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句子是文章的基本构成,而词汇是句子基本单位,因此,就语言教学而言,词汇教学便成了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部分。中学阶段的词汇教学策略一直是语言教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英语 词汇 问题 教学方法
词汇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在英语学习中影响着学生语言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能力的提升。《新课程标准》对词汇有着明确的要求:七级要求大约2500个单词和大约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大约3000个单词和大约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还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注意让学生理解词汇的内涵和引申含义。
1. 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预习和复习
这是学习最基本的过程,尤其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而言,更是常规性的要求,因为我们要掌握的词汇量比较大,每天除了学习一些词汇必学的意义以外,教师在课堂上还会作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好当天学习的新词,还要牢牢的记住以前所讲的词汇,就必不可少地需要一个复习的过程。除了复习之外,还要进行必要的预习。对于下一节课教师要讲的词汇,可以先查词典,了解英文解释和中文含义,再结合适当的例句,这样对于后面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记忆单词的过程中不能死记硬背,要善于发现单词之间的联系,避免孤立的记忆;要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弥补语境的不足,这样才能激起学习和记忆的兴趣。
1.2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要注重的不只是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教学的方法,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第一前提,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词汇的含义时,往往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枯燥的讲说示范,循环往复,毫无趣味。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已经厌倦了这种乏味老套的教育模式,根本提不起兴趣来学习,自然也就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学方式传统,学生过于被动,学生跟着教师转,把教师传授的知识作为学习的目标。学生的思想往往处于抑制的状态,只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完全丧失了主观能动性。因此,即使学会了某个单词的含义,也无法记忆长久,更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教学效果收到很大的局限。
2. 针对问题提出的改善措施
2.1多媒体网络教学
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课堂教学模式也将不再单一。在英语词汇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借助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进行呈现,避免了干枯乏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增强了感受的能力和观察能力,实现了眼、耳、口的全方位多感官的学习。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直观地呈现了教学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从另一个角度看,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的时间是有限的,若能借助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就把学生的学习领域拓宽了,超出了课堂的限制,这样课堂就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使学习英语词汇的资源更加多元化。
2.2善于总结固定搭配
英语中有许多常用短语和固定搭配,例如,make的构成能力很强,如make up, make out, make up for, make for, make ... into等,把这些相近的固定搭配总结起来,然后集中记忆,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2.3构词法教学
英语词汇量很大,派生是词汇生成的常用方法。教师可以介绍词汇的多种派生方法,教会学生在已有词汇的基础上,成串地读出某一类词的含义。例如,前缀词dis-和in-,表示否定的含义,如dislike, disable,disagree, incomplete, incorrect等,学生可以借助这一词缀,举一反三地掌握单词的意思,缩短甚至了省略了部分词汇的记忆。
2.4相近的词汇对比
英语中有许多词形、词义相近的单词,例如 advice, advise; hard, hardly,教师应该及时加以对比,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它们之间的差别,避免错写错用单词。再如,divide, separate; tell, speak, listen, hear; join, take part in等,教师要帮助学生弄清楚其深层的含义,并能在造句子写文章时准确地加以使用。
2.5尽可能的组织一些英语课外活动
比如英语辩论或者英语的演讲,让学生在竞争的状态下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活动结束后,可以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奖励,或者是让他们传授一下学习的方法。通过活动,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增加词汇使用的准确性。
3.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探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动地掌握词汇、运用词汇。
[1] 魏恒建.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7(02).
[2] 张韵斐. 现代英语词汇概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 肖礼全. 英语教学方法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关键词】 英语 词汇 问题 教学方法
词汇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在英语学习中影响着学生语言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能力的提升。《新课程标准》对词汇有着明确的要求:七级要求大约2500个单词和大约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大约3000个单词和大约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还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注意让学生理解词汇的内涵和引申含义。
1. 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预习和复习
这是学习最基本的过程,尤其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而言,更是常规性的要求,因为我们要掌握的词汇量比较大,每天除了学习一些词汇必学的意义以外,教师在课堂上还会作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好当天学习的新词,还要牢牢的记住以前所讲的词汇,就必不可少地需要一个复习的过程。除了复习之外,还要进行必要的预习。对于下一节课教师要讲的词汇,可以先查词典,了解英文解释和中文含义,再结合适当的例句,这样对于后面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记忆单词的过程中不能死记硬背,要善于发现单词之间的联系,避免孤立的记忆;要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弥补语境的不足,这样才能激起学习和记忆的兴趣。
1.2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要注重的不只是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教学的方法,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第一前提,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词汇的含义时,往往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枯燥的讲说示范,循环往复,毫无趣味。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已经厌倦了这种乏味老套的教育模式,根本提不起兴趣来学习,自然也就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学方式传统,学生过于被动,学生跟着教师转,把教师传授的知识作为学习的目标。学生的思想往往处于抑制的状态,只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完全丧失了主观能动性。因此,即使学会了某个单词的含义,也无法记忆长久,更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教学效果收到很大的局限。
2. 针对问题提出的改善措施
2.1多媒体网络教学
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课堂教学模式也将不再单一。在英语词汇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借助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进行呈现,避免了干枯乏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增强了感受的能力和观察能力,实现了眼、耳、口的全方位多感官的学习。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直观地呈现了教学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从另一个角度看,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的时间是有限的,若能借助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就把学生的学习领域拓宽了,超出了课堂的限制,这样课堂就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使学习英语词汇的资源更加多元化。
2.2善于总结固定搭配
英语中有许多常用短语和固定搭配,例如,make的构成能力很强,如make up, make out, make up for, make for, make ... into等,把这些相近的固定搭配总结起来,然后集中记忆,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2.3构词法教学
英语词汇量很大,派生是词汇生成的常用方法。教师可以介绍词汇的多种派生方法,教会学生在已有词汇的基础上,成串地读出某一类词的含义。例如,前缀词dis-和in-,表示否定的含义,如dislike, disable,disagree, incomplete, incorrect等,学生可以借助这一词缀,举一反三地掌握单词的意思,缩短甚至了省略了部分词汇的记忆。
2.4相近的词汇对比
英语中有许多词形、词义相近的单词,例如 advice, advise; hard, hardly,教师应该及时加以对比,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它们之间的差别,避免错写错用单词。再如,divide, separate; tell, speak, listen, hear; join, take part in等,教师要帮助学生弄清楚其深层的含义,并能在造句子写文章时准确地加以使用。
2.5尽可能的组织一些英语课外活动
比如英语辩论或者英语的演讲,让学生在竞争的状态下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活动结束后,可以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奖励,或者是让他们传授一下学习的方法。通过活动,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增加词汇使用的准确性。
3.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探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动地掌握词汇、运用词汇。
[1] 魏恒建.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7(02).
[2] 张韵斐. 现代英语词汇概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 肖礼全. 英语教学方法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