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敢捡钱包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76669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前,秘鲁人丽莎·通克斯偕全家到美国怀俄明州杰克逊市和黄石国家公园旅游,不小心丢失了钱包。经过漫长岁月后,这个钱包回到了主人手里,更让通克斯吃惊的是,钱包里面的177美元和一张社会安全卡也原封未动。找回丢失钱包的事并不稀奇,但丢失20年的钱包能物归原主,也算是极为少见了。
  原来,当年,钱包被人拾到后就交给了杰克逊市警方。由于缺少详细的信息,加之警方也觉得这案子微不足道,于是钱包丢在一个架子上渐渐积满灰尘被人遗忘。最近,杰克逊市警察局的一名警员汤姆·图尔库重新审查这起丢失案件后,才使钱包重见主人。
  这事听起来有点儿天方夜谭,但毕竟是真的,因此令人生出许多感慨,不禁使我想起读过的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2001年6月号中一篇《还有人拾金不昧吗?》。《读者文摘》想知道世界各地的人在捡到钱包以后会怎么做,于是准备了1100多个钱包,派人“丢失”到世界各地大小城镇一些人较多的地方,每个钱包里有相当于50美元的当地货币,还有姓名、电话,以便拾金不昧者可能通知失主。他们把钱包丢失在人行道、停车场、商店、餐馆、电话亭、办公楼、教堂的门前,然后坐在一旁静静地守候。
  结果如何呢?文章按归还钱包的比例,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表现出色”——挪威100%,丹麦100%,新加坡90%,澳大利亚70%,日本70%,美国67%,英国65%,法国60%;第二类为“表现平平”——荷兰50%,德国45%,俄罗斯43%,菲律宾40%,意大利35%,墨西哥21%。文章说:“北欧人的表现实在让其他国家的人汗颜。”撒遍全球的钱包中,56%被各国的拾金不昧者归还了,因此《读者文摘》得出结论:“事实证明,诚实的人仍占多数。”
  在全世界的人中,中国人最多,但是《读者文摘》偏偏没有要中国参与这件事。所以这个“占多数”到底占多少,就值得怀疑了。或许是因为中国几代人从小就是在“学习雷锋好榜样”“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长大的,所以非常相信中国人是会拾金不昧的。又或者听说中国人贪心的比例较大,担心收不回钱包,于是只好把中国撇在一边;或担心这种测试会惹恼中国读者,不再订阅这本杂志。但是这会儿我就想,这件事要是发生在中国,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人家一个钱包,丢失了20年,居然还可以回到失主手里,若是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又会怎么样呢?
  于是,我向我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和教师进行测试。我问过我所教的中学生,特别是女中学生:要是路上有钱包,你们会怎么办?是不是捡起来,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呢?还是自己占有?谁知她们想都没有想,就说:“我们绝对不敢捡,绕过去。”我问这是为什么?他們说肯定是个圈套。你一捡起来,马上就有人过来,说要和你分钱,然后把你拉到偏僻的地方,将你身上的钱包抢走,更不可能把钱包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这样的事不要说是中学生,我自己作为成年人,也亲自碰到过,也是如此处理的——绕过去,不理它。
  我又问我的女同事,哪料她们更是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哪敢碰啊,我连看都不敢看,赶紧走!”是啊,此时不走,更待何时?我们不是常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有女人在路上捡到钱包以后,被人拉到偏僻的地方,不仅失财,更失身的事吗?要是我,我也不敢捡啊。
  这样的事要是在外国,多少还有个捡到钱包以后归还的比例,可是到了中国,居然是人们不敢捡钱包,即使是想贪心占为己有也都害怕,甚至连小偷也不敢捡,怕是个陷阱,这种怪异的事,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这样的事,会不会被人写成这样的新闻:“在中国,人们的道德现在已经达到了路不拾遗,等待失主自己去捡回来”?这样的事真是令人费解,这样的国度,这样的民风更是令人担忧。
  (霍逊胤荐)
其他文献
当怀旧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当思旧之幽情在一部分人之间像流感一样蔓延,这个城市便贴上了太多的”旧”标签。咖啡馆的墙,糊上了六七十年前泛黄发脆的旧报纸,美丽牌香烟广告的老式美女天天微笑着向顾客致意;餐厅的一角,陈列着五六十年代的老唱机旧唱片,虽然金嗓子已经变成了沙嗓子,可还是会有许多人陶醉其中,红酒黄酒白酒也因此多消费了几瓶;书店的书架上,随处可以读到这个城市半个多世纪前的旧闻秘史风花雪月,
期刊
村里有个老人,人们称他六叔。六叔有一个手机,一直觉得没什么正经用处。六叔有两个儿女,一个女儿一个男儿。女儿打工,男儿做官。  六叔在屋外的树下坐好,掏出手机,拨了那个熟悉的号码。  “你好,能听到你的声音很高兴。我想请问一下,我这张卡是什么卡。资费是怎么样的,我拨你的电话收不收钱的啊。是不是我一有问题就可以问你。”六叔说。  那个甜美的声音说:“你好,欢迎你的来电,你用的是小灵通,资费是月租十二元
期刊
窗外,教堂的钟声敲响,看看手表,已经是晚上八点。法国夏日的黄昏很漫长,阳光如正午般炫目。我住的是一座16 世纪教堂的门楼,被房东稍微改了一下室内的装修。屋子里的大部分细节因其包含的历史而古色古香,也因其历史而让我在使用的时候不敢太放肆。我端着一杯茶,把半边身子探出窗外远眺教堂,不是附庸风雅地摆姿势,而是听见这钟响了18 下,老钟好像出毛病了。  红茶,教堂,16 世纪,欧洲,如果再在屋子里放点陈美
期刊
“晒时代”不是馆子,开张时候没请领导剪彩,没请人舞狮舞龙,或者敲一阵大鼓,只是在无数的晒事件烙入脑中之后,才猛然感到,哦,原来“晒时代”就这么来了。    最有意外收获的一晒    晒客:阿忆  晒货:工资条  阿忆之前,各大网站早已经有了“工资条”类论坛。阿忆没想到的一点是,他这一晒,竟被人说成了“哭穷”,因为他说,工资根本不够花。  不久前一项统计,晒工资条者的平均月收入在2700 元左右,阿
期刊
这是两个真实的故事。  其中—个母亲,大约40 岁,有一个在省城读大学的女儿,和一个常年生病的儿子。孩子的父亲,因为意外失去了双腿,再无法外出打工。女儿读书的费用和家里没钱的窘困,逼迫着没有任何技能的母亲,偷偷地来到省城,做曾经让她不齿的小姐。不过—年,因为一点小事,与某个“客人”吵了起来,激愤之下,“客人”顺手抄起—个花瓶,将这个母亲砸倒在地,然后逃之夭夭。这个母亲,再也没有醒过来。  警方现场
期刊
这本来应该是一篇牛文。  牛是要资本的,我想我有这个资本,2007 年4月24 日是我炒股四十天,四十天的菜鸟炒股历程,充分证明我不是一般的有才,因为我炒股本钱很少,利润很高,在四十天里达到纯利润80%的脑袋绝不是满路滚的石头。如此赫赫战绩,想不牛都难啊。所以,我要写下一篇骇世惊俗的文章,以纪念我这四十天,一只菜鸟向股市大牛一路狂奔的光辉历程。  我是个没有经济细胞的生物体,没想过要靠炒股赚大钱,
期刊
最近帮我远方表姐的朋友的外甥张罗起“当明星”的破事来。一开始是我远方表姐挂了个长途电话,如泣如诉地回忆我当年的成长史,接着那位朋友惊现北京,邀我吃饭,席间见缝插针地表示他外甥长得和他一样“仪表堂堂”,并对“贵圈”充满向往。我礼节性地回答说“像你长这样,年轻时不当明星真是可惜了。”此言一出,大祸铸成。第二天清早他外甥就站在我家门口,声称已经辞职,听我安排,随时都可以“试镜”!  作为一个永不言败的女
期刊
据说,今年央视“春晚”小品节目《策划》里的一句台词“你太有才了”,已经成为2007 年流行语,这是极有道理的,因为现在的确是人才辈出,有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随便一扒拉就是一大把,那才高得让人吃惊,那才大得让人羡慕,不由得不发出赞叹:“你太有才了!”  眼下正炙手可热的于丹老师说:“我没备课,就是冥想,拿着杯水,想如何把《论语》里做人的道理匹配点故事,拿张白纸,这边是一主题词,那边是一点小故事,鼓捣
期刊
无知是可怕的,人要有知;但如果有知,却缺席了良知,就更可怕,枉为人哪!  2006年12月20日,是都江堰市李泰兴大爷60大寿的日子,儿女们在当地最大的国堰宾馆包下20桌酒席,为父亲祝寿。不料在此过程中,却发生了悲剧:李大爷3岁的小外孫新新(化名)在宾馆大门口玩耍时,被一辆奔驰车碾在车轮下。撞人后,肇事司机下车查看了一番,居然再次返回车内,又倒车从孩子身上碾压过去,导致其柔嫩的颈椎被压断。3岁小乖
期刊
“哐啷啷”一声,故乡的大河解冻了,华美的春天喷薄而出。  我不知道如何迎接这个美好的春天,我手忙脚乱了。  父亲在地里吆喝着砸下一根根木桩,他打算让那些习惯攀援而生的庄稼和蔬菜拥有更加稳固的靠山,我呆呆地看着他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到地上。父亲也感觉到春天来了,他还计划着铺多少苗圃,租用多少到城市打工的乡亲所抛弃的田地。  说说你今年的打算,父亲终于问到我的心事。  我要挣超过去年一倍的钱,我要打败
期刊