园区对行业技工的需求。 三是加强信息沟通。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公开发布制度、职业供求状况分析制度,将就业信息、培训信息、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等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乡镇,实现深入的就业咨询和职业指导。宣传重心下移,通过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街道委员会,将用工企业向社区和村组推介,整合闲散的社会劳动力资源。专设人力资源市场长期驻点窗口,在本市各个区县,以及宜春、萍乡、九江、新余等地的人才市场,重点为劳动密集型工业园区企业设立长期驻点招工窗口。积极利用新媒介,通过建立园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微信群和QQ群,及时了解政府政策,加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四是加强用工保障。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定期发布企业诚信信息,公开失信记录。争取做到劳资双方“信息对称”,杜绝无偿性质的加班工作。加强用工监控,对工业园区用工量大的企业实行重点监测和服务,并且做好服务跟进和用工对接。规范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打造企业信用数据库,并根据企业进行信用等级构建。提高贷款质量和效率。借助小型的商业性金融机构,最大限度地把民间资本正规化。
五是加强功能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重视生活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基础配套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应尽快入驻企业,争取让园区内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吃得好、住得好、有的玩。满足员工子女教育、医疗、购物、休闲娱乐、文化、体育、安全等生活需求,重点加强园区公交网络建设。
六是加强企业责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健全工资增长机制,根据指导工资线,适时提高工资。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就企业内部员工工资如何分配、采取何种形式分配、根据员工级别相应提供浮动工资等一系列问题。企业应该与工会人员进行沟通协调,对通过集体协商的增资部分可享受减免一定的地方税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着力打造诚信企业,以人为本,规范劳动时间,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不断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尊重和保护职工的基本权利,稳定员工队伍,构筑融洽的劳资关系。
参考文献:
[1]冼可敬.江西工业园用工短缺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8.
[2]何雄伟.促进江西省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发展研究[J].江西省社会科学院,2012(6).
[3]冷淑莲,冷崇总.江西工业园区发展现状调查[J].中国经济周刊,2007(4).
[4]张晓波,李娟.南昌市工业园区校企合作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老区建设,2013(12).
[5]张萌.江西省工业园区企业缺工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4.
[6]占丰斌.江西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荒”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5.
作者简介:
熊黎雅(1994-),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劳动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劳动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