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快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很多企业需要物流人才却得不到满足。本文从企业对高职物流人才能力的需求介绍入手,分析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七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内容。
【关键词】高职 物流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在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2011年6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推动下,物流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产业。为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向社会输送物流人才。物流人才的培养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需求,但各种问题也大量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学有所需,学有所用,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企业对高职物流人才能力的需求
《全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状况调研报告》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企业认为对高职物流人才最重要的依次是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
1.职业核心能力。企业认同的职业核心能力有:与人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无论对哪一层次的工作人员都非常重要。不同岗位层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侧重各有不同,如物流基层作业人员重视与人合作能力,基层管理人员重视与人合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对中層管理人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对规划设计人员的自我学习能力要求最高。
2.专业能力。物流基层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需求集中在仓储作业、运输作业和配送作业能力等操作技能层面上;物流企业对物流基层管理人员在信息管理方面的能力开始重视;应加强物流中层管理人员物流信息管理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培养;物流规划设计人员在专业能力方面应偏向于专业技术型的物流信息管理能力和物流市场拓展能力。
3.个人素质。企业对物流从业人员的责任心非常看重,其次是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最后是可抗压能力和执行力。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目标的定位宽泛。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许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没有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准确定位,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于宽泛,没有更细化的方向。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同质化,不少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中都有,再加上教师对全部课程的用书缺乏全面把握,导致有些内容重复讲授。教学内容没有形成模块化,内容之间有些跳动较大,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
3.教学资源欠缺。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性、高成本性要求高职院校与所服务的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以弥补实训资源的不足。但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目前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以高职院校为主,而高职院校又因资金、场地等诸多因素制约,很难有条件建立起现代化的、独立的校内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另外,由于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2000年才开始设立,现有的师资专业知识也不适应物流管理教学的需要,同时物流管理师资专业技能缺乏,缺乏实际技能操作的经验。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
1.准确定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要“产业—行业—企业”相结合,对接产业、依托行业、合作企业,应面向基层物流领域,培养具有实用技能的操作型技能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应突出学生的物流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要和中职教育区别开,关注学生学习能力、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进一步发展能力的获得。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结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本着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及项目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物演示教学、网络教学。同时抓住各种机会,让学生出去参观,参加高级别的物流比赛,以此来开阔眼见。改变传统的一本教材、一位教师、一个学期从开始上到结束的状态,将一门课程分成不同的单元,由一个教学团队来共同完成。改变目前不少院校为了降低成本,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大班授课的现状,大班授课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佳。
3.建设第四代物流实验室。第四代物流实验室以三维互动体验式培训平台为核心,配合计算机及网络、3D显示系统,虚拟现实操作平台、物流设备,可以让学生熟悉常见物流设备性能与操作,掌握物流作业管理流程,学习物流活动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掌握物流成本管理方法。
4.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选择那些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的企业合作,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签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就业共担”的校企合作协议,从而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信息处理、自我学习、与人交流以及与人合作五个方面的能力。如我校去年和陕西顺丰分公司签订协议,共建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建一个,用好一个,用足一个,不要贪多,应把着眼点放在加深合作方面。
5.建立专兼结合的物流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物流教师—制度”相结合解决如何培养人才以及专业资源配置问题。实训基地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基础,物流教师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制度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保障。高校应建立物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制,建立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互动平台。
高校应建立兼职教师引进及管理机制,从物流行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业务主管、一线的技术骨干担任物流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承担实训的指导任务等。 6.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岗位—能力—课程”相结合可解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专业如何进行课程体系设计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学模式选择上要改变以往的学科型理论化教学,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互动的教学内容体系,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且互通的“双证书”制度。
7.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1)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考核以实际操作水平和实践能力来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除了重视对一般知识运用和操作技能的考核,还要对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以及意志、价值观等进行评价。通过这套评價系统让学生明白开始进入物流行业的工作是辛苦的,需要坚强的意志,明白物流行业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职业发展有广阔的空间,不要定位于仅是基层岗位上。(2)对物流教师的评价。学校和合作企业联合建立对专兼教师的考评机制,建立有效合理的奖惩制度。通过这套评价系统,让教师有明确的职业奋斗目标,减少职业倦怠现象。(3)对校企合作的评价。对校企合作的水平及合理性进行考评。通过这套评价系统,让校企双方明确各自的责任及权利,督促双方向共赢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有利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推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物流管理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有利于拓展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途径,提升就业层次;有利于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参与意识、改革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梁耀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2]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协作组.全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状况调查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田晓.探究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2,8(31):414-416.
[4]李强,万胜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第四代物流实验室建设[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214-216.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诒华学院 陕西西安
【关键词】高职 物流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在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2011年6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推动下,物流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产业。为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向社会输送物流人才。物流人才的培养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需求,但各种问题也大量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学有所需,学有所用,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企业对高职物流人才能力的需求
《全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状况调研报告》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企业认为对高职物流人才最重要的依次是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
1.职业核心能力。企业认同的职业核心能力有:与人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无论对哪一层次的工作人员都非常重要。不同岗位层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侧重各有不同,如物流基层作业人员重视与人合作能力,基层管理人员重视与人合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对中層管理人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对规划设计人员的自我学习能力要求最高。
2.专业能力。物流基层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需求集中在仓储作业、运输作业和配送作业能力等操作技能层面上;物流企业对物流基层管理人员在信息管理方面的能力开始重视;应加强物流中层管理人员物流信息管理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培养;物流规划设计人员在专业能力方面应偏向于专业技术型的物流信息管理能力和物流市场拓展能力。
3.个人素质。企业对物流从业人员的责任心非常看重,其次是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最后是可抗压能力和执行力。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目标的定位宽泛。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许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没有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准确定位,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于宽泛,没有更细化的方向。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同质化,不少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中都有,再加上教师对全部课程的用书缺乏全面把握,导致有些内容重复讲授。教学内容没有形成模块化,内容之间有些跳动较大,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
3.教学资源欠缺。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性、高成本性要求高职院校与所服务的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以弥补实训资源的不足。但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目前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以高职院校为主,而高职院校又因资金、场地等诸多因素制约,很难有条件建立起现代化的、独立的校内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另外,由于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2000年才开始设立,现有的师资专业知识也不适应物流管理教学的需要,同时物流管理师资专业技能缺乏,缺乏实际技能操作的经验。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
1.准确定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要“产业—行业—企业”相结合,对接产业、依托行业、合作企业,应面向基层物流领域,培养具有实用技能的操作型技能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应突出学生的物流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要和中职教育区别开,关注学生学习能力、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进一步发展能力的获得。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结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本着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及项目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物演示教学、网络教学。同时抓住各种机会,让学生出去参观,参加高级别的物流比赛,以此来开阔眼见。改变传统的一本教材、一位教师、一个学期从开始上到结束的状态,将一门课程分成不同的单元,由一个教学团队来共同完成。改变目前不少院校为了降低成本,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大班授课的现状,大班授课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佳。
3.建设第四代物流实验室。第四代物流实验室以三维互动体验式培训平台为核心,配合计算机及网络、3D显示系统,虚拟现实操作平台、物流设备,可以让学生熟悉常见物流设备性能与操作,掌握物流作业管理流程,学习物流活动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掌握物流成本管理方法。
4.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选择那些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的企业合作,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签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就业共担”的校企合作协议,从而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信息处理、自我学习、与人交流以及与人合作五个方面的能力。如我校去年和陕西顺丰分公司签订协议,共建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建一个,用好一个,用足一个,不要贪多,应把着眼点放在加深合作方面。
5.建立专兼结合的物流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物流教师—制度”相结合解决如何培养人才以及专业资源配置问题。实训基地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基础,物流教师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制度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保障。高校应建立物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制,建立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互动平台。
高校应建立兼职教师引进及管理机制,从物流行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业务主管、一线的技术骨干担任物流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承担实训的指导任务等。 6.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岗位—能力—课程”相结合可解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专业如何进行课程体系设计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学模式选择上要改变以往的学科型理论化教学,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互动的教学内容体系,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且互通的“双证书”制度。
7.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1)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考核以实际操作水平和实践能力来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除了重视对一般知识运用和操作技能的考核,还要对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以及意志、价值观等进行评价。通过这套评價系统让学生明白开始进入物流行业的工作是辛苦的,需要坚强的意志,明白物流行业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职业发展有广阔的空间,不要定位于仅是基层岗位上。(2)对物流教师的评价。学校和合作企业联合建立对专兼教师的考评机制,建立有效合理的奖惩制度。通过这套评价系统,让教师有明确的职业奋斗目标,减少职业倦怠现象。(3)对校企合作的评价。对校企合作的水平及合理性进行考评。通过这套评价系统,让校企双方明确各自的责任及权利,督促双方向共赢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有利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推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物流管理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有利于拓展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途径,提升就业层次;有利于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参与意识、改革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梁耀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2]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协作组.全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状况调查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田晓.探究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2,8(31):414-416.
[4]李强,万胜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第四代物流实验室建设[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214-216.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诒华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