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将化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k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把生活和化学加以联系,从生活中学习化学,可以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知识变得具体而亲切。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合理地遵循化学规律,可以美化生活、丰富生活。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化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怎样将化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呢?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课外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等等。
  关键词:化学教学 知识与生活 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154-01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可见,初中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把生活和化学加以联系,从生活中学习化学,可以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知识变得具体而亲切。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合理地遵循化学规律,可以美化生活、丰富生活。没有生活便没有化学这门学科,而化学的发展又使生活的品味不断提高。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化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1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生活经验对于学生是“可信”和“亲切”的。只有这样的情景,学生才能充分信任并有热情,而初中化学内容的展开恰好是从生活中常见而又重要的事物开始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展开探究,不但教师教得轻松。而且会使学生因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化学的兴趣自然能得到有效的激发。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时,从“喝汽水为什么会解渴?”的问题来创设学习情境,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菜窖中的二氧化碳引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从二氧化碳灭火器引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在学习硫酸时,可以通过硫酸用途、浓硫酸毁容报道等学生熟悉的视频资料来创设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不但能使学生摆脱对硫酸的恐惧,而且能使学生熟悉使用硫酸应当注意什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再比如学习原子、分子的知识时,许多学生很难理解这些微粒之间有间隔,笔者就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装了一筐花生,再装同样体积的一筐米,然后将米和花生混合,最终总体积是否等于原来两筐体积之和呢?根据这样的生活实例。学生就容易理解“微粒之间有间隔”这一抽象理论。生活中不缺乏化学知识,缺乏的是发现化学知识的眼睛。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现实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将其设计成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会感觉到“化学知识真的有用,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对化学的学习自然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课外探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的主阵地。社会是运用知识与能力最终的用武之地。初中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与生产生活有紧密联系,如果能将课堂内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注重课内学习活动,课外探究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场所。例如,学习了合成材料之后,学生知道了日常生活中的塑料有的是聚乙烯,有的是聚氯乙烯,而聚氯乙烯塑料有毒,是不能包装食品的。课后,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探究活动:回家后研究自己家的塑料制品哪些是聚乙烯?哪些是聚氯乙烯?如何区别它们?学完了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计算后,让学生回家计算家中的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再比如学生在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之后,笔者让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品营养成分的资料,为他们自己和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布置课外探究,目的并不是看学生完成的多么完美、准确,而是通过布置课外探究,促使学生创造条件去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找出不足、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进一步巩固课内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3 引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家庭小实验就是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化学的好方法,同时也是对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利用家庭小实验去探索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具体事例如下:
  (1)自制化学电池的实验。
  在番茄里平行地插入铜片和铁片,形成原电池,用音乐卡上的小喇叭检测电流的形成。
  (2)根据羊毛织物、化学纤维织物燃烧时的现象和燃烧的产物,初步区分羊毛织物和化学纤维织物。
  (3)利用食醋巧除家中烧开水的壶和盛放开水的暖瓶中的水垢。
  (4)用生石灰除去鞋子内的异味。
  通过这类小实验,以学生身边的化学物质作为实验药品,可以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正如一位学生在笔记里写道:“我们从家庭实验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学到了很多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学习化学一定要自己动手动脑去做才可以真正领会到其中的乐趣和奥妙之处。”学生通过做家庭小实验不但理解了概念,掌握了物质的性质,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实验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4 结合社会热点,布置课外调查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甚至干活、聊天都会学习到化学知识,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就能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增长知识。笔者让学生在假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如什么是白色污染?为什么我们国家要出台“限塑令”?什么是臭氧空洞?什么是温室效应?为何要推广使用无铅汽油?毒品又是什么东西?什么是赤潮和水华?神舟七号运载火箭的燃料是什么?飞船中有哪些金属?化雪盐的成分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只要学生在生活中稍加留意,就可以找到答案。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学习的好习惯,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发展的优良素养。
  当前的课程改革已明确提出要增强学习的应用性、创新性和探究性,中考命题时也把习题知识性转变为知识的应用性。在教学中,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顺应了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同时也体现了科学理论应有的价值,使化学科学更有生命力。但同时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們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能从社会的角度、生活的角度来认识化学,学习化学,而不是像传统化学课程那样仅局限于化学学科本身。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调节集合功能代替式近用眼镜控制中小学生近视的实用效果.方法实验组353人,在普通戴镜基础上读写视近时换戴调节集合功能代替式近用眼镜;对照组336人,只戴普通近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