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几何直观,理解概念本质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想象”图形拼摆到“算式”多元表征,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含义。
  2. 通过讨论、交流、比较等探索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求法,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有序性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3.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和运算的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掌握有序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及倍数的方法,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有序列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一、 想象操作,初识概念
  1. 寻求模型
  师:用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
  学生独立思考、记录,教师巡视并收集典型作业,组织学生进行有序反馈。
  2. 建构模型
  课件呈现三种摆法:每排摆3个,摆4排;每排摆2个,摆6排;每排摆12个,摆1排。
  3. 揭示概念
  师:用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每排摆4个,正好摆3排,我们就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设计意图】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学生经历了“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过程,初步感知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为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建立和理解提供形象的支撑。
  二、 交流辨析,意义建构
  1. 交流中理解
  师:根据算式2×6=12、1×12=12,你能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吗?
  生:1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因数,12是1的倍数,12是12的倍数。
  设疑:想一想,我们可以直接说“1是因数,12是倍数”吗?
  明确:因数和倍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在表达时一定要说清“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2. 辨析中明确
  师:5是12的因数吗?
  生:12个小正方形摆长方形,每排摆5个,摆2排,余2个,所以5不是12的因数。
  小结: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明确,12的因數有1、2、3、4、6、12。
  【设计意图】教师从直观图上揭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使概念的揭示直观化,突破从抽象到抽象的固有模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因数和倍数这对概念的内涵。
  三、 应用概念,探索方法
  (一) 寻找因数,归纳特征
  1. 出示要求
  提问:找出36的所有因数,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2. 提炼方法
  提问:找36的因数时,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因数?
  小结:利用乘法或除法算式,一对一对地找,重复的因数只写一个。
  3. 观察比较,归纳特征
  师:观察12、36、20三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每个数最小的因数都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师:这些数的因数有没有可能是0?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每个非0自然数都等于1和它本身相乘,所以它的因数中,最小的一定是1,最大的一定是它本身,而且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设计意图】在找36的因数时,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二) 寻找倍数,归纳特征
  1. 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 小组交流:尝试用列举的方法找出3的倍数。能找出多少个?是怎样找的?在找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惑?通过交流,进一步调整、优化方法。(2) 全班交流:再用列举的方法找出2和5的倍数。思考: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没有最大的,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
  2. 对比提升
  思考: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全班交流:相同之处是因数和倍数都是从算式中有序地找;因数、倍数都有它本身;不同之处是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呈现数轴:以6为例,6的因数有1、2、3、6(边说边圈),6的倍数有6、12、18……(边说边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6的最大因数、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6的因数从它的本身向内找,倍数从它的本身向外找,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
  小结:从数轴上我们看到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一个数倍数是无限的。
  【设计意图】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相同与不同点时,数轴很好地实现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厘清知识背后的数学本质。
  四、 拓宽视野,思维延伸
  介绍寻求完美数的艰苦历程。设疑:究竟还有没有其他的完美数呢?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让思维向深处延伸。
  (作者单位:睢宁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细节”充满了灵性与智慧。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往往要通过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和对学情的预测来营造某种情境,设计教学细节,使课堂变得精彩。  六年级上册的《可能性》一课中有这样一道实践题:取两枚一元钱的硬币,并将两枚硬币一起抛向空中,那么,当硬币落下时两面菊花图案同时出现的可能性是( )。教学中,我故意示错,设置悬念,精心处理细节,以突出问题的普遍性,我问:“随意抛掷两枚硬币,会出现
期刊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却挡不了莘莘学子求学的脚步。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我校从2月初开始了网络授课,努力将疫情对教学进度的影响控制到最低。  一、 课前准备  确定开始网上教学以后,学校思考了三个主要问题:1. 针对七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自觉性不够高的特点,选用什么样的软件直播才能否满足课堂教学的基本需要?2. 如何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筛选优质资源展示给学生?3. 如何解
期刊
文言文教学要回归文化本性,须时时反观传统,汲取智慧。古代语文教学重视诵读,强调背诵。明清之际的学者陆世仪发现:“十五岁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他主张“人发凡当读书,皆当自十五岁前,使之熟读”(陆世仪《论小学》)。这种做法基本符合青少年智力发展的状况,是科学的,是可取的。  怎样加强诵读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力戒“死读书,读死书”的教法,设计崭新的科学的诵读法。 
期刊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文言人物传记深受命题者的青睐。以2019年江苏省各地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为例,13大市中共有9份试卷选用文言人物传记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初中阶段,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文言人物传记呢?笔者以2019年中考卷的文言文题型为例,结合统编版教材课后习题的设计,对文言人物传记阅读的教学,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 积累必备的文化常识  传记类文言文有固定
期刊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等待开发的宝藏,只要我们给孩子们创造挑战自我的契机,触碰他们内心的小宇宙,抓住一切可以发散思维的细节,学生一定会还你一个惊喜。《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课的教学过程,见证了孩子们的精彩,所以记之。  一、 “提出问题”体现学生表达功底“厚”  上课伊始,我给学生带来书上的主题图,提问:孩子们,你们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1:大客车和中巴车共有多少座位?  生2:中巴车再增加几个
期刊
笔者以一线教师的身份,从心理学的角度,关注了小学生课堂插嘴的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课堂规范的缺失是上课插嘴的原因之一。儿童插嘴现象行为可看作是自我冲动满足的过程,只不过冲动满足的过程和教师心理上预设的过程出现了偏差。因此,教师要强化儿童遵守纪律的意识,减少课堂上的随意性和不可控因素。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6—12岁的儿童处于“勤奋感对自卑感”的阶段。当学生感到自己不被
期刊
从教学的双方来说,课堂提问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学生在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了思维的方法,最终形成质疑、提问的能力和习惯,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答问时反馈出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协调教学活动,或及时改变教学内容,或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或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设计好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
期刊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合理的、具有实效性的学习情境,在情境体验中帮助学生将英语知识内容细化,使学生通过英语阅读、实际操作高效地完成综合性教学任务。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多多展开互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建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比如,在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 I like dogs时,师生开展了记单词游戏活动。学生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能
期刊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松下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从后三句的答句中,我们能推知出寻者的三问:一问,你师傅在哪?二问,在哪采药?三问,能找到他吗?寓问于答,言简意赅,字简情丰。  此诗围绕一问三答,两种表现结构交织演进。一是隐者的行为表现结构:它由虚而实—不在此地而在此山,再由实而虚—就在此山而云深不知处,给人
期刊
学校要从培养人的高度,切实提升对有效作业的认识,切实落实好上级政策,成为有效作业的责任人,才能从根本处抓实抓准抓清,抓出成效来。除此之外,还应该在“五性”上做足文章,将“五性”落到作业的全过程、教学的全过程、教育的全过程中。  一、 標本性—必须切实体现学科课程的具体要求  课程标准是整个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自然也是有效作业的纲领性文件。  以初中为例,十三门学科的学科价值与功能是不一样的,学习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